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梁先才:用一生来做好陶罐匠
巴渝名家大讲堂在荣昌安陶小镇开讲,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重庆市工艺美术大师,梁先才用亲身经历告诉大家他的爱陶与恋陶,同时也让网民朋友感受到了荣昌陶的魅力。

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梁先才:用一生来做好陶罐匠

来源:今日重庆网2020-09-16

梁先才讲授荣昌陶文化及荣昌陶器制作工艺

“工匠精神只有坚守、执着和奉献,老祖宗传承下来的制陶技艺才不至于丢失,也才能使荣昌陶制作技艺发扬光大。”9月15日,2020重庆网民文化季重点活动之一——巴渝名家大讲堂在荣昌安陶小镇开讲,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重庆市工艺美术大师,梁先才用亲身经历告诉大家他的爱陶与恋陶,同时也让网民朋友感受到了荣昌陶的魅力。

年满70岁的梁先才,拥有60年的制陶经历,至今还亲自制陶烧窑。

陈列在梁先才工作室的作品

走进梁先才的工作室,放眼看去,大大小小的陶器琳琅满目。梁先才曾为安陶小镇量身定做过一个巨大的陶罐,高2.8米,直径1.8米,从拉胚到成型,足足用了两个月的时间。这个陶罐现在就摆放在工作室的中央,供慕名而来的游客参观,让游客感受荣昌陶的魅力。

“屁股大王”:用屁股挤压泥团完成印模

荣昌是历史上中国的三大陶都之一,具有“红如枣、薄如纸、亮如镜、声如罄”美誉的荣昌陶是历史上中国的四大名陶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荣昌陶在中国民间工艺品大会及其他展示展销会上大放异彩,还曾作为国礼赠予给外国政要,迎来了发展史上的“高光”时期。

梁先才1950年出生在荣昌区安富镇的一个制陶世家,祖上从清嘉庆年间就开始制陶,传到梁先才这一代,已经是第十代了。

摆放在梁先才工作室中央的巨大陶罐,高2.8米,直径1.8米

“我自小随父母学习制陶,后又边念书边学艺。”梁先才回忆小时候说,那时只有十岁左右,年纪小,手上没力气,要完成揉泥、团泥、挤压等工序十分有难度,有一次做小型泥塑动物,要用模具印模,正在为此发愁时,他突然急中生智,把泥团放到屁股下面,用身体的重量来挤压泥团,从而完成了印模工作。

后来,梁先才经常用这种屁股墩坐压方法,完成揉泥、印模等工序,老辈人笑称其为“屁股大王”。

初中毕业以后,梁先才跑到下兴古窑拜师学艺,他全身心投入,只花了一个月就学会了常人要花三个月才能学会的制陶技艺。23岁那年,梁先才就能制作各种工艺陶,并掌握了荣昌陶代表作——泡菜坛一次拉坯成型的绝技。

“大梁”:改建烧窑生产线勇挑大梁

“安富场,五里长,瓷窑里,烧酒坊,泥精壶壶排成行,烧酒滴滴巷子香……”陶器和白酒就是安富古镇的名片。

在四处“游学”学习陶艺技术后,1978年梁先才进入荣昌工艺陶器厂工作。

“我刚到这个厂,领导就交给我一个任务:尽快改建烧窑生产线。”梁先才说,当时产品烧成率低,质量上也不如人意,在认真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他开始对窑室和窑炉进行改建。

三个月后,新的窑炉建好了。第一窑开窑结果显示,改建后的窑炉不仅烧成率高,而且烧成效果好,开创了该厂自成立以来烧成效果最好的业绩。

梁先才工作室中的小型泥塑动物

不到30岁的梁先才,改建烧窑生产线的成绩让工艺陶器厂的工友信服,“大梁”的称号不胫而走。

梁先才笑说:“显然这有点嫌我长得老呗。”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说,这也显示出人们对梁先才的服气。

“大梁”不就是敢于、关于挑重担的人嘛?“大梁”就是工艺陶器厂的骨干。在工艺陶器厂工作的近10年时间里,“大梁”先后教授徒弟60多人,教授内容包括建窑、烧窑和手拉坯、雕刻、釉料配制、施釉等工序。

“红旗车主”:土窑“烧”出红旗车

1991年,梁先才创办了自己的企业,注资100多万元成立了荣昌县安富鸦屿陶器厂。彼时,鸦屿陶器厂主要生产日用陶、仿古陶、皮陶等,产品主要销往东南亚和美国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经济效益居于当地同行前列,被誉为“陶乡之花”。

“企业发展起来了,与之相伴的是形象问题。”梁先才说,1996年初,他花34万元购买了一台“红旗”轿车。1996年5月5日,重庆日报头版头条以《土窑“烧”出红旗车》为题,报道了鸦屿陶器厂迅速发展壮大的历程。

在当时,红旗轿车成为了梁先才的名片,为梁先才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闻其名者打听一句“土窑‘烧’出红旗车的陶瓷厂”就能在偌大的重庆顺畅地找到他。

梁先才工作室中陈列的祥瑞镂空瓶

有时还能有意外之喜。梁先才说,有一次他前往重庆的一家砖厂,想订制一批专门用于修建窑炉的耐火砖,砖厂的人一听订货不多,很直接地就拒绝了。正当他沮丧地准备走出大门时,有一个人突然喊起来:“你是土窑‘烧’出红旗车的梁老板?没错的,报纸上有你的照片。”事情就这样发生了逆转,他不仅订制到耐火砖,还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但红旗轿车也不能保证一个企业二十多年的发展能够一帆风顺。“2003年因为非典疫情企业差点破产倒闭。”梁先才回忆起往事依旧感激不已:“在大家的支持帮衬之下,鸦屿厂才能正常开工。”

如今,梁先才的企业基本具备了集团型企业的构架,早在2012年企业产值就已经突破1亿元。2019年,由梁先才企业选送的剔刻作品《如意山河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梁先才及其徒弟所制作的陶器

“陶罐匠”:培养好荣昌陶技艺传人

梁先才的二女儿梁洪萍曾评价自己的父亲就是个“陶痴”,性子硬得很,以前没工具的时候,做大缸要打密,每个要打几万次,长期下来,整个手腕都是肿的。要是碰上烧窑,能有一两天不合眼守在窑前。

即使今年已经70岁了,梁先才还把自己当成一个“70后”,又当设计员,又当施工员,顶酷暑,战高温,亲手改造自己的阶梯窑,只为烧出更大更多更好的陶器。

今年8月24日,改建后的阶梯窑点火。梁先才守着柴窑,又熬了一个通宵。通过视频监控看到情景的梁洪萍在朋友圈写道:“凌晨看看监控,发现这个70岁的倔老头还在窑口看着火,他还以为自己是70后,点火第一天一个人守个通宵,真是服他了。”

“制陶烧窑已经深入我的骨髓,也可以说是我的生命。只要是跟这个有关,再苦再难都是快乐的。”梁先才说,他一生都在制陶烧陶一线摸爬打滚,职业就是一个做陶器的工匠。人生70年,还有多少个这样的夜晚值得期待、值得拼搏呢?

“我祖祖辈辈都是做陶的,我不会让这门技艺在我手上失传,我会一直坚持下去。”梁先才说,他会用余生全部的精力,一往无前地投身于荣昌陶的发展之中。在研究好荣昌陶历史文化、荣昌陶新品开发、荣昌陶装饰技艺和总结好荣昌陶窑炉烧成等基础上,还要培养好荣昌陶技艺传人。

梁先才工作室中做陶器的工具

在梁先才的工作室里,有着不少刚成型的陶胚,有的是梁先才自己做的,有的是他手把手教徒弟做的。时常会有顾客来到工作室,想要亲手体验做陶器的过程,梁先才也从来不会藏私。“修坯是要讲究精细度的,除了要有娴熟的拉坯经验,更重要的是要耐心细致,如果有一点儿分心或马虎,整个作品可能就作废了。”梁先才说。

“荣昌陶要有新鲜的血液加入才有未来,我希望更多的年轻人能够加入到荣昌陶的传承发展队伍中来。”梁先才说,他在鸦屿陶艺工作室创办了陶艺传习所,至今还在带徒弟,最小的徒弟20多岁,只要有悟性、有定力、有恒心,无论年龄大小,即使还要自己贴点钱给徒弟,他都愿意带,他只想把一身的技艺传下去。

文图|苏微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梁先才:用一生来做好陶罐匠

2020-09-16 21:38:05 来源: 0 条评论

梁先才讲授荣昌陶文化及荣昌陶器制作工艺

“工匠精神只有坚守、执着和奉献,老祖宗传承下来的制陶技艺才不至于丢失,也才能使荣昌陶制作技艺发扬光大。”9月15日,2020重庆网民文化季重点活动之一——巴渝名家大讲堂在荣昌安陶小镇开讲,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重庆市工艺美术大师,梁先才用亲身经历告诉大家他的爱陶与恋陶,同时也让网民朋友感受到了荣昌陶的魅力。

年满70岁的梁先才,拥有60年的制陶经历,至今还亲自制陶烧窑。

陈列在梁先才工作室的作品

走进梁先才的工作室,放眼看去,大大小小的陶器琳琅满目。梁先才曾为安陶小镇量身定做过一个巨大的陶罐,高2.8米,直径1.8米,从拉胚到成型,足足用了两个月的时间。这个陶罐现在就摆放在工作室的中央,供慕名而来的游客参观,让游客感受荣昌陶的魅力。

“屁股大王”:用屁股挤压泥团完成印模

荣昌是历史上中国的三大陶都之一,具有“红如枣、薄如纸、亮如镜、声如罄”美誉的荣昌陶是历史上中国的四大名陶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荣昌陶在中国民间工艺品大会及其他展示展销会上大放异彩,还曾作为国礼赠予给外国政要,迎来了发展史上的“高光”时期。

梁先才1950年出生在荣昌区安富镇的一个制陶世家,祖上从清嘉庆年间就开始制陶,传到梁先才这一代,已经是第十代了。

摆放在梁先才工作室中央的巨大陶罐,高2.8米,直径1.8米

“我自小随父母学习制陶,后又边念书边学艺。”梁先才回忆小时候说,那时只有十岁左右,年纪小,手上没力气,要完成揉泥、团泥、挤压等工序十分有难度,有一次做小型泥塑动物,要用模具印模,正在为此发愁时,他突然急中生智,把泥团放到屁股下面,用身体的重量来挤压泥团,从而完成了印模工作。

后来,梁先才经常用这种屁股墩坐压方法,完成揉泥、印模等工序,老辈人笑称其为“屁股大王”。

初中毕业以后,梁先才跑到下兴古窑拜师学艺,他全身心投入,只花了一个月就学会了常人要花三个月才能学会的制陶技艺。23岁那年,梁先才就能制作各种工艺陶,并掌握了荣昌陶代表作——泡菜坛一次拉坯成型的绝技。

“大梁”:改建烧窑生产线勇挑大梁

“安富场,五里长,瓷窑里,烧酒坊,泥精壶壶排成行,烧酒滴滴巷子香……”陶器和白酒就是安富古镇的名片。

在四处“游学”学习陶艺技术后,1978年梁先才进入荣昌工艺陶器厂工作。

“我刚到这个厂,领导就交给我一个任务:尽快改建烧窑生产线。”梁先才说,当时产品烧成率低,质量上也不如人意,在认真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他开始对窑室和窑炉进行改建。

三个月后,新的窑炉建好了。第一窑开窑结果显示,改建后的窑炉不仅烧成率高,而且烧成效果好,开创了该厂自成立以来烧成效果最好的业绩。

梁先才工作室中的小型泥塑动物

不到30岁的梁先才,改建烧窑生产线的成绩让工艺陶器厂的工友信服,“大梁”的称号不胫而走。

梁先才笑说:“显然这有点嫌我长得老呗。”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说,这也显示出人们对梁先才的服气。

“大梁”不就是敢于、关于挑重担的人嘛?“大梁”就是工艺陶器厂的骨干。在工艺陶器厂工作的近10年时间里,“大梁”先后教授徒弟60多人,教授内容包括建窑、烧窑和手拉坯、雕刻、釉料配制、施釉等工序。

“红旗车主”:土窑“烧”出红旗车

1991年,梁先才创办了自己的企业,注资100多万元成立了荣昌县安富鸦屿陶器厂。彼时,鸦屿陶器厂主要生产日用陶、仿古陶、皮陶等,产品主要销往东南亚和美国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经济效益居于当地同行前列,被誉为“陶乡之花”。

“企业发展起来了,与之相伴的是形象问题。”梁先才说,1996年初,他花34万元购买了一台“红旗”轿车。1996年5月5日,重庆日报头版头条以《土窑“烧”出红旗车》为题,报道了鸦屿陶器厂迅速发展壮大的历程。

在当时,红旗轿车成为了梁先才的名片,为梁先才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闻其名者打听一句“土窑‘烧’出红旗车的陶瓷厂”就能在偌大的重庆顺畅地找到他。

梁先才工作室中陈列的祥瑞镂空瓶

有时还能有意外之喜。梁先才说,有一次他前往重庆的一家砖厂,想订制一批专门用于修建窑炉的耐火砖,砖厂的人一听订货不多,很直接地就拒绝了。正当他沮丧地准备走出大门时,有一个人突然喊起来:“你是土窑‘烧’出红旗车的梁老板?没错的,报纸上有你的照片。”事情就这样发生了逆转,他不仅订制到耐火砖,还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但红旗轿车也不能保证一个企业二十多年的发展能够一帆风顺。“2003年因为非典疫情企业差点破产倒闭。”梁先才回忆起往事依旧感激不已:“在大家的支持帮衬之下,鸦屿厂才能正常开工。”

如今,梁先才的企业基本具备了集团型企业的构架,早在2012年企业产值就已经突破1亿元。2019年,由梁先才企业选送的剔刻作品《如意山河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梁先才及其徒弟所制作的陶器

“陶罐匠”:培养好荣昌陶技艺传人

梁先才的二女儿梁洪萍曾评价自己的父亲就是个“陶痴”,性子硬得很,以前没工具的时候,做大缸要打密,每个要打几万次,长期下来,整个手腕都是肿的。要是碰上烧窑,能有一两天不合眼守在窑前。

即使今年已经70岁了,梁先才还把自己当成一个“70后”,又当设计员,又当施工员,顶酷暑,战高温,亲手改造自己的阶梯窑,只为烧出更大更多更好的陶器。

今年8月24日,改建后的阶梯窑点火。梁先才守着柴窑,又熬了一个通宵。通过视频监控看到情景的梁洪萍在朋友圈写道:“凌晨看看监控,发现这个70岁的倔老头还在窑口看着火,他还以为自己是70后,点火第一天一个人守个通宵,真是服他了。”

“制陶烧窑已经深入我的骨髓,也可以说是我的生命。只要是跟这个有关,再苦再难都是快乐的。”梁先才说,他一生都在制陶烧陶一线摸爬打滚,职业就是一个做陶器的工匠。人生70年,还有多少个这样的夜晚值得期待、值得拼搏呢?

“我祖祖辈辈都是做陶的,我不会让这门技艺在我手上失传,我会一直坚持下去。”梁先才说,他会用余生全部的精力,一往无前地投身于荣昌陶的发展之中。在研究好荣昌陶历史文化、荣昌陶新品开发、荣昌陶装饰技艺和总结好荣昌陶窑炉烧成等基础上,还要培养好荣昌陶技艺传人。

梁先才工作室中做陶器的工具

在梁先才的工作室里,有着不少刚成型的陶胚,有的是梁先才自己做的,有的是他手把手教徒弟做的。时常会有顾客来到工作室,想要亲手体验做陶器的过程,梁先才也从来不会藏私。“修坯是要讲究精细度的,除了要有娴熟的拉坯经验,更重要的是要耐心细致,如果有一点儿分心或马虎,整个作品可能就作废了。”梁先才说。

“荣昌陶要有新鲜的血液加入才有未来,我希望更多的年轻人能够加入到荣昌陶的传承发展队伍中来。”梁先才说,他在鸦屿陶艺工作室创办了陶艺传习所,至今还在带徒弟,最小的徒弟20多岁,只要有悟性、有定力、有恒心,无论年龄大小,即使还要自己贴点钱给徒弟,他都愿意带,他只想把一身的技艺传下去。

文图|苏微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陈丹丹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