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我们的故事|视频120 见证重庆速度
从2018年开始,在重庆主城拨打120电话不仅仅意味着可以进行常规语音呼救,还意味着可以通过“急视救视频120自救互救系统”进行视频呼救及远程医疗指导。

"十三五"我们的故事|视频120 见证重庆速度

来源:华龙网-重庆晚报2020-11-09

从2018年开始,在重庆主城拨打120电话不仅仅意味着可以进行常规语音呼救,还意味着可以通过“急视救视频120自救互救系统”进行视频呼救及远程医疗指导。

视频120作为十三五期间重庆自主研发的急救系统,不但可以精准定位呼叫者的位置,指挥救护车以最快捷的路线到达现场急救,还能让120医生在视频中对患者及周围群众进行自救互救指导,缩短救护车到达前的“急救黑障区”,成为了重庆市民最新的“健康保护神”。

近日,记者前往市急救医疗中心,采访医院相关负责人以及“急视救”项目技术负责人,听他们讲述视频120的前世今生。

“黑障区”痛点呼唤视频120

长期以来,市急救中心承担了主城区120指挥调度的重任,在年复一年的“急救日常”中,医院管理层和从事急救工作的医务工作者,逐渐发现了一个痛点——“急救黑障区”。市急救中心医务科科长许毅表示:“从拨打120到救护车到现场的这段时间叫做‘急救黑障区’,这段时间是非常重要的。我们日常工作中遇到过很多心脏疾病和车祸的急救现场,‘急救黑障区’恰好就是急救的黄金4分钟。如果拨打120的第一目击者,没有掌握心肺复苏等急救技能,无法在黄金4分钟内实施急救,可能等到我们救护车到了现场,患者已经不行了,送到医院也是回天无力。”

为了彻底解决“黑障区”的难题,市急救中心从2016年开始,就在寻找解决之道。许毅告诉记者:“当时我们医院研究了很多国内外解决‘黑障区’的先进经验,比如在国内外应用的MPDS系统(医疗优先分级调派系统)可以在急救车到来之前,由话务员按照精心设计的询问流程和病人对答进行病情评估并发出清晰易遵循的指令,进行电话指导急救;还有以色列等国家正在研发试用的视频医疗系统,通过视频连线让专业医生对患者进行在线指导……最终选择视频120作为重点攻坚目标。”

为何选择视频医疗?许毅表示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有研究表明,视频沟通效果,要远远优于语言沟通;另一方面当时重庆急救技术推广很有限,大部分报警人并不具备按照120医生语言指导完成急救的能力,而视频一对一指导可以做到一目了然。”

困难阻挡不了研发决心

2017年,市急救中心联系一家科技公司,开始合作研发视频120。不过这次研发最终未能成功,许毅介绍:“当时我们的研发团队遭遇两大困难。首先是技术方面,视频120在国内是第一个吃螃蟹,没有经验可循,整个系统搭建都要靠自己研发;其次是资金问题,所以最后科技公司提出了退出此项目研发,视频120项目的第一次尝试被迫搁浅。”

但小小的挫折没有打倒“急救人”,在他们的奔走呼吁和积极推动下,2018年,重庆急视飞救科技有限公司接过了接力棒,继续研发视频120。

为什么该公司愿意接下这个困难重重的任务呢?该公司创始人赵谕坦言和自己的一段经历有关:“当时外婆一个人在家突发心脏病,我和妈妈都在上班,等到我们下班回去的时候,发现她快不行了……虽然我马上叫了救护车,但是已经太晚了。心脏病的最佳抢救时间是发病后的4-6分钟。如果有视频120系统,她直接按一键报警功能,是有可能获救的。”

2018年年初,视频120的开发小组成立。为了解决技术难题,赵谕还专程前往韩国取经。通过对韩国、美国、英国等国家进行考察之后,视频120开发小组通过夜以继日的研发,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逐步攻克了技术难关。

当年8月,结合国家医改新要求,在急视救等相关公司的支持下,市急救医疗中心在坚持公益性基础上,将“互联网+”技术与院前急救紧密结合,自主研发上线了国内首个视频120自救互救系统。市急救医疗中心院长马渝介绍说:“这是对国内传统120呼叫方式的革新,也是对现场急救模式的创新,更是互联网技术和院前急救相结合的重大突破。”

视频120凸显三大优势

2018年11月,视频120正式上线,和120电话报警同时运行,成为国内首个实现视频呼救的120报警系统。截至上月底,视频120已经接警近2万次,APP下载量约10万人次,其中聋人下载量达5000人次,帮助进行500余次现场救治……

马渝表示,和以往的120电话报警相比,视频120有三大优势:“第一,视频报警可以及时了解现场情况。视频指导使患者得到最及时的救助,实现消除‘急救黑障区’。第二,缩短了急救时间。通过视频120可以精准定位导航,让救护车避开拥堵,在最短时间到达现场;第三,降低无效报警、出车。每年重庆120有约24%的无效报警,通过视频120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现场,有效避免无效出车,避免急救资源浪费。”

视频120结合重庆当地特色还进行了系统优化和创新,部分技术在国际上也有很强竞争力。据赵谕介绍:“我们增加了远程推送教学视频的模式,防止因为现场声音太嘈杂,第一目击者无法正确对患者进行急救;在急救资源调度上,视频120智能系统会根据交通情况和各家医院的专长,对附近的医院进行排序,按‘就近、就急、就能力’原则派救护车;针对部分对手机不熟悉,没有下载‘急视救’APP的中老年市民,我们也提供短信定位的方式,只要点开一个短信链接,我们120指挥中心就可以连上视频,看到他的当前位置,提供急救服务。”

技术升级永不止步

视频120正式上线之后,研发团队并没有满足。除了日常的维护之外,还一直在开发新功能。去年6月,视频120又推出聋人报警手语教程。

许毅告诉记者:“聋人群体因为存在语言障碍,一直无法使用电话进行120报警。不过视频120填补了这项空白,聋人可以通过视频+文字功能报警。”

考虑到聋哑人群拨打120电话和使用视频120报警的困难,视频120研发小组决定找相关方合作开发手语教程。在市残联、市聋人协会、大渡口聋人协会等相关组织的帮助下,视频120完成手语教程的拍摄,并进行多场现场演示,让聋人群体了解视频120对他们的意义。

今年是十三五的最后一年,明年开始将进入全新的十四五,视频120在未来将有哪些发展计划?马渝和赵谕分别从运用和技术角度,介绍了未来发展的初步计划。

马渝表示,十四五期间,市急救中心希望通过与相关部门合作,加大视频120的使用范围。目前视频120主要还是在主城使用,未来希望能够让更多的区域百姓感受到它带来的方便;此外我们还在尝试建立以视频120为载体的城市基础急救资源系统,提升城市基础急救能力,如将药房纳入急救资源系统,以第一时间提供医疗救助;同时在发生大型车祸、地震等意外灾难的时候,希望视频120能和消防、警方联动,共享数据资源,提升现场救援效率,完善城市医疗应急能力建设。

赵谕介绍说,在研发方向上,视频120系统下一步的研发思路很多,包括它的院前院内衔接,让患者入院后的治疗可以更迅速;其次还计划研发通过视频120采集识别生命体征的技术,如在现场通过手机扫描就可以知道患者心跳、血压等相关指数;第三,未来可以把在线视频急救培训这项功能加入视频120,免费开放急救标准课程,志愿者参加培训、通过相关考试,可以领取医疗志愿者证书。在意外发生之后,可以召唤就近的志愿者前往现场支援;最后,还希望能在“产、学、研”上结合,在软硬件上有所突破,如人体可穿戴设备可在发生意外时自动报警等。

对于项目的所有参与者、实践者及应用者来说视频120系统从一个简单的想法,到一个完整的系统,再到一种模式的创新及公众的接受认可,这里面既有创新的艰难苦涩,更有成功的喜悦欣慰,在救命助人的同时,他们更深的体会了爱和奉献,体会了在这个城市无处不在的温暖。

重庆晚报-上游新闻记者 赵映骥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十三五"我们的故事|视频120 见证重庆速度

2020-11-09 09:11:38 来源: 0 条评论

从2018年开始,在重庆主城拨打120电话不仅仅意味着可以进行常规语音呼救,还意味着可以通过“急视救视频120自救互救系统”进行视频呼救及远程医疗指导。

视频120作为十三五期间重庆自主研发的急救系统,不但可以精准定位呼叫者的位置,指挥救护车以最快捷的路线到达现场急救,还能让120医生在视频中对患者及周围群众进行自救互救指导,缩短救护车到达前的“急救黑障区”,成为了重庆市民最新的“健康保护神”。

近日,记者前往市急救医疗中心,采访医院相关负责人以及“急视救”项目技术负责人,听他们讲述视频120的前世今生。

“黑障区”痛点呼唤视频120

长期以来,市急救中心承担了主城区120指挥调度的重任,在年复一年的“急救日常”中,医院管理层和从事急救工作的医务工作者,逐渐发现了一个痛点——“急救黑障区”。市急救中心医务科科长许毅表示:“从拨打120到救护车到现场的这段时间叫做‘急救黑障区’,这段时间是非常重要的。我们日常工作中遇到过很多心脏疾病和车祸的急救现场,‘急救黑障区’恰好就是急救的黄金4分钟。如果拨打120的第一目击者,没有掌握心肺复苏等急救技能,无法在黄金4分钟内实施急救,可能等到我们救护车到了现场,患者已经不行了,送到医院也是回天无力。”

为了彻底解决“黑障区”的难题,市急救中心从2016年开始,就在寻找解决之道。许毅告诉记者:“当时我们医院研究了很多国内外解决‘黑障区’的先进经验,比如在国内外应用的MPDS系统(医疗优先分级调派系统)可以在急救车到来之前,由话务员按照精心设计的询问流程和病人对答进行病情评估并发出清晰易遵循的指令,进行电话指导急救;还有以色列等国家正在研发试用的视频医疗系统,通过视频连线让专业医生对患者进行在线指导……最终选择视频120作为重点攻坚目标。”

为何选择视频医疗?许毅表示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有研究表明,视频沟通效果,要远远优于语言沟通;另一方面当时重庆急救技术推广很有限,大部分报警人并不具备按照120医生语言指导完成急救的能力,而视频一对一指导可以做到一目了然。”

困难阻挡不了研发决心

2017年,市急救中心联系一家科技公司,开始合作研发视频120。不过这次研发最终未能成功,许毅介绍:“当时我们的研发团队遭遇两大困难。首先是技术方面,视频120在国内是第一个吃螃蟹,没有经验可循,整个系统搭建都要靠自己研发;其次是资金问题,所以最后科技公司提出了退出此项目研发,视频120项目的第一次尝试被迫搁浅。”

但小小的挫折没有打倒“急救人”,在他们的奔走呼吁和积极推动下,2018年,重庆急视飞救科技有限公司接过了接力棒,继续研发视频120。

为什么该公司愿意接下这个困难重重的任务呢?该公司创始人赵谕坦言和自己的一段经历有关:“当时外婆一个人在家突发心脏病,我和妈妈都在上班,等到我们下班回去的时候,发现她快不行了……虽然我马上叫了救护车,但是已经太晚了。心脏病的最佳抢救时间是发病后的4-6分钟。如果有视频120系统,她直接按一键报警功能,是有可能获救的。”

2018年年初,视频120的开发小组成立。为了解决技术难题,赵谕还专程前往韩国取经。通过对韩国、美国、英国等国家进行考察之后,视频120开发小组通过夜以继日的研发,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逐步攻克了技术难关。

当年8月,结合国家医改新要求,在急视救等相关公司的支持下,市急救医疗中心在坚持公益性基础上,将“互联网+”技术与院前急救紧密结合,自主研发上线了国内首个视频120自救互救系统。市急救医疗中心院长马渝介绍说:“这是对国内传统120呼叫方式的革新,也是对现场急救模式的创新,更是互联网技术和院前急救相结合的重大突破。”

视频120凸显三大优势

2018年11月,视频120正式上线,和120电话报警同时运行,成为国内首个实现视频呼救的120报警系统。截至上月底,视频120已经接警近2万次,APP下载量约10万人次,其中聋人下载量达5000人次,帮助进行500余次现场救治……

马渝表示,和以往的120电话报警相比,视频120有三大优势:“第一,视频报警可以及时了解现场情况。视频指导使患者得到最及时的救助,实现消除‘急救黑障区’。第二,缩短了急救时间。通过视频120可以精准定位导航,让救护车避开拥堵,在最短时间到达现场;第三,降低无效报警、出车。每年重庆120有约24%的无效报警,通过视频120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现场,有效避免无效出车,避免急救资源浪费。”

视频120结合重庆当地特色还进行了系统优化和创新,部分技术在国际上也有很强竞争力。据赵谕介绍:“我们增加了远程推送教学视频的模式,防止因为现场声音太嘈杂,第一目击者无法正确对患者进行急救;在急救资源调度上,视频120智能系统会根据交通情况和各家医院的专长,对附近的医院进行排序,按‘就近、就急、就能力’原则派救护车;针对部分对手机不熟悉,没有下载‘急视救’APP的中老年市民,我们也提供短信定位的方式,只要点开一个短信链接,我们120指挥中心就可以连上视频,看到他的当前位置,提供急救服务。”

技术升级永不止步

视频120正式上线之后,研发团队并没有满足。除了日常的维护之外,还一直在开发新功能。去年6月,视频120又推出聋人报警手语教程。

许毅告诉记者:“聋人群体因为存在语言障碍,一直无法使用电话进行120报警。不过视频120填补了这项空白,聋人可以通过视频+文字功能报警。”

考虑到聋哑人群拨打120电话和使用视频120报警的困难,视频120研发小组决定找相关方合作开发手语教程。在市残联、市聋人协会、大渡口聋人协会等相关组织的帮助下,视频120完成手语教程的拍摄,并进行多场现场演示,让聋人群体了解视频120对他们的意义。

今年是十三五的最后一年,明年开始将进入全新的十四五,视频120在未来将有哪些发展计划?马渝和赵谕分别从运用和技术角度,介绍了未来发展的初步计划。

马渝表示,十四五期间,市急救中心希望通过与相关部门合作,加大视频120的使用范围。目前视频120主要还是在主城使用,未来希望能够让更多的区域百姓感受到它带来的方便;此外我们还在尝试建立以视频120为载体的城市基础急救资源系统,提升城市基础急救能力,如将药房纳入急救资源系统,以第一时间提供医疗救助;同时在发生大型车祸、地震等意外灾难的时候,希望视频120能和消防、警方联动,共享数据资源,提升现场救援效率,完善城市医疗应急能力建设。

赵谕介绍说,在研发方向上,视频120系统下一步的研发思路很多,包括它的院前院内衔接,让患者入院后的治疗可以更迅速;其次还计划研发通过视频120采集识别生命体征的技术,如在现场通过手机扫描就可以知道患者心跳、血压等相关指数;第三,未来可以把在线视频急救培训这项功能加入视频120,免费开放急救标准课程,志愿者参加培训、通过相关考试,可以领取医疗志愿者证书。在意外发生之后,可以召唤就近的志愿者前往现场支援;最后,还希望能在“产、学、研”上结合,在软硬件上有所突破,如人体可穿戴设备可在发生意外时自动报警等。

对于项目的所有参与者、实践者及应用者来说视频120系统从一个简单的想法,到一个完整的系统,再到一种模式的创新及公众的接受认可,这里面既有创新的艰难苦涩,更有成功的喜悦欣慰,在救命助人的同时,他们更深的体会了爱和奉献,体会了在这个城市无处不在的温暖。

重庆晚报-上游新闻记者 赵映骥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邓旻璐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