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健全志愿服务组织体系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健全志愿服务体系,广泛开展志愿服务关爱行动。全面提升志愿服务水平,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健全志愿服务体系,首要在于构建布局合理、管理规范、服务完善、充满活力的志愿服务组织体系。健全志愿服务组织体系,关键在于抓好组织领导、组织管理和组织培育三个环节,整合志愿服务资源,实现政府治理与社会自治协同互联的良好局面。

着力健全志愿服务组织体系

来源:华龙网-重庆日报2020-11-26

王毅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健全志愿服务体系,广泛开展志愿服务关爱行动。全面提升志愿服务水平,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健全志愿服务体系,首要在于构建布局合理、管理规范、服务完善、充满活力的志愿服务组织体系。健全志愿服务组织体系,关键在于抓好组织领导、组织管理和组织培育三个环节,整合志愿服务资源,实现政府治理与社会自治协同互联的良好局面。

以制度先行、统筹力量和有序推进为重点,提高志愿服务组织领导效能。“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为志愿服务组织发展立法立规,统筹协调体制,统一部署推进是提高领导效能的第一步。一是推动志愿服务立法。围绕志愿服务组织建设,国务院和有关部门先后出台了《关于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的意见》《关于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的意见》《志愿服务条例》等,北京、浙江、广东、广西、重庆等地也先后颁布实施了志愿服务地方性法规。但从健全志愿服务体系角度看,亟待认真总结志愿服务地方性立法的经验,加快全国志愿服务立法进程,早日出台《志愿服务法》,在全国层面为志愿服务提供强有力的法治保障。二是统筹志愿服务领导力量。国务院颁布的《志愿服务条例》规定国家和地方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机构建立志愿服务工作协调机制,加强对志愿服务工作的统筹规划、协调指导、督促检查和经验推广。《重庆市志愿服务条例》明确规定市、区县(自治县)民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志愿服务行政管理工作。有关单位和其他相关行政部门按照各自职责,为志愿服务提供指导和支持。因此,各级文明办、民政局和其他有关部门和各类人民团体、群众组织等都应该各司其职,各尽其责,确保统筹机制运转高效、政策措施执行有力。三是编制规划有序推进。将志愿服务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是确保志愿服务有序推进的政策规定。在即将启动的各区县“十四五”规划编制过程中,应当将志愿服务事业发展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在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框架内统一谋划、整体推进。

抓好注册登记、招募培训、项目运营和搭建平台关键环节,提升志愿服务组织管理水平。以闭环管理思维为指导,志愿服务组织从组建到运转,从开展活动到交流展示,实现全程管理、有效监督。一是依法注册登记。成立志愿服务组织,应当在民政部门申请登记。尚不具备登记条件的,可以向依法登记的志愿服务组织申请成为其团体会员、分支机构或代表机构。各有关部门要为志愿服务组织开展活动提供优先支持,激发志愿服务组织依法登记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指导其规范内部管理章程制度。各级党、团组织要结合实际开展党、团建设工作,暂不具备独立成立党、团组织的应帮助其按照管理隶属关系建立特设党、团支部。二是规范招募培训。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从群众实际和社会治理需要出发,明确招募条件程序,特别是要用好大数据平台,在市民政局统一管理的志愿者登记平台上为志愿者在网上“安家”。面对志愿服务日益专业化的趋势,要坚持培训与服务双推进,既做好根据服务项目开展的专项岗前培训,又注重日常招募具有专业特长的人才加入组织。同时,要充分吸纳专业社工,以精准服务、高质量服务为目标培养志愿服务骨干力量。三是助推项目运营。各级政府要公开发布服务招标项目,通过购买公共服务的方式,大力支持志愿服务组织承接公共事务。积极探索通过志愿服务交流会、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发布志愿服务组织公信力排行榜等有效举措,扶持优秀组织成为“明星组织”,打造“知名品牌”。注重建立志愿服务组织与社区对接的常态化机制,形成“志愿者到社区中去,志愿者从社区中来”的双向服务格局。四是搭建协同平台。重点在于搭建好志愿服务行业平台和工作人员协作平台。各行业各系统主管部门要充分发挥志愿服务行业组织的凝聚功能,建立公益组织联盟,有条件的可以成立行业基金会等,整合志愿力量,汇聚志愿资源。推广“社工+志愿者”工作人员协作机制,引导高校社会工作专业与各志愿服务组织建立合作关系,通过聘请专家指导、建立社会实践基地、拓宽就业渠道等多种方式打造专业化志愿服务组织。

落实孵化、激励、保障措施,优化志愿服务组织培育机制。推动我市志愿服务再上新台阶,要进一步落实好志愿服务组织的孵化、激励和保障措施。一是大力吸收志愿服务组织进孵化基地。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和部门建立专门的志愿服务组织孵化基地,引入机关、企事业单位、银行、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力量为组织初创阶段提供有益的政策指导和咨询服务。二是构建“以服务换服务”的良性互动机制。利用志愿者登记注册平台,对志愿服务时长、效果进行记录、排名和认定,建立志愿者评比表彰和激励回馈制度,打通志愿服务激励体系与社会征信体系等其他领域激励体系之间的联系,让其在就学、就业、就医等方面享受适度的优惠或优待。三是保障志愿服务资金来源。积极推进志愿服务组织承接公共服务项目;鼓励依法设立志愿服务基金会或志愿服务基金,支持志愿服务事业发展;鼓励单位、个人向基金会、志愿服务基金和志愿服务组织捐赠,捐赠人的捐赠支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享受税收优惠。

(作者系共青团中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市团校基地特约研究员)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着力健全志愿服务组织体系

2020-11-26 06:40:44 来源: 0 条评论

王毅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健全志愿服务体系,广泛开展志愿服务关爱行动。全面提升志愿服务水平,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健全志愿服务体系,首要在于构建布局合理、管理规范、服务完善、充满活力的志愿服务组织体系。健全志愿服务组织体系,关键在于抓好组织领导、组织管理和组织培育三个环节,整合志愿服务资源,实现政府治理与社会自治协同互联的良好局面。

以制度先行、统筹力量和有序推进为重点,提高志愿服务组织领导效能。“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为志愿服务组织发展立法立规,统筹协调体制,统一部署推进是提高领导效能的第一步。一是推动志愿服务立法。围绕志愿服务组织建设,国务院和有关部门先后出台了《关于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的意见》《关于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的意见》《志愿服务条例》等,北京、浙江、广东、广西、重庆等地也先后颁布实施了志愿服务地方性法规。但从健全志愿服务体系角度看,亟待认真总结志愿服务地方性立法的经验,加快全国志愿服务立法进程,早日出台《志愿服务法》,在全国层面为志愿服务提供强有力的法治保障。二是统筹志愿服务领导力量。国务院颁布的《志愿服务条例》规定国家和地方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机构建立志愿服务工作协调机制,加强对志愿服务工作的统筹规划、协调指导、督促检查和经验推广。《重庆市志愿服务条例》明确规定市、区县(自治县)民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志愿服务行政管理工作。有关单位和其他相关行政部门按照各自职责,为志愿服务提供指导和支持。因此,各级文明办、民政局和其他有关部门和各类人民团体、群众组织等都应该各司其职,各尽其责,确保统筹机制运转高效、政策措施执行有力。三是编制规划有序推进。将志愿服务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是确保志愿服务有序推进的政策规定。在即将启动的各区县“十四五”规划编制过程中,应当将志愿服务事业发展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在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框架内统一谋划、整体推进。

抓好注册登记、招募培训、项目运营和搭建平台关键环节,提升志愿服务组织管理水平。以闭环管理思维为指导,志愿服务组织从组建到运转,从开展活动到交流展示,实现全程管理、有效监督。一是依法注册登记。成立志愿服务组织,应当在民政部门申请登记。尚不具备登记条件的,可以向依法登记的志愿服务组织申请成为其团体会员、分支机构或代表机构。各有关部门要为志愿服务组织开展活动提供优先支持,激发志愿服务组织依法登记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指导其规范内部管理章程制度。各级党、团组织要结合实际开展党、团建设工作,暂不具备独立成立党、团组织的应帮助其按照管理隶属关系建立特设党、团支部。二是规范招募培训。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从群众实际和社会治理需要出发,明确招募条件程序,特别是要用好大数据平台,在市民政局统一管理的志愿者登记平台上为志愿者在网上“安家”。面对志愿服务日益专业化的趋势,要坚持培训与服务双推进,既做好根据服务项目开展的专项岗前培训,又注重日常招募具有专业特长的人才加入组织。同时,要充分吸纳专业社工,以精准服务、高质量服务为目标培养志愿服务骨干力量。三是助推项目运营。各级政府要公开发布服务招标项目,通过购买公共服务的方式,大力支持志愿服务组织承接公共事务。积极探索通过志愿服务交流会、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发布志愿服务组织公信力排行榜等有效举措,扶持优秀组织成为“明星组织”,打造“知名品牌”。注重建立志愿服务组织与社区对接的常态化机制,形成“志愿者到社区中去,志愿者从社区中来”的双向服务格局。四是搭建协同平台。重点在于搭建好志愿服务行业平台和工作人员协作平台。各行业各系统主管部门要充分发挥志愿服务行业组织的凝聚功能,建立公益组织联盟,有条件的可以成立行业基金会等,整合志愿力量,汇聚志愿资源。推广“社工+志愿者”工作人员协作机制,引导高校社会工作专业与各志愿服务组织建立合作关系,通过聘请专家指导、建立社会实践基地、拓宽就业渠道等多种方式打造专业化志愿服务组织。

落实孵化、激励、保障措施,优化志愿服务组织培育机制。推动我市志愿服务再上新台阶,要进一步落实好志愿服务组织的孵化、激励和保障措施。一是大力吸收志愿服务组织进孵化基地。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和部门建立专门的志愿服务组织孵化基地,引入机关、企事业单位、银行、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力量为组织初创阶段提供有益的政策指导和咨询服务。二是构建“以服务换服务”的良性互动机制。利用志愿者登记注册平台,对志愿服务时长、效果进行记录、排名和认定,建立志愿者评比表彰和激励回馈制度,打通志愿服务激励体系与社会征信体系等其他领域激励体系之间的联系,让其在就学、就业、就医等方面享受适度的优惠或优待。三是保障志愿服务资金来源。积极推进志愿服务组织承接公共服务项目;鼓励依法设立志愿服务基金会或志愿服务基金,支持志愿服务事业发展;鼓励单位、个人向基金会、志愿服务基金和志愿服务组织捐赠,捐赠人的捐赠支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享受税收优惠。

(作者系共青团中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市团校基地特约研究员)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陈霞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