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年来,30余位农村留守老人在这里“搭伙”——张成书的“温情食堂”

14年来,30余位农村留守老人在这里“搭伙”——张成书的“温情食堂”

来源:华龙网-重庆日报2020-11-20

首席记者 张莎  

11月4日,江津区李市镇大桥村大桥饭店,张成书正在给老人们端菜。记者 龙帆 摄/视觉重庆

每天上午11点,江津区李市镇大桥村大桥饭店开始进入忙碌状态。

重庆日报记者看到,这时饭店外已陆续来了不少客人,他们坐在路边,一边聊天一边等待,仔细观察,发现这些客人几乎都是耄耋老人。

“老人家,进来吃饭了!”随着老板张成书的几声吆喝,老人们熟门熟路走进饭店里,在最大的一张圆桌旁坐下。

“一二三四五……”数了数,人齐了,张成书开始上菜。这天的菜有:酸萝卜海带炖鸭子汤、回锅肉、炒花菜、炒青菜、南瓜汤……很快,七八个热腾腾的家常菜都上了桌,老人们开始动筷吃起来。吃完饭,老人们并没有急着走,而是继续坐在饭店门口的板凳上,拉家常、晒太阳,一派其乐融融的景象。

这就是张成书在大桥饭店为30余位农村留守老人开设的“温情食堂”,而这个食堂一开就是14年。

她是出了名的“热心肠”

上世纪90年代,大桥村还是大桥乡,人口近万人,很是闹热。

然而,随着年轻人外出打工、进城买房安家,村里逐渐冷清下来,留下的都是老人。

故土难离,老人们没有随儿女进城,也不愿牵绊后辈。随着年岁的增加,每天买菜做饭对老人来说成了难题,也让儿女们放不下心。

大桥饭店是镇上开了41年的老饭店。数十年来,乡亲们一直在这里吃酒办席,而张成书也是镇上出了名的“热心肠”,邻居有事都爱找她帮忙。

2006年,住在饭店附近的刘培书老人趁张成书空闲时把她拉到一边,说出心里盘算了好几天的话:“张老板,我一个人弄饭费力,你这里吃饭闹热,我来‘搭个伙’要得不?”

“要得呀!几十年老邻居,多个人多双筷子而已!”张成书一口答应下来,并请刘培书当晚就来饭店吃饭,和自己的家人、饭店员工凑成了一桌。

在张成书热闹的饭店里,刘培书仿佛又回到大家庭,一顿饭吃得开胃又乐呵。

春节吃汤圆,端午吃粽子……

让张成书没有想到的是,这事很快传开来,陆续又有好几位老人上门表示,想“搭伙”吃饭。

最初,张成书和合伙人万昌辉商定,为老人免费供应三餐。可老人们都严词拒绝,硬把饭钱塞给她,不想“占便宜”。

为了让老人们放心吃饭,张成书和万昌辉商量出了收费标准:一日三餐,1人10元。

标准定下来了,14年来没有变,但张成书却执行得“不彻底”。代德纯是农村低保老人,张成书坚决不收他的饭钱。老人家过意不去,有时吃完饭偷偷扔一元、两元在张成书的灶台。为了让老人吃得心安理得、没有负担,张成书象征性地收了,隔几天又多加份肉。

见饭店有时忙不过来,不少身体硬朗的“低龄”老人还主动来搭把手。

下午时分,记者看到,张成之、王有书、周喜付等几位老人都坐在店门口,帮忙剥蒜、摘菜、剪辣椒。

“过去一个人在家,要么吃剩饭,要么不吃饭。在这里‘搭伙’几年,一天三顿吃得舒服,我身体都养好了。”80岁的王有书说,他特别享受在大桥饭店的时光,吃饭时闹闹热热,吃完饭大家坐在一起摆龙门阵,经常“笑得不歇气”。

春节吃汤圆,初二吃猪脚下面,端午吃粽子,中秋吃糍粑,夏天早上煮盐蛋……“温情食堂”天天都开,老人们也天天来“搭伙”吃饭。

“虽然这些客人没‘赚头’,但大桥饭店的伙食却半点也不马虎,做得好不好,全凭一颗责任心。”快人快语的张成书说,健康、养生、卫生是她供餐的“硬杠子”。

“温情食堂”会一直开下去

14年来,在张成书饭店“搭伙”的老人前后共有30多人。有的老人“走”了,又有新“搭伙”的老人加入进来。

两年前,一直在店里“搭伙”的陈烈琴和张成在两位老人卧床不起,张成书还开辟了“送餐”服务。每天一日三餐,她会把热腾腾的饭菜送到老人家里,甚至端到床前,等老人吃完再来收碗,并不时关心询问老人的身体情况。

如今,张成书自己也是71岁的老人了,几个儿女多次建议她转让店铺、进城共享天伦之乐。“说真的,我也心动过,可每次给老哥哥老姐姐们提起这个话题,他们表面上支持理解,神情却很落寞,我哪里能放心走哦?”张成书说。

为了让老人们能有个好好吃饭、好好聊天的去处,张成书决定继续坚守在这间不起眼的老饭店里。可是她自己也在变老,今后饭店该怎么办?

令人欣慰的是,张成书的坚持,让她当厨师的侄儿周国辉深受感动。

周国辉说,到哪一天张成书干不动了,自己会把饭店接下来,把老规矩传承下去,继续照顾来“搭伙”的老人。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14年来,30余位农村留守老人在这里“搭伙”——张成书的“温情食堂”

2020-11-20 06:50:59 来源: 0 条评论

首席记者 张莎  

11月4日,江津区李市镇大桥村大桥饭店,张成书正在给老人们端菜。记者 龙帆 摄/视觉重庆

每天上午11点,江津区李市镇大桥村大桥饭店开始进入忙碌状态。

重庆日报记者看到,这时饭店外已陆续来了不少客人,他们坐在路边,一边聊天一边等待,仔细观察,发现这些客人几乎都是耄耋老人。

“老人家,进来吃饭了!”随着老板张成书的几声吆喝,老人们熟门熟路走进饭店里,在最大的一张圆桌旁坐下。

“一二三四五……”数了数,人齐了,张成书开始上菜。这天的菜有:酸萝卜海带炖鸭子汤、回锅肉、炒花菜、炒青菜、南瓜汤……很快,七八个热腾腾的家常菜都上了桌,老人们开始动筷吃起来。吃完饭,老人们并没有急着走,而是继续坐在饭店门口的板凳上,拉家常、晒太阳,一派其乐融融的景象。

这就是张成书在大桥饭店为30余位农村留守老人开设的“温情食堂”,而这个食堂一开就是14年。

她是出了名的“热心肠”

上世纪90年代,大桥村还是大桥乡,人口近万人,很是闹热。

然而,随着年轻人外出打工、进城买房安家,村里逐渐冷清下来,留下的都是老人。

故土难离,老人们没有随儿女进城,也不愿牵绊后辈。随着年岁的增加,每天买菜做饭对老人来说成了难题,也让儿女们放不下心。

大桥饭店是镇上开了41年的老饭店。数十年来,乡亲们一直在这里吃酒办席,而张成书也是镇上出了名的“热心肠”,邻居有事都爱找她帮忙。

2006年,住在饭店附近的刘培书老人趁张成书空闲时把她拉到一边,说出心里盘算了好几天的话:“张老板,我一个人弄饭费力,你这里吃饭闹热,我来‘搭个伙’要得不?”

“要得呀!几十年老邻居,多个人多双筷子而已!”张成书一口答应下来,并请刘培书当晚就来饭店吃饭,和自己的家人、饭店员工凑成了一桌。

在张成书热闹的饭店里,刘培书仿佛又回到大家庭,一顿饭吃得开胃又乐呵。

春节吃汤圆,端午吃粽子……

让张成书没有想到的是,这事很快传开来,陆续又有好几位老人上门表示,想“搭伙”吃饭。

最初,张成书和合伙人万昌辉商定,为老人免费供应三餐。可老人们都严词拒绝,硬把饭钱塞给她,不想“占便宜”。

为了让老人们放心吃饭,张成书和万昌辉商量出了收费标准:一日三餐,1人10元。

标准定下来了,14年来没有变,但张成书却执行得“不彻底”。代德纯是农村低保老人,张成书坚决不收他的饭钱。老人家过意不去,有时吃完饭偷偷扔一元、两元在张成书的灶台。为了让老人吃得心安理得、没有负担,张成书象征性地收了,隔几天又多加份肉。

见饭店有时忙不过来,不少身体硬朗的“低龄”老人还主动来搭把手。

下午时分,记者看到,张成之、王有书、周喜付等几位老人都坐在店门口,帮忙剥蒜、摘菜、剪辣椒。

“过去一个人在家,要么吃剩饭,要么不吃饭。在这里‘搭伙’几年,一天三顿吃得舒服,我身体都养好了。”80岁的王有书说,他特别享受在大桥饭店的时光,吃饭时闹闹热热,吃完饭大家坐在一起摆龙门阵,经常“笑得不歇气”。

春节吃汤圆,初二吃猪脚下面,端午吃粽子,中秋吃糍粑,夏天早上煮盐蛋……“温情食堂”天天都开,老人们也天天来“搭伙”吃饭。

“虽然这些客人没‘赚头’,但大桥饭店的伙食却半点也不马虎,做得好不好,全凭一颗责任心。”快人快语的张成书说,健康、养生、卫生是她供餐的“硬杠子”。

“温情食堂”会一直开下去

14年来,在张成书饭店“搭伙”的老人前后共有30多人。有的老人“走”了,又有新“搭伙”的老人加入进来。

两年前,一直在店里“搭伙”的陈烈琴和张成在两位老人卧床不起,张成书还开辟了“送餐”服务。每天一日三餐,她会把热腾腾的饭菜送到老人家里,甚至端到床前,等老人吃完再来收碗,并不时关心询问老人的身体情况。

如今,张成书自己也是71岁的老人了,几个儿女多次建议她转让店铺、进城共享天伦之乐。“说真的,我也心动过,可每次给老哥哥老姐姐们提起这个话题,他们表面上支持理解,神情却很落寞,我哪里能放心走哦?”张成书说。

为了让老人们能有个好好吃饭、好好聊天的去处,张成书决定继续坚守在这间不起眼的老饭店里。可是她自己也在变老,今后饭店该怎么办?

令人欣慰的是,张成书的坚持,让她当厨师的侄儿周国辉深受感动。

周国辉说,到哪一天张成书干不动了,自己会把饭店接下来,把老规矩传承下去,继续照顾来“搭伙”的老人。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杜漩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