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改善 高品质生活持续“加码”
今年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面对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复杂变化,重庆市委、市政府坚持高质量发展,为民生“加码”,各地各部门从最直接、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就业、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养老等问题入手,加大民生改善,攻坚克难,基本民生保障安全网正不断织紧织密。

民生改善 高品质生活持续“加码”

来源:华龙网-重庆日报2020-12-29

11月16日,渝北区龙山街道余松路社区,老人们在老年助餐点就餐。(资料图片)首席记者 崔力 摄/视觉重庆

11月5日,荣昌区妇幼保健院医生与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医生通过远程诊疗为患儿会诊。(资料图片)记者 齐岚森 摄/视觉重庆

截至11月,全市重点民生实事进展情况

1 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

新增公办园241所,公办园在园幼儿数占比49.3%,小区配套园治理率98.8%,学前教育普惠率85%以上

2 推进中小学课后服务

共有30个区县1449所学校开展课后服务,占全市学校总数36.3%

3 实施国家级贫困区县农村学前教育儿童营养改善计划

惠及幼儿园1843所,幼儿15.93万人,实现14个国家级贫困区县全覆盖

4 实施重庆籍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大学生资助

共发放资助资金4.04亿元,惠及学生6.2万人

5 实施“四好农村路”建设

通组公路共开工建设1.4万公里,共完工13633公里,具备条件的村民小组通达率100%、通畅率92%

6 推进景区公共厕所和农村卫生厕所建设

新建和改扩建旅游厕所378座。改建农村户厕16.2万户

7 建立医改便民长效机制

实现二级以上医疗机构预约诊疗服务全覆盖。建立远程医疗协作网85个,实现区县全覆盖。推进电子健康卡普及,累计发卡741万张,用卡4656万次

8 主城区重点山城步道建设提升

街巷步道中,沙磁步道、重钢步道、西南大区步道等3条步道共57公里已开工;滨水步道中,盘溪河步道16公里已开工;山林步道中,南山步道75公里已开工

9 人行道完善提升

累计完成示范道建设275.7公里,占总任务92%;整治人行道89.0万平方米

10 主城建成区边角地建设社区体育文化公园

按照计划,2020年需在主城区利用建成区边角地建设42个社区体育文化公园,目前,已建成33个

11 实施主城区交通拥堵治理

兰馨大道、黄山大道、大学城北路、华玉路、西城大道等14条52.5公里公交优先道已建成投用

12 加强公租房优化利用

已提供2万套公租房面向符合条件的保障对象配租,提供0.5万套公租房统筹用作安置房

13 推进社区养老服务“千百工程”

属于“千百工程”的街道养老服务中心达70个、社区养老服务站840个

14 老年人照顾服务计划

开展老年送餐服务12.6万人次、助浴服务1.2万人次、助医30万人次。围绕“热水供应常态化、生活寝具标准化、卫浴空间适老化”,198家乡镇敬老院实现配置升级

15 失能特困人员集中照护工程

完成34家失能特困人员集中照护中心建设。445名生活不能自理并有集中供养需求的特困人员全部安置到位

今年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面对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复杂变化,重庆市委、市政府坚持高质量发展,为民生“加码”,各地各部门从最直接、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就业、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养老等问题入手,加大民生改善,攻坚克难,基本民生保障安全网正不断织紧织密。

回顾2020年,那些微小却不渺小的人物,那些普通却不平凡的故事,都成为一块块为民情怀的拼图,拼出2020年重庆人民的幸福生活。

一份好工作,生活有希望

“感谢帮助我的所有人,我一定努力工作,相信明年会越来越好!”新年将至,长江师范学院材料化学专业应届毕业生桂佳欣,发了一条朋友圈,许下新年愿望。她告诉记者,有了这份工作,她就能减轻家里经济负担,生活也有了奔头。

桂佳欣是一名贫困大学生,父母离异,外婆卧病,家里全靠母亲一人支撑。

“妈妈辛苦把我拉扯大,现在总算毕业了,就想早点帮她减轻家庭负担。”懂事的桂佳欣今年初就开始向各大招聘网站投递简历,可得到回应的却寥寥无几。

就在桂佳欣一筹莫展时,她接到了北碚区人力社保局工作人员的电话。“他们把我推荐到了一家民营企业——重庆三圣实业股份有限公司面试。”桂佳欣说,现在她已经过了试用期,每个月工资有4000多元,超出预期。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如何保住重点群体就业成为一大考验。在中央“六稳”“六保”政策指引下,我市因人因势精准施策,聚焦高校毕业生、农民工、贫困人员等重点群体,相继推出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就业服务和扶持政策,有力保障了全市就业形势稳定。今年1-11月,全市城镇新增就业60.02万人。

同时,为促进创业,我市优化一次性创业补助、创业担保贷款等扶持政策,通过举办“渝创渝新”创业生态峰会、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促进就业创业服务经验交流,优化创业环境。今年1-11月,新增市场主体44.6万户,同比增长12.8%,发放创业担保贷款76.1亿元,扶持创业4.4万人。

一所好学校,孩童有所教

近日下午4点过,城口县咸宜中心小学的书法教室里,五年级学生唐张思晨铺平宣纸,提起毛笔,一个个方圆规整的字在宣纸上排开,她正在为即将参加的才艺大赛做准备。此前,她的书法作品已在重庆市乡村学校少年宫书画大赛等比赛中获得了4次一等奖。

“这好像一个梦。”她说,是学校开展的书法特色教育,让她爱上了书法,通过每天的练习,她的字写得越来越漂亮。

城口县咸宜中心小学现有学生890人,其中,留守儿童占学生人数的80%。

随着书法特色学校的建设,学校的校园环境也发生了变化:新建学校大门、打造古色古香的风雨廊桥、修建后山植物科技园,完善六大功能室、塑化操场,食堂、学生宿舍、教师办公室等也焕然一新。

江津区支坪镇村民刘珍秀今年最开心的事,就是家门口的场镇添了一所桅花苑幼儿园,让她的孙子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教育资源。“过一条马路就能上这么漂亮的幼儿园,每个月保教费和生活费才560元,真好!”

据了解,桅花苑幼儿园是公办一级幼儿园,是江津区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的缩影。幼儿园位于支坪镇花铺社区内,占地面积2660平方米,共有12个教学班,可容纳360余名幼儿入学,今年9月开园。

不论是建设书法特色学校,还是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都是为了让更多孩子能享受到均衡教育。截至11月底,全市新增公办园241所,乡镇中心园41所,公办园在园幼儿数占比提升至49.3%,小区配套园治理率达到98.8%,学前教育普惠率85%以上,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0.3%。

一位好医生,健康有保障

年过六旬的九龙坡区西彭镇响堂村村民李永惠患有高血压、高血脂、颈椎病等多种慢性疾病。自2015年与西彭镇卫生院“家庭医生团队”签约以来,在家庭医生余彬的精心治疗下,她的病情逐渐好转,每年能节约医药费2000余元。

“有一次半夜里我突然头晕,给余医生打了电话,他很快就带着药和设备来了。”让李永惠赞不绝口的余彬是响堂村远近闻名的中医驻村医生,也是村民们随叫随到的“贴身健康管家”,在响堂村的村卫生室已经当了20年村医。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好呀,不仅有医生上门看病,还能通过‘绿色通道’到镇医院看上病、住上院,我的医药费也节省了不少。”李阿姨说,签约后,她除了享受免费健康体检、随访及健康指导项目外,还能享受就医补助、绿色通道转诊以及个性化健康管理服务。

来自市卫生健康委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底,我市共组建8427个家庭医生团队,到年底签约市民将达800万人。重庆把签约服务的重点放在老年人、孕产妇、儿童、残疾人以及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等人群上,为居民提供免费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有偿的个性化服务。

由此,2020年重庆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23.01%,较2017年提高8.13个百分点。重庆的人均期望寿命、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等四大主要健康指标均优于全国平均水平,处于西部地区领先地位。

一个服务站,老来有所养

“当你老了,头发白了,就连下楼买菜散步都变得吃力……”这曾是大渡口区跃进村街道东正社区老人熊明英的日常。

最近,熊明英和邻居们翘首期盼的社区养老服务站在东正社区开门迎客,受到附近老年居民的欢迎。

这个养老服务站虽小却“五脏俱全”,拥有棋牌室、休息室、餐厅、康复理疗区、小书屋、电脑角等,可为老人提供食、住、娱、医、护一站式养老服务。一应家具都采用“圆角”设计。

“两顿饭,每天变着花样吃。我们的饮食也变得更健康了。”熊明英说,年过八旬的老伴患有脑梗,而她血糖也高,做饭总是难题。现在,老两口每天中午、晚上都会来到养老服务站的食堂吃饭。12元就能吃上两荤一素一汤,高质量、营养均衡的饭菜也让老人格外放心。

东正社区养老服务站还有一项特色服务——康复理疗。康复理疗室里配有紫外线和红外线烤灯、中频电疗仪、按摩床等,并有专业康复师为老人提供针灸按摩拔罐服务。

不仅如此,养老服务站投用以来,熊明英和老邻居们每天都会相约到服务站,聊天、看书看报、打牌消遣、唱歌跳舞,晚年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市民政局数据显示:目前我市60岁以上户籍老年人721万,占总人口21%,高出全国近3个百分点;65岁以上常住老年人口老龄化程度居全国第四。今年,我市已基本实现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全覆盖,并在主城区范围内开展城市社区养老助餐、助浴、助医“三助”行动,让更多老人在家门口熟悉的环境中愉快养老。

一张社保卡,贫困有所依

渝北区古路镇希望村的干部、片警都认识阿妹,这源于阿妹的特殊经历——

60多岁的阿妹是外地人,20多年前来到希望村。由于身份证遗失户籍也不详,其原名无据可查,街坊邻里只好以“阿妹”称呼她。多年来,他们家也是当地出了名的贫困户。

阿妹不善与人交流,一直以来没有申办户籍。后来,古路镇社保所联系希望村的干部和片区民警多次上门帮助阿妹,最后,通过与女儿郭青燕进行亲子鉴定的方式证明了亲属关系,阿妹的户口总算顺利落户希望村。

随着我市超龄贫困人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政策出台,古路镇社保所工作人员、村干部第一时间想到了阿妹。

“但是阿妹平时很少出门,她丈夫也嫌到银行路途远,开户成了难题。”古路镇社保所工作人员说,为此,他们联系了车辆,陪同老两口到镇农商行开户,又帮助她理清了参保资料,办了超龄贫困人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

如今,阿妹有了户口簿、银行卡、社保卡,每月可领115元的养老金。

阿妹的故事是我市扎紧织密社会保障网的缩影。近年来,我市精准推进社保扶贫,实现全市符合参保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应保尽保、养老待遇应领尽领、代缴政策应享尽享“三个100%”;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推动社会保险从制度全覆盖走向法定人员全覆盖。

据统计,截至11月底,全市城乡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2361万人、543万人和730万人。我市领取城乡养老待遇人数773万人,其中,城镇职工养老保险领取待遇人数420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领取待遇人数353万人。

重庆日报记者 张莎 黄乔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民生改善 高品质生活持续“加码”

2020-12-29 07:26:38 来源: 0 条评论

11月16日,渝北区龙山街道余松路社区,老人们在老年助餐点就餐。(资料图片)首席记者 崔力 摄/视觉重庆

11月5日,荣昌区妇幼保健院医生与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医生通过远程诊疗为患儿会诊。(资料图片)记者 齐岚森 摄/视觉重庆

截至11月,全市重点民生实事进展情况

1 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

新增公办园241所,公办园在园幼儿数占比49.3%,小区配套园治理率98.8%,学前教育普惠率85%以上

2 推进中小学课后服务

共有30个区县1449所学校开展课后服务,占全市学校总数36.3%

3 实施国家级贫困区县农村学前教育儿童营养改善计划

惠及幼儿园1843所,幼儿15.93万人,实现14个国家级贫困区县全覆盖

4 实施重庆籍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大学生资助

共发放资助资金4.04亿元,惠及学生6.2万人

5 实施“四好农村路”建设

通组公路共开工建设1.4万公里,共完工13633公里,具备条件的村民小组通达率100%、通畅率92%

6 推进景区公共厕所和农村卫生厕所建设

新建和改扩建旅游厕所378座。改建农村户厕16.2万户

7 建立医改便民长效机制

实现二级以上医疗机构预约诊疗服务全覆盖。建立远程医疗协作网85个,实现区县全覆盖。推进电子健康卡普及,累计发卡741万张,用卡4656万次

8 主城区重点山城步道建设提升

街巷步道中,沙磁步道、重钢步道、西南大区步道等3条步道共57公里已开工;滨水步道中,盘溪河步道16公里已开工;山林步道中,南山步道75公里已开工

9 人行道完善提升

累计完成示范道建设275.7公里,占总任务92%;整治人行道89.0万平方米

10 主城建成区边角地建设社区体育文化公园

按照计划,2020年需在主城区利用建成区边角地建设42个社区体育文化公园,目前,已建成33个

11 实施主城区交通拥堵治理

兰馨大道、黄山大道、大学城北路、华玉路、西城大道等14条52.5公里公交优先道已建成投用

12 加强公租房优化利用

已提供2万套公租房面向符合条件的保障对象配租,提供0.5万套公租房统筹用作安置房

13 推进社区养老服务“千百工程”

属于“千百工程”的街道养老服务中心达70个、社区养老服务站840个

14 老年人照顾服务计划

开展老年送餐服务12.6万人次、助浴服务1.2万人次、助医30万人次。围绕“热水供应常态化、生活寝具标准化、卫浴空间适老化”,198家乡镇敬老院实现配置升级

15 失能特困人员集中照护工程

完成34家失能特困人员集中照护中心建设。445名生活不能自理并有集中供养需求的特困人员全部安置到位

今年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面对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复杂变化,重庆市委、市政府坚持高质量发展,为民生“加码”,各地各部门从最直接、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就业、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养老等问题入手,加大民生改善,攻坚克难,基本民生保障安全网正不断织紧织密。

回顾2020年,那些微小却不渺小的人物,那些普通却不平凡的故事,都成为一块块为民情怀的拼图,拼出2020年重庆人民的幸福生活。

一份好工作,生活有希望

“感谢帮助我的所有人,我一定努力工作,相信明年会越来越好!”新年将至,长江师范学院材料化学专业应届毕业生桂佳欣,发了一条朋友圈,许下新年愿望。她告诉记者,有了这份工作,她就能减轻家里经济负担,生活也有了奔头。

桂佳欣是一名贫困大学生,父母离异,外婆卧病,家里全靠母亲一人支撑。

“妈妈辛苦把我拉扯大,现在总算毕业了,就想早点帮她减轻家庭负担。”懂事的桂佳欣今年初就开始向各大招聘网站投递简历,可得到回应的却寥寥无几。

就在桂佳欣一筹莫展时,她接到了北碚区人力社保局工作人员的电话。“他们把我推荐到了一家民营企业——重庆三圣实业股份有限公司面试。”桂佳欣说,现在她已经过了试用期,每个月工资有4000多元,超出预期。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如何保住重点群体就业成为一大考验。在中央“六稳”“六保”政策指引下,我市因人因势精准施策,聚焦高校毕业生、农民工、贫困人员等重点群体,相继推出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就业服务和扶持政策,有力保障了全市就业形势稳定。今年1-11月,全市城镇新增就业60.02万人。

同时,为促进创业,我市优化一次性创业补助、创业担保贷款等扶持政策,通过举办“渝创渝新”创业生态峰会、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促进就业创业服务经验交流,优化创业环境。今年1-11月,新增市场主体44.6万户,同比增长12.8%,发放创业担保贷款76.1亿元,扶持创业4.4万人。

一所好学校,孩童有所教

近日下午4点过,城口县咸宜中心小学的书法教室里,五年级学生唐张思晨铺平宣纸,提起毛笔,一个个方圆规整的字在宣纸上排开,她正在为即将参加的才艺大赛做准备。此前,她的书法作品已在重庆市乡村学校少年宫书画大赛等比赛中获得了4次一等奖。

“这好像一个梦。”她说,是学校开展的书法特色教育,让她爱上了书法,通过每天的练习,她的字写得越来越漂亮。

城口县咸宜中心小学现有学生890人,其中,留守儿童占学生人数的80%。

随着书法特色学校的建设,学校的校园环境也发生了变化:新建学校大门、打造古色古香的风雨廊桥、修建后山植物科技园,完善六大功能室、塑化操场,食堂、学生宿舍、教师办公室等也焕然一新。

江津区支坪镇村民刘珍秀今年最开心的事,就是家门口的场镇添了一所桅花苑幼儿园,让她的孙子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教育资源。“过一条马路就能上这么漂亮的幼儿园,每个月保教费和生活费才560元,真好!”

据了解,桅花苑幼儿园是公办一级幼儿园,是江津区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的缩影。幼儿园位于支坪镇花铺社区内,占地面积2660平方米,共有12个教学班,可容纳360余名幼儿入学,今年9月开园。

不论是建设书法特色学校,还是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都是为了让更多孩子能享受到均衡教育。截至11月底,全市新增公办园241所,乡镇中心园41所,公办园在园幼儿数占比提升至49.3%,小区配套园治理率达到98.8%,学前教育普惠率85%以上,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0.3%。

一位好医生,健康有保障

年过六旬的九龙坡区西彭镇响堂村村民李永惠患有高血压、高血脂、颈椎病等多种慢性疾病。自2015年与西彭镇卫生院“家庭医生团队”签约以来,在家庭医生余彬的精心治疗下,她的病情逐渐好转,每年能节约医药费2000余元。

“有一次半夜里我突然头晕,给余医生打了电话,他很快就带着药和设备来了。”让李永惠赞不绝口的余彬是响堂村远近闻名的中医驻村医生,也是村民们随叫随到的“贴身健康管家”,在响堂村的村卫生室已经当了20年村医。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好呀,不仅有医生上门看病,还能通过‘绿色通道’到镇医院看上病、住上院,我的医药费也节省了不少。”李阿姨说,签约后,她除了享受免费健康体检、随访及健康指导项目外,还能享受就医补助、绿色通道转诊以及个性化健康管理服务。

来自市卫生健康委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底,我市共组建8427个家庭医生团队,到年底签约市民将达800万人。重庆把签约服务的重点放在老年人、孕产妇、儿童、残疾人以及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等人群上,为居民提供免费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有偿的个性化服务。

由此,2020年重庆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23.01%,较2017年提高8.13个百分点。重庆的人均期望寿命、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等四大主要健康指标均优于全国平均水平,处于西部地区领先地位。

一个服务站,老来有所养

“当你老了,头发白了,就连下楼买菜散步都变得吃力……”这曾是大渡口区跃进村街道东正社区老人熊明英的日常。

最近,熊明英和邻居们翘首期盼的社区养老服务站在东正社区开门迎客,受到附近老年居民的欢迎。

这个养老服务站虽小却“五脏俱全”,拥有棋牌室、休息室、餐厅、康复理疗区、小书屋、电脑角等,可为老人提供食、住、娱、医、护一站式养老服务。一应家具都采用“圆角”设计。

“两顿饭,每天变着花样吃。我们的饮食也变得更健康了。”熊明英说,年过八旬的老伴患有脑梗,而她血糖也高,做饭总是难题。现在,老两口每天中午、晚上都会来到养老服务站的食堂吃饭。12元就能吃上两荤一素一汤,高质量、营养均衡的饭菜也让老人格外放心。

东正社区养老服务站还有一项特色服务——康复理疗。康复理疗室里配有紫外线和红外线烤灯、中频电疗仪、按摩床等,并有专业康复师为老人提供针灸按摩拔罐服务。

不仅如此,养老服务站投用以来,熊明英和老邻居们每天都会相约到服务站,聊天、看书看报、打牌消遣、唱歌跳舞,晚年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市民政局数据显示:目前我市60岁以上户籍老年人721万,占总人口21%,高出全国近3个百分点;65岁以上常住老年人口老龄化程度居全国第四。今年,我市已基本实现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全覆盖,并在主城区范围内开展城市社区养老助餐、助浴、助医“三助”行动,让更多老人在家门口熟悉的环境中愉快养老。

一张社保卡,贫困有所依

渝北区古路镇希望村的干部、片警都认识阿妹,这源于阿妹的特殊经历——

60多岁的阿妹是外地人,20多年前来到希望村。由于身份证遗失户籍也不详,其原名无据可查,街坊邻里只好以“阿妹”称呼她。多年来,他们家也是当地出了名的贫困户。

阿妹不善与人交流,一直以来没有申办户籍。后来,古路镇社保所联系希望村的干部和片区民警多次上门帮助阿妹,最后,通过与女儿郭青燕进行亲子鉴定的方式证明了亲属关系,阿妹的户口总算顺利落户希望村。

随着我市超龄贫困人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政策出台,古路镇社保所工作人员、村干部第一时间想到了阿妹。

“但是阿妹平时很少出门,她丈夫也嫌到银行路途远,开户成了难题。”古路镇社保所工作人员说,为此,他们联系了车辆,陪同老两口到镇农商行开户,又帮助她理清了参保资料,办了超龄贫困人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

如今,阿妹有了户口簿、银行卡、社保卡,每月可领115元的养老金。

阿妹的故事是我市扎紧织密社会保障网的缩影。近年来,我市精准推进社保扶贫,实现全市符合参保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应保尽保、养老待遇应领尽领、代缴政策应享尽享“三个100%”;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推动社会保险从制度全覆盖走向法定人员全覆盖。

据统计,截至11月底,全市城乡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2361万人、543万人和730万人。我市领取城乡养老待遇人数773万人,其中,城镇职工养老保险领取待遇人数420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领取待遇人数353万人。

重庆日报记者 张莎 黄乔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陈霞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