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诈骗受害者80、90、00后占80%
警方@年轻人,请收下 “双11”反诈指南
近日,南岸区反诈中心在对电信诈骗案件进行数据分析时,发现受害人最多的是80后、90后和00后为代表的年轻人群体,占到了80%比例。今年9月高校开学后,南岸区公安分局几乎每天都会接到年轻人的报警。

电信诈骗受害者80、90、00后占80%
警方@年轻人,请收下 “双11”反诈指南

来源:华龙网-重庆晚报2020-11-05

▲陶有函(中)分析大数据

近日,南岸区反诈中心在对电信诈骗案件进行数据分析时,发现受害人最多的是80后、90后和00后为代表的年轻人群体,占到了80%比例。今年9月高校开学后,南岸区公安分局几乎每天都会接到年轻人的报警。

一年一度的“双11”购物狂欢节即将到来,年轻人如何避免被骗?昨日上午,南岸区反诈中心负责人陶有函结合新近发生的真实诈骗案例,向年轻人推出反诈指南。

套路A

商家客服找你“双倍赔偿”

今年10月3日,27岁的张女士看到手机上某著名网购平台的APP中弹出一则留言消息:“你好,你购买的商品在运输过程中丢失,我们会进行双倍赔偿。请点击:……(网址链接)”

张女士看到消息来自于曾购过物的化妆品商家,在简单交流几句、确认商品就是她购买的化妆品后,就放松了警惕,随后点入对方提供的链接,操作赔付流程。

结果赔付的过程中,对方又以需要验证银行卡是否有效为由,诱导张女士提供银行卡验证码,随后张女士发现自己银行卡的3.8万元被人转走。

骗局揭露:不法分子利用不法途径获得的网购订单数据,根据订单中的买家信息,冒充商家客服联系买家,主要以商品丢失、工作失误等理由,谎称给买家双倍赔偿。利用买家占便宜心理,骗走银行卡、信用卡、验证码等关键信息,在线转账造成损失。

民警提醒:在网购平台购买商品时,务必使用店铺页面的交流系统进行沟通,网购平台APP自带的消息系统可能被有心人利用,冒充客服进行诈骗。同时商品一旦发生问题,一定要通过正规途径与店铺商家联系沟通确认,不要看到“双倍赔偿”就点击链接或扫描二维码。

套路B

网上兼职轻松赚钱

近日,南岸区某大学的大二学生小李在网上看到一则“兼职广告”,广告中说只要将微信号出租给他人收款,不仅不影响自己正常使用,还可以每天有180元的收入,一天一结,躺着就能赚钱。

小李刚好最近耍了朋友,开销变大了,所以他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加了对方为好友。对方告诉小李,如果不放心可以把微信的零钱转走,留个空微信号就好。

小李在对方的利诱下,将自己的微信账号、密码、手机验证码和微信支付密码通通告诉了对方,果然在当天晚上收到180元的佣金,且微信没有发生任何异常。于是他放下戒心,准备长期将微信号租给对方。

没想到几天之后,每天都能收到180元佣金的小李,却意外接到朋友的电话,让他将之前借的5000元还给他。小李此时才发现,有人冒充他的身份,向多位亲朋好友借了数万元。

无独有偶,在家带孩子的小刘,轻信了“轻松赚佣金,每单基本都能赚取20-200元,足不出户就能躺着赚钱”的刷单兼职广告,一步步掉入陷阱。

通过在对方提供的网购平台两次购买三件商品,给网上店铺给予好评,小刘分别获得了15元和50元的刷单酬劳。于是当对方提出有一单500元的“大业务”后,她果断选择了继续。

在对方诱惑下,小刘在网上贷款13000元,购买了一单12888元的商品,却发现被对方拉黑,只能到派出所报案。

骗局揭露:骗子通过租借微信号、租借收款码、帮助微信解封、网上刷单等方式,邀请年轻人从事兼职,本质上都是不法分子利用普通人想轻松赚钱的心理,用蝇头小利作为诱饵,进行套路诈骗。

民警提醒:租借微信号和收款码,从本质上都是网络黑灰产业为了借普通用户身份实施违法犯罪、逃避监管追踪而布设的陷阱;此类行为不仅可能导致个人账号被盗、被封、承担法律责任,还有极大的概率会危及他人乃至整个网络空间。通过网络进行虚假交易,提升电商平台商铺销量和信誉的“刷单行为”,本身就是违法行为,任何先付钱的兼职,都是诈骗。

套路C

注销校园贷恢复征信

最近几年,针对刚从高校毕业的大学生,出现了一种注销校园贷恢复征信的新诈骗套路。10月初,南岸区某大学的小陈就接到一个自称是某贷款公司客服的电话,称其大学期间借的一笔9000元“校园贷”未还,可能会影响到个人征信。

小陈从未在网上贷款,怎么会有“校园贷”未还的记录?客服给出的答案是:“你的身份被人盗用注册了网贷,必须配合注销,否则会影响个人征信”。

由于对方能够准确说明小陈的真实姓名、身份证号、学校名称等关键信息,还出示了所谓的“贷款注销平台授权书”,因此小陈真的以为自己身份信息被盗用,随后按照对方要求,添加对方的微信账号。

随后对方要求小陈保持通话配合客服,在多个平台注销清空额度(在多个平台顶额贷款);小陈在对方再三威胁和催促下,将钱转入所谓的安全账户,最后欠了65000元债务。

骗局揭露:“注销校园贷”诈骗手法主要有两类:一种是针对有注册网贷平台账号或有贷款记录的大学生,不法分子会声称“根据国家相关政策需要配合注销账号,否则会影响个人征信”;另一种是针对无注册网贷平台账号或无贷款记录的大学生,不法分子声称“你的身份信息被盗用注册了网贷账号,需要配合注销,否则会影响个人征信”。

民警提醒:凡是接到自称贷款平台客服的电话,提到“在校期间贷款记录”“影响个人征信”“注销贷款账户”“清空贷款额度”的关键字,均为诈骗,请第一时间挂断电话。如果确有贷款需求,应尽量通过银行等国家正规金融机构申请贷款,降低贷款风险。若实在有需要使用小额信贷平台进行借款,尽可能选择有保障的平台,按时还款,在账号不用后及时注销。

遇诈骗,打96110报警

南岸区反诈中心负责人陶有函提醒大家:“我们警方反诈骗手段不断升级的同时,不法分子的诈骗手段也在不断更新。比如最近不法分子利用国家人口普查和断卡行动的社会热点,冒充公检法进行诈骗。遇到这类诈骗,即使对方能清楚说出你的姓名、身份证、住址,也要再三提防。一旦提到银行转账,必定是诈骗,不要被对方的头衔和说法吓到,要第一时间报警。”

同时,部分年轻人喜欢上小众交友软件,希望寻求艳遇或者邂逅爱情,结果被骗钱财或掉入网络赌博的陷阱。陶有函认为这也需要提高警惕:“网络赌博因为赌博公司可以控制牌型,基本是十赌十输,所谓美女约你串通坑人赚钱,可能你就是唯一被坑的人;嫖娼本来就是违法,网上招嫖风险更大,存在骗定金和‘仙人跳’的多种可能,所以一定要洁身自好。”

陶有函还希望通过《重庆晚报》发出一个倡议:“我知道年轻人工作压力大,都想把有限的时间用在工作和休闲上。但我希望年轻人每天能花上5分钟,学习一下诈骗预防知识,这样可以提高防骗意识。遇到突发事件不要慌,可以多找人商量一下,有可能所谓突发事件就是骗局。被骗后一定不要情绪崩溃,要第一时间拨打国家反诈中心电话96110报警,以便尽快挽损。”

重庆晚报-上游新闻记者 赵映骥 警方供图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电信诈骗受害者80、90、00后占80%
警方@年轻人,请收下 “双11”反诈指南

2020-11-05 06:54:25 来源: 0 条评论

▲陶有函(中)分析大数据

近日,南岸区反诈中心在对电信诈骗案件进行数据分析时,发现受害人最多的是80后、90后和00后为代表的年轻人群体,占到了80%比例。今年9月高校开学后,南岸区公安分局几乎每天都会接到年轻人的报警。

一年一度的“双11”购物狂欢节即将到来,年轻人如何避免被骗?昨日上午,南岸区反诈中心负责人陶有函结合新近发生的真实诈骗案例,向年轻人推出反诈指南。

套路A

商家客服找你“双倍赔偿”

今年10月3日,27岁的张女士看到手机上某著名网购平台的APP中弹出一则留言消息:“你好,你购买的商品在运输过程中丢失,我们会进行双倍赔偿。请点击:……(网址链接)”

张女士看到消息来自于曾购过物的化妆品商家,在简单交流几句、确认商品就是她购买的化妆品后,就放松了警惕,随后点入对方提供的链接,操作赔付流程。

结果赔付的过程中,对方又以需要验证银行卡是否有效为由,诱导张女士提供银行卡验证码,随后张女士发现自己银行卡的3.8万元被人转走。

骗局揭露:不法分子利用不法途径获得的网购订单数据,根据订单中的买家信息,冒充商家客服联系买家,主要以商品丢失、工作失误等理由,谎称给买家双倍赔偿。利用买家占便宜心理,骗走银行卡、信用卡、验证码等关键信息,在线转账造成损失。

民警提醒:在网购平台购买商品时,务必使用店铺页面的交流系统进行沟通,网购平台APP自带的消息系统可能被有心人利用,冒充客服进行诈骗。同时商品一旦发生问题,一定要通过正规途径与店铺商家联系沟通确认,不要看到“双倍赔偿”就点击链接或扫描二维码。

套路B

网上兼职轻松赚钱

近日,南岸区某大学的大二学生小李在网上看到一则“兼职广告”,广告中说只要将微信号出租给他人收款,不仅不影响自己正常使用,还可以每天有180元的收入,一天一结,躺着就能赚钱。

小李刚好最近耍了朋友,开销变大了,所以他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加了对方为好友。对方告诉小李,如果不放心可以把微信的零钱转走,留个空微信号就好。

小李在对方的利诱下,将自己的微信账号、密码、手机验证码和微信支付密码通通告诉了对方,果然在当天晚上收到180元的佣金,且微信没有发生任何异常。于是他放下戒心,准备长期将微信号租给对方。

没想到几天之后,每天都能收到180元佣金的小李,却意外接到朋友的电话,让他将之前借的5000元还给他。小李此时才发现,有人冒充他的身份,向多位亲朋好友借了数万元。

无独有偶,在家带孩子的小刘,轻信了“轻松赚佣金,每单基本都能赚取20-200元,足不出户就能躺着赚钱”的刷单兼职广告,一步步掉入陷阱。

通过在对方提供的网购平台两次购买三件商品,给网上店铺给予好评,小刘分别获得了15元和50元的刷单酬劳。于是当对方提出有一单500元的“大业务”后,她果断选择了继续。

在对方诱惑下,小刘在网上贷款13000元,购买了一单12888元的商品,却发现被对方拉黑,只能到派出所报案。

骗局揭露:骗子通过租借微信号、租借收款码、帮助微信解封、网上刷单等方式,邀请年轻人从事兼职,本质上都是不法分子利用普通人想轻松赚钱的心理,用蝇头小利作为诱饵,进行套路诈骗。

民警提醒:租借微信号和收款码,从本质上都是网络黑灰产业为了借普通用户身份实施违法犯罪、逃避监管追踪而布设的陷阱;此类行为不仅可能导致个人账号被盗、被封、承担法律责任,还有极大的概率会危及他人乃至整个网络空间。通过网络进行虚假交易,提升电商平台商铺销量和信誉的“刷单行为”,本身就是违法行为,任何先付钱的兼职,都是诈骗。

套路C

注销校园贷恢复征信

最近几年,针对刚从高校毕业的大学生,出现了一种注销校园贷恢复征信的新诈骗套路。10月初,南岸区某大学的小陈就接到一个自称是某贷款公司客服的电话,称其大学期间借的一笔9000元“校园贷”未还,可能会影响到个人征信。

小陈从未在网上贷款,怎么会有“校园贷”未还的记录?客服给出的答案是:“你的身份被人盗用注册了网贷,必须配合注销,否则会影响个人征信”。

由于对方能够准确说明小陈的真实姓名、身份证号、学校名称等关键信息,还出示了所谓的“贷款注销平台授权书”,因此小陈真的以为自己身份信息被盗用,随后按照对方要求,添加对方的微信账号。

随后对方要求小陈保持通话配合客服,在多个平台注销清空额度(在多个平台顶额贷款);小陈在对方再三威胁和催促下,将钱转入所谓的安全账户,最后欠了65000元债务。

骗局揭露:“注销校园贷”诈骗手法主要有两类:一种是针对有注册网贷平台账号或有贷款记录的大学生,不法分子会声称“根据国家相关政策需要配合注销账号,否则会影响个人征信”;另一种是针对无注册网贷平台账号或无贷款记录的大学生,不法分子声称“你的身份信息被盗用注册了网贷账号,需要配合注销,否则会影响个人征信”。

民警提醒:凡是接到自称贷款平台客服的电话,提到“在校期间贷款记录”“影响个人征信”“注销贷款账户”“清空贷款额度”的关键字,均为诈骗,请第一时间挂断电话。如果确有贷款需求,应尽量通过银行等国家正规金融机构申请贷款,降低贷款风险。若实在有需要使用小额信贷平台进行借款,尽可能选择有保障的平台,按时还款,在账号不用后及时注销。

遇诈骗,打96110报警

南岸区反诈中心负责人陶有函提醒大家:“我们警方反诈骗手段不断升级的同时,不法分子的诈骗手段也在不断更新。比如最近不法分子利用国家人口普查和断卡行动的社会热点,冒充公检法进行诈骗。遇到这类诈骗,即使对方能清楚说出你的姓名、身份证、住址,也要再三提防。一旦提到银行转账,必定是诈骗,不要被对方的头衔和说法吓到,要第一时间报警。”

同时,部分年轻人喜欢上小众交友软件,希望寻求艳遇或者邂逅爱情,结果被骗钱财或掉入网络赌博的陷阱。陶有函认为这也需要提高警惕:“网络赌博因为赌博公司可以控制牌型,基本是十赌十输,所谓美女约你串通坑人赚钱,可能你就是唯一被坑的人;嫖娼本来就是违法,网上招嫖风险更大,存在骗定金和‘仙人跳’的多种可能,所以一定要洁身自好。”

陶有函还希望通过《重庆晚报》发出一个倡议:“我知道年轻人工作压力大,都想把有限的时间用在工作和休闲上。但我希望年轻人每天能花上5分钟,学习一下诈骗预防知识,这样可以提高防骗意识。遇到突发事件不要慌,可以多找人商量一下,有可能所谓突发事件就是骗局。被骗后一定不要情绪崩溃,要第一时间拨打国家反诈中心电话96110报警,以便尽快挽损。”

重庆晚报-上游新闻记者 赵映骥 警方供图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李辉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