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最美人大代表|梁兵:为报恩他带乡亲致富 建农耕园承载浓浓乡愁
水流带动水车转动,连接的木质装备将小麦变成了面粉;手推悬空木桩,撞击木板与铁饼装置,菜籽成了黄澄澄的菜油;一双巧手飞速转动,粗长的藤条化身为各种灵巧的工艺品……在云阳县泥溪镇石缸村三峡农耕园内,每天都有不少游客前来体验这承载满满乡愁的农耕文化。

脱贫攻坚最美人大代表|梁兵:为报恩他带乡亲致富 建农耕园承载浓浓乡愁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0-10-30

园区有藤编坊、豆腐坊、榨油坊、酒坊、木匠坊、面坊等体验项目。摄影 黄振胜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0月30日6时讯(记者 阙影)水流带动水车转动,连接的木质装备将小麦变成了面粉;手推悬空木桩,撞击木板与铁饼装置,菜籽成了黄澄澄的菜油;一双巧手飞速转动,粗长的藤条化身为各种灵巧的工艺品……在云阳县泥溪镇石缸村三峡农耕园内,每天都有不少游客前来体验这承载满满乡愁的农耕文化。

农耕园负责人是云阳县人大代表梁兵。早年在外创业安家的他,2014年回乡发展农旅融合项目。目前,该项目已带动当地上百户农户脱贫就业,农产品销售额每年达30万元以上,农户年增收共计超100万元。

梁兵(右一)走访当地村民,共谋脱贫致富良策。摄影 黄振胜

“找个法子彻底改变家乡面貌!” 他返乡创业发展乡村旅游

今年48岁的梁兵,是土生土长的云阳县石缸村人。

“村里条件差,以前用水要用盆先沉淀,一盆水有半拇指厚的泥浆。”梁兵回忆,石缸村所在的泥溪镇是重庆市18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村里全是泥巴路、烂路,农产品几乎卖不出去。在外打拼的梁兵学技术、办企业,很早就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日子越过越好。他的父母身体不好,不愿离开家乡,乡亲们就经常帮助老两口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这让梁兵非常感动。

“我一定要回报乡亲们。”带着这样的想法,2014年,他与家里的几个弟兄商量回老家修路。他们投资了30万元修了2公里多的路。然而,路修好后,梁兵却发现,自己的家乡依然非常落后。

“那个时候我就想,得找个法子彻底改变家乡的面貌。”梁兵决定返乡创业,通过发展农旅融合的乡村旅游项目,让乡亲吃上旅游饭。“正好当时有政府的鼓励和支持,我觉得这是个机会。”梁兵回忆。

游客在园区体验农耕文化。摄影 黄振胜

“别人不愿意,我自己带头干!” 他投资建园带动村民脱贫致富

乡村旅游的发展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为了验证自己的判断,梁兵先请规划机构做了一份在泥溪镇发展乡村旅游的可行性报告,决定打造以巴渝农耕文化体验为特色,以农业观光和农事体验为一体的农耕故土园。

规划思路很清晰,但招商情况却并不理想。大多数人认为泥溪镇的位置太偏、基础设施又落后,搞乡村旅游风险大,都放弃了投资的打算。最后算上梁兵,只有四个人愿意出资。“别人不愿意,我自己带头干!”梁兵决定自己出钱搞农耕故土园。

几年来,梁兵前后累计投入四千多万元,用于打造建设农耕故土园项目,发展乡村旅游业,这也实实在在带动了当地百姓脱贫致富。

贫困户张长生肩胛骨受伤,妻子有智力障碍,两人都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两个孩子还要读书,家中困难被列为贫困户。梁兵知道这个情况后,主动上门提出让张长生在农耕故土园里当保安。目前,张长生保底工资月收入2200月,大大缓解了家庭的经济状况。

不仅如此,梁兵还在农耕故土园里种植了冬枣400余亩,脆桃园700余亩,带动了当地百姓进一步增收。

据了解,农耕故土园流转土地1157亩、涉及农户156户,按照每亩200-500元计算,农户可获得土地租金25万余元,其中35户贫困户可获得5.5万元。同时,园区采用“公司+农户+集体经济”经营模式,每年为183户农户(贫困户37户)带来直接收入超过100万元,农产品销售额每年达30万元以上。

“老一辈的技艺不能丢!” 深挖农耕文化留住乡愁

在农耕故土园生意越来越好的时候,梁兵又出人意料地“喊停”。2019年,农耕故土园闭门谢客,开始了长达一年多的提档升级。

“游客过来1个小时就能把农耕园逛完,也没有什么体验的项目,根本留不住人。”梁兵说,在他心中,农耕故土园应该是一个青少年体验传承劳动技艺的教育基地、中老年人通过农事活动找回乡愁记忆的寻梦之地,必须要做出这样的特色。为了做好升级改造,梁兵又先后走访了全国二三十个乡村旅游项目,摸索别人的经验。

今年8月,农耕园升级改造后再次开放,相比以前多了藤编坊、豆腐坊、榨油坊、酒坊、木匠坊、面坊等体验项目。“我花了4个月时间,找到了一位以前开油坊的78岁老艺人,请他打造一套榨油设备。”梁兵认为,老一辈的技艺不能丢,榨油、磨面的工艺凝聚着先人们的智慧。

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农耕故土园还和重庆万州、云阳等地部分学校达成协议,打造农耕研学基地,让学生在体验中了解农耕文化,记住乡愁。

“现在家里人都很支持我,我也一定要把农耕园搞下去。”梁兵欣慰地说。他乐观地估计,升级改造后的农耕故土园一年预计可以接待游客20万人次,为当地群众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作为人大代表,就是要为人民群众谋福利,时时处处为百姓着想,带头改变家乡的面貌。”从大山外再回到大山深处,梁兵在帮更多的人找回乡愁的同时,也怀着初心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上奔跑。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hualongbaoliao,报料QQ:3401582423。)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脱贫攻坚最美人大代表|梁兵:为报恩他带乡亲致富 建农耕园承载浓浓乡愁

2020-10-30 06:00:00 来源:

园区有藤编坊、豆腐坊、榨油坊、酒坊、木匠坊、面坊等体验项目。摄影 黄振胜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0月30日6时讯(记者 阙影)水流带动水车转动,连接的木质装备将小麦变成了面粉;手推悬空木桩,撞击木板与铁饼装置,菜籽成了黄澄澄的菜油;一双巧手飞速转动,粗长的藤条化身为各种灵巧的工艺品……在云阳县泥溪镇石缸村三峡农耕园内,每天都有不少游客前来体验这承载满满乡愁的农耕文化。

农耕园负责人是云阳县人大代表梁兵。早年在外创业安家的他,2014年回乡发展农旅融合项目。目前,该项目已带动当地上百户农户脱贫就业,农产品销售额每年达30万元以上,农户年增收共计超100万元。

梁兵(右一)走访当地村民,共谋脱贫致富良策。摄影 黄振胜

“找个法子彻底改变家乡面貌!” 他返乡创业发展乡村旅游

今年48岁的梁兵,是土生土长的云阳县石缸村人。

“村里条件差,以前用水要用盆先沉淀,一盆水有半拇指厚的泥浆。”梁兵回忆,石缸村所在的泥溪镇是重庆市18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村里全是泥巴路、烂路,农产品几乎卖不出去。在外打拼的梁兵学技术、办企业,很早就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日子越过越好。他的父母身体不好,不愿离开家乡,乡亲们就经常帮助老两口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这让梁兵非常感动。

“我一定要回报乡亲们。”带着这样的想法,2014年,他与家里的几个弟兄商量回老家修路。他们投资了30万元修了2公里多的路。然而,路修好后,梁兵却发现,自己的家乡依然非常落后。

“那个时候我就想,得找个法子彻底改变家乡的面貌。”梁兵决定返乡创业,通过发展农旅融合的乡村旅游项目,让乡亲吃上旅游饭。“正好当时有政府的鼓励和支持,我觉得这是个机会。”梁兵回忆。

游客在园区体验农耕文化。摄影 黄振胜

“别人不愿意,我自己带头干!” 他投资建园带动村民脱贫致富

乡村旅游的发展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为了验证自己的判断,梁兵先请规划机构做了一份在泥溪镇发展乡村旅游的可行性报告,决定打造以巴渝农耕文化体验为特色,以农业观光和农事体验为一体的农耕故土园。

规划思路很清晰,但招商情况却并不理想。大多数人认为泥溪镇的位置太偏、基础设施又落后,搞乡村旅游风险大,都放弃了投资的打算。最后算上梁兵,只有四个人愿意出资。“别人不愿意,我自己带头干!”梁兵决定自己出钱搞农耕故土园。

几年来,梁兵前后累计投入四千多万元,用于打造建设农耕故土园项目,发展乡村旅游业,这也实实在在带动了当地百姓脱贫致富。

贫困户张长生肩胛骨受伤,妻子有智力障碍,两人都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两个孩子还要读书,家中困难被列为贫困户。梁兵知道这个情况后,主动上门提出让张长生在农耕故土园里当保安。目前,张长生保底工资月收入2200月,大大缓解了家庭的经济状况。

不仅如此,梁兵还在农耕故土园里种植了冬枣400余亩,脆桃园700余亩,带动了当地百姓进一步增收。

据了解,农耕故土园流转土地1157亩、涉及农户156户,按照每亩200-500元计算,农户可获得土地租金25万余元,其中35户贫困户可获得5.5万元。同时,园区采用“公司+农户+集体经济”经营模式,每年为183户农户(贫困户37户)带来直接收入超过100万元,农产品销售额每年达30万元以上。

“老一辈的技艺不能丢!” 深挖农耕文化留住乡愁

在农耕故土园生意越来越好的时候,梁兵又出人意料地“喊停”。2019年,农耕故土园闭门谢客,开始了长达一年多的提档升级。

“游客过来1个小时就能把农耕园逛完,也没有什么体验的项目,根本留不住人。”梁兵说,在他心中,农耕故土园应该是一个青少年体验传承劳动技艺的教育基地、中老年人通过农事活动找回乡愁记忆的寻梦之地,必须要做出这样的特色。为了做好升级改造,梁兵又先后走访了全国二三十个乡村旅游项目,摸索别人的经验。

今年8月,农耕园升级改造后再次开放,相比以前多了藤编坊、豆腐坊、榨油坊、酒坊、木匠坊、面坊等体验项目。“我花了4个月时间,找到了一位以前开油坊的78岁老艺人,请他打造一套榨油设备。”梁兵认为,老一辈的技艺不能丢,榨油、磨面的工艺凝聚着先人们的智慧。

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农耕故土园还和重庆万州、云阳等地部分学校达成协议,打造农耕研学基地,让学生在体验中了解农耕文化,记住乡愁。

“现在家里人都很支持我,我也一定要把农耕园搞下去。”梁兵欣慰地说。他乐观地估计,升级改造后的农耕故土园一年预计可以接待游客20万人次,为当地群众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作为人大代表,就是要为人民群众谋福利,时时处处为百姓着想,带头改变家乡的面貌。”从大山外再回到大山深处,梁兵在帮更多的人找回乡愁的同时,也怀着初心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上奔跑。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hualongbaoliao,报料QQ:3401582423。)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邵煜晟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