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年创作600多幅画 农民画痴用手中画笔绘出乡村新变化
记者 聂晶 黄琪奥
73岁的龙德信(右)正在展示他创作的作品。记者 熊明 摄/视觉重庆
12月4日,北碚区五马村,海拔近千米的山上寒风凛冽。73岁的农民龙德信心里却暖融融的,这不仅是因为家里来了七八位画家,老土房外挂满了画家们写好的春联,还因为他接到一个好消息:去上美术培训班!
重庆美术馆接受了他捐赠的《重庆家乡美》等两件作品,让这位从未学过美术却坚持作画11年的老人笑得合不拢嘴。
“现在买颜料方便多了”
“我想把这些年画的画捐出来,是想让更多人看到农村的新变化。”前不久,龙德信给重庆日报记者打来电话,表达了捐画的心愿。
龙德信只有小学文化,是同村人眼里“不务正业”的画痴。记者在2011年曾经到龙德信家对他进行过采访。当时,龙德信说,他是从从2009年起开始自学绘画的,“每次颜料用完了,我就从这条路下山,再坐3.5元的火车到北碚,买最便宜的颜料,一买就是一大堆。出个门要用大半天。”
今年,龙德信换了智能手机,他给当初采访过他的记者打来电话:“如今,村里的路修好了,出门就能刷公交卡坐公交车,我买颜料方便多了。我还用上了智能手机,学会了使用微信。”他在电话里兴奋地说。
接到电话后,记者决定再去回访这位农民画痴。
“还有作品送去澳门展览”
再次走进龙德信的家,只见墙上挂满画作,墙角是成堆的画卷,床上也堆着不少画——他连睡觉都和画“挤”在一起。早年他曾因公致残,左腿膝盖骨头碎成三截,天气一变化就痛,但他从没因此停止过画画。
龙德信小心翼翼地翻出画画得的奖状,这些宝贝他都用纸层层包裹保存着。“有市里残疾人艺术大赛二等奖,有邓小平故居陈列馆的收藏证书……我还有作品送去澳门展览呢!”老人如数家珍,兴奋地翻出近年来创作的长卷给记者看。
其中有一幅《美丽中国》长达10米,只能在屋外展开,记者和4个村民一起,才能将画作展开来。“这幅画我画了近半年,光装裱就花了800元。”龙德信平时舍不得吃肉,他把子女给的生活费都省下来买纸笔、颜料。
从自学画画开始这11年里,龙德信创作了600多幅作品。他渐渐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农民画家。他的侄孙女龙秋香告诉记者:“我每次回到村里,幺公都要拉我进屋看他的画。他的画要么自己收着,要么送给邻居,以前那些不理解他的村民,如今也来找他要画了。”
“原生态的画很真实质朴”
“一个生活在深山里的农民,对绘画如此执着,令人感动。”重庆美术馆常务副馆长邓建强说。
近日,重庆美术馆、重庆画院和北碚区美术馆的画家们先后两次来到龙德信家。
重庆美术馆决定接受龙德信捐赠的《重庆家乡美》和另一幅抗疫作品,北碚区美术馆也收藏了他的《美丽中国》等两幅作品。
“龙德信老人的画是原生态的农民画,反映出包括他在内的广大农民画家、农民朋友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很真实很质朴。”邓建强说,美术馆有责任和义务对他们进行艺术助力和帮扶,增强农民的文化自信,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记者了解到,由市文旅委与重庆日报共同主办,重庆美术馆、重庆画院、合川区文旅委、合川区美术馆、重庆日报文旅频道承办的“重庆市新时代农民画美术创作培训班”将于本月16日在合川区美术馆开班。该培训班旨在让更多乡村美术爱好者得到专业指导和培训。龙德信就是培训班中的一个学员,这位没有接受过专业指导的农民画痴,终于要上美术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