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劳动教育如何落地生根?听大咖来渝聊干货
围绕“共话劳动教育·共创美好未来”主题,全国劳动教育顶级专家分享了前沿、实用的教育观点。

新时代劳动教育如何落地生根?听大咖来渝聊干货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0-11-27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1月27日16时讯(记者 李袅 实习生 李春平)今(27)日,首届中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峰会在重庆市人民小学开幕。新时代如何开展劳动教育?围绕“共话劳动教育·共创美好未来”主题,全国劳动教育顶级专家分享了前沿、实用的教育观点。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党委书记刘向兵。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记者 李文科 摄

刘向兵:开展劳动课程避免两个误区

谈及新时代加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重大意义,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党委书记刘向兵表示,这事关治国理政、事关强国富民,也事关立德树人:“劳动教育树德、增智、强体、育美,同时它有自己独特的作用,比如培养劳动习惯技能等,这些都是其他四育无法替代的。而家长是孩子们劳动教育的第一个老师,从学龄前就开始培养孩子的一种精神自觉和思想自觉。”

刘向兵同时提到开展劳动课程应避免两个误区,一是把劳动课程视同为副科,不够重视,其实劳动课程起起着统领的意义,可以让其他四育做得更好;二是不要把劳动课纯粹上成劳动技术课,一定得加强思想的引领。

著名教育改革家、全国劳动模范魏书生。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记者 李文科 摄

魏书生: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可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著名教育改革家、全国劳动模范魏书生认为,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比如从班级劳务开始,养花养鱼、班级卫生、维修等,这是最切实的身边事。

对于家庭教育方面,魏书生也提到:“每个孩子从小自己的事情自己干,比如整理床铺和衣物,年龄大一点的孩子可以进厨房做简单的饭菜。爱上劳动后孩子思维更发达,嗅觉、听觉、味觉都会更敏锐。”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五育融合研究中心主任、首席专家宁本涛。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记者 李文科 摄

宁本涛:家庭是最重要的劳动教育的场所

如何更好推进新时代的劳动教育?在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五育融合研究中心主任、首席专家宁本涛看来,一个很重要的方式就是从叠加、添加走向融合。

“真正让孩子们爱上劳动,让劳动更好地促进他们的成长,甚至用劳动创造未来的生活,五育融合是一个重要抓手。”宁本涛说,这需要更多运用到家庭、学校、社会,深度协作和融合。

他提到,家庭是最重要的劳动教育的场所,能起到基本的垫基作用,而学校能给孩子提供有创造性、有集体性的劳动教育,再把劳动引向社会,比如参加公益性劳动,从而构成一个生态场,这也是未来的一个趋势。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hualongbaoliao,报料QQ:3401582423。)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新时代劳动教育如何落地生根?听大咖来渝聊干货

2020-11-27 16:23:26 来源: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1月27日16时讯(记者 李袅 实习生 李春平)今(27)日,首届中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峰会在重庆市人民小学开幕。新时代如何开展劳动教育?围绕“共话劳动教育·共创美好未来”主题,全国劳动教育顶级专家分享了前沿、实用的教育观点。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党委书记刘向兵。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记者 李文科 摄

刘向兵:开展劳动课程避免两个误区

谈及新时代加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重大意义,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党委书记刘向兵表示,这事关治国理政、事关强国富民,也事关立德树人:“劳动教育树德、增智、强体、育美,同时它有自己独特的作用,比如培养劳动习惯技能等,这些都是其他四育无法替代的。而家长是孩子们劳动教育的第一个老师,从学龄前就开始培养孩子的一种精神自觉和思想自觉。”

刘向兵同时提到开展劳动课程应避免两个误区,一是把劳动课程视同为副科,不够重视,其实劳动课程起起着统领的意义,可以让其他四育做得更好;二是不要把劳动课纯粹上成劳动技术课,一定得加强思想的引领。

著名教育改革家、全国劳动模范魏书生。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记者 李文科 摄

魏书生: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可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著名教育改革家、全国劳动模范魏书生认为,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比如从班级劳务开始,养花养鱼、班级卫生、维修等,这是最切实的身边事。

对于家庭教育方面,魏书生也提到:“每个孩子从小自己的事情自己干,比如整理床铺和衣物,年龄大一点的孩子可以进厨房做简单的饭菜。爱上劳动后孩子思维更发达,嗅觉、听觉、味觉都会更敏锐。”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五育融合研究中心主任、首席专家宁本涛。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记者 李文科 摄

宁本涛:家庭是最重要的劳动教育的场所

如何更好推进新时代的劳动教育?在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五育融合研究中心主任、首席专家宁本涛看来,一个很重要的方式就是从叠加、添加走向融合。

“真正让孩子们爱上劳动,让劳动更好地促进他们的成长,甚至用劳动创造未来的生活,五育融合是一个重要抓手。”宁本涛说,这需要更多运用到家庭、学校、社会,深度协作和融合。

他提到,家庭是最重要的劳动教育的场所,能起到基本的垫基作用,而学校能给孩子提供有创造性、有集体性的劳动教育,再把劳动引向社会,比如参加公益性劳动,从而构成一个生态场,这也是未来的一个趋势。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hualongbaoliao,报料QQ:3401582423。)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韩曜聪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