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柱大山里的黄连加工小作坊,发展成为年产值8000余万元的标准化加工厂——
老板不怕吃亏 工厂不断“长大”
这个不怕吃亏的秦联发是黄水镇人,从事黄连加工销售已有20多年。正是由于这种不怕吃亏的经营之道,他把自建在大山深处的传统小作坊,培育成年产值8000余万元的现代化加工厂。

石柱大山里的黄连加工小作坊,发展成为年产值8000余万元的标准化加工厂——
老板不怕吃亏 工厂不断“长大”

来源:华龙网-重庆日报2020-12-16

重庆日报记者 汤艳娟

秦联发(右一)在中国黄连市场收购黄连。记者 汤艳娟 摄/视觉重庆

12月14日上午,石柱土家族自治县黄水镇银装素裹,寒风吹拂。然而,这里的中国唯一黄连交易市场——中国黄连市场却人潮涌动,来自全国各地的采购商和摆摊的黄连卖家讨价还价,热闹不已。

临近中午,卖家们的5万公斤黄连渐渐卖完,仅剩枫木镇莲花村村民刘天英的2000公斤黄连没卖出去。原来,她的黄连因干度不够,采购商给出每公斤128元的收购价,而她坚持要卖129元。几番僵持,黄连便“剩”了下来。

“刘大姐,你的黄连确实水分太高了。”正安排工人打包装车的采购商秦联发得知后,给发愁不已的刘天英解围。“我吃点亏,一公斤你让两毛钱,行不?我厂里有烘干机,回头再烘一下!”

看着自家黄连孤零零地摆在市场里,原本心灰意冷的刘天英激动地答应:“要得,要得。”

这个不怕吃亏的秦联发是黄水镇人,从事黄连加工销售已有20多年。正是由于这种不怕吃亏的经营之道,他把自建在大山深处的传统小作坊,培育成年产值8000余万元的现代化加工厂。

跑推销 积累客户

黄水镇地处大风堡原始森林境内,海拔1100米至1934米之间,常年平均气温10℃左右。这处高山丘陵地区,特别适合喜冷凉、湿润、荫蔽的中药材——黄连的生长。

“吃黄连苦,种黄连更苦!连农们钻到深山里去种连,一年有七八月不能回家。”从小耳濡目染黄连种植之苦的秦联发,在1993年高中毕业时立就有一个梦想:要当经纪人,把家乡的优质黄连卖到全国、卖向世界。

说干就干!19岁的秦联发背着从连农手中收购的黄连出了门,跑到河北安国、安徽亳州、广东广州等地市场推销。可是,谁会相信一个稚气未脱的大男孩呢?

遇到商家不愿买他的黄连,秦联发敢于大胆赊出数百斤货品;看到厂家对他家的黄连质量提出质疑,他便免费送一些样品给对方检测;得知外地企业有国外黄连订单而原料不够,他便毫不犹豫地赶火车跑去自我推销黄连……

就这样东奔西跑,辛苦了10年,秦联发用一颗诚心赢得了客户的信赖。到2002年,他已积累了几十个中外老客户,年销售石柱黄连30万公斤,年纯收入达200万元。

不过,秦联发并不满足于此,他的心里有了一个更大的梦想:要办黄连加工厂,让黄连实现增值,带动一方产业发展。

2003年,秦联发成立重庆中村农产品有限公司,并拿出60多万元积蓄,在大山里建起了占地1.7亩的黄连加工小作坊。他打破传统的黄连生产销售方式,用机械化的方式烘干黄连、将黄连切片卖,让黄连的效益提高了25%,在当地轰动一时。

建工厂 提升品质

对黄连这个传统产业,石柱历届政府均大力培育,种植规模和产量达到全国的60%。黄水也因此打造了我国唯一的黄连专业市场——中国黄连市场。这里成为世界黄连的集散地和风向标,年成交黄连5000吨,交易量占全国90%以上。

但多年来,黄水当地的黄连加工企业都是小作坊,年均产值只有1000万元左右。面对市场日渐严苛的产品质量要求,石柱要想实现黄连产业的做大做强,培育龙头企业迫在眉睫。

此时,秦联发的小作坊也在经营中吃了大亏:几个国内知名药厂采购经理前来考察黄连产地加工情况时,看到这个加工厂竟是一个十分简陋的传统小作坊,对这里生产的黄连品质产生怀疑,上千万元的订单泡汤了。

在一次全国中药材订货会上,秦联发得知几个日本客商需要采购黄连,便主动上前推销自己的黄连切片。然而,由于黄连切片片型达不到国家药典的精细要求,他又与这笔上百万元的订单失之交臂。

“小作坊机械化程度不高,产品质量不能满足新要求。”当时,政府想要培育龙头企业,秦联发也有建标准化加工厂的想法。他便毛遂自荐:“只有标准化的加工厂,才能让黄连价值翻倍。我愿意投资试一试!”

2016年,在石柱县政府的政策支持与资金扶持下,秦联发的重庆中村农产品有限公司重新选址,投资1000多万元建成占地面积7000多平方米的标准化加工厂,黄连年加工能力能由150吨跃至450吨。

为确保石柱黄连的生产品质,公司还在黄水建有黄连基地2000余亩,其中有机示范基地400亩。

守信用 吃亏得福

当年错失国内知名药厂订单,让秦联发十分遗憾,他一直想要尽快弥补起来。

三年前的夏天,秦联发争取到了广州一家国药企业的供货机会:他与其他两家企业分别与该国药企业签订意向性协议,以当时每公斤80元的收购价格提供15吨黄连,约定15天之内必须发货。可是,风云变幻的黄连市场给了秦联发当头一棒:不到一个星期,黄连收购价格涨至每公斤110元!

“做生意就要讲诚信!”到了约定的发货时间,另外两家企业不堪损失直接违约了,只有秦联发履行了协议。为此,他直接亏损48万元!令人意外的是,吃了大亏的秦联发竟得福了:该国药企业不仅直接将秦联发的公司定为唯一供货商,还帮忙将其介绍给了几家国内知名国药企业。

最终,秦联发成功打入了4家知名国药企业,年黄连供货量达180吨。加上这20多年积累的老客户,秦联发的加工厂已有稳定客户300多家,年加工销售黄连产品500吨,年产值达8000余万元。

今年10月2日,秦联发与中国国药等4家老客户达成口头协议,按照每公斤146元的价格为其供货26吨黄连。然而,黄连收购价格在次日再次大幅上涨,这26吨订单又将损失50多万元。

当时,有员工劝他:“反正只是口头承诺,我们与对方没签合同。我们不发货,也不存在毁约一说。”秦联发当场呵斥:“老客户基于信任我们,才没急着给我们签合同。我们宁可自己吃亏,也不能背信弃义,必须按时按质发货!”

得知此事,老客户感动不已,一下就与秦联发签订了全年订单,价值1000万元。

前年,不怕吃亏的秦联发还干了件员工们认为“吃亏”的事:投资10万元建了一个黄连农耕文化展示厅,供客户与游客参观。对此,他说:“吃亏也是一种福!这样利于黄连产业发展的公益事业,我们龙头企业责无旁贷!”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石柱大山里的黄连加工小作坊,发展成为年产值8000余万元的标准化加工厂——
老板不怕吃亏 工厂不断“长大”

2020-12-16 09:23:58 来源: 0 条评论

重庆日报记者 汤艳娟

秦联发(右一)在中国黄连市场收购黄连。记者 汤艳娟 摄/视觉重庆

12月14日上午,石柱土家族自治县黄水镇银装素裹,寒风吹拂。然而,这里的中国唯一黄连交易市场——中国黄连市场却人潮涌动,来自全国各地的采购商和摆摊的黄连卖家讨价还价,热闹不已。

临近中午,卖家们的5万公斤黄连渐渐卖完,仅剩枫木镇莲花村村民刘天英的2000公斤黄连没卖出去。原来,她的黄连因干度不够,采购商给出每公斤128元的收购价,而她坚持要卖129元。几番僵持,黄连便“剩”了下来。

“刘大姐,你的黄连确实水分太高了。”正安排工人打包装车的采购商秦联发得知后,给发愁不已的刘天英解围。“我吃点亏,一公斤你让两毛钱,行不?我厂里有烘干机,回头再烘一下!”

看着自家黄连孤零零地摆在市场里,原本心灰意冷的刘天英激动地答应:“要得,要得。”

这个不怕吃亏的秦联发是黄水镇人,从事黄连加工销售已有20多年。正是由于这种不怕吃亏的经营之道,他把自建在大山深处的传统小作坊,培育成年产值8000余万元的现代化加工厂。

跑推销 积累客户

黄水镇地处大风堡原始森林境内,海拔1100米至1934米之间,常年平均气温10℃左右。这处高山丘陵地区,特别适合喜冷凉、湿润、荫蔽的中药材——黄连的生长。

“吃黄连苦,种黄连更苦!连农们钻到深山里去种连,一年有七八月不能回家。”从小耳濡目染黄连种植之苦的秦联发,在1993年高中毕业时立就有一个梦想:要当经纪人,把家乡的优质黄连卖到全国、卖向世界。

说干就干!19岁的秦联发背着从连农手中收购的黄连出了门,跑到河北安国、安徽亳州、广东广州等地市场推销。可是,谁会相信一个稚气未脱的大男孩呢?

遇到商家不愿买他的黄连,秦联发敢于大胆赊出数百斤货品;看到厂家对他家的黄连质量提出质疑,他便免费送一些样品给对方检测;得知外地企业有国外黄连订单而原料不够,他便毫不犹豫地赶火车跑去自我推销黄连……

就这样东奔西跑,辛苦了10年,秦联发用一颗诚心赢得了客户的信赖。到2002年,他已积累了几十个中外老客户,年销售石柱黄连30万公斤,年纯收入达200万元。

不过,秦联发并不满足于此,他的心里有了一个更大的梦想:要办黄连加工厂,让黄连实现增值,带动一方产业发展。

2003年,秦联发成立重庆中村农产品有限公司,并拿出60多万元积蓄,在大山里建起了占地1.7亩的黄连加工小作坊。他打破传统的黄连生产销售方式,用机械化的方式烘干黄连、将黄连切片卖,让黄连的效益提高了25%,在当地轰动一时。

建工厂 提升品质

对黄连这个传统产业,石柱历届政府均大力培育,种植规模和产量达到全国的60%。黄水也因此打造了我国唯一的黄连专业市场——中国黄连市场。这里成为世界黄连的集散地和风向标,年成交黄连5000吨,交易量占全国90%以上。

但多年来,黄水当地的黄连加工企业都是小作坊,年均产值只有1000万元左右。面对市场日渐严苛的产品质量要求,石柱要想实现黄连产业的做大做强,培育龙头企业迫在眉睫。

此时,秦联发的小作坊也在经营中吃了大亏:几个国内知名药厂采购经理前来考察黄连产地加工情况时,看到这个加工厂竟是一个十分简陋的传统小作坊,对这里生产的黄连品质产生怀疑,上千万元的订单泡汤了。

在一次全国中药材订货会上,秦联发得知几个日本客商需要采购黄连,便主动上前推销自己的黄连切片。然而,由于黄连切片片型达不到国家药典的精细要求,他又与这笔上百万元的订单失之交臂。

“小作坊机械化程度不高,产品质量不能满足新要求。”当时,政府想要培育龙头企业,秦联发也有建标准化加工厂的想法。他便毛遂自荐:“只有标准化的加工厂,才能让黄连价值翻倍。我愿意投资试一试!”

2016年,在石柱县政府的政策支持与资金扶持下,秦联发的重庆中村农产品有限公司重新选址,投资1000多万元建成占地面积7000多平方米的标准化加工厂,黄连年加工能力能由150吨跃至450吨。

为确保石柱黄连的生产品质,公司还在黄水建有黄连基地2000余亩,其中有机示范基地400亩。

守信用 吃亏得福

当年错失国内知名药厂订单,让秦联发十分遗憾,他一直想要尽快弥补起来。

三年前的夏天,秦联发争取到了广州一家国药企业的供货机会:他与其他两家企业分别与该国药企业签订意向性协议,以当时每公斤80元的收购价格提供15吨黄连,约定15天之内必须发货。可是,风云变幻的黄连市场给了秦联发当头一棒:不到一个星期,黄连收购价格涨至每公斤110元!

“做生意就要讲诚信!”到了约定的发货时间,另外两家企业不堪损失直接违约了,只有秦联发履行了协议。为此,他直接亏损48万元!令人意外的是,吃了大亏的秦联发竟得福了:该国药企业不仅直接将秦联发的公司定为唯一供货商,还帮忙将其介绍给了几家国内知名国药企业。

最终,秦联发成功打入了4家知名国药企业,年黄连供货量达180吨。加上这20多年积累的老客户,秦联发的加工厂已有稳定客户300多家,年加工销售黄连产品500吨,年产值达8000余万元。

今年10月2日,秦联发与中国国药等4家老客户达成口头协议,按照每公斤146元的价格为其供货26吨黄连。然而,黄连收购价格在次日再次大幅上涨,这26吨订单又将损失50多万元。

当时,有员工劝他:“反正只是口头承诺,我们与对方没签合同。我们不发货,也不存在毁约一说。”秦联发当场呵斥:“老客户基于信任我们,才没急着给我们签合同。我们宁可自己吃亏,也不能背信弃义,必须按时按质发货!”

得知此事,老客户感动不已,一下就与秦联发签订了全年订单,价值1000万元。

前年,不怕吃亏的秦联发还干了件员工们认为“吃亏”的事:投资10万元建了一个黄连农耕文化展示厅,供客户与游客参观。对此,他说:“吃亏也是一种福!这样利于黄连产业发展的公益事业,我们龙头企业责无旁贷!”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邓旻璐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