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分夺秒 上万医护人员奋战一线
重庆日报选取了我市三个战“疫”镜头,记录这场突如其来、争分夺秒的战斗。

争分夺秒 上万医护人员奋战一线

来源:华龙网-重庆日报2020-10-19

2月14日,在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医学影像科新冠肺炎患者专用操作间,技师正为患者摆好拍摄体位。 记者 张锦辉 摄/视觉重庆

1月21日,重庆确诊首例新冠肺炎患者。24日,重庆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迅速进入“战时”状态。

这场战“疫”,重庆有上万名医护人员坚守在抗疫一线,构筑起同心战“疫”的坚固防线。

重庆日报选取了我市三个战“疫”镜头,记录这场突如其来、争分夺秒的战斗。

镜头一 “你们是最美的白衣天使!”

“不行!你快出去!”眼尖的钱春芳一把扶住有些摇晃的邓建琼。

护目镜下,邓建琼呼吸急促。

让邓建琼回到清洁区,就意味着钱春芳只能独自一人采集咽拭子样本。

这是今年初发生在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隔离病区的一幕。47岁的钱春芳是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结核二科主任,也是一名老党员。

2月的一天上午9点,钱春芳和邓建琼穿上防护服进入隔离病区,她要教邓建琼如何采集咽拭子样本。

防护服很闷,N95口罩勒得脸生疼,两人的动作有些迟缓。

“你看,患者头要抬高一点,咽拭子要深入咽部,才能让检测更加精准。”钱春芳声音有些沉闷。

可才采集了两名患者,邓建琼突然呼吸困难、想吐,钱春芳见状赶紧扶住她,让她返回清洁区休息。而她则独自一人继续在病区里采集样本、查房。

此时的歌乐山,气温仅7-8℃,钱春芳却汗流浃背,护目镜上全是水雾。

在采集完最后一名患者后,她来到患者任某面前。“你已经好多了,这里汇聚了重庆最好的专家,你很快就会没事的。”钱春芳忍不住再次“唠叨”。

因为她发现,一些病人看了负面信息,产生了悲观情绪,甚至拒绝配合治疗,所以需要多与患者沟通,让他们重拾信心。

患者任某刚入院时很悲观,一度抗拒治疗,对医生也不信任。钱春芳就像姐姐一样和任某聊天。

“我这么一病,项目就没人管了,公司就垮了。”

“所以你更要配合治疗,赶紧好起来啊!”

“这病治不好吧?”

“乱说,那么多出院的人,你要有信心。”钱春芳不停地鼓励他,让他逐渐打消疑虑,开始积极配合治疗。

当天,她一共采集了19名患者的咽拭子样本,到下午1点多查房结束,脱去防护服的她全身湿透,坐在椅子上就睡着了。

2月6日,任某和其他4名患者治愈出院。任某悄悄写了一封感谢信:“你们一天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就算休息也不能回家,但你们从来没叫过一声苦、一声累……这些我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你们是最美的白衣天使!”

看到这里,一向坚强的钱春芳不禁泪流。“这是我的职责,我只是想多为患者做一点事情。”

【画外音】

截至10月17日24时,全市确诊患者中共有本地病例570例、境外输入8例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新冠肺炎患者收治率和集中救治率达100%,实现了应治尽治。

在防控一线,党旗高高飘扬。全市各级公立医院在疫情防控一线建立党员责任区402个、党员示范岗1086个,组建党员先锋队164个、党员突击队117个、党员志愿服务队304个,2861名医务人员递交“抗疫一线入党申请书”,火线发展党员383名。

镜头二 “我就是医生,你肯定会没事的”

重医附属永川医院医生李丹没想到自己会离危险这么近——作为我市4家集中救治医院之一,重医附属永川医院也接诊了不少重症新冠肺炎患者。

2月的一天,重症病区里,除了医护人员往来的脚步声,一片安静。

3床的张大爷突然扯掉自己的吸氧面罩,拔断输液管,整个人从床上往下滑,大喊:“我要医生,让医生救我,我不舒服。”

突然而来的情况让大伙懵了,很快,医护人员反应过来立马要给老人戴上面罩,可老人又踢又打。

李丹正当班,他大声说:“我就是医生,你要相信我们!”

可老人根本听不进去,大家试图把他抬到床上。就在李丹弯腰去抱他的时候,不料他的手一下子抓住李丹的后背,紧紧地抓着防护服。

要知道防护服一旦被扯破,就会面临被感染的风险。李丹不敢妄动,只能顺着力道和他一起躺在地上,安抚他的情绪……旁边的几位护士则眼疾手快地给他戴上面罩。

“你不舒服就给我们说,你要相信我们,你肯定会没事的。”李丹不停地安抚他,又迅疾调整了用药,老人的不适感慢慢消失,平静下来,抓紧防护服的手终于松开。

护士韩丽媛吓坏了,身体直打哆嗦。但没过多久,工作的忙碌就让她忘记了害怕。

在重症护理组负责的病区中,有5位危重症患者,平均年龄81岁。他们中有阿尔茨海默症患者,有需要做床旁透析的肾功能衰竭患者。

韩丽媛定了定神,转身去给患阿尔茨海默症的老人抽血。

此时,已是晚上10点,“爷爷,很晚了,你要乖,不要闹了哦。”韩丽媛的语气就像在哄小孩。

没想到,老人突然开口说:“我会乖的,你们辛苦了,快去睡吧!”

这让韩丽媛很是暖心,“起初爷爷犯病时,有一次采血,差点把我的防护面屏打掉了……”

面对危险,说不害怕是假的。“可这个时候,我们不上,谁上?患者需要我们。”韩丽媛却不会把这样的危险告诉丈夫张红军,但同样作为医护人员的张红军怎么会不知道危险。一出病房,韩丽媛打开手机,就会收到微信:“有我在,不用害怕。”

【画外音】

面对疫情,我市迅速建立48家定点医院和4个集中救治医院、174个发热门诊的三级医疗救治体系,集中收治率达到100%。

病毒发起一波一波的攻击,我市医护人员展开一场接一场的救治。心电监护、面罩吸氧、降血压、抗病毒、气管插管、体外膜肺氧合,医护人员用上了所有的手段,坚持对重症患者一人一策,开展多学科联合个体化诊疗。其中,中医药参与确诊患者救治率达92.57%。

镜头三 “我只是随口抱怨两句,他们却很当回事”

“我到底有没有跟那个人直接接触?”

“我好像嗓子有些不舒服,是不是开始出现症状了?”

……

李琴越想越害怕,失眠变得更严重。

2月9日,就在李琴进入渝北区某集中隔离点的第二天,焦虑日益加剧。她不停翻看疫情相关微博,甚至连“一看就知道是谣言”的信息,也让她后怕不已。

她与丈夫曾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与一位确诊患者共乘过同一航班,作为密切接触者,他们被送至集中隔离点隔离。

“如有需要帮助的,就请扫这个卡片上的二维码或者拨打电话和我们联系。”李琴想起之前入住时曾收到一张宣传卡片,她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拨通了电话。

电话另一头是医生邓小豆和他的团队,作为渝北区心理疏导队第三小分队的队长,他立刻忙碌起来。

等李琴倾诉完,邓小豆给出了专业意见:每天做一些适当的运动,之后再做肌肉放松训练、深呼吸训练。

“你可以少看微博多追剧。”邓小豆还贴心地建议,因为李琴神经高度紧张,持续下去会对她的精神状态有很大影响。

心理疏导小队除了建议李琴多运动、放松心情外,还使用适量药物进行调整。

“他们还特意找了好多助眠的音乐,都是比较轻缓、放松的,晚上听着听着就睡着了。”渐渐地,李琴的焦虑减轻了,失眠也有所改善。

在李琴放松后,她才慢慢打量所在的房间,住的是单人间,床很大,设施都很齐全。

她还发了个朋友圈,告诉亲朋好友自己开始了集中隔离,要“闭关”14天。

还没来得及一一回复朋友的评论,酒店工作人员已将晚饭送到了房间门口,菜是两荤两素,还有一碗鸭子汤、一根香蕉。

一开始,她并不理解为什么工作人员只把餐食送到门口,心里多少有点郁闷。“我只是隔离观察,感觉像把我当成了病人,所以就跟酒店抱怨了几句。”

没过多久,工作人员还专门给她打来电话解释。“确实没想到,我只是随口抱怨两句,他们却很当回事。”李琴说。

【画外音】

截至10月17日24时,累计追踪到密切接触者26023人。

自3月10日24时起,我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调整为二级响应。3月24日24时起,重庆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级别从二级调整为三级。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争分夺秒 上万医护人员奋战一线

2020-10-19 11:12:21 来源: 0 条评论

2月14日,在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医学影像科新冠肺炎患者专用操作间,技师正为患者摆好拍摄体位。 记者 张锦辉 摄/视觉重庆

1月21日,重庆确诊首例新冠肺炎患者。24日,重庆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迅速进入“战时”状态。

这场战“疫”,重庆有上万名医护人员坚守在抗疫一线,构筑起同心战“疫”的坚固防线。

重庆日报选取了我市三个战“疫”镜头,记录这场突如其来、争分夺秒的战斗。

镜头一 “你们是最美的白衣天使!”

“不行!你快出去!”眼尖的钱春芳一把扶住有些摇晃的邓建琼。

护目镜下,邓建琼呼吸急促。

让邓建琼回到清洁区,就意味着钱春芳只能独自一人采集咽拭子样本。

这是今年初发生在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隔离病区的一幕。47岁的钱春芳是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结核二科主任,也是一名老党员。

2月的一天上午9点,钱春芳和邓建琼穿上防护服进入隔离病区,她要教邓建琼如何采集咽拭子样本。

防护服很闷,N95口罩勒得脸生疼,两人的动作有些迟缓。

“你看,患者头要抬高一点,咽拭子要深入咽部,才能让检测更加精准。”钱春芳声音有些沉闷。

可才采集了两名患者,邓建琼突然呼吸困难、想吐,钱春芳见状赶紧扶住她,让她返回清洁区休息。而她则独自一人继续在病区里采集样本、查房。

此时的歌乐山,气温仅7-8℃,钱春芳却汗流浃背,护目镜上全是水雾。

在采集完最后一名患者后,她来到患者任某面前。“你已经好多了,这里汇聚了重庆最好的专家,你很快就会没事的。”钱春芳忍不住再次“唠叨”。

因为她发现,一些病人看了负面信息,产生了悲观情绪,甚至拒绝配合治疗,所以需要多与患者沟通,让他们重拾信心。

患者任某刚入院时很悲观,一度抗拒治疗,对医生也不信任。钱春芳就像姐姐一样和任某聊天。

“我这么一病,项目就没人管了,公司就垮了。”

“所以你更要配合治疗,赶紧好起来啊!”

“这病治不好吧?”

“乱说,那么多出院的人,你要有信心。”钱春芳不停地鼓励他,让他逐渐打消疑虑,开始积极配合治疗。

当天,她一共采集了19名患者的咽拭子样本,到下午1点多查房结束,脱去防护服的她全身湿透,坐在椅子上就睡着了。

2月6日,任某和其他4名患者治愈出院。任某悄悄写了一封感谢信:“你们一天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就算休息也不能回家,但你们从来没叫过一声苦、一声累……这些我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你们是最美的白衣天使!”

看到这里,一向坚强的钱春芳不禁泪流。“这是我的职责,我只是想多为患者做一点事情。”

【画外音】

截至10月17日24时,全市确诊患者中共有本地病例570例、境外输入8例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新冠肺炎患者收治率和集中救治率达100%,实现了应治尽治。

在防控一线,党旗高高飘扬。全市各级公立医院在疫情防控一线建立党员责任区402个、党员示范岗1086个,组建党员先锋队164个、党员突击队117个、党员志愿服务队304个,2861名医务人员递交“抗疫一线入党申请书”,火线发展党员383名。

镜头二 “我就是医生,你肯定会没事的”

重医附属永川医院医生李丹没想到自己会离危险这么近——作为我市4家集中救治医院之一,重医附属永川医院也接诊了不少重症新冠肺炎患者。

2月的一天,重症病区里,除了医护人员往来的脚步声,一片安静。

3床的张大爷突然扯掉自己的吸氧面罩,拔断输液管,整个人从床上往下滑,大喊:“我要医生,让医生救我,我不舒服。”

突然而来的情况让大伙懵了,很快,医护人员反应过来立马要给老人戴上面罩,可老人又踢又打。

李丹正当班,他大声说:“我就是医生,你要相信我们!”

可老人根本听不进去,大家试图把他抬到床上。就在李丹弯腰去抱他的时候,不料他的手一下子抓住李丹的后背,紧紧地抓着防护服。

要知道防护服一旦被扯破,就会面临被感染的风险。李丹不敢妄动,只能顺着力道和他一起躺在地上,安抚他的情绪……旁边的几位护士则眼疾手快地给他戴上面罩。

“你不舒服就给我们说,你要相信我们,你肯定会没事的。”李丹不停地安抚他,又迅疾调整了用药,老人的不适感慢慢消失,平静下来,抓紧防护服的手终于松开。

护士韩丽媛吓坏了,身体直打哆嗦。但没过多久,工作的忙碌就让她忘记了害怕。

在重症护理组负责的病区中,有5位危重症患者,平均年龄81岁。他们中有阿尔茨海默症患者,有需要做床旁透析的肾功能衰竭患者。

韩丽媛定了定神,转身去给患阿尔茨海默症的老人抽血。

此时,已是晚上10点,“爷爷,很晚了,你要乖,不要闹了哦。”韩丽媛的语气就像在哄小孩。

没想到,老人突然开口说:“我会乖的,你们辛苦了,快去睡吧!”

这让韩丽媛很是暖心,“起初爷爷犯病时,有一次采血,差点把我的防护面屏打掉了……”

面对危险,说不害怕是假的。“可这个时候,我们不上,谁上?患者需要我们。”韩丽媛却不会把这样的危险告诉丈夫张红军,但同样作为医护人员的张红军怎么会不知道危险。一出病房,韩丽媛打开手机,就会收到微信:“有我在,不用害怕。”

【画外音】

面对疫情,我市迅速建立48家定点医院和4个集中救治医院、174个发热门诊的三级医疗救治体系,集中收治率达到100%。

病毒发起一波一波的攻击,我市医护人员展开一场接一场的救治。心电监护、面罩吸氧、降血压、抗病毒、气管插管、体外膜肺氧合,医护人员用上了所有的手段,坚持对重症患者一人一策,开展多学科联合个体化诊疗。其中,中医药参与确诊患者救治率达92.57%。

镜头三 “我只是随口抱怨两句,他们却很当回事”

“我到底有没有跟那个人直接接触?”

“我好像嗓子有些不舒服,是不是开始出现症状了?”

……

李琴越想越害怕,失眠变得更严重。

2月9日,就在李琴进入渝北区某集中隔离点的第二天,焦虑日益加剧。她不停翻看疫情相关微博,甚至连“一看就知道是谣言”的信息,也让她后怕不已。

她与丈夫曾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与一位确诊患者共乘过同一航班,作为密切接触者,他们被送至集中隔离点隔离。

“如有需要帮助的,就请扫这个卡片上的二维码或者拨打电话和我们联系。”李琴想起之前入住时曾收到一张宣传卡片,她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拨通了电话。

电话另一头是医生邓小豆和他的团队,作为渝北区心理疏导队第三小分队的队长,他立刻忙碌起来。

等李琴倾诉完,邓小豆给出了专业意见:每天做一些适当的运动,之后再做肌肉放松训练、深呼吸训练。

“你可以少看微博多追剧。”邓小豆还贴心地建议,因为李琴神经高度紧张,持续下去会对她的精神状态有很大影响。

心理疏导小队除了建议李琴多运动、放松心情外,还使用适量药物进行调整。

“他们还特意找了好多助眠的音乐,都是比较轻缓、放松的,晚上听着听着就睡着了。”渐渐地,李琴的焦虑减轻了,失眠也有所改善。

在李琴放松后,她才慢慢打量所在的房间,住的是单人间,床很大,设施都很齐全。

她还发了个朋友圈,告诉亲朋好友自己开始了集中隔离,要“闭关”14天。

还没来得及一一回复朋友的评论,酒店工作人员已将晚饭送到了房间门口,菜是两荤两素,还有一碗鸭子汤、一根香蕉。

一开始,她并不理解为什么工作人员只把餐食送到门口,心里多少有点郁闷。“我只是隔离观察,感觉像把我当成了病人,所以就跟酒店抱怨了几句。”

没过多久,工作人员还专门给她打来电话解释。“确实没想到,我只是随口抱怨两句,他们却很当回事。”李琴说。

【画外音】

截至10月17日24时,累计追踪到密切接触者26023人。

自3月10日24时起,我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调整为二级响应。3月24日24时起,重庆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级别从二级调整为三级。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向含嫣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