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渝签订“无废城市”共建合作协议
该项试点将深化拓展至重庆全域和成渝地区
近日,在生态环境部召开的长江经济带尾矿库污染防治工作会暨危险废物联防联控工作座谈会上,川渝两地就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共建“无废城市”签订合作协议。同时,重庆、四川、贵州、云南4省市还签订了《关于建立长江经济带上游四省市危险废物联防联控机制协议》与《四省市危险废物跨省市转移“白名单”合作机制》。

川渝签订“无废城市”共建合作协议
该项试点将深化拓展至重庆全域和成渝地区

来源:华龙网-重庆日报2020-11-19

重庆日报讯 (记者 陈维灯)近日,在生态环境部召开的长江经济带尾矿库污染防治工作会暨危险废物联防联控工作座谈会上,川渝两地就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共建“无废城市”签订合作协议。同时,重庆、四川、贵州、云南4省市还签订了《关于建立长江经济带上游四省市危险废物联防联控机制协议》与《四省市危险废物跨省市转移“白名单”合作机制》。

此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无废城市”共建合作协议》的签订,标志着“无废城市”试点由重庆主城中心城区延伸拓展到重庆全域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是对全国“无废城市”试点的深化和“无废城市”区域共建的探索,也是川渝两地生态共建环境共保的重要内容,将进一步加强成渝地区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的区域协作,提升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水平,推动固体废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明显进展,为全国“无废城市”“无废社会”建设积累经验、提供示范。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无废城市”共建合作协议》规定,按照“问题导向、因地制宜、系统集成、全民参与”的原则,重庆市和四川省共同谋划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无废城市”建设规划,强化成渝地区固体废物环境治理相关项目储备,及时总结共建经验,向全国适宜地区推广。

重庆、四川、贵州、云南四省市签订的《关于建立长江经济带上游四省市危险废物联防联控机制协议》与《四省市危险废物跨省市转移“白名单”合作机制》,则将川渝危险废物联防联控和危险废物“白名单”制度延伸拓展至长江经济带上游四省市,是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具体行动,是协同推进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举措,有利于长江经济带省市形成生态共建环境共保的合力,共同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

市生态环境局负责人介绍,“白名单”制度,至少有4个作用:一是简化了流程程序,同类别每个批次的转移只需征求一次意见,大大提高了审批效率。二是共享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设施资源,今后一些产生量小、设施投入高、处置难度大的危险废物,可以共享资源,避免重复建设。三是风险可控,符合“就近转移”原则,避免远距离运输带来的环境风险。四是促进产业升级,提升环境管理水平。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川渝签订“无废城市”共建合作协议
该项试点将深化拓展至重庆全域和成渝地区

2020-11-19 06:33:59 来源: 0 条评论

重庆日报讯 (记者 陈维灯)近日,在生态环境部召开的长江经济带尾矿库污染防治工作会暨危险废物联防联控工作座谈会上,川渝两地就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共建“无废城市”签订合作协议。同时,重庆、四川、贵州、云南4省市还签订了《关于建立长江经济带上游四省市危险废物联防联控机制协议》与《四省市危险废物跨省市转移“白名单”合作机制》。

此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无废城市”共建合作协议》的签订,标志着“无废城市”试点由重庆主城中心城区延伸拓展到重庆全域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是对全国“无废城市”试点的深化和“无废城市”区域共建的探索,也是川渝两地生态共建环境共保的重要内容,将进一步加强成渝地区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的区域协作,提升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水平,推动固体废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明显进展,为全国“无废城市”“无废社会”建设积累经验、提供示范。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无废城市”共建合作协议》规定,按照“问题导向、因地制宜、系统集成、全民参与”的原则,重庆市和四川省共同谋划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无废城市”建设规划,强化成渝地区固体废物环境治理相关项目储备,及时总结共建经验,向全国适宜地区推广。

重庆、四川、贵州、云南四省市签订的《关于建立长江经济带上游四省市危险废物联防联控机制协议》与《四省市危险废物跨省市转移“白名单”合作机制》,则将川渝危险废物联防联控和危险废物“白名单”制度延伸拓展至长江经济带上游四省市,是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具体行动,是协同推进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举措,有利于长江经济带省市形成生态共建环境共保的合力,共同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

市生态环境局负责人介绍,“白名单”制度,至少有4个作用:一是简化了流程程序,同类别每个批次的转移只需征求一次意见,大大提高了审批效率。二是共享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设施资源,今后一些产生量小、设施投入高、处置难度大的危险废物,可以共享资源,避免重复建设。三是风险可控,符合“就近转移”原则,避免远距离运输带来的环境风险。四是促进产业升级,提升环境管理水平。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陈霞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