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重庆市水土保持公报》发布
全市水土流失面积较2018年减少1.38%
重庆日报讯 (记者 龙丹梅)近日,我市发布的《2019重庆市水土保持公报》(以下简称《公报》)显示:2019年,全市水土流失面积25444.57平方公里,较2018年减少1.38%,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426平方公里。通过水土流失治理,我市区域蓄水保土能力不断提高,减沙拦沙效果日趋明显,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水土流失是指因受自然或人为因素的影响,雨水不能就地消纳、顺势下流、冲刷土壤,造成水分和土壤同时流失的现象。水土流失会导致土壤耕作层被侵蚀、破坏,淤塞河流、渠道、水库,对山区农业生产及下游河道造成严重威胁,也是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我国,水土流失被列为“头号环境问题”。
重庆山高坡陡、沟壑纵横、水系密布,是长江上游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城市之一,重庆三峡库区也是国家级水土保持重要生态功能区和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
重庆三峡库区包括万州区、涪陵区、渝中区、大渡口区、江北区等22个区县(自治县)。《公报》显示,2019年,三峡库区水土流失面积15921.15平方公里,较2018年减少225.94平方公里,减幅为1.40%。数据显示,1999年三峡库区水土流失面积30608.30平方公里,这一数据的大幅减少,意味着我市在水土流失治理方面成效显著。
《公报》显示,2019年,我市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426平方公里。2019年,我市围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和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以全市水土保持规划为引领,以三峡库区、坡耕地集中区、石漠化地区、饮用水源保护区和水源涵养区为重点,依托水土保持工程、退耕还林、石漠化治理等重点项目,建立了“政府主导、水利牵头、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机制,全市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作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在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中,我市还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创新,全市8个坡耕地水土流失工程开展了股权化改革试点,试点投资4742万元,撬动了5000万元以上社会资金参与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经过治理的水土保持项目区,不仅增强了土壤的保水、保土、保肥能力,减轻了江河泥沙淤积和面源污染,也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重要推手。2019年,我市水土保持项目区共计减少土壤流失量428万吨,水土保持措施增产粮食301万公斤,增加收入1.26亿元,增加林草植被面积74574公顷,项目区50.79万人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