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我们的故事|最强的“残”桑
近日,由市残联等开展的第三次重庆市自强模范暨残疾人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对象公示,黔江区鹅池镇南溪村村民庞建华成为“自强模范”。庞建华一家是“一户多残”家庭,在脱贫的道路上,他家没有等靠要,而是借助帮扶,撸起袖子加油干.如今,光是养蚕这一块,他家年收入就超过10万元,还带动了周围邻居增收。

“十三五”我们的故事|最强的“残”桑

来源:华龙网-重庆晚报2020-11-23

▲庞建华在喂蚕

近日,由市残联等开展的第三次重庆市自强模范暨残疾人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对象公示,黔江区鹅池镇南溪村村民庞建华成为“自强模范”。

庞建华一家是“一户多残”家庭,在脱贫的道路上,他家没有等靠要,而是借助帮扶,撸起袖子加油干.如今,光是养蚕这一块,他家年收入就超过10万元,还带动了周围邻居增收。

“一户多残”家庭

“今年一共养了70张蚕,收成不错,光是这一块的收入就有10万多元。”昨日,记者电话联系上庞建华,正在地里对桑树进行冬季管护的他告诉记者,只有管护好了,桑树来年才能长出好的桑叶,明年养蚕增收就又有指望了。

他说,如果不是找到养蚕这条路,可能他至今还在种玉米红薯,日子也不会有根本性的改变。

市残联介绍,庞建华一家是“一户多残”家庭。母亲双眼失明,妻子先天性聋哑,他自己也因从小摔伤导致左腿残疾,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也无法外出打工。2015年,家里被确定为建卡贫困户。

养蚕摘掉贫困帽子

也就是那一年,驻村扶贫工作队根据庞建华家的实际情况,给他规划了养蚕脱贫的方案。

当年,庞建华在当地党委政府和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帮扶下,将家里原本种植红薯、玉米的土地改为桑园,种植桑树养蚕。同时,依托荒山和农作物养猪养牛。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庞建华进行精心管理,当年喂养的4张蚕,实现了6000多元的增收。另外,养殖的两头肥猪,也带来4000多元的收入。

“种桑树养蚕,很适合我们,劳动量小,收入也不错。”庞建华说。

尝到甜头,庞建华想到扩大规模。“不怕辛苦,就怕日子过不好。有各种帮扶,必须加油干。”他这样解释自己想扩大规模的原因。

他告诉记者,3年前,自己将撂荒的14亩地,请人重新开垦出来,全部种上桑树。当年养蚕30张,年收入将近6万元,加上养牛养猪和养蜜蜂的收入,一年就超了8万元。“说句实在话,那时的收入就比外面打工强,我家也摘掉了贫困的帽子。”庞建华说。

带动周边邻居增收

熟悉了养蚕的方法,庞建华开始四季养蚕。每一季养蚕十几张,这样,每一个季度都能实现收入。

去年,他还拿出5万多元,将养蚕的地方扩展到了400余平方米,里面有14个标准化钢架养蚕棚。靠着规模化养殖,当年养蚕的收入突破10万元。

自己脱贫了,他也在带动周边邻居增收。

如今,村民李祝兰在庞建华的桑园打工,平时主要负责桑园管护、摘桑叶、喂蚕等。她说,工作不算累,还可以照顾家里,一年下来,可以多几千元的收入,还让她学习到的是庞建华和妻子胡艾娥的勤劳,“现在正在进行桑树的冬季管护,他们一天都在地里忙碌,从早晨到天黑,也正是踏实肯干,日子才越过越好。”

记者从黔江区残联获悉,如今,有七八位村民在庞建华的桑园干活。

重庆晚报-上游新闻记者 朱婷 市残联供图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十三五”我们的故事|最强的“残”桑

2020-11-23 09:20:40 来源: 0 条评论

▲庞建华在喂蚕

近日,由市残联等开展的第三次重庆市自强模范暨残疾人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对象公示,黔江区鹅池镇南溪村村民庞建华成为“自强模范”。

庞建华一家是“一户多残”家庭,在脱贫的道路上,他家没有等靠要,而是借助帮扶,撸起袖子加油干.如今,光是养蚕这一块,他家年收入就超过10万元,还带动了周围邻居增收。

“一户多残”家庭

“今年一共养了70张蚕,收成不错,光是这一块的收入就有10万多元。”昨日,记者电话联系上庞建华,正在地里对桑树进行冬季管护的他告诉记者,只有管护好了,桑树来年才能长出好的桑叶,明年养蚕增收就又有指望了。

他说,如果不是找到养蚕这条路,可能他至今还在种玉米红薯,日子也不会有根本性的改变。

市残联介绍,庞建华一家是“一户多残”家庭。母亲双眼失明,妻子先天性聋哑,他自己也因从小摔伤导致左腿残疾,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也无法外出打工。2015年,家里被确定为建卡贫困户。

养蚕摘掉贫困帽子

也就是那一年,驻村扶贫工作队根据庞建华家的实际情况,给他规划了养蚕脱贫的方案。

当年,庞建华在当地党委政府和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帮扶下,将家里原本种植红薯、玉米的土地改为桑园,种植桑树养蚕。同时,依托荒山和农作物养猪养牛。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庞建华进行精心管理,当年喂养的4张蚕,实现了6000多元的增收。另外,养殖的两头肥猪,也带来4000多元的收入。

“种桑树养蚕,很适合我们,劳动量小,收入也不错。”庞建华说。

尝到甜头,庞建华想到扩大规模。“不怕辛苦,就怕日子过不好。有各种帮扶,必须加油干。”他这样解释自己想扩大规模的原因。

他告诉记者,3年前,自己将撂荒的14亩地,请人重新开垦出来,全部种上桑树。当年养蚕30张,年收入将近6万元,加上养牛养猪和养蜜蜂的收入,一年就超了8万元。“说句实在话,那时的收入就比外面打工强,我家也摘掉了贫困的帽子。”庞建华说。

带动周边邻居增收

熟悉了养蚕的方法,庞建华开始四季养蚕。每一季养蚕十几张,这样,每一个季度都能实现收入。

去年,他还拿出5万多元,将养蚕的地方扩展到了400余平方米,里面有14个标准化钢架养蚕棚。靠着规模化养殖,当年养蚕的收入突破10万元。

自己脱贫了,他也在带动周边邻居增收。

如今,村民李祝兰在庞建华的桑园打工,平时主要负责桑园管护、摘桑叶、喂蚕等。她说,工作不算累,还可以照顾家里,一年下来,可以多几千元的收入,还让她学习到的是庞建华和妻子胡艾娥的勤劳,“现在正在进行桑树的冬季管护,他们一天都在地里忙碌,从早晨到天黑,也正是踏实肯干,日子才越过越好。”

记者从黔江区残联获悉,如今,有七八位村民在庞建华的桑园干活。

重庆晚报-上游新闻记者 朱婷 市残联供图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熊世华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