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美术学院:
“艺术+科技”助力城市提升和产业发展
用多彩眩目的光艺术打造城市形象;用“艺术+工科”方式设计月球概念车……四川美术学院在艺术领域融入科技、智能元素,助力城市提升和文化产业发展。11月10日,重庆日报记者对该校科技融入艺术创新的相关项目和团队进行了采访。

四川美术学院:
“艺术+科技”助力城市提升和产业发展

来源:华龙网-重庆日报2020-11-11

记者 李星婷

10月28日,四川美术学院炫酷的艺术灯光。记者 郑宇 摄/视觉重庆

用多彩眩目的光艺术打造城市形象;用“艺术+工科”方式设计月球概念车……四川美术学院在艺术领域融入科技、智能元素,助力城市提升和文化产业发展。11月10日,重庆日报记者对该校科技融入艺术创新的相关项目和团队进行了采访。

“我们花了5个通宵将马赛克墙体上的画作描绘下来”

将罗中立的油画《父亲》用光投影技术将其“搬”上黄桷坪涂鸦墙;用光怪陆离的灯光营造虎溪校区“时光通道”……10月底,四川美术学院迎来建校80周年校庆。该校联合20多家照明企业,在黄桷坪校区和虎溪校区的8个标志性地点,用裸眼3D技术、光投影等上演了一场超炫酷的灯光秀。

最魔幻的作品是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墙体上展现的《沐光森林》。夜幕下,墙体上绚烂的灯光营造出一片“森林”:奇花异草、飞禽走兽,惟妙惟肖。

“我们用科技为涂鸦纹理赋予生命。”川美公共艺术学院公共艺术系主任周波介绍,在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五彩斑斓的马赛克墙体上,原本就有《沐光森林》的巨幅画作。创作团队在电脑上按原尺寸对壁画进行描绘、编程;然后用3台高达88000流明的投影仪,在墙体上诠释出一个立体、动感的奇妙世界。

“我们花了5个通宵将马赛克墙体上的画作描绘下来。”周波回忆,整面墙体有二三十米长、四五米高,包含近百种树木、花草、走兽等元素。团队给墙体按区域打网格,然后各自分工负责不同区域,按原尺寸进行原点位描绘,从而将树木、鸟儿、大鱼等图案用光艺术生动呈现。

据悉,川美正在黄桷坪街道杨九路、黄桷坪正街沿线,以及李家沱长江大桥北桥头一带打造灯饰景观,其体量是川美校庆灯光秀的20倍。“届时流光溢彩的光艺术将美化城市空间,助推夜游经济,打造九龙半岛靓丽的城市名片。”周波说。

“‘艺术+工科’相得益彰,对创新思维非常有帮助”

一款可在月球上行驶的载人车会是什么模样?

2015年,川美团队参加全国月球车创意概念大赛,其创意作品获得金奖。随后,团队不断改进,在2019年设计出“升级版”。

这台月球概念车由四川美术学院副院长段胜峰带领团队设计,其采用铝合金制作,前后共6个轮子,因此相比传统的4个轮子抓地力更好,越障能力也强;可折叠,体积小;顶上装有摄像头,两位宇航员背靠背而坐,视角可达360度。

不仅能拉货、裁人,这台月球概念车还有特别寓意。其整个车身由一根蜂窝状的钛合金绕出来,意寓“天上的丝绸之路”;轮胎上的胎纹,则是用金属编织成的若干个“China”的英文字母。

参与这台月球车设计的杨承颖现在已留校任教。他回忆,“我们和重庆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等团队合作,根据力学参数、工程数据等修改造型和材料。当时,熬夜是家常便饭,有时一周只能解决一个小问题,但‘艺术+工科’相得益彰,对创新思维非常有帮助。”

拟建重庆市工业设计中心

今年,川美新建了一个600平方米的“未来移动实验室”。这是一个主要针对汽车智能产品进行综合测评的实验室。

“随着技术发展,汽车会有许多智能一体化设计,例如车载语音交互、用屏幕做的流媒体后视镜、智能座舱等。”实验室负责人、设计系主任蒋金辰介绍,实验室围绕工业设计、智能制造、用户体验等相关专业搭建实验平台,通过建设驾驶模拟系统、视景仿真系统等,采集用户的心电、脑电波、驾驶注意力等数据进行用户体验综合测评。其结果不仅可以引导设计方向,还可以制定相关行业标准。

“川美还拟建重庆市工业设计中心。”段胜峰介绍,在川美已有的“全球艺术设计创新中心”基础上,川美拟修建新的设计中心大楼,聚集相关研发机构和人才,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医养健康、现代高效农业等领域,采用大数据、智能制造等相关技术,打造物联网工业应用、虚拟现实、医工交叉设计研究与应用集群等平台,服务产业应用进行设计创新,助推西部(重庆)科学城的建设和发展。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四川美术学院:
“艺术+科技”助力城市提升和产业发展

2020-11-11 09:16:54 来源: 0 条评论

记者 李星婷

10月28日,四川美术学院炫酷的艺术灯光。记者 郑宇 摄/视觉重庆

用多彩眩目的光艺术打造城市形象;用“艺术+工科”方式设计月球概念车……四川美术学院在艺术领域融入科技、智能元素,助力城市提升和文化产业发展。11月10日,重庆日报记者对该校科技融入艺术创新的相关项目和团队进行了采访。

“我们花了5个通宵将马赛克墙体上的画作描绘下来”

将罗中立的油画《父亲》用光投影技术将其“搬”上黄桷坪涂鸦墙;用光怪陆离的灯光营造虎溪校区“时光通道”……10月底,四川美术学院迎来建校80周年校庆。该校联合20多家照明企业,在黄桷坪校区和虎溪校区的8个标志性地点,用裸眼3D技术、光投影等上演了一场超炫酷的灯光秀。

最魔幻的作品是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墙体上展现的《沐光森林》。夜幕下,墙体上绚烂的灯光营造出一片“森林”:奇花异草、飞禽走兽,惟妙惟肖。

“我们用科技为涂鸦纹理赋予生命。”川美公共艺术学院公共艺术系主任周波介绍,在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五彩斑斓的马赛克墙体上,原本就有《沐光森林》的巨幅画作。创作团队在电脑上按原尺寸对壁画进行描绘、编程;然后用3台高达88000流明的投影仪,在墙体上诠释出一个立体、动感的奇妙世界。

“我们花了5个通宵将马赛克墙体上的画作描绘下来。”周波回忆,整面墙体有二三十米长、四五米高,包含近百种树木、花草、走兽等元素。团队给墙体按区域打网格,然后各自分工负责不同区域,按原尺寸进行原点位描绘,从而将树木、鸟儿、大鱼等图案用光艺术生动呈现。

据悉,川美正在黄桷坪街道杨九路、黄桷坪正街沿线,以及李家沱长江大桥北桥头一带打造灯饰景观,其体量是川美校庆灯光秀的20倍。“届时流光溢彩的光艺术将美化城市空间,助推夜游经济,打造九龙半岛靓丽的城市名片。”周波说。

“‘艺术+工科’相得益彰,对创新思维非常有帮助”

一款可在月球上行驶的载人车会是什么模样?

2015年,川美团队参加全国月球车创意概念大赛,其创意作品获得金奖。随后,团队不断改进,在2019年设计出“升级版”。

这台月球概念车由四川美术学院副院长段胜峰带领团队设计,其采用铝合金制作,前后共6个轮子,因此相比传统的4个轮子抓地力更好,越障能力也强;可折叠,体积小;顶上装有摄像头,两位宇航员背靠背而坐,视角可达360度。

不仅能拉货、裁人,这台月球概念车还有特别寓意。其整个车身由一根蜂窝状的钛合金绕出来,意寓“天上的丝绸之路”;轮胎上的胎纹,则是用金属编织成的若干个“China”的英文字母。

参与这台月球车设计的杨承颖现在已留校任教。他回忆,“我们和重庆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等团队合作,根据力学参数、工程数据等修改造型和材料。当时,熬夜是家常便饭,有时一周只能解决一个小问题,但‘艺术+工科’相得益彰,对创新思维非常有帮助。”

拟建重庆市工业设计中心

今年,川美新建了一个600平方米的“未来移动实验室”。这是一个主要针对汽车智能产品进行综合测评的实验室。

“随着技术发展,汽车会有许多智能一体化设计,例如车载语音交互、用屏幕做的流媒体后视镜、智能座舱等。”实验室负责人、设计系主任蒋金辰介绍,实验室围绕工业设计、智能制造、用户体验等相关专业搭建实验平台,通过建设驾驶模拟系统、视景仿真系统等,采集用户的心电、脑电波、驾驶注意力等数据进行用户体验综合测评。其结果不仅可以引导设计方向,还可以制定相关行业标准。

“川美还拟建重庆市工业设计中心。”段胜峰介绍,在川美已有的“全球艺术设计创新中心”基础上,川美拟修建新的设计中心大楼,聚集相关研发机构和人才,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医养健康、现代高效农业等领域,采用大数据、智能制造等相关技术,打造物联网工业应用、虚拟现实、医工交叉设计研究与应用集群等平台,服务产业应用进行设计创新,助推西部(重庆)科学城的建设和发展。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熊世华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