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云:对待项目一丝不苟 对待工友亲如家人
45岁的杨云是重庆兴达实业(集团)有限公司项目部泥工班班组长,他先后获得“涪陵区第五届拔尖人才”“重庆市公租房建设劳动竞赛优秀建设者”“重庆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等荣誉。日前,他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多年来,杨云用过硬的技术和扎实肯干的作风,累计为工程项目节约成本上千万元。从业15年来,他无偿支持家乡建设,带动农民工就业,资助重病患者、孤寡空巢老人、困难家庭等乡亲工友30多人,用自己勤劳的双手、精湛的技术、无私的奉献展现了新时代农民工的风采。
精于业务 勇于担当
杨云虽然只有高中文化,但他牢记施工工程项目承载的重大意义和责任,不怕脏不怕累,有着良好的职业情操和以身作则的敬业精神,是工友们乃至项目的“带头人”。
2011年,在涪陵区双溪五组团公租房及配套廉租房工程的场平施工中,测绘班组定位放线后没有进行校核就盲目组织机械开挖沟槽。杨云在做好本职工作之余,通过查点扯线、查阅坐标,凭借丰富的工作经验,发现了测量误差。他上报情况后经复核,基础开挖线果然偏移了3.5米。作为一名普通工人,杨云良好的职业素养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项目部被传为佳话,此举也为公司挽回经济损失达150万余元。
2011年9月,在公租房项目基础建设过程中,由于降雨量增大,项目部下达了抢工期任务,要求2天内完成长约150米、宽8米的挡墙基础清理。业内人都清楚,在淤泥堆积、施工难度倍增的情况下,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任务几乎不可能。在杨云的带领下,工友们纷纷加入突击队,他们渴了喝口水、累了就在工棚里打个盹,经过昼夜不停地工作,终于按期圆满完成了任务,杨云和工友们受到相关部门的称赞。
双溪五组团公租房及配套廉租房工程是涪陵区重点项目,投资大、体量大、社会关注度高。杨云在工作中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对图纸中的每一个符号、每一个数据都反复核对。遇到不能确定的问题,除了向技术负责人请教外,他还常常把图纸带回家中,翻阅相关资料,深钻吃透。该项目自开工以来,未发生任何质量、安全事故,曾代表重庆接受国家住建部保障司质量专项检查验收,获得全国实体质量第一名,并获得重庆市“市级文明工地”称号。
心存感恩 大爱无疆
1995年,杨云高中毕业后进入了涪陵三环造船厂,成了一名电焊工,2005年转行从事建筑泥工工作,2011年开始担任公司项目部基层劳务班(泥工班)班组长。一路走来,他收入提高了,但初心没有变:要让更多的乡亲们生活得更好,为国家扶贫脱贫事业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工友冉隆平的妻子患有智力残疾,家里内外老小都由他一人操心照顾,杨云体谅他的难处,多次找到他的同事协调工作时间,让他能早点下班照顾家庭。工作之余杨云主动找冉隆平交流谈心,了解孩子的学费是否足够、妻子的病情是否缓解、家中老人是否健康,遇到有困难之处,他还经常500元、600元硬塞给冉隆平。“谁还没有个难的时候,这就是我的一点心意。”提到这些,杨云不在意地一挥手。
杨云的老家南沱镇秀山村有一截土路,用当地人的话说是“天晴像把刀,下雨一团糟”,就算路况好的时候,摩托车也开不上去。乡亲们收割农作物、运送肥料等只能靠肩挑背扛。把这一切看在眼里的杨云萌生出一个想法:自己出钱修建一条希望路。
说干就干!经过初步测算,夯地基、铺片石和石子,仅是修一条短短的初级公路,预算就近6万元。杨云一边争取到家人的理解和支持,一边和占地的村民协调用地问题,甚至将自家耕地无偿置换出去,同时还帮着采购砂石、水泥,联系机械设备。2017年3月,第一辆挖掘机入场,杨云与十几名工人齐心协力,日夜不停,每道涵管、每个弯道、每个坡面都精心设计。经过努力,4月底,一条宽约4米、长300多米的初级道路顺利完工,极大地方便了乡亲们的生产生活。杨云说:“等到公路沉降达标后,我计划再出资把这条路进行硬化,乡亲们出行就更方便了。”
15年来,杨云参与建设房屋及基建工程50多项,先后带领农民工2000多人在工地务工,其中贫困户400余人,通过建筑行业发家致富250多人,培养出行业砖工能手100余人、抹灰能手15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