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把产业扶贫的成果转化到农民身上
村村建产业,人人有就业,家家能脱贫。产业扶贫是最直接、最有效的脱贫办法,也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帮助群众就地就业的长远之计。但半月谈记者在基层采访中发现,产业扶贫的路走得并不容易——有的企业拿“萝卜章”签合同,出了问题就扬言闹出“惊天动地的事情”,逼着基层政府息事宁人;有的企业把产业扶贫项目当成“唐僧肉”“护身符”,借机“特事特办”大捞一把……因为事关扶贫,一些谨小慎微的基层干部敢怒不敢言。

要把产业扶贫的成果转化到农民身上

来源:华龙网-重庆日报2020-10-16

村村建产业,人人有就业,家家能脱贫。产业扶贫是最直接、最有效的脱贫办法,也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帮助群众就地就业的长远之计。但半月谈记者在基层采访中发现,产业扶贫的路走得并不容易——有的企业拿“萝卜章”签合同,出了问题就扬言闹出“惊天动地的事情”,逼着基层政府息事宁人;有的企业把产业扶贫项目当成“唐僧肉”“护身符”,借机“特事特办”大捞一把……因为事关扶贫,一些谨小慎微的基层干部敢怒不敢言。

这样的现象,在扶贫一线并不鲜见。究其原因,一方面,产业扶贫作为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很受重视。在各个地方,专项扶贫资金都会重点向产业倾斜。一名基层干部谈到,近年来,企业承揽扶贫项目建设几乎稳赚不赔。于是,产业扶贫成了人人争抢的“唐僧肉”,部分不法企业唯利是图,甚至以扶贫的名义变相套取帮扶资金。另一方面,迫于任务压力,一些地方枉顾当地实际,坚持“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只顾项目上马,不顾资金投入产出比、产业发展水平等等,让扶贫项目只是“看起来很美”。

产业扶贫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产业发展为杠杆的扶贫开发过程。也就是说,扶贫产业的发展必须要遵循市场规律。一个地方,到底应该上什么项目,不是拍脑袋决定的,得看这个地方的资源禀赋、技术条件和人力配置等等。引进项目,也不能“赶时髦”“追潮流”,而要在精准、精细上做文章,立足当地产业现状,突出自身特色,促进“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提高产业发展质量,提升贫困群众的获得感。

尽管党中央、国务院一再强调政府要当好“店小二”,为项目落地做好服务,但这并不意味着政府就要大包大揽,替企业填补“漏洞”。一名基层干部告诉记者,近年来,各地大力支持扶贫项目发展,即便项目经营管理不善,工程进度、产品质量等出现问题,只要和扶贫挂上钩,地方政府总得负责托底。这样的做法,让“揩扶贫油”的不法分子有了侥幸心理,肆无忌惮地利用地方对扶贫工作的高度重视牟取私利。归根结底,发展产业是手段,帮助群众脱贫致富才是目标。正因如此,我们更不能允许产业扶贫异化为一些人捞取好处的“后花园”,干扰脱贫进度,影响脱贫成效。

越是紧要关头,越要进一步细化落地政策、补齐监管漏洞。引入企业、上马项目后,要时时刻刻对专项补贴的流向进行跟踪,对项目进展实行全程监管,确保钱财物用在扶贫工作的“刀刃上”。遇到问题,地方政府不能有“鸵鸟心态”,想着大事化小,必须重拳出击,建立行业主管部门监管工作机制,完善扶贫工程建设项目信息公开制度,对工作失职造成扶贫资金打了水漂的行为和个人要坚决问责,从而规避甚至杜绝挪用、套取扶贫项目资金现象发生。

产业扶贫事关脱贫攻坚全局,马虎不得、松懈不得。精准发力,严密监管,把资源用对地方,确保每一分收益都能用于贫困地区,产业扶贫才能真正成为脱贫攻坚的“星星火种”。

张燕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要把产业扶贫的成果转化到农民身上

2020-10-16 06:59:53 来源: 0 条评论

村村建产业,人人有就业,家家能脱贫。产业扶贫是最直接、最有效的脱贫办法,也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帮助群众就地就业的长远之计。但半月谈记者在基层采访中发现,产业扶贫的路走得并不容易——有的企业拿“萝卜章”签合同,出了问题就扬言闹出“惊天动地的事情”,逼着基层政府息事宁人;有的企业把产业扶贫项目当成“唐僧肉”“护身符”,借机“特事特办”大捞一把……因为事关扶贫,一些谨小慎微的基层干部敢怒不敢言。

这样的现象,在扶贫一线并不鲜见。究其原因,一方面,产业扶贫作为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很受重视。在各个地方,专项扶贫资金都会重点向产业倾斜。一名基层干部谈到,近年来,企业承揽扶贫项目建设几乎稳赚不赔。于是,产业扶贫成了人人争抢的“唐僧肉”,部分不法企业唯利是图,甚至以扶贫的名义变相套取帮扶资金。另一方面,迫于任务压力,一些地方枉顾当地实际,坚持“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只顾项目上马,不顾资金投入产出比、产业发展水平等等,让扶贫项目只是“看起来很美”。

产业扶贫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产业发展为杠杆的扶贫开发过程。也就是说,扶贫产业的发展必须要遵循市场规律。一个地方,到底应该上什么项目,不是拍脑袋决定的,得看这个地方的资源禀赋、技术条件和人力配置等等。引进项目,也不能“赶时髦”“追潮流”,而要在精准、精细上做文章,立足当地产业现状,突出自身特色,促进“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提高产业发展质量,提升贫困群众的获得感。

尽管党中央、国务院一再强调政府要当好“店小二”,为项目落地做好服务,但这并不意味着政府就要大包大揽,替企业填补“漏洞”。一名基层干部告诉记者,近年来,各地大力支持扶贫项目发展,即便项目经营管理不善,工程进度、产品质量等出现问题,只要和扶贫挂上钩,地方政府总得负责托底。这样的做法,让“揩扶贫油”的不法分子有了侥幸心理,肆无忌惮地利用地方对扶贫工作的高度重视牟取私利。归根结底,发展产业是手段,帮助群众脱贫致富才是目标。正因如此,我们更不能允许产业扶贫异化为一些人捞取好处的“后花园”,干扰脱贫进度,影响脱贫成效。

越是紧要关头,越要进一步细化落地政策、补齐监管漏洞。引入企业、上马项目后,要时时刻刻对专项补贴的流向进行跟踪,对项目进展实行全程监管,确保钱财物用在扶贫工作的“刀刃上”。遇到问题,地方政府不能有“鸵鸟心态”,想着大事化小,必须重拳出击,建立行业主管部门监管工作机制,完善扶贫工程建设项目信息公开制度,对工作失职造成扶贫资金打了水漂的行为和个人要坚决问责,从而规避甚至杜绝挪用、套取扶贫项目资金现象发生。

产业扶贫事关脱贫攻坚全局,马虎不得、松懈不得。精准发力,严密监管,把资源用对地方,确保每一分收益都能用于贫困地区,产业扶贫才能真正成为脱贫攻坚的“星星火种”。

张燕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李辉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