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红岩精神!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看基层”首站在渝开启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2月9日21时40讯(记者 连肖 陈洋)由国家文物局组织的“文物保护看基层”主题宣传活动9日在重庆开启第一站。各大央媒记者走进红岩村、白公馆等地,聚焦红岩精神及其文物保护工作。

身临其境,感悟红岩精神
“广为人知的江姐绣红旗,原来背后有一段故事。”在白公馆监狱旧址,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吸引采访团成员驻足。
讲解员介绍,1949年,当新中国成立的喜讯传到狱中时,白公馆的难友们欢欣鼓舞,当即决定亲手制作一面五星红旗。他们以红色被面作旗面,以黄色草纸作五星,制作了一面五星红旗,并掩藏在地板下。重庆解放后,在大屠杀中脱险的罗广斌回到牢房,取出了这面红旗。经由艺术创作后,《绣红旗》成为饱含革命先烈浓浓爱国情怀的艺术作品。

红岩青松沐风雨,不朽精神传万世。在白公馆监狱旧址,采访团成员还齐声朗读“狱中八条”,这是烈士们牺牲前用血的教训总结而成的宝贵财富。在红岩革命纪念馆,三维数字影片、全息投影、AR、VR等科技手段,让采访团成员身临其境地感受“重庆大轰炸”的历史场景。

科技加持,革命文物“活起来”
革命文物的活化与利用,重庆如何发力?红岩联线管理中心党委书记朱军向采访团介绍,通过推动“文化+科技”的创新融合,革命文物的“气质”得以增强。重庆开展革命文物内涵研究,推出“重庆近现代砖木文物建筑营造技术与保护”等一系列课题研究;出版《馆藏文物目录大全》《最后的58天》等一系列图书;打造了京剧《张露萍》、话剧《幸存者》、情景剧《红岩魂》等一系列艺术作品。

“我们充分运用科学技术,建设智慧红岩。”朱军称,科技手段的运用,让革命历史更加鲜活生动,让红色文化更加深入人心。在文物数字化展示方面,全媒体技术、全息技术等让珍贵文物“活起来”;网上虚拟博物馆的建设,实现了主体展馆全景“云漫游”。扫码看展、数字化互动等技术的引入,让观展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由国家文物局组织的“文物保护看基层”主题宣传活动,旨在充分反映我国文物保护利用改革进展和成就。此次活动将从12月9日持续到12日,采访团成员还将走进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大足石刻研究院、重庆市文化遗址研究院等地,实地采访重庆文物保护领域的成果和经验。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hualongbaoliao,报料QQ:3401582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