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位观察员为荣昌营商环境“找茬”
市场主体有诉求 微信群里解难题
荣昌区有个特殊的微信群,群内29人身份各异,有政府机关干部、企业家、律师、媒体人员。担任群主的,是荣昌区委书记曹清尧。这个微信群名为“荣昌观察”,其中有20人都是荣昌聘请的“营商环境观察员”。“这个群是‘营商环境观察员’成立那天曹书记亲自建的,就是希望给这些观察员提供渠道,遇到相关部门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在群里直接向他汇报。”荣昌区工商联副主席唐卫平说。

20位观察员为荣昌营商环境“找茬”
市场主体有诉求 微信群里解难题

来源:华龙网-重庆日报2020-11-06

记者 杨骏

荣昌区有个特殊的微信群,群内29人身份各异,有政府机关干部、企业家、律师、媒体人员。担任群主的,是荣昌区委书记曹清尧。

这个微信群名为“荣昌观察”,其中有20人都是荣昌聘请的“营商环境观察员”。“这个群是‘营商环境观察员’成立那天曹书记亲自建的,就是希望给这些观察员提供渠道,遇到相关部门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在群里直接向他汇报。”荣昌区工商联副主席唐卫平说。

提供“建言献策”渠道

营商环境如何优化?这是每个地方都在思考的问题。对荣昌而言,想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首先应该找到问题,再解决问题。

去年11月,“营商环境观察员”在此背景下诞生。所谓“营商环境观察员”,指荣昌区聘请不同岗位的人,担任荣昌经济发展的“观察者”,为改进营商环境“进言”,对损害企业利益的“吐槽”,给政府部门“找茬”。

具体而言,这些观察员要以区内涉企职能部门、金融机构、能源保障单位等和工作人员,以及区内各民营经济主体为对象,观察区级部门是否有更好地改进营商环境的举措和办法,是否存在有损营商环境的行为等。

“通过这些观察员,企业等市场主体,就有了可以向区委区政府建言献策的渠道。从而帮助全区找寻问题、解决问题。”唐卫平说。

此外,观察员还有侦查员、联络员、宣传员、快递员四重身份——

侦查员,指了解企业所想所愿,关注企业的各项诉求和呼声,侦察收集好各项涉及营商环境的信息;联络员,指搭建畅通企业意向表达的绿色通道,反馈企业关注的问题和诉求,化解矛盾和纠纷;宣传员,要向企业和公众宣传营商环境的各项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激发公众参与营商环境建设的热情;快递员,要求对企业和市场主体反映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提炼总结,把其中有代表性和建设性的意见及时汇报。

多种身份叠加,能更好发挥观察员的作用。

解决多年融资“顽疾”

荣昌区有一个存在多年的“顽疾”。因为历史原因,部分企业建设的工厂迟迟拿不到产权证,难以通过抵押形式向银行融资。

“其实很多地方都有这种情况。之前荣昌区一直在呼吁这事,但收效甚微。”唐卫平说。“营商环境观察员”出现后,就此进行了多次调研,走访企业、相关部门、施工单位等。随后,观察员将情况总结提炼汇报给荣昌区政府。

针对这一问题,相关部门研讨相应政策,并着手为企业办理产权证明。“就我了解到的,今年已经有些企业拿到了产权证。”唐卫平说,这是历史遗留问题,不可能马上解决,但通过“营商环境观察员”制度,这个问题被相关部门列入了日程,正在逐步解决。

这一制度,也推动着荣昌区产业发展。近年来,荣昌区花椒产业发展较快,种植面积逐步扩大。今年因为多种原因,花椒市场价格骤降。

作为观察员之一,荣昌区食品行业商会会长熊海涛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及时汇报。随后,商会邀请荣昌区众多食品企业,在保障价格的情况下,把区内的花椒全部“消化”。“如果不处理好,以后就没人愿意种花椒了。这是保住了荣昌的一个产业。”熊海涛说。

据统计,制度实施后,荣昌区共收到观察员提交建议46件,其中复杂问题4件,一般问题3件,简易问题39件。目前,简易问题已全部解决,其余两类问题也在持续解决中。

多项举措保障观察员制度

如何确保“营商环境观察员”制度有效、持续地推进下去?首先是顶层设计。荣昌区下发了《关于印发重庆市荣昌区营商环境观察员工作制度的通知》与《关于印发重庆市荣昌区营商环境观察员工作制度实施细则的通知(试行)》,明确了每位观察员的职责、任务、纪律。

其次,荣昌区为每位“观察员”颁发聘书,并组织专题培训,比如学习营商环境基本知识、走访企业的要求等。

“我们还通过‘背靠背’反映问题的方式,打消观察员反映问题后被个别区级部门穿‘小鞋’的顾虑。”荣昌区工商联主席肖建东说,观察员实行代码制,反映问题交办单不填观察员信息,确保了观察员大胆、真实地反映区级各部门在营商环境中存在的问题。

据悉,观察员反映问题和建议办理情况纳入区级各部门年度目标考核。如此一来,就杜绝了部门对反映问题敷衍了事、不动真格的问题。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20位观察员为荣昌营商环境“找茬”
市场主体有诉求 微信群里解难题

2020-11-06 09:10:05 来源: 0 条评论

记者 杨骏

荣昌区有个特殊的微信群,群内29人身份各异,有政府机关干部、企业家、律师、媒体人员。担任群主的,是荣昌区委书记曹清尧。

这个微信群名为“荣昌观察”,其中有20人都是荣昌聘请的“营商环境观察员”。“这个群是‘营商环境观察员’成立那天曹书记亲自建的,就是希望给这些观察员提供渠道,遇到相关部门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在群里直接向他汇报。”荣昌区工商联副主席唐卫平说。

提供“建言献策”渠道

营商环境如何优化?这是每个地方都在思考的问题。对荣昌而言,想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首先应该找到问题,再解决问题。

去年11月,“营商环境观察员”在此背景下诞生。所谓“营商环境观察员”,指荣昌区聘请不同岗位的人,担任荣昌经济发展的“观察者”,为改进营商环境“进言”,对损害企业利益的“吐槽”,给政府部门“找茬”。

具体而言,这些观察员要以区内涉企职能部门、金融机构、能源保障单位等和工作人员,以及区内各民营经济主体为对象,观察区级部门是否有更好地改进营商环境的举措和办法,是否存在有损营商环境的行为等。

“通过这些观察员,企业等市场主体,就有了可以向区委区政府建言献策的渠道。从而帮助全区找寻问题、解决问题。”唐卫平说。

此外,观察员还有侦查员、联络员、宣传员、快递员四重身份——

侦查员,指了解企业所想所愿,关注企业的各项诉求和呼声,侦察收集好各项涉及营商环境的信息;联络员,指搭建畅通企业意向表达的绿色通道,反馈企业关注的问题和诉求,化解矛盾和纠纷;宣传员,要向企业和公众宣传营商环境的各项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激发公众参与营商环境建设的热情;快递员,要求对企业和市场主体反映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提炼总结,把其中有代表性和建设性的意见及时汇报。

多种身份叠加,能更好发挥观察员的作用。

解决多年融资“顽疾”

荣昌区有一个存在多年的“顽疾”。因为历史原因,部分企业建设的工厂迟迟拿不到产权证,难以通过抵押形式向银行融资。

“其实很多地方都有这种情况。之前荣昌区一直在呼吁这事,但收效甚微。”唐卫平说。“营商环境观察员”出现后,就此进行了多次调研,走访企业、相关部门、施工单位等。随后,观察员将情况总结提炼汇报给荣昌区政府。

针对这一问题,相关部门研讨相应政策,并着手为企业办理产权证明。“就我了解到的,今年已经有些企业拿到了产权证。”唐卫平说,这是历史遗留问题,不可能马上解决,但通过“营商环境观察员”制度,这个问题被相关部门列入了日程,正在逐步解决。

这一制度,也推动着荣昌区产业发展。近年来,荣昌区花椒产业发展较快,种植面积逐步扩大。今年因为多种原因,花椒市场价格骤降。

作为观察员之一,荣昌区食品行业商会会长熊海涛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及时汇报。随后,商会邀请荣昌区众多食品企业,在保障价格的情况下,把区内的花椒全部“消化”。“如果不处理好,以后就没人愿意种花椒了。这是保住了荣昌的一个产业。”熊海涛说。

据统计,制度实施后,荣昌区共收到观察员提交建议46件,其中复杂问题4件,一般问题3件,简易问题39件。目前,简易问题已全部解决,其余两类问题也在持续解决中。

多项举措保障观察员制度

如何确保“营商环境观察员”制度有效、持续地推进下去?首先是顶层设计。荣昌区下发了《关于印发重庆市荣昌区营商环境观察员工作制度的通知》与《关于印发重庆市荣昌区营商环境观察员工作制度实施细则的通知(试行)》,明确了每位观察员的职责、任务、纪律。

其次,荣昌区为每位“观察员”颁发聘书,并组织专题培训,比如学习营商环境基本知识、走访企业的要求等。

“我们还通过‘背靠背’反映问题的方式,打消观察员反映问题后被个别区级部门穿‘小鞋’的顾虑。”荣昌区工商联主席肖建东说,观察员实行代码制,反映问题交办单不填观察员信息,确保了观察员大胆、真实地反映区级各部门在营商环境中存在的问题。

据悉,观察员反映问题和建议办理情况纳入区级各部门年度目标考核。如此一来,就杜绝了部门对反映问题敷衍了事、不动真格的问题。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熊世华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