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汇八方|“智造重镇”重庆: 5.5万户企业“云上”起舞
随着“智造重镇”建设的加速,企业“上云”的概念,也正从名企大厂,飞入寻常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车间以及中小企业。

智汇八方|“智造重镇”重庆: 5.5万户企业“云上”起舞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0-09-22

智能监测系统投用后,印刷企业节省了开支,提高了效率。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记者 李文科 摄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9月22日11时40分讯(首席记者 佘振芳)万物皆可互联。在重庆,随着“智造重镇”建设的加速,企业“上云”的概念,也正从名企大厂,飞入寻常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车间以及中小企业。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从重庆市经信委了解到,近三年来,全市累计上云企业达5.5万户。近日,记者走进其中两家,一家是印刷企业,另一家是混凝土企业,这两家企业都通过“上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智能监测系统投用后,印刷企业每年可以节约大约25万度电。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记者 李文科 摄

印刷企业上云:一年节省25万度电

“通过设备智能化改造,我们实现了精准控制,能耗大为降低!”在位于南岸的重庆宏劲印务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成宏劲印务),常务副总经理张森林指着屏幕,兴奋地告诉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屏幕上,是飞象工业互联网为宏劲印务打造的智能检测控制系统。通过这个系统,工作人员坐在办公室或者在手机上,便可以监控到车间里9台空压机的运转情况。

“对我们来说,空压机特别重要,相当于整个工厂的‘血液’。以前,我们的9台机器24小时开着,不停地打气,而且都是按照最高设置运转。但实际上,生产过程中并不需要这么多,这就带来了很大的损耗。”张森林说。

去年,张森林代表公司参加市经信委组织的智能化改造会议,去年智博会期间也去了现场参观,了解到很多工业互联网平台,他感到,传统工厂的智能化改造迫在眉睫。

改造完成后,系统精准感知设备运转情况,通过用气端的需求,来控制设备运行,节约用电效果非常显著,用电量下降大约15%,每年可以节约大约25万度电。

张森林表示,宏劲印务预计三年内完成设备智能化和办公自动化的改造,打造数字工厂,将整个工厂的人工节约三分之一,并通过数据采集,实现生产经营管理的智能化分析,提升企业竞争力。

工作人员在办公室通过智能检测控制系统可以监控9台空压机的运转情况。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记者 李文科 摄

混凝土企业上云:告别“生产靠吼、检测靠手”

同样的变化,也发生在重庆建工南部混凝土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建工南部混凝土)。

公司总经理刘富春打趣道:“俗话说,混凝土就是‘和稀泥’,听起来觉得很low吧?但实际上,背后可以做的智能化文章也很多。”

的确如此。在厂区内,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看到,从大卡车运送原料进厂,智能化便开始发力。

只见一辆满载原材料的货车缓缓驶进公司大门,一旁的自动称重系统马上显示重量。很快,货车停在抽样检测点,机器自动取样,样品经过长长的管道,略作停顿,管道内部的高清AI视觉识别系统拍下图片,并传送到系统。在不远处的生产调度中心有块大屏幕,屏幕上,抽样数据显示得一清二楚。

刘富春告诉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在集团公司的帮助下,公司借助公鱼互联云平台,实现上云。材料入场通过全智能无人值守系统、全自动地材取样机、AI视觉识别系统、智能仓位管理系统实现了材料过磅无人操作、自动匹配仓位,自动取样、检测、并自动推送检测结果,基本杜绝收料过程中的跑冒滴漏、卸料仓位出错及爆仓风险。大幅度提高了入场验收效率及质量控制力度,并为配合比专家系统提供大量实时、精准历史数据,利用大数据分析手段智能设计新产品配比,缩短了产品研发周期。

混凝土公司借助公鱼互联云平台,实现上云。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记者 李文科 摄

这只是看得见的方面。在看不见的地方,公鱼集采提供采购竞价、电子合同、订单、物流、结算、支付与金融等一站式供应链服务。在生产方面,公司加入公鱼云平台的云智造计划,通过云端调度系统,与10余家搅拌站实现资源共享与分布式生产,构建覆盖全重庆主城的制造网络,网络产能1500万立方米。

刘富春说,以前混凝土行业基本是“生产靠吼、检测靠手”,自从通过公鱼平台,将全要素、全流程与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云存储、5G通讯及GPS定位等现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后,企业的产能提升了33.3%,人工成本下降24%,运输效率提升19.8%,年利润增长30%以上,工人们的作业环境也更环保、更安全了。

自动称重系统为货车称重。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记者 李文科 摄

近三年重庆累计上云企业5.5万户

上面两家企业的变化,只是重庆5.5万户“上云”企业的缩影。

“上云”,是指引导和支持企业基于自身业务发展和信息技术应用的需求,使用计算、存储、网络、平台、软件等云服务,优化生产经营管理,提高业务能力和发展水平。

近年来,重庆企业“上云”的氛围越来越浓厚。据重庆市经信委有关负责人介绍,近三年来,全市累计上云企业达5.5万户。

这背后,也离不开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发力。为推动企业上云,自2018年以来,市经济信息委围绕抓基建、强供给、提速度三方面“三管齐下”。

在加快建设上云网络基础设施方面,抢抓重庆作为国家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顶级节点5大城市之一重大机遇,全面加快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顶级节点标识注册量3800万,累计解析量2461万次,国家“星火·链网”区块链超级节点落户重庆,重庆在全国的网络战略地位进一步提升。

混凝土质量检测一体化系统投用后,节省了不少人力,提高了效率。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记者 李文科 摄

提升上云服务供给能力。实施十大平台培育工程,着力打造宗申忽米网、阿里飞象、建工公鱼互联等平台。汇聚多方资源建立工业互联网服务商资源池,全面增强企业上云供给能力,目前已集聚工业互联网服务企业197家,其中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服务商60家,工业大数据服务商38家。

提速企业上云发展步伐。推动中小企业通过第三方服务平台上云,目前上云企业超过5.5万户。引导大企业自建平台上云,累计建设数字化运营、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转型(远程运维、产品服务)等试点示范项目393个。

上述负责人称,下一步,市经济信息委将加大引导支持力度,力争实现全年新上云企业1万户。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hualongbaoliao,报料QQ:3401582423。)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智汇八方|“智造重镇”重庆: 5.5万户企业“云上”起舞

2020-09-22 11:42:16 来源:

智能监测系统投用后,印刷企业节省了开支,提高了效率。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记者 李文科 摄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9月22日11时40分讯(首席记者 佘振芳)万物皆可互联。在重庆,随着“智造重镇”建设的加速,企业“上云”的概念,也正从名企大厂,飞入寻常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车间以及中小企业。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从重庆市经信委了解到,近三年来,全市累计上云企业达5.5万户。近日,记者走进其中两家,一家是印刷企业,另一家是混凝土企业,这两家企业都通过“上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智能监测系统投用后,印刷企业每年可以节约大约25万度电。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记者 李文科 摄

印刷企业上云:一年节省25万度电

“通过设备智能化改造,我们实现了精准控制,能耗大为降低!”在位于南岸的重庆宏劲印务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成宏劲印务),常务副总经理张森林指着屏幕,兴奋地告诉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屏幕上,是飞象工业互联网为宏劲印务打造的智能检测控制系统。通过这个系统,工作人员坐在办公室或者在手机上,便可以监控到车间里9台空压机的运转情况。

“对我们来说,空压机特别重要,相当于整个工厂的‘血液’。以前,我们的9台机器24小时开着,不停地打气,而且都是按照最高设置运转。但实际上,生产过程中并不需要这么多,这就带来了很大的损耗。”张森林说。

去年,张森林代表公司参加市经信委组织的智能化改造会议,去年智博会期间也去了现场参观,了解到很多工业互联网平台,他感到,传统工厂的智能化改造迫在眉睫。

改造完成后,系统精准感知设备运转情况,通过用气端的需求,来控制设备运行,节约用电效果非常显著,用电量下降大约15%,每年可以节约大约25万度电。

张森林表示,宏劲印务预计三年内完成设备智能化和办公自动化的改造,打造数字工厂,将整个工厂的人工节约三分之一,并通过数据采集,实现生产经营管理的智能化分析,提升企业竞争力。

工作人员在办公室通过智能检测控制系统可以监控9台空压机的运转情况。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记者 李文科 摄

混凝土企业上云:告别“生产靠吼、检测靠手”

同样的变化,也发生在重庆建工南部混凝土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建工南部混凝土)。

公司总经理刘富春打趣道:“俗话说,混凝土就是‘和稀泥’,听起来觉得很low吧?但实际上,背后可以做的智能化文章也很多。”

的确如此。在厂区内,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看到,从大卡车运送原料进厂,智能化便开始发力。

只见一辆满载原材料的货车缓缓驶进公司大门,一旁的自动称重系统马上显示重量。很快,货车停在抽样检测点,机器自动取样,样品经过长长的管道,略作停顿,管道内部的高清AI视觉识别系统拍下图片,并传送到系统。在不远处的生产调度中心有块大屏幕,屏幕上,抽样数据显示得一清二楚。

刘富春告诉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在集团公司的帮助下,公司借助公鱼互联云平台,实现上云。材料入场通过全智能无人值守系统、全自动地材取样机、AI视觉识别系统、智能仓位管理系统实现了材料过磅无人操作、自动匹配仓位,自动取样、检测、并自动推送检测结果,基本杜绝收料过程中的跑冒滴漏、卸料仓位出错及爆仓风险。大幅度提高了入场验收效率及质量控制力度,并为配合比专家系统提供大量实时、精准历史数据,利用大数据分析手段智能设计新产品配比,缩短了产品研发周期。

混凝土公司借助公鱼互联云平台,实现上云。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记者 李文科 摄

这只是看得见的方面。在看不见的地方,公鱼集采提供采购竞价、电子合同、订单、物流、结算、支付与金融等一站式供应链服务。在生产方面,公司加入公鱼云平台的云智造计划,通过云端调度系统,与10余家搅拌站实现资源共享与分布式生产,构建覆盖全重庆主城的制造网络,网络产能1500万立方米。

刘富春说,以前混凝土行业基本是“生产靠吼、检测靠手”,自从通过公鱼平台,将全要素、全流程与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云存储、5G通讯及GPS定位等现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后,企业的产能提升了33.3%,人工成本下降24%,运输效率提升19.8%,年利润增长30%以上,工人们的作业环境也更环保、更安全了。

自动称重系统为货车称重。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记者 李文科 摄

近三年重庆累计上云企业5.5万户

上面两家企业的变化,只是重庆5.5万户“上云”企业的缩影。

“上云”,是指引导和支持企业基于自身业务发展和信息技术应用的需求,使用计算、存储、网络、平台、软件等云服务,优化生产经营管理,提高业务能力和发展水平。

近年来,重庆企业“上云”的氛围越来越浓厚。据重庆市经信委有关负责人介绍,近三年来,全市累计上云企业达5.5万户。

这背后,也离不开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发力。为推动企业上云,自2018年以来,市经济信息委围绕抓基建、强供给、提速度三方面“三管齐下”。

在加快建设上云网络基础设施方面,抢抓重庆作为国家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顶级节点5大城市之一重大机遇,全面加快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顶级节点标识注册量3800万,累计解析量2461万次,国家“星火·链网”区块链超级节点落户重庆,重庆在全国的网络战略地位进一步提升。

混凝土质量检测一体化系统投用后,节省了不少人力,提高了效率。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记者 李文科 摄

提升上云服务供给能力。实施十大平台培育工程,着力打造宗申忽米网、阿里飞象、建工公鱼互联等平台。汇聚多方资源建立工业互联网服务商资源池,全面增强企业上云供给能力,目前已集聚工业互联网服务企业197家,其中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服务商60家,工业大数据服务商38家。

提速企业上云发展步伐。推动中小企业通过第三方服务平台上云,目前上云企业超过5.5万户。引导大企业自建平台上云,累计建设数字化运营、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转型(远程运维、产品服务)等试点示范项目393个。

上述负责人称,下一步,市经济信息委将加大引导支持力度,力争实现全年新上云企业1万户。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hualongbaoliao,报料QQ:3401582423。)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陈丹丹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