智汇八方|从人工建造到智能建造 南岸企业用科技重塑传统建筑业
众人参观了解建筑行业的数字化未来。通讯员 李诗韵 摄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9月14日15时20分讯(记者 李华侨)一名建筑工人,带着手机进了工地,从当日干活清单到物料运用量,每一个环节都精细化地被分配。戴上智能安全帽,一天的工作轨迹以及产品检验都不再需要人工记录……这样的画面,早已在南岸区的智能工地里实现了。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区域总经理谢刚告诉记者,这只是数字建筑的碎片化运用。
未来的房子:通过两次建造
目前,建筑行业面临工人老龄化、能耗高、工期赶、利润低等困境,而专业研究显示,数字化可以使行业生产力提高14%-15%,成本节约4%-6%。对此,广联达科技战略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王勇表示,这得益于从“全数字化样机”到实体制造的升级过程。
“未来的建筑,设计阶段一定是打造数字化的样品,类似于飞机或汽车制造的‘全数字化样机’概念。”王勇说,在这个阶段,设计方、建设方、施工方以及运营方会共同基于数字化平台,开展协同设计、虚拟生产、虚拟施工和虚拟运维。
畅想一下建筑行业的数字化的未来。在生产和施工阶段,数字精益化的建造,建筑运维智慧化的环境;在交易阶段,通过区块链技术的加持,构造出一个诚信化的市场交易环境。总体而言,就是通过数字建筑实现从三全(全生命周期、全参与方和全要素)的升级,再实现三化(数字化、在线化、智能化)的重构,最后形成新的生产力,打造产业的数字生产力和重塑产业的生产关系。
谢刚说,希望这样的重塑之后,能实现投入成本在原有基础上降低30%,工期进度加快50%。
未来的城市:需要“微更新”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张新长表示,目前国内城市建设正由“高速度”向“高质量”转化,并需要通过“微更新”来实现建筑存量的增值,这离不开现代空间信息技术的支撑。
什么是“微更新”?张新长说,南滨路上的法国水师兵营,经过修缮后变成智能化的咖啡馆、城市美术展览室,让老旧的城市建筑得到新生,这便是城市微更新的一种方式。
那么,城区改造的更新成本怎么去计算?要改造的场景从微观尺度上该如何表现?要解决这些问题,通过传统方式是很困难的。张新长说,而现在依托5G和物联网等技术,各种遥感器、无人机等工具和算法,能使地理信息被更快地捕捉、提取、整合、集成,形成地理时空大数据,从而为城市的精细化管理和改造提供支撑。
地理时空大数据构建了一个数字孪生的网络虚拟空间,它能够对每一处、每一层的建筑物理量进行实时感知、提前设计。未来,大量城市建设和改造工作都不需要到现场,只需通过计算机就可以高效、精确地完成。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hualongbaoliao,报料QQ:3401582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