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湘生:提高城市韧性 最有效技术途径是向地下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深圳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院长陈湘生就如何建设韧性城市、韧性医院提出不少“干货”建议,其中提高城市韧性最有效技术途径是向地下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湘生:提高城市韧性 最有效技术途径是向地下发展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0-10-25

中国工程院院士、深圳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院长陈湘生。主办方供图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0月25日11时40分讯(董进 实习生 杨世玉)在今(25)日举行的“2020韧性城市第三届山水城市可持续发展国际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深圳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院长陈湘生就如何建设韧性城市、韧性医院提出不少“干货”建议,其中提高城市韧性最有效技术途径是向地下发展。

“韧性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在支撑韧性城市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在陈湘生看来,从城市的几个主要方面来看看,包括能源、交通网络、建筑群落等都要适应韧性城市的发展,而提高城市韧性最有效技术途径是向地下发展。

“比如将变电站安装在地下,不仅可以节约地上空间,在城市在渝地震或台风等灾害时,还可以保护变电站不受到损坏;而公路和轨道交通网位于地下,在平时不仅可以减少噪音和灰尘对房屋的影响,在城市遭遇灾害时还可以保证交通不受影响;将水资源储存在地下水库中,不仅可以释放地面水库所占城市面积,当城市遭受灾害时,还可以保证淡水资源不受影响;地下空间还具有恒温、恒湿、密闭、绝热等特性,是很好的储存空间,利用这一特点可用来建设救灾物资储备库,便于灾时物资的运输和使用。”陈湘生介绍,超大城市的基础设施的韧性规划和设计,将生命线等重要基础转向地下,是支撑超大城市(群)韧性的根基,是城的安全基础。

同时陈湘生还建议打造超大城市“空、海、地”全覆盖一体化安全智能平台,融合商业、交通、医疗、消防、气象、环境、公安等多部门数据,充分利用全域感知、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技术进行分析,实现对风险做到有效的事前预控决策、事中迅速应对、事后高效救援。“这是建设超大城市群的重要内涵,也是人的行为+智能管理。”陈湘生说道。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hualongbaoliao,报料QQ:3401582423。)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湘生:提高城市韧性 最有效技术途径是向地下发展

2020-10-25 12:20:28 来源:

中国工程院院士、深圳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院长陈湘生。主办方供图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0月25日11时40分讯(董进 实习生 杨世玉)在今(25)日举行的“2020韧性城市第三届山水城市可持续发展国际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深圳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院长陈湘生就如何建设韧性城市、韧性医院提出不少“干货”建议,其中提高城市韧性最有效技术途径是向地下发展。

“韧性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在支撑韧性城市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在陈湘生看来,从城市的几个主要方面来看看,包括能源、交通网络、建筑群落等都要适应韧性城市的发展,而提高城市韧性最有效技术途径是向地下发展。

“比如将变电站安装在地下,不仅可以节约地上空间,在城市在渝地震或台风等灾害时,还可以保护变电站不受到损坏;而公路和轨道交通网位于地下,在平时不仅可以减少噪音和灰尘对房屋的影响,在城市遭遇灾害时还可以保证交通不受影响;将水资源储存在地下水库中,不仅可以释放地面水库所占城市面积,当城市遭受灾害时,还可以保证淡水资源不受影响;地下空间还具有恒温、恒湿、密闭、绝热等特性,是很好的储存空间,利用这一特点可用来建设救灾物资储备库,便于灾时物资的运输和使用。”陈湘生介绍,超大城市的基础设施的韧性规划和设计,将生命线等重要基础转向地下,是支撑超大城市(群)韧性的根基,是城的安全基础。

同时陈湘生还建议打造超大城市“空、海、地”全覆盖一体化安全智能平台,融合商业、交通、医疗、消防、气象、环境、公安等多部门数据,充分利用全域感知、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技术进行分析,实现对风险做到有效的事前预控决策、事中迅速应对、事后高效救援。“这是建设超大城市群的重要内涵,也是人的行为+智能管理。”陈湘生说道。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hualongbaoliao,报料QQ:3401582423。)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