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水旱灾害 重庆已建成2681千米提防护岸
12月22日,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从重庆市水利局获悉,“十三五”以来,全市以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为主线,加快完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加强涉水事务监管、健全水利发展体制机制,“十三五”规划确定的如期完成,水安全保障水平持续提升。
水旱灾害防御能力持续提升
统筹推进长江干流和中小河流综合治理、山洪灾害防治、病险水库(闸)除险加固,加快防洪薄弱环节建设,逐步完善以堤防护岸等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防洪减灾体系。完成城市、乡镇和居民聚居点防洪现状评估。全市已建成堤防护岸长度2681千米,达标率85.7%。
强化洪水预测预报预警,完善防洪方案预案体系,加强河道保护与治理、水库建设与调度,有效应对了2018年“7·12”过境洪水等自然灾害,在2020年防御长江5次、嘉陵江2次、乌江1次编号洪水,特别是在长江5号洪水、嘉陵江2号洪水中监测预警精准,成功应对新中国成立以来仅次于1981年的第二大洪水,在“6.22”綦江洪灾中发布重庆历史上首个洪水红色预警,水旱灾害防御发挥了巨大的防灾减灾效应。
工程性缺水短板加快补齐
对接重大规划,全力争取水利部牵头编制《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水安全保障规划》并上升为国家层级规划;长征渠、中部片区水资源配置工程、渝南水资源配置工程等重大项目进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规划纲要》。
推进重大工程,渝西水资源配置工程、藻渡、跳蹬、向阳、福寿岩5个大型工程纳入全国2020—2022年150项重大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清单,一次性获取国家支持数量超过直辖以来重大工程数量总和。
抓好水源工程储备,动态开展185个重点水源工程前期,现已完成初设审批项目105个、总投资304亿元,储备项目为全国最多的省市,为“十四五”承接中央投资奠定坚实基础。
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不断提高
全市水资源利用效率及效益明显提升,在全市GDP稳定增长的态势下,全市用水总量由2015年的79亿立方米下降到76亿立方米,万元GDP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分别下降28.8%、32.6%,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由0.48增加到0.4991。
完成第三次全国水资源调查评价。
把贫困地区农村饮水安全摆在突出位置,加快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6%。积极推进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完成7个大型灌区、40个重点中型灌区投资建设任务,全市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045万亩。
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取得新突破
强化水资源涵养保护及水生态修复,印发《重庆市水库生态调度管理办法(试行)》,开展已成水库生态调度;对新建水库项目严格按照有关要求保障河道生态基流。
加强备用应急水源建设,制定了县级以上城市备用应急水源方案。引导开展饮用水源地巡查和保护。完成永川、璧山等区县河湖水系连通工程建设。完成璧山、梁平等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卓有成效,开展以三峡库区、坡耕地集中区域、石漠化地区、饮用水源保护区和水源涵养区为重点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600平方千米,全市水土保持率69.1%。
开展龙河(丰都段)全国示范河湖建设;开展梁平、綦江两区全国农村水系综合整治试点。
涉水事务监管能力持续提升
全面推行河长制,建立健全三级“双总河长”架构和四级河长体系,实现“一河一长”全覆盖,深入推进河长从“有名”到“有实”转变。
基本完成流域面积50平方千米以上河流河道划界工作,深入开展河道“清四乱”、“清江行动”等专项行动,开展长江等重要河道非法码头、非法采砂、岸线利用、餐饮船舶专项整治,实行市级巡查监督常态化,河湖面貌明显好转。
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强化水资源消耗总量与强度双控,出台重庆市节水行动实施方案,推进流域面积1000平方千米以上河流水量分配。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王梓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