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三峡博物馆三峡文化研究所所长、历史学博士刘兴亮:
重庆让越来越多的文博人才愿意来
八年,这个从甘肃来到重庆的男人,将青春时光全部奉献给了这座他口中的“第二故乡”。

重庆三峡博物馆三峡文化研究所所长、历史学博士刘兴亮:
重庆让越来越多的文博人才愿意来

来源:华龙网-重庆晨报2020-11-10

重庆晨报-重庆让越来越多的文博人才愿意来

刘兴亮

八年,这个从甘肃来到重庆的男人,将青春时光全部奉献给了这座他口中的“第二故乡”。

八年,他埋头长江三峡,将千余三峡石刻串连成了一部壮阔悠长的“诗”,致力让长江三峡独有的系统水文石刻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八年,重庆三峡博物馆三峡文化研究所所长、历史学博士刘兴亮一直见证着这座城市翻天覆地的变化,“目前,重庆出台的系列人才政策在全国处于上游水平,会让越来越多的文博人才愿意来到这座最年轻的直辖市。”

他将千余三峡石刻串连成“诗”

说起自己热爱的三峡石刻,刘兴亮的语速极快,一块块石刻,在他口中变成了一首首华丽壮阔的“诗歌”。

“重庆最早的三峡石刻就在朝天门的灵石之上,这段石刻名为《灵石社日记》,它的年代要追溯到两千年前的东汉时期,它记述着当时人们在社日时祈祷丰年的美好愿望。”

往三峡一路走去,石刻的年代从东汉绵延开来,跨魏晋、到唐朝、至明清,从四言诗歌到长篇记赋,从零散分布在江中巨石两岸高山,到最后集中呈现在白鹤梁的巨大石梁之上,“可以说,长江三峡的石刻在全世界都是独有的,它们不仅有着别处石刻的文学功能,还有着三峡地区特有的水文标志的作用。”

刘兴亮说,在长江三峡已知的千余段石刻之中,就有超过一半和江水枯荣有关,“这其中不仅有包括白鹤梁在内的枯水石刻,还有许许多多洪水石刻。它们共同记录下了两千年来长江的水文变化,这些石刻的价值由此变成了无价之宝。”

目前,刘兴亮承接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开始用一年多的时间,将三峡地区石刻系统整理成册,由此助力将白鹤梁水下博物馆申报成为重庆又一处的世界文化遗产。

重庆“筑巢引凤”引世界人才瞩目

在重庆的八年,最让刘兴亮感到遗憾的,还是没能学会一口重庆话。

“重庆这座城市的兼容并包,让每一个从外地来到这里的人们,都能感到舒适。”这种不管是在工作还是生活中的舒适感,让刘兴亮在自己的领域能够更好地大展拳脚。让刘兴亮惊喜的是,最近这几年,重庆推出了一系列的人才引进政策,让越来越多的高端人才愿意来到重庆。

在刘兴亮看来,优越的人才政策只是引才的一个方面,更为重要的是,重庆这几年大力建设文博设施,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开始出现在这座有着深厚历史底蕴的城市里,让文博人才拥有了大展才华的空间。

“软硬件兼具发展,这才是真正让世界人才愿意来重庆落户的原因。”刘兴亮说。

重庆晨报·上游新闻记者 李晟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重庆三峡博物馆三峡文化研究所所长、历史学博士刘兴亮:
重庆让越来越多的文博人才愿意来

2020-11-10 09:46:39 来源: 0 条评论

重庆晨报-重庆让越来越多的文博人才愿意来

刘兴亮

八年,这个从甘肃来到重庆的男人,将青春时光全部奉献给了这座他口中的“第二故乡”。

八年,他埋头长江三峡,将千余三峡石刻串连成了一部壮阔悠长的“诗”,致力让长江三峡独有的系统水文石刻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八年,重庆三峡博物馆三峡文化研究所所长、历史学博士刘兴亮一直见证着这座城市翻天覆地的变化,“目前,重庆出台的系列人才政策在全国处于上游水平,会让越来越多的文博人才愿意来到这座最年轻的直辖市。”

他将千余三峡石刻串连成“诗”

说起自己热爱的三峡石刻,刘兴亮的语速极快,一块块石刻,在他口中变成了一首首华丽壮阔的“诗歌”。

“重庆最早的三峡石刻就在朝天门的灵石之上,这段石刻名为《灵石社日记》,它的年代要追溯到两千年前的东汉时期,它记述着当时人们在社日时祈祷丰年的美好愿望。”

往三峡一路走去,石刻的年代从东汉绵延开来,跨魏晋、到唐朝、至明清,从四言诗歌到长篇记赋,从零散分布在江中巨石两岸高山,到最后集中呈现在白鹤梁的巨大石梁之上,“可以说,长江三峡的石刻在全世界都是独有的,它们不仅有着别处石刻的文学功能,还有着三峡地区特有的水文标志的作用。”

刘兴亮说,在长江三峡已知的千余段石刻之中,就有超过一半和江水枯荣有关,“这其中不仅有包括白鹤梁在内的枯水石刻,还有许许多多洪水石刻。它们共同记录下了两千年来长江的水文变化,这些石刻的价值由此变成了无价之宝。”

目前,刘兴亮承接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开始用一年多的时间,将三峡地区石刻系统整理成册,由此助力将白鹤梁水下博物馆申报成为重庆又一处的世界文化遗产。

重庆“筑巢引凤”引世界人才瞩目

在重庆的八年,最让刘兴亮感到遗憾的,还是没能学会一口重庆话。

“重庆这座城市的兼容并包,让每一个从外地来到这里的人们,都能感到舒适。”这种不管是在工作还是生活中的舒适感,让刘兴亮在自己的领域能够更好地大展拳脚。让刘兴亮惊喜的是,最近这几年,重庆推出了一系列的人才引进政策,让越来越多的高端人才愿意来到重庆。

在刘兴亮看来,优越的人才政策只是引才的一个方面,更为重要的是,重庆这几年大力建设文博设施,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开始出现在这座有着深厚历史底蕴的城市里,让文博人才拥有了大展才华的空间。

“软硬件兼具发展,这才是真正让世界人才愿意来重庆落户的原因。”刘兴亮说。

重庆晨报·上游新闻记者 李晟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陈霞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