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迪车被划,10岁男孩成嫌疑
追查三天 还“划车男孩”清白
这起“教科书式的调查”被网友引为经典。但同事们觉得这并不意外:“很多看似无解的案件,他都会不吝投入精力、时间,直到有了结果。”

奥迪车被划,10岁男孩成嫌疑
追查三天 还“划车男孩”清白

来源:华龙网-重庆晚报2020-10-20

男子到石井坡派出所报案,邹新华查看手机资料。

◀邹兴华查看监控视频

邹兴华走访群众寻找线索

“你好,我是沙坪坝区分局石井坡派出所民警邹兴华。”办案十几年,这句话无数次出现在邹兴华所负责案件的当事人手机短信上。

刑侦民警每个人都有一些独特的小习惯,跟职业有着密切的联系。寻人破案,对方不接电话,遇上卡点,像投石问路一样先发个短信,是邹兴华的习惯。

这种习惯,有三个作用:一是表明身份;二是建立信任;三是形成威慑。

接下来,用什么语言最能套取信息,采取哪种方式最能接近目的,有他自己的套路。有时候是软硬兼施地磨,有时候是苦口婆心地劝,有时候是通宵达旦地守——诚如十天前,为了查清“10岁男孩被疑划奥迪车”时,他在电脑前蹲守三天,调看了40个G的录像,终于还男孩一个清白。

这起“教科书式的调查”被网友引为经典。但同事们觉得这并不意外:“很多看似无解的案件,他都会不吝投入精力、时间,直到有了结果。”

“柔软的力量” 让孩子回家

几天前,“被疑划奥迪车”男孩的父亲在网上现身,讲述了事情经过以及与孩子沟通的过程,并对邹兴华表示了感谢。

10月7日,沙坪坝区石井坡一辆奥迪车被划,车主报警后发现一位10岁男孩有“最大嫌疑”,男孩家长随后向车主赔偿了3500元。民警邹兴华发现,男孩极力否认满脸委屈,于是花3天时间调取事发车辆的监控,发现该车早在两天前就有划痕,还给孩子一个清白。

在这件事上,孩子的声音没有得到及时的尊重与信任。孩子父亲说,虽然当时孩子肯定地回答:“没有划车!”但围观的人七嘴八舌地议论,不停地问各种问题,让孩子感到委屈,辩解的声音带着烦躁的情绪。

“看到孩子委屈烦躁的眼神,辩解无力后异样的沉默,心里突然有个地方软了下去。我有种预感:真相可能在别处。”邹兴华说。

接着,他发现更多疑点:孩子手里为何没有工具?孩子怎么可能划出那么深的划痕?

此后的事实为大家所熟知。三天的追查,让事件反转真相大白。

48岁的邹兴华说,成年人一次不经意的误解,一次不走心的教育,都可能给孩子带来心理阴影。

这些年,他碰上不少学生失联案,其中包括他朋友的孩子——平日活泼积极,中考一结束就没了影子。这给了他极大震撼。

这些孩子离家出走的原因,多半是因为学习压力,以及学习引发的家庭矛盾。邹兴华告诉记者,他面对的不是案件,而是每一个稚嫩的孩子,他们的逻辑、心理、情感。

不久前,一个家住杨公桥的中学女生离家出走,电话不接,短信不回。他通过多种渠道寻找发现,她住在一个女同学家里。邹兴华坚持用短信与女生对话数小时,从缓解学习压力与讲述社会上可能遇到的危险入手,让女生相信了“警察叔叔真的是为我好”,最终回了家。

正是这种“柔软的力量”,让他这十几年接手的每一起未成年人失联案,找回率为100%。

6万元和100元 背后的付出

2016年8月22日,市民赵友民从陈家坪打的到竣峰香格里拉小区,将提包遗失在车后座上。包里除了香烟衣物,还有准备买房首付的6万多元现金。接警后,邹兴华通过监控迅速找到车牌号和司机电话,并与其取得联系。

“你今天是不是从陈家坪到石井坡拉了个女客人?”

“是。”对方犹豫了一下。

“车上有个包你看见没有?”司机一口否认,甚至后来百般狡辩:“我们交了班,拉了那么多客人,有证据证明我捡了吗?”

的士失物多,取证难,业内心照不宣。邹兴华在这方面却颇有经验。

他的语气严厉了起来:“你在哪里交的班,哪里拉的人,你的身份信息,我们全都掌握了。拾物不还属不当得利,金额大是要坐牢的!我最后问你一句,看到东西没有?”

对方沉默了很久,终于承认:“有东西。”

从查到司机电话到对方招认,整个过程不到十分钟。一场斗智斗力的电话交锋,让失主存了几年的辛苦钱完璧归赵。

无论是6万元还是100元的案件,对邹兴华来说,都是一场逼向真相、全力付出的过程,没有大小之分。

今年6月,大河沟一个小卖部老板李响,被两个年轻人“调包”讹走现金100元。邹兴华通过车牌号查到两人电话,但对方电话不接,短信不回。

找到其中一位当事人父母,他们说:早不管他了;找到他老婆,她说:早分了。

当事人找不到,金额小,即使找到,对方也可以用一句轻飘飘的说辞“忘记付钱了”推个一干二净——朋友、同事甚至当事人都劝他:算了。

邹兴华却没听。他加了对方老婆的微信,不停与对方讲道理,对方终于通过微信帮丈夫“还了债”。

为什么舍得在小案上无私投入?“都是挽回群众损失,为他们求个公平正义,为什么会有大小之分?”邹兴华反问。

两个职业 军人和警察

职业会有比人更漫长的耐心,悄悄渗透你的性格。

云南傣族汉子邹兴华,一生有过两个职业:军人和警察。

时间倒回三十年,他是某步兵部队一名意气风发的战士,历任班长、排长、副指导员,并荣立三等功。“哪里干不动,就把我往哪里搬”是他的口头禅。

2005年转业,他来到老婆生活的城市重庆,分配到沙坪坝三峡广场治安派出所任民警。

军人的情怀,与警察的铁律,中间有一条隐秘的分界线,曾让他觉得很难跨越。

一次,三角碑新华书店发生纠纷,他前去调解。由于经验欠缺,被当事人骂了个狗血喷头,他不得不向领导求助。直到老警察赶来,才帮他解了围。

这件事让他明白了两个道理:一是自己必须从头学起;二是建立信任,是破案的钥匙。

所幸,他在部队上接受过一段时间的心理培训,让他在揣摩当事人心理时“垫了底”。

今年6月,市民李建福报警,称在微信上借给“朋友”1600元,一月未还。对方电话不接,微信拉黑,还换了手机。

仍然是“表明身份短信+电话微信问询”模式。听到警察过问,对方态度开始变软,但仍然抵赖。

讲明利害关系,对方心虚了,但需要一个台阶。他要邹兴华证明自己的警察身份。

视频中,邹兴华耐心地向他展示了自己的警服、派出所办公环境。对方彻底服软:“你是警察,我相信你。我不转钱给他,只转给你。”

亮明身份,是邹兴华经久不衰的秘密武器。他很认真地说,警察这个身份,“给对方心理暗示,给自己力量。”

特写

柔肠与钢骨是他破案的钥匙

邹兴华工作的石井坡派出所,下辖九个社区、五万人口,覆盖老特钢厂片区,其中两成是外来户。“高楼大厦与旧城小巷相依并存,管理难度大。”邹兴华同事岑松斌说。

但是,周围的人从未听他抱怨过一个字,总是笑呵呵地出现人前。他倍感自豪的是,“我老婆很支持我,不然我不得找她。”哪怕一天办5个案子星夜回家,仍有一份热汤等他。

在这片土地上,邹兴华不但付出了汗水,也留下了伤痕:一次抓捕毒贩,因天雨路滑,两人从高处摔进深沟里。在撕心的疼痛中,邹兴华仍死死抓住嫌疑人的手不放,直到同事前来增援。当他忍着脚痛将案子办完后去医院一检查,结果右脚骨折,致残。

但他仍觉得值。柔肠与钢骨,是他破案的钥匙,也是他生活的底色。

重庆晚报-上游新闻记者 彭光瑞 警方供图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奥迪车被划,10岁男孩成嫌疑
追查三天 还“划车男孩”清白

2020-10-20 06:30:22 来源: 0 条评论

男子到石井坡派出所报案,邹新华查看手机资料。

◀邹兴华查看监控视频

邹兴华走访群众寻找线索

“你好,我是沙坪坝区分局石井坡派出所民警邹兴华。”办案十几年,这句话无数次出现在邹兴华所负责案件的当事人手机短信上。

刑侦民警每个人都有一些独特的小习惯,跟职业有着密切的联系。寻人破案,对方不接电话,遇上卡点,像投石问路一样先发个短信,是邹兴华的习惯。

这种习惯,有三个作用:一是表明身份;二是建立信任;三是形成威慑。

接下来,用什么语言最能套取信息,采取哪种方式最能接近目的,有他自己的套路。有时候是软硬兼施地磨,有时候是苦口婆心地劝,有时候是通宵达旦地守——诚如十天前,为了查清“10岁男孩被疑划奥迪车”时,他在电脑前蹲守三天,调看了40个G的录像,终于还男孩一个清白。

这起“教科书式的调查”被网友引为经典。但同事们觉得这并不意外:“很多看似无解的案件,他都会不吝投入精力、时间,直到有了结果。”

“柔软的力量” 让孩子回家

几天前,“被疑划奥迪车”男孩的父亲在网上现身,讲述了事情经过以及与孩子沟通的过程,并对邹兴华表示了感谢。

10月7日,沙坪坝区石井坡一辆奥迪车被划,车主报警后发现一位10岁男孩有“最大嫌疑”,男孩家长随后向车主赔偿了3500元。民警邹兴华发现,男孩极力否认满脸委屈,于是花3天时间调取事发车辆的监控,发现该车早在两天前就有划痕,还给孩子一个清白。

在这件事上,孩子的声音没有得到及时的尊重与信任。孩子父亲说,虽然当时孩子肯定地回答:“没有划车!”但围观的人七嘴八舌地议论,不停地问各种问题,让孩子感到委屈,辩解的声音带着烦躁的情绪。

“看到孩子委屈烦躁的眼神,辩解无力后异样的沉默,心里突然有个地方软了下去。我有种预感:真相可能在别处。”邹兴华说。

接着,他发现更多疑点:孩子手里为何没有工具?孩子怎么可能划出那么深的划痕?

此后的事实为大家所熟知。三天的追查,让事件反转真相大白。

48岁的邹兴华说,成年人一次不经意的误解,一次不走心的教育,都可能给孩子带来心理阴影。

这些年,他碰上不少学生失联案,其中包括他朋友的孩子——平日活泼积极,中考一结束就没了影子。这给了他极大震撼。

这些孩子离家出走的原因,多半是因为学习压力,以及学习引发的家庭矛盾。邹兴华告诉记者,他面对的不是案件,而是每一个稚嫩的孩子,他们的逻辑、心理、情感。

不久前,一个家住杨公桥的中学女生离家出走,电话不接,短信不回。他通过多种渠道寻找发现,她住在一个女同学家里。邹兴华坚持用短信与女生对话数小时,从缓解学习压力与讲述社会上可能遇到的危险入手,让女生相信了“警察叔叔真的是为我好”,最终回了家。

正是这种“柔软的力量”,让他这十几年接手的每一起未成年人失联案,找回率为100%。

6万元和100元 背后的付出

2016年8月22日,市民赵友民从陈家坪打的到竣峰香格里拉小区,将提包遗失在车后座上。包里除了香烟衣物,还有准备买房首付的6万多元现金。接警后,邹兴华通过监控迅速找到车牌号和司机电话,并与其取得联系。

“你今天是不是从陈家坪到石井坡拉了个女客人?”

“是。”对方犹豫了一下。

“车上有个包你看见没有?”司机一口否认,甚至后来百般狡辩:“我们交了班,拉了那么多客人,有证据证明我捡了吗?”

的士失物多,取证难,业内心照不宣。邹兴华在这方面却颇有经验。

他的语气严厉了起来:“你在哪里交的班,哪里拉的人,你的身份信息,我们全都掌握了。拾物不还属不当得利,金额大是要坐牢的!我最后问你一句,看到东西没有?”

对方沉默了很久,终于承认:“有东西。”

从查到司机电话到对方招认,整个过程不到十分钟。一场斗智斗力的电话交锋,让失主存了几年的辛苦钱完璧归赵。

无论是6万元还是100元的案件,对邹兴华来说,都是一场逼向真相、全力付出的过程,没有大小之分。

今年6月,大河沟一个小卖部老板李响,被两个年轻人“调包”讹走现金100元。邹兴华通过车牌号查到两人电话,但对方电话不接,短信不回。

找到其中一位当事人父母,他们说:早不管他了;找到他老婆,她说:早分了。

当事人找不到,金额小,即使找到,对方也可以用一句轻飘飘的说辞“忘记付钱了”推个一干二净——朋友、同事甚至当事人都劝他:算了。

邹兴华却没听。他加了对方老婆的微信,不停与对方讲道理,对方终于通过微信帮丈夫“还了债”。

为什么舍得在小案上无私投入?“都是挽回群众损失,为他们求个公平正义,为什么会有大小之分?”邹兴华反问。

两个职业 军人和警察

职业会有比人更漫长的耐心,悄悄渗透你的性格。

云南傣族汉子邹兴华,一生有过两个职业:军人和警察。

时间倒回三十年,他是某步兵部队一名意气风发的战士,历任班长、排长、副指导员,并荣立三等功。“哪里干不动,就把我往哪里搬”是他的口头禅。

2005年转业,他来到老婆生活的城市重庆,分配到沙坪坝三峡广场治安派出所任民警。

军人的情怀,与警察的铁律,中间有一条隐秘的分界线,曾让他觉得很难跨越。

一次,三角碑新华书店发生纠纷,他前去调解。由于经验欠缺,被当事人骂了个狗血喷头,他不得不向领导求助。直到老警察赶来,才帮他解了围。

这件事让他明白了两个道理:一是自己必须从头学起;二是建立信任,是破案的钥匙。

所幸,他在部队上接受过一段时间的心理培训,让他在揣摩当事人心理时“垫了底”。

今年6月,市民李建福报警,称在微信上借给“朋友”1600元,一月未还。对方电话不接,微信拉黑,还换了手机。

仍然是“表明身份短信+电话微信问询”模式。听到警察过问,对方态度开始变软,但仍然抵赖。

讲明利害关系,对方心虚了,但需要一个台阶。他要邹兴华证明自己的警察身份。

视频中,邹兴华耐心地向他展示了自己的警服、派出所办公环境。对方彻底服软:“你是警察,我相信你。我不转钱给他,只转给你。”

亮明身份,是邹兴华经久不衰的秘密武器。他很认真地说,警察这个身份,“给对方心理暗示,给自己力量。”

特写

柔肠与钢骨是他破案的钥匙

邹兴华工作的石井坡派出所,下辖九个社区、五万人口,覆盖老特钢厂片区,其中两成是外来户。“高楼大厦与旧城小巷相依并存,管理难度大。”邹兴华同事岑松斌说。

但是,周围的人从未听他抱怨过一个字,总是笑呵呵地出现人前。他倍感自豪的是,“我老婆很支持我,不然我不得找她。”哪怕一天办5个案子星夜回家,仍有一份热汤等他。

在这片土地上,邹兴华不但付出了汗水,也留下了伤痕:一次抓捕毒贩,因天雨路滑,两人从高处摔进深沟里。在撕心的疼痛中,邹兴华仍死死抓住嫌疑人的手不放,直到同事前来增援。当他忍着脚痛将案子办完后去医院一检查,结果右脚骨折,致残。

但他仍觉得值。柔肠与钢骨,是他破案的钥匙,也是他生活的底色。

重庆晚报-上游新闻记者 彭光瑞 警方供图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李辉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