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实现“零”突破
今年3月,重庆市依托重庆医科大学建设的省部共建超声医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重庆交通大学建设的省部共建山区桥梁及隧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正式获科技部与重庆市政府联合发文批准建设。这标志着重庆市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实现了“零”的突破,也是重庆市近10年来再次获批国家重点实验室。目前,重庆市国家重点实验室总数达到10个。

我市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实现“零”突破

来源:华龙网-重庆商报2020-11-20

重庆商报-上游新闻记者 韦玥

今年3月,重庆市依托重庆医科大学建设的省部共建超声医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重庆交通大学建设的省部共建山区桥梁及隧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正式获科技部与重庆市政府联合发文批准建设。这标志着重庆市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实现了“零”的突破,也是重庆市近10年来再次获批国家重点实验室。目前,重庆市国家重点实验室总数达到10个。

重庆有了桥隧研究国家级实验室

6月28日,省部共建山区桥梁及隧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在重庆交通大学双福校区揭牌。

该实验室定位于建成山区桥梁及隧道工程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高地,打造解决山区桥梁及隧道工程重大科学问题的高端平台,建设山区桥梁及隧道工程高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以及山区桥梁及隧道工程领域人才交流与合作的窗口。

实验室主任、国家“杰青”、长江学者、重庆交通大学副校长周建庭告诉记者,我国三分之二的国土面积为山地,山区交通基础设施存在地形地貌险峻、地质环境复杂、气候条件严酷、自然灾害频发、生态环境脆弱等五大复杂环境和条件。作为咽喉和控制性工程的山区桥隧建设运营维护面临艰险复杂的困难,亟需理论技术和人才支撑。

“为有效解决山区桥隧建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实验室面向山区桥梁结构行为与控制、山区桥梁智能监测与先进维护,以及山区隧道力学行为与运营安全等三大研究方向开展针对性研究。”周建庭介绍,目前,实验室解决了世界上最大跨钢管混凝土拱桥、钢筋混凝土拱桥、钢桁架拱桥、石拱桥等12座世界之最的桥梁、隧道工程建设维护的诸多理论与关键技术,取得了10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二等奖。下一步,将继续提升实验室条件能力建设,持续提升实验室的科技创新能力,力争引进培养一批高端人才,在特大跨拱桥和超长隧道等研究领域取得新突破。

我市探索微创治疗有了新平台

同日,超声医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也在重庆医科大学揭牌。

该实验室将以强声学与声学效应、多模态影像监控与智能精准治疗、超声治疗临床研究与大数据为3个研究方向,搭建成为以超声治疗为代表的微无创医学平台。

超声医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相关负责人介绍,探索微创或无创治疗已成为21世纪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为进一步加强我国在聚声治疗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聚集高层次创新人才,抢占国际微无创医学研究高地,建设“省部共建超声医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将有利于促进微无创医学理论、技术、临床、产业不断提升。

我市国家重点实验室已达10个

省部共建超声医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山区桥梁及隧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标志着重庆市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实现了“零”的突破,也是重庆市近10年来再次获批国家重点实验室。

目前,重庆市有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5个,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

5个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包括依托重庆大学建设的机械传动国家重点实验室,煤矿灾害动力学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输配电装备及系统安全与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西南大学建设的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陆军军医大学建设的创伤、烧伤与复合伤国家重点实验室。

3个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别为依托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和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建设的汽车噪音振动和安全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建设的瓦斯灾害监控与应急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依托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建设的桥梁工程结构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下一步,我市国家重点实验室将进一步加强协同创新体系建设,强化学科交叉融合、人才团队建设,共同推进我市国家重点实验室高质量建设发展。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我市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实现“零”突破

2020-11-20 09:33:29 来源: 0 条评论

重庆商报-上游新闻记者 韦玥

今年3月,重庆市依托重庆医科大学建设的省部共建超声医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重庆交通大学建设的省部共建山区桥梁及隧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正式获科技部与重庆市政府联合发文批准建设。这标志着重庆市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实现了“零”的突破,也是重庆市近10年来再次获批国家重点实验室。目前,重庆市国家重点实验室总数达到10个。

重庆有了桥隧研究国家级实验室

6月28日,省部共建山区桥梁及隧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在重庆交通大学双福校区揭牌。

该实验室定位于建成山区桥梁及隧道工程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高地,打造解决山区桥梁及隧道工程重大科学问题的高端平台,建设山区桥梁及隧道工程高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以及山区桥梁及隧道工程领域人才交流与合作的窗口。

实验室主任、国家“杰青”、长江学者、重庆交通大学副校长周建庭告诉记者,我国三分之二的国土面积为山地,山区交通基础设施存在地形地貌险峻、地质环境复杂、气候条件严酷、自然灾害频发、生态环境脆弱等五大复杂环境和条件。作为咽喉和控制性工程的山区桥隧建设运营维护面临艰险复杂的困难,亟需理论技术和人才支撑。

“为有效解决山区桥隧建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实验室面向山区桥梁结构行为与控制、山区桥梁智能监测与先进维护,以及山区隧道力学行为与运营安全等三大研究方向开展针对性研究。”周建庭介绍,目前,实验室解决了世界上最大跨钢管混凝土拱桥、钢筋混凝土拱桥、钢桁架拱桥、石拱桥等12座世界之最的桥梁、隧道工程建设维护的诸多理论与关键技术,取得了10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二等奖。下一步,将继续提升实验室条件能力建设,持续提升实验室的科技创新能力,力争引进培养一批高端人才,在特大跨拱桥和超长隧道等研究领域取得新突破。

我市探索微创治疗有了新平台

同日,超声医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也在重庆医科大学揭牌。

该实验室将以强声学与声学效应、多模态影像监控与智能精准治疗、超声治疗临床研究与大数据为3个研究方向,搭建成为以超声治疗为代表的微无创医学平台。

超声医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相关负责人介绍,探索微创或无创治疗已成为21世纪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为进一步加强我国在聚声治疗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聚集高层次创新人才,抢占国际微无创医学研究高地,建设“省部共建超声医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将有利于促进微无创医学理论、技术、临床、产业不断提升。

我市国家重点实验室已达10个

省部共建超声医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山区桥梁及隧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标志着重庆市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实现了“零”的突破,也是重庆市近10年来再次获批国家重点实验室。

目前,重庆市有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5个,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

5个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包括依托重庆大学建设的机械传动国家重点实验室,煤矿灾害动力学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输配电装备及系统安全与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西南大学建设的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陆军军医大学建设的创伤、烧伤与复合伤国家重点实验室。

3个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别为依托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和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建设的汽车噪音振动和安全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建设的瓦斯灾害监控与应急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依托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建设的桥梁工程结构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下一步,我市国家重点实验室将进一步加强协同创新体系建设,强化学科交叉融合、人才团队建设,共同推进我市国家重点实验室高质量建设发展。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熊世华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