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回来的一段77岁老人和百岁老人尽孝缘分
在长寿区遇一高寿者,年已过百,名袁海舟。他想在这个秋天去看看周围的变化。可是雨下个不停。他只能在阳台上走走。他看到楼下那面围墙在雨水中成了危墙。

“捡”回来的一段77岁老人和百岁老人尽孝缘分

来源:华龙网-重庆晚报2020-11-06

▶家门口的程伯成

◀程伯成、张淑均、袁海舟,一家三口。

在长寿区遇一高寿者,年已过百,名袁海舟。他想在这个秋天去看看周围的变化。可是雨下个不停。他只能在阳台上走走。他看到楼下那面围墙在雨水中成了危墙。

他无儿无女,老伴早离世,兄弟姐妹也是。看来他是孤独无助地活在世上,事实上并非如此。

听说他要抽烟,烟瘾不大,也不小,三天一包。我敬了他一支。我们抽了起来。他神情怡然,抽得不紧不慢,烟雾缓缓从他嘴边溜出来。他一动不动坐着,不主动说话,问一答一。

“现在过得怎么样?”

“好,幸福。”

“每天最想吃啥子?”

“糖,白糖泡开水,安逸!”

半年前,他百岁生日,政府派人慰问,送来钱、礼品,一块“百岁寿星”牌匾。自此,政府每月给他500元。他说,他开始存钱了。

“您现在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再活二三十年。”

他抿嘴笑了。一片笑声传出。

重庆晚报-上游新闻记者 刘涛 摄影报道

1 缘分,尽孝

程伯成笑起来,眼睛眯成一条缝,连眼珠子也看不到。他年近耄耋,与袁海舟非亲非故,不相识,却自负重荷,荣养他12年。远近传为佳话。

汶川大地震那一年,袁海舟摔倒街头,程伯成见状,当即背他到医院,病愈,又接他到家休养。自此袁海舟不愿离去,成了程家一员。

“缘分,我和他投缘。”程伯成说这话时,眼睛又成了一条缝。

那年,袁海舟88岁,大病初愈,身体羸弱,躺着,翻个身都难。程伯成喂他吃饭喝药,晚上跟他睡一张床,彻夜照顾。“他大小便失禁,得算好时间,不然就流在床上。”程伯成说,第一个月,没得经验,有几回,床上一大滩,换洗床单、被子,他和老伴要忙碌好一阵。

程伯成身体硬朗,满面红润,精神矍铄,年逾77,还能担粪种菜。他笑着说:“幸亏这样,否则我没有力气抱起他大小便。”

如此精心照料下,几月后,袁海舟慢慢坐起来;又几月,可下床,自己在床边大小便。这个时候,程伯成每晚给他洗完脚,放好开水,事事安顿,才回自己的房间。

袁海舟进入漫长的恢复期,状态越来越好,越活越健康,今年已可自己上厕所;夏季,每天给阳台上的几盆花浇浇水。其中,一破旧小面盆,栽一窝仙人掌,难以想象,它从二楼阳台长到了三楼;另有几盆我叫不出名字的花草,纷纷开得红艳。兴许,百岁老人养护的东西就有些不一样。

2 烟、糖、肥肉

今年的秋天似乎比往年都要冷,10月底,不少人披上了厚衣。袁海舟戴一顶黑色鸭舌帽,穿一件黑呢子中山装,干净得像新的一样。从外貌到精神,他看起来都不像百岁。

他从阳台慢慢走回屋,端坐于桌前,一动不动。他双眼深眍,紧盯着我们,奕奕有神,由于没有牙齿,嘴唇塌陷,清瘦的一张脸,淡色的老年斑,胡子头发花白。程伯成的老伴张淑均笑着说:“你看他,只要刮了胡子,像80岁。”

时间过去两个多小时,他依旧一动不动看着我们。天色渐暗。他突然说出五个字“时候不早了”,接着问我们几个从哪里来。他是担心天黑了我们赶路不安全。

“有时,他自己还哼歌。”张淑均说:“听不清唱的什么。问他,他自己也说不清楚。”

他活得真好,否则何来高寿。这多亏程伯成、张淑均的细心照料。他们视他为亲人。

烟、糖、肥肉,袁海舟的三爱。每天离不开。白糖、水果糖放床头,侧边是烟、打火机——躺在床上,伸手可拿。过去抽5元一包的,现在升到10元。

一日三餐,天天一顿不少。三人同桌吃饭,早上红苕稀饭;中午一般有肥肉,炖得不需要牙齿就能嚼烂;晚上时有白糖蒸鸡蛋。

天气好的时候,程伯成带袁海舟出来转转。这里是长寿区龙河镇,镇街不算小,周围恰有一些建设。“他特别关心周边的变化,隔一段时间就想出来走走看看。”程伯成说,老人特别喜欢聊过去、谈改变。

长年照料这样一位老人,会不会感到一种负担?程伯成摇了摇头。“完全是我们心甘情愿,没负担,无苦恼,反倒是一件乐事、好事。他想活到120岁,我们就再照顾他20年,直到最后一天。”

正对那张小餐桌的墙壁上,有一幅黑白照片,是程伯成的妈妈,照片两边各四个字,右边“立德树人”,左边“孝道为先”。红纸黑字,极醒目。程伯成说,虽然他和彭海舟没有血缘关系,但敬养老者是孝道之本。在这狭窄、杂乱、简陋的房间,这里算是一景,映现出程伯成的价值世界,其中含有他的素朴追求。古人有云:“百善孝为先”;又云:“夫孝,始于事亲,终于立身。”

所以,程伯成说,照料袁海舟也算修德进善,积善在身,身则安。

3 家

程伯成过去是一名小学教师,教书40载,任龙河中心小学校长18年。他回忆起一件往事:他曾多次申请不再任职,但有分管负责人坚拒,甚而称“除非我死了,否则你休想”。事情时有怪奇,那年,该负责人真的去世了,“我也卸任了。”

小学侧边有一栋破旧得可以遗弃的5层老建筑,昔日的教师宿舍。如今,学生人数锐减,大量教师已经离开,房门紧锁。一楼已无人居住,门前堆了高高的几堆无用的柴火(因为有了天然气),靠边的一间门开着,只见里面杂乱不堪,地上一大堆红苕(程伯成和老伴今年的劳动成果)。

程伯成和老伴住二楼,近30平方米的房间,又分隔为两小间,里面部分作卧室,外面部分当餐厅。多么寒酸的一个家呀!没有沙发,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连一把椅子也没有。锅、碗、瓢、盆、缸、桶、簸箕、筲箕、篮子、框子、桌子、凳子、柜子……把不到10平方米的“餐厅”挤得满满当当。门外放了五大桶刚打磨好的红苕粉,苕粉洁白、鲜活,宛如蕴藉着一种生命力,赋予这些陈旧的物件以活力。没有厨房,在阳台上煮饭、淘菜、洗衣服——一个拉通的窄窄的阳台,约十几米长、一米宽。袁海舟每天就在这阳台上来来回回。

袁海舟住在隔壁一间,这是向别的老师租借的,也是外面一间、里面一间。他这边还好,没有那么多杂七杂八的东西,显得清爽,关键是有一把椅子。

程伯成和老伴在这里住了21年。他们有一儿一女,都在长寿区,但他们并不愿离开这里。一则因为熟悉,喜欢;二则他们在附近种了六分地,今年玉米收了500公斤,红苕也挖了500公斤,这不是一个小数字,超过很多农户的收成。

程伯成很满意现在的生活,栖心陋巷,身行俭约,白天种地,晚饭后或舞剑打拳,或跳舞唱快板,再就是照料袁海舟。

程伯成的13本笔记

4 孝星

我们正准备离开,程伯成却突然说:“你们等一下。”他回屋抱出三大包东西。

第一包是13本厚厚的笔记本,满满记录下了他的人生感悟、对世事的看法,甚至包括抄录的名言警句、诗词歌赋,比如2017年元月8日写的《我的爱好》,这样四句话:“除草种菜干农活,天舞太极真洒脱;读书看报长智慧,自寻爱好多快乐!”最新的记到2020年10月20日,谈感恩,他这样写道:“我不能忘恩负义,必须感恩,感恩在行动上。”

第二包和第三包东西体现了程伯成的行动。首先是各种奖励证书,有两份尤为特别:一份是市级奖,2015年6月重庆四个部门联合颁发,他被评为第二届“关爱明天、普法先行”——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先进个人;第二份是国家级奖,2017年8月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司法部、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联合颁发,奖励他在第三届“关爱明天、普法先行”——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中荣评为优秀辅导员。

第三包东西是他的多篇讲稿。自退休后,程伯成坚持义务给青少年讲孝道,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遵纪守法,讲道德,特别关心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开初,他在周边学校讲,后来进入“长寿关工委宣讲团”,在长寿区讲。最近的一次宣讲在今年9月,题目是“孝道文化代代传”。据了解,不少人认为他最有资格讲这个,因为他本身就这样在做,知行合一,行能副言,真真切切一个“孝星”。

程伯成既讲,又演又唱。他自编自演快板,自编自唱儿歌。现摘录他编写的几首儿歌:

“善是本、孝是根

爱心善心从孝生

爱国爱家爱社会

孝道文化放光辉。”

“儿女孝敬感情深

一张笑脸就温馨

一句问候就甜蜜

父母微笑喜在心。”

“孝道文化要弘扬

为人必孝不能忘

报效祖国孝父母

家庭美满国富强”

……

除了自己讲唱,程伯成还组织演出孝道文化专场晚会,节目包括诗歌朗诵、金钱板、独唱、合唱,大家一起宣美孝道。

这就是孝星程伯成,他宽简大量、笃行孝道,养素全真。他这样总结自己:“遇事不争,不是笨;与人为善,确是真;助人为乐,守本分;不图回报,福寿到。”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捡”回来的一段77岁老人和百岁老人尽孝缘分

2020-11-06 06:35:20 来源: 0 条评论

▶家门口的程伯成

◀程伯成、张淑均、袁海舟,一家三口。

在长寿区遇一高寿者,年已过百,名袁海舟。他想在这个秋天去看看周围的变化。可是雨下个不停。他只能在阳台上走走。他看到楼下那面围墙在雨水中成了危墙。

他无儿无女,老伴早离世,兄弟姐妹也是。看来他是孤独无助地活在世上,事实上并非如此。

听说他要抽烟,烟瘾不大,也不小,三天一包。我敬了他一支。我们抽了起来。他神情怡然,抽得不紧不慢,烟雾缓缓从他嘴边溜出来。他一动不动坐着,不主动说话,问一答一。

“现在过得怎么样?”

“好,幸福。”

“每天最想吃啥子?”

“糖,白糖泡开水,安逸!”

半年前,他百岁生日,政府派人慰问,送来钱、礼品,一块“百岁寿星”牌匾。自此,政府每月给他500元。他说,他开始存钱了。

“您现在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再活二三十年。”

他抿嘴笑了。一片笑声传出。

重庆晚报-上游新闻记者 刘涛 摄影报道

1 缘分,尽孝

程伯成笑起来,眼睛眯成一条缝,连眼珠子也看不到。他年近耄耋,与袁海舟非亲非故,不相识,却自负重荷,荣养他12年。远近传为佳话。

汶川大地震那一年,袁海舟摔倒街头,程伯成见状,当即背他到医院,病愈,又接他到家休养。自此袁海舟不愿离去,成了程家一员。

“缘分,我和他投缘。”程伯成说这话时,眼睛又成了一条缝。

那年,袁海舟88岁,大病初愈,身体羸弱,躺着,翻个身都难。程伯成喂他吃饭喝药,晚上跟他睡一张床,彻夜照顾。“他大小便失禁,得算好时间,不然就流在床上。”程伯成说,第一个月,没得经验,有几回,床上一大滩,换洗床单、被子,他和老伴要忙碌好一阵。

程伯成身体硬朗,满面红润,精神矍铄,年逾77,还能担粪种菜。他笑着说:“幸亏这样,否则我没有力气抱起他大小便。”

如此精心照料下,几月后,袁海舟慢慢坐起来;又几月,可下床,自己在床边大小便。这个时候,程伯成每晚给他洗完脚,放好开水,事事安顿,才回自己的房间。

袁海舟进入漫长的恢复期,状态越来越好,越活越健康,今年已可自己上厕所;夏季,每天给阳台上的几盆花浇浇水。其中,一破旧小面盆,栽一窝仙人掌,难以想象,它从二楼阳台长到了三楼;另有几盆我叫不出名字的花草,纷纷开得红艳。兴许,百岁老人养护的东西就有些不一样。

2 烟、糖、肥肉

今年的秋天似乎比往年都要冷,10月底,不少人披上了厚衣。袁海舟戴一顶黑色鸭舌帽,穿一件黑呢子中山装,干净得像新的一样。从外貌到精神,他看起来都不像百岁。

他从阳台慢慢走回屋,端坐于桌前,一动不动。他双眼深眍,紧盯着我们,奕奕有神,由于没有牙齿,嘴唇塌陷,清瘦的一张脸,淡色的老年斑,胡子头发花白。程伯成的老伴张淑均笑着说:“你看他,只要刮了胡子,像80岁。”

时间过去两个多小时,他依旧一动不动看着我们。天色渐暗。他突然说出五个字“时候不早了”,接着问我们几个从哪里来。他是担心天黑了我们赶路不安全。

“有时,他自己还哼歌。”张淑均说:“听不清唱的什么。问他,他自己也说不清楚。”

他活得真好,否则何来高寿。这多亏程伯成、张淑均的细心照料。他们视他为亲人。

烟、糖、肥肉,袁海舟的三爱。每天离不开。白糖、水果糖放床头,侧边是烟、打火机——躺在床上,伸手可拿。过去抽5元一包的,现在升到10元。

一日三餐,天天一顿不少。三人同桌吃饭,早上红苕稀饭;中午一般有肥肉,炖得不需要牙齿就能嚼烂;晚上时有白糖蒸鸡蛋。

天气好的时候,程伯成带袁海舟出来转转。这里是长寿区龙河镇,镇街不算小,周围恰有一些建设。“他特别关心周边的变化,隔一段时间就想出来走走看看。”程伯成说,老人特别喜欢聊过去、谈改变。

长年照料这样一位老人,会不会感到一种负担?程伯成摇了摇头。“完全是我们心甘情愿,没负担,无苦恼,反倒是一件乐事、好事。他想活到120岁,我们就再照顾他20年,直到最后一天。”

正对那张小餐桌的墙壁上,有一幅黑白照片,是程伯成的妈妈,照片两边各四个字,右边“立德树人”,左边“孝道为先”。红纸黑字,极醒目。程伯成说,虽然他和彭海舟没有血缘关系,但敬养老者是孝道之本。在这狭窄、杂乱、简陋的房间,这里算是一景,映现出程伯成的价值世界,其中含有他的素朴追求。古人有云:“百善孝为先”;又云:“夫孝,始于事亲,终于立身。”

所以,程伯成说,照料袁海舟也算修德进善,积善在身,身则安。

3 家

程伯成过去是一名小学教师,教书40载,任龙河中心小学校长18年。他回忆起一件往事:他曾多次申请不再任职,但有分管负责人坚拒,甚而称“除非我死了,否则你休想”。事情时有怪奇,那年,该负责人真的去世了,“我也卸任了。”

小学侧边有一栋破旧得可以遗弃的5层老建筑,昔日的教师宿舍。如今,学生人数锐减,大量教师已经离开,房门紧锁。一楼已无人居住,门前堆了高高的几堆无用的柴火(因为有了天然气),靠边的一间门开着,只见里面杂乱不堪,地上一大堆红苕(程伯成和老伴今年的劳动成果)。

程伯成和老伴住二楼,近30平方米的房间,又分隔为两小间,里面部分作卧室,外面部分当餐厅。多么寒酸的一个家呀!没有沙发,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连一把椅子也没有。锅、碗、瓢、盆、缸、桶、簸箕、筲箕、篮子、框子、桌子、凳子、柜子……把不到10平方米的“餐厅”挤得满满当当。门外放了五大桶刚打磨好的红苕粉,苕粉洁白、鲜活,宛如蕴藉着一种生命力,赋予这些陈旧的物件以活力。没有厨房,在阳台上煮饭、淘菜、洗衣服——一个拉通的窄窄的阳台,约十几米长、一米宽。袁海舟每天就在这阳台上来来回回。

袁海舟住在隔壁一间,这是向别的老师租借的,也是外面一间、里面一间。他这边还好,没有那么多杂七杂八的东西,显得清爽,关键是有一把椅子。

程伯成和老伴在这里住了21年。他们有一儿一女,都在长寿区,但他们并不愿离开这里。一则因为熟悉,喜欢;二则他们在附近种了六分地,今年玉米收了500公斤,红苕也挖了500公斤,这不是一个小数字,超过很多农户的收成。

程伯成很满意现在的生活,栖心陋巷,身行俭约,白天种地,晚饭后或舞剑打拳,或跳舞唱快板,再就是照料袁海舟。

程伯成的13本笔记

4 孝星

我们正准备离开,程伯成却突然说:“你们等一下。”他回屋抱出三大包东西。

第一包是13本厚厚的笔记本,满满记录下了他的人生感悟、对世事的看法,甚至包括抄录的名言警句、诗词歌赋,比如2017年元月8日写的《我的爱好》,这样四句话:“除草种菜干农活,天舞太极真洒脱;读书看报长智慧,自寻爱好多快乐!”最新的记到2020年10月20日,谈感恩,他这样写道:“我不能忘恩负义,必须感恩,感恩在行动上。”

第二包和第三包东西体现了程伯成的行动。首先是各种奖励证书,有两份尤为特别:一份是市级奖,2015年6月重庆四个部门联合颁发,他被评为第二届“关爱明天、普法先行”——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先进个人;第二份是国家级奖,2017年8月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司法部、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联合颁发,奖励他在第三届“关爱明天、普法先行”——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中荣评为优秀辅导员。

第三包东西是他的多篇讲稿。自退休后,程伯成坚持义务给青少年讲孝道,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遵纪守法,讲道德,特别关心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开初,他在周边学校讲,后来进入“长寿关工委宣讲团”,在长寿区讲。最近的一次宣讲在今年9月,题目是“孝道文化代代传”。据了解,不少人认为他最有资格讲这个,因为他本身就这样在做,知行合一,行能副言,真真切切一个“孝星”。

程伯成既讲,又演又唱。他自编自演快板,自编自唱儿歌。现摘录他编写的几首儿歌:

“善是本、孝是根

爱心善心从孝生

爱国爱家爱社会

孝道文化放光辉。”

“儿女孝敬感情深

一张笑脸就温馨

一句问候就甜蜜

父母微笑喜在心。”

“孝道文化要弘扬

为人必孝不能忘

报效祖国孝父母

家庭美满国富强”

……

除了自己讲唱,程伯成还组织演出孝道文化专场晚会,节目包括诗歌朗诵、金钱板、独唱、合唱,大家一起宣美孝道。

这就是孝星程伯成,他宽简大量、笃行孝道,养素全真。他这样总结自己:“遇事不争,不是笨;与人为善,确是真;助人为乐,守本分;不图回报,福寿到。”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李辉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