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望珍稀返常见!10万尾极度濒危鱼类在江津放流进入长江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联合湖北宜昌三江渔业有限公司,将人工繁育的10万尾圆口铜鱼放流入江。

视频|望珍稀返常见!10万尾极度濒危鱼类在江津放流进入长江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0-09-23

江津区米帮沱码头,10万尾圆口铜鱼鱼苗放流进入长江。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张质 摄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9月23日14时30分讯(邱小雅 记者 张质)今(23)日,重庆江津区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江段举行增殖放流活动。

该活动由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主办,江津区政府协办。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联合湖北宜昌三江渔业有限公司,将人工繁育的10万尾圆口铜鱼放流入江。

重庆市林业局鱼保处工作人员介绍,圆口铜鱼隶属于鲤形目,就是我们俗称的“水米子”,主要分布在宜昌以上的长江上游川江段和金沙江中下游干流,以及雅砻江、岷江、沱江、赤水河、嘉陵江、乌江等支流,历史上在长江上游地区的种群数量较大,是长江上游江段的主要捕捞对象和重要经济鱼类。

放流的部分圆口铜鱼头部做了荧光标记,以便后续的科研追踪。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张质 摄

由于近些年来,受过度捕捞、环境污染等影响,尤其随水电开发逐步实施,圆口铜鱼洄游通道被阻隔,自然繁殖规模急剧缩减,自然种群资源下降明显,目前仅金沙江中下游和雅砻江下游江段尚有一定数量的野生群体。十年左右时间,就由常见鱼种变成了珍稀鱼类。2007年,圆口铜鱼已被列入农业部《国家重点保护经济水生动物资源名录(第一批)》中,2015年更是被《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评估为极度濒危物种,其物种保护与资源恢复已刻不容缓。

根据圆口铜鱼的习性,将其放流到水流湍急的水域。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张质 摄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副所长李创举在谈到这次放流的特点时说:此次放流的圆口铜鱼苗种共10万尾,其中,2020年人工繁育的当年苗种9万尾,规格全长约5厘米;2019年人工繁育的1年龄幼鱼1万尾,规格全长约15厘米。为开展后续放流效果评估等科研工作,长江水产研究所对放流的圆口铜鱼苗种按照一定比例进行了微金属线码(CWT)和可见植入荧光(VIE)标记,标记的放流苗种数量达到2万尾,并建立了放流圆口铜鱼分子标记及繁育亲本遗传基因库。

   长江江津段,水流较快,也是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所以这批产自湖北的鱼苗专程运到这里放流。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张质 摄

此次放流,在放流规模方面,不仅首次实现圆口铜鱼单次放流规模达到10万尾以上,在放流1年龄以上大规格苗种数量方面,也首次达到1万尾以上。

同时,多规格苗种同步放流、对放流苗种进行大规模标记以及标记苗种的数量规模等方面,在长江圆口铜鱼放流工作中均属首次。

当地居民好奇的围观多年难见的圆口铜鱼。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张质 摄

放流地为何选择重庆江津区?重庆市林业局鱼保处负责人介绍,此次放流苗种生产地在湖北省荆州市和宜昌市,之所以选择需要远距离运输的长江重庆市江津江段进行放流,不仅结合了圆口铜鱼生活史习性,也考虑到该江段处于“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内,更有利于提高放流苗种的成活率和保护效果。为确保增殖放流成效,重庆市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和江津区林业局、九龙坡区林业局将从即日起,开始增加岸线巡护和水域巡护的频次和人员,加强宣传和保护的力度,努力让圆口铜鱼在保护区安家落户。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hualongbaoliao,报料QQ:3401582423。)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视频|望珍稀返常见!10万尾极度濒危鱼类在江津放流进入长江

2020-09-23 14:48:37 来源:

江津区米帮沱码头,10万尾圆口铜鱼鱼苗放流进入长江。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张质 摄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9月23日14时30分讯(邱小雅 记者 张质)今(23)日,重庆江津区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江段举行增殖放流活动。

该活动由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主办,江津区政府协办。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联合湖北宜昌三江渔业有限公司,将人工繁育的10万尾圆口铜鱼放流入江。

重庆市林业局鱼保处工作人员介绍,圆口铜鱼隶属于鲤形目,就是我们俗称的“水米子”,主要分布在宜昌以上的长江上游川江段和金沙江中下游干流,以及雅砻江、岷江、沱江、赤水河、嘉陵江、乌江等支流,历史上在长江上游地区的种群数量较大,是长江上游江段的主要捕捞对象和重要经济鱼类。

放流的部分圆口铜鱼头部做了荧光标记,以便后续的科研追踪。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张质 摄

由于近些年来,受过度捕捞、环境污染等影响,尤其随水电开发逐步实施,圆口铜鱼洄游通道被阻隔,自然繁殖规模急剧缩减,自然种群资源下降明显,目前仅金沙江中下游和雅砻江下游江段尚有一定数量的野生群体。十年左右时间,就由常见鱼种变成了珍稀鱼类。2007年,圆口铜鱼已被列入农业部《国家重点保护经济水生动物资源名录(第一批)》中,2015年更是被《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评估为极度濒危物种,其物种保护与资源恢复已刻不容缓。

根据圆口铜鱼的习性,将其放流到水流湍急的水域。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张质 摄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副所长李创举在谈到这次放流的特点时说:此次放流的圆口铜鱼苗种共10万尾,其中,2020年人工繁育的当年苗种9万尾,规格全长约5厘米;2019年人工繁育的1年龄幼鱼1万尾,规格全长约15厘米。为开展后续放流效果评估等科研工作,长江水产研究所对放流的圆口铜鱼苗种按照一定比例进行了微金属线码(CWT)和可见植入荧光(VIE)标记,标记的放流苗种数量达到2万尾,并建立了放流圆口铜鱼分子标记及繁育亲本遗传基因库。

   长江江津段,水流较快,也是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所以这批产自湖北的鱼苗专程运到这里放流。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张质 摄

此次放流,在放流规模方面,不仅首次实现圆口铜鱼单次放流规模达到10万尾以上,在放流1年龄以上大规格苗种数量方面,也首次达到1万尾以上。

同时,多规格苗种同步放流、对放流苗种进行大规模标记以及标记苗种的数量规模等方面,在长江圆口铜鱼放流工作中均属首次。

当地居民好奇的围观多年难见的圆口铜鱼。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张质 摄

放流地为何选择重庆江津区?重庆市林业局鱼保处负责人介绍,此次放流苗种生产地在湖北省荆州市和宜昌市,之所以选择需要远距离运输的长江重庆市江津江段进行放流,不仅结合了圆口铜鱼生活史习性,也考虑到该江段处于“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内,更有利于提高放流苗种的成活率和保护效果。为确保增殖放流成效,重庆市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和江津区林业局、九龙坡区林业局将从即日起,开始增加岸线巡护和水域巡护的频次和人员,加强宣传和保护的力度,努力让圆口铜鱼在保护区安家落户。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hualongbaoliao,报料QQ:3401582423。)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杜漩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