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在行动|拿下多个世界“首款” 重庆邮电大学背后有这个“最强大脑”
从高大上的航空航天、人工智能、大数据、机器人到日常生活的网络学习、网上购物、网上娱乐、无线支付,人类都离不开通信和芯片。

科技创新•在行动|拿下多个世界“首款” 重庆邮电大学背后有这个“最强大脑”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0-11-10

重庆邮电大学光电工程学院。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陈洋 摄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1月10日9时讯(邱小雅)从高大上的航空航天、人工智能、大数据、机器人到日常生活的网络学习、网上购物、网上娱乐、无线支付,人类都离不开通信和芯片。

重庆邮电大学有“中国数字通信发祥地”的美誉,从开发出世界首颗0.13微米工艺TD-SCDMA手机核心芯片“通芯”系列,到研制出全球首颗支持802.15.6标准的体域网智能芯片……近日,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走进重庆邮电大学,实地探访了拿下多个世界“首款”背后的“最强大脑”——重庆高校微电子工程重点实验室。

重庆市集成电路设计创新孵化中心。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陈洋 摄

敢为人先

重庆高校最早开设微电子本科专业 研发出多个“首款”

11月初,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走进位于南山的重庆邮电大学光电工程学院。乍看,都是一幢幢有些许年代感的教学楼。实际上,重庆高校微电子工程重点实验室便设在这里。

实验室内,摆放着数台“体型”巨大的仪器,重庆邮电大学光电工程学院重庆国际半导体学院副教授黄义告诉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世界首颗0.13微米工艺TD-SCDMA手机核心芯片“通芯”系列产生于重庆邮电大学,对当时3G手机的应用起到了突破性的作用。”

不仅如此,近几年,学校又研制出全球首颗支持802.15.6标准的体域网智能芯片、解决大尺度预警和应急通信难题的超视距通信基带芯片、量子通信科技前沿的太赫兹高速通信调制芯片以及突破西方禁运的惯性导航传感器芯片。

重庆邮电大学研发的芯片。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陈洋 摄

不断突破

发力第三代半导体功率芯片探索电源节能领域

之所以成为中国芯片的“排头兵”,黄义告诉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早在2001年重庆邮电大学是重庆高校中最早开设微电子本科专业、最早成立芯片设计公司。

“目前,实验室已成功研发第三代半导体氮化镓功率芯片,这也是重庆市功率半导体、汽车电子产业发展的新兴方向。”黄义介绍,基于第三代半导体功率芯片主要应用在汽车电子、消费电源、数据中心等方面,主要具备体积小、效率高、用电量少的特点。“这款功率半导体芯片电量能节省百分之10-25%以上,面积是硅芯片的五分之一左右,开关速度将提升十倍以上,”

“花了至少三年,半导体芯片投入经费十分大,一次实验动就是辄几十万,并且人才方面也比较紧缺。”黄义透露,目前项目已经到了试验性应用阶段,未来有望在新型各种电源节能领域和大数据中心使用。

黄义(左一)正在指导学生做实验。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陈洋 摄

持续发力

“最强大脑”落户西部(重庆)科学城

人才聚集,基础配套服务充足是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10月30日重庆邮电大学正式签约“重庆集成电路设计创新孵化中心”项目入驻西部(重庆)科学城,落户科学城核心区西永微电子产业园。黄义介绍,项目自去年底以来,学校与西永微电园一直密切合作,目前已正式开始规划建设。预计五年期间投入3.8亿建设经费、1.6万平米场地,明年9月可部分投入使用。

据了解,项目立足服务重庆市大数据智能化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需求,针对重庆集成电路产业基础薄弱、创新人才不足等短板,创新“产教研园”合作发展模式,建成集成电路设计中心“开放服务平台”、重庆微电子学院“人才培养高地”、集成电路孵化器“助推产业发展”、汇聚海内外优秀人才 “人才引进桥梁”,成为国家级“芯火”双创基地与研发创新平台。

黄义透露,预计将会引进高水平集成电路人才100人以上,本科和研究生培养逐步达到600人/年规模,孵化科技型企业30家以上。进一步配合高新区打造集成电路创新生态链,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成世界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提供有力支撑。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hualongbaoliao,报料QQ:3401582423。)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科技创新•在行动|拿下多个世界“首款” 重庆邮电大学背后有这个“最强大脑”

2020-11-10 09:06:20 来源:

重庆邮电大学光电工程学院。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陈洋 摄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1月10日9时讯(邱小雅)从高大上的航空航天、人工智能、大数据、机器人到日常生活的网络学习、网上购物、网上娱乐、无线支付,人类都离不开通信和芯片。

重庆邮电大学有“中国数字通信发祥地”的美誉,从开发出世界首颗0.13微米工艺TD-SCDMA手机核心芯片“通芯”系列,到研制出全球首颗支持802.15.6标准的体域网智能芯片……近日,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走进重庆邮电大学,实地探访了拿下多个世界“首款”背后的“最强大脑”——重庆高校微电子工程重点实验室。

重庆市集成电路设计创新孵化中心。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陈洋 摄

敢为人先

重庆高校最早开设微电子本科专业 研发出多个“首款”

11月初,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走进位于南山的重庆邮电大学光电工程学院。乍看,都是一幢幢有些许年代感的教学楼。实际上,重庆高校微电子工程重点实验室便设在这里。

实验室内,摆放着数台“体型”巨大的仪器,重庆邮电大学光电工程学院重庆国际半导体学院副教授黄义告诉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世界首颗0.13微米工艺TD-SCDMA手机核心芯片“通芯”系列产生于重庆邮电大学,对当时3G手机的应用起到了突破性的作用。”

不仅如此,近几年,学校又研制出全球首颗支持802.15.6标准的体域网智能芯片、解决大尺度预警和应急通信难题的超视距通信基带芯片、量子通信科技前沿的太赫兹高速通信调制芯片以及突破西方禁运的惯性导航传感器芯片。

重庆邮电大学研发的芯片。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陈洋 摄

不断突破

发力第三代半导体功率芯片探索电源节能领域

之所以成为中国芯片的“排头兵”,黄义告诉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早在2001年重庆邮电大学是重庆高校中最早开设微电子本科专业、最早成立芯片设计公司。

“目前,实验室已成功研发第三代半导体氮化镓功率芯片,这也是重庆市功率半导体、汽车电子产业发展的新兴方向。”黄义介绍,基于第三代半导体功率芯片主要应用在汽车电子、消费电源、数据中心等方面,主要具备体积小、效率高、用电量少的特点。“这款功率半导体芯片电量能节省百分之10-25%以上,面积是硅芯片的五分之一左右,开关速度将提升十倍以上,”

“花了至少三年,半导体芯片投入经费十分大,一次实验动就是辄几十万,并且人才方面也比较紧缺。”黄义透露,目前项目已经到了试验性应用阶段,未来有望在新型各种电源节能领域和大数据中心使用。

黄义(左一)正在指导学生做实验。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陈洋 摄

持续发力

“最强大脑”落户西部(重庆)科学城

人才聚集,基础配套服务充足是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10月30日重庆邮电大学正式签约“重庆集成电路设计创新孵化中心”项目入驻西部(重庆)科学城,落户科学城核心区西永微电子产业园。黄义介绍,项目自去年底以来,学校与西永微电园一直密切合作,目前已正式开始规划建设。预计五年期间投入3.8亿建设经费、1.6万平米场地,明年9月可部分投入使用。

据了解,项目立足服务重庆市大数据智能化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需求,针对重庆集成电路产业基础薄弱、创新人才不足等短板,创新“产教研园”合作发展模式,建成集成电路设计中心“开放服务平台”、重庆微电子学院“人才培养高地”、集成电路孵化器“助推产业发展”、汇聚海内外优秀人才 “人才引进桥梁”,成为国家级“芯火”双创基地与研发创新平台。

黄义透露,预计将会引进高水平集成电路人才100人以上,本科和研究生培养逐步达到600人/年规模,孵化科技型企业30家以上。进一步配合高新区打造集成电路创新生态链,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成世界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提供有力支撑。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hualongbaoliao,报料QQ:3401582423。)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邵煜晟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