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重庆水利实干家】北碚水利战线上的“铁娘子”
在北碚区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建军和她所带领的团队的努力下,黛湖水库累计清除淤泥3600余立方米,并铺设了彩色的环湖步道,种植了品类丰富的植物,如今的黛湖,青山叠翠,花木繁茂,风景极佳。而黛湖的整治,也只是张建军在北碚水利战线奋斗10几年工作成效的一个缩影。

【寻找重庆水利实干家】北碚水利战线上的“铁娘子”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1-01-08

核心提示:

庚子之夏,我国遭遇1998年以来最严重汛情——

大江大河大湖发生18次编号洪水,多条江河同时发生流域性洪水,长江上游发生特大洪水,先后有751条河流发生超过警戒水位以上洪水……

面对来势汹汹的洪水,水利人冲在了第一线,用他们的血肉之躯,组成了抗洪的第一道防线。

脱贫攻坚战,两不愁三保障是关键,在保障吃的方面,水利人又踏遍大山大沟,为群众寻找安全洁净的饮用水源。

全面推进河长制,水利人同样义无反顾走在了前面。

民生福祉得以“水到渠成”,总有水利人在默默做着奉献。

第二届寻找“重庆水利实干家”大型主题宣传活动自2020年8月启动以来,初选出30位候选人进入点赞环节,2020年11月至12月活动组委会对30位候选人进行了现场考察采访,即日起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将陆续推出候选人系列报道。

张建军在视察黛湖水库坝体。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伊永军 摄

在重庆北碚缙云山,有一个湖,名曰黛湖,因湖水碧绿,其色如黛而得名。黛湖不仅是缙云山上的重要景点之一,同时也是重庆最早的一座条石重力坝水库。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过程中,黛湖水库清淤工作是重中之重。在北碚区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建军和她所带领的团队的努力下,黛湖水库累计清除淤泥3600余立方米,并铺设了彩色的环湖步道,种植了品类丰富的植物,如今的黛湖,青山叠翠,花木繁茂,风景极佳。而黛湖的整治,也只是张建军在北碚水利战线奋斗10几年工作成效的一个缩影。



张建军(右二)和工作人员在视察水利项目。受访者供图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发

16年青春岁月奉献给基层水利事业

张建军是重庆云阳人,2001年,年仅26岁的她就到北碚区水利局工作。至今,她已将16年的青春时光都奉献给了北碚的水利事业(2009年至2013年之间曾调到北碚朝阳街道办事处工作),同事们评价她展现了一名基层水利人“献身、负责、求实”的精神。

自2013年6月以来,张建军任北碚区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由于多年奋战在水利一线,对北碚水利基础设施的情况了如指掌,调回原单位担任“一把手”后,她以巾帼不让须眉的气势,大刀阔斧地抓建设。经过短短几年的苦干、实干,在张建军和她所率领的团队的努力下,北碚区水利基础设施焕然一新。

以“河长制”为抓手,全力推进河库管理初见成效。北碚区上下河库管理机制基本形成,河长制工作初见成效。实行“双总河长”制,区级河长带头履职,全区293名河长每年巡河1万余次,累计解决问题500多个。全区在污水治理、河库绿化等方面取得突出成效。

解决13.5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修订出台《北碚区村镇供水工程运行管理办法》和两个配套办法,提请区政府常务会审议通过了《北碚区农村供水专业化管理实施方案》。目前,北碚区农村供水入户率达100%,集中供水覆盖率99.7%,农村供水工程水质监测实现全覆盖、全达标。

建设了丰子岩水库,并于2020年12月底建成蓄水,标志着北碚区无后备水源的问题得到解决。该水库总库容为156万立方米,可保障近40万人、10天的应急用水。

目前,北碚病险水库整治已全面完成。据张建军介绍,“十二五”中期以来,对全区纳入病险整治的22座小(二)型水库的整治已全面完成。

北碚还全面启动了河道治理。北碚区先后在璧北河、梁滩河、黑水滩河等河流实施5个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共治理河道长约30多公里。打造梁滩河大磨滩段、黛湖水库等示范河库,两处滨水公园的建设得到了群众的高度赞誉。

三峡移民资金和大中型水库后期扶持争取资金连创新高,实现历史性突破,聚焦金刀峡胜天湖、澄江镇上马台村等移民集中地区实施了基础设施建设,同时还实施了龙滩子水库截污工程、童家溪场镇污水管网工程、东阳街道挑水河沟山坪塘工程等惠民项目,改善了当地移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了移民安稳致富。



张建军在视察农村饮水项目实施情况。受访者供图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发

铁腕治水 让群众有水喝 违法行为难露头

张建军从事水利工作多年,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她也以雷厉风行的作风,严格要求的工作态度,被同事们冠以“水利战线铁娘子”的称号。

2006年8月15日,北碚当地温度达到44.3℃。张建军带领3名工作人员到北碚童家溪镇建设村山王杠乡,这里位于鸡公山上,她听说,当地有90多人喝不上清洁的饮用水,并且一半都是残疾人。

到达现场后,张建军看到,供饮水的小堰塘里,水青绿青绿的,还散发出一股难闻的味道,肯定不能作为饮用水。

张建军打听到一公里外有一股泉水,但没有路,途中全是约1人高的杂草和灌木。于是,张建军二话不说,带领着工作人员和当地的两个村民一起,带上镰刀等工具,硬是砍出了一条路,找到了这股“救命泉”,并安装管道,把泉水接了下来,解决了90多人的饮水难问题。

同事们说,“铁娘子”这种风风火火的性格,根本上是源于对群众的负责任。因为张局长常告诫他们,水是生命之源,由水引发的问题,一刻都耽误不得。

张建军深知,水利工程三分在建,七分在管,“人类不给河流以出路,河流就不会给人类以活路。”因此,对于河库范围内的违法行为,张建军一向是以铁腕手段应对。特别是河长制推行以来,在张建军主持下,严肃查处了多起河库违法行为。

针对嘉陵江北碚正码头非法摆摊经营这一多年未啃下的“硬骨头”,张建军带领水利局牵头处理。2017年8月2日凌晨3时,北碚区水利局等部门组成的清障队伍强势出击,清除了非法摊位35户、106个钢棚,依法解决了乱搭乱建、乱排污水的历史老大难问题。随后,北碚区水利局相继对嘉陵江边的非法采石碎石等违法企业进行了司法强制拆除,对工农水库养鸭、胜天水库游船进行了取缔,确保了饮用水源的安全,嘉陵江北碚段在全市率先实现“十三五”期间暂停采砂审批,且全面取缔沿江非法采砂点。



张建军和工作人员在视察黛湖治理效果。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伊永军 摄

配合缙云山综合整治 打响黛湖治理战

“山如碧玉水如黛,云在青天月在松”是对缙云山黛湖的生动描写。黛湖有着“藻类基因宝库”的称谓,在此发现的藻类植物约有20属、140余种,占我国已记载的70%以上。同时,黛湖也是重庆最早的一座条石重力坝水库,建于上世纪30年代,发挥着灌溉、饮水、防洪等功能,惠及当地群众。

从上世纪90年代起,黛湖周边建起了不少酒店、农家乐等,这些经营项目逐渐对黛湖的生态环境带来了破坏。

自2018年6月起,重庆开展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作为此次整治的重点,黛湖区域生态修复项目也随之启动。作为黛湖治理牵头单位主要负责人,张建军表示,黛湖治理,既要提高它的防洪能力,也要注重它的景观功能,提升整个缙云山的生态品质。

张建军说,清淤是黛湖治理的重点,同时也是他们遇到的一个难题。既要达到很好的清淤效果,又不能破坏湖内原生态的藻类植物。因此,他们在找专家论证后,决定不采用清挖淤泥的传统做法,而是通过虹吸方式清淤,将淤泥直接吸到罐装车里。“用这种工艺清淤,成本高,投入大,但是可有效避免污染环境、破坏生态,为了保护黛湖,这样做是值得的。”张建军表示。

清淤过后,淤泥如何处理呢?张建军说,已变废为宝,运到附近澄江镇的农业产业园,转化为农业生产的有机肥料。

据介绍,黛湖治理工作目前已全面完成。累计清除淤泥3600余立方米,通过清淤,黛湖水体和水质得到了很大改善。为了提升黛湖生态品质,让环境变得更加美丽,黛湖绿化修复工程在树种搭配上也是别具匠心:突出缙云山本土植物,大乔木有枫杨、香樟、乌桕等34种;灌木有缙云甜茶、缙云槭、木槿、蜡梅等24种;地被植物有肾蕨、问荆、菖蒲、蒲苇等74种。除此之外,黛湖的配套设施也进行了完善,建起了彩色环湖步道、生态展览馆、生态厕所、生态停车场等,极大地方便了前来游玩的市民。

经过治理后的黛湖,未来将更好地发挥它的防洪和景观功能。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伊永军)


点击查看专题>>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寻找重庆水利实干家】北碚水利战线上的“铁娘子”

2021-01-08 12:06:48 来源:

核心提示:

庚子之夏,我国遭遇1998年以来最严重汛情——

大江大河大湖发生18次编号洪水,多条江河同时发生流域性洪水,长江上游发生特大洪水,先后有751条河流发生超过警戒水位以上洪水……

面对来势汹汹的洪水,水利人冲在了第一线,用他们的血肉之躯,组成了抗洪的第一道防线。

脱贫攻坚战,两不愁三保障是关键,在保障吃的方面,水利人又踏遍大山大沟,为群众寻找安全洁净的饮用水源。

全面推进河长制,水利人同样义无反顾走在了前面。

民生福祉得以“水到渠成”,总有水利人在默默做着奉献。

第二届寻找“重庆水利实干家”大型主题宣传活动自2020年8月启动以来,初选出30位候选人进入点赞环节,2020年11月至12月活动组委会对30位候选人进行了现场考察采访,即日起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将陆续推出候选人系列报道。

张建军在视察黛湖水库坝体。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伊永军 摄

在重庆北碚缙云山,有一个湖,名曰黛湖,因湖水碧绿,其色如黛而得名。黛湖不仅是缙云山上的重要景点之一,同时也是重庆最早的一座条石重力坝水库。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过程中,黛湖水库清淤工作是重中之重。在北碚区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建军和她所带领的团队的努力下,黛湖水库累计清除淤泥3600余立方米,并铺设了彩色的环湖步道,种植了品类丰富的植物,如今的黛湖,青山叠翠,花木繁茂,风景极佳。而黛湖的整治,也只是张建军在北碚水利战线奋斗10几年工作成效的一个缩影。



张建军(右二)和工作人员在视察水利项目。受访者供图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发

16年青春岁月奉献给基层水利事业

张建军是重庆云阳人,2001年,年仅26岁的她就到北碚区水利局工作。至今,她已将16年的青春时光都奉献给了北碚的水利事业(2009年至2013年之间曾调到北碚朝阳街道办事处工作),同事们评价她展现了一名基层水利人“献身、负责、求实”的精神。

自2013年6月以来,张建军任北碚区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由于多年奋战在水利一线,对北碚水利基础设施的情况了如指掌,调回原单位担任“一把手”后,她以巾帼不让须眉的气势,大刀阔斧地抓建设。经过短短几年的苦干、实干,在张建军和她所率领的团队的努力下,北碚区水利基础设施焕然一新。

以“河长制”为抓手,全力推进河库管理初见成效。北碚区上下河库管理机制基本形成,河长制工作初见成效。实行“双总河长”制,区级河长带头履职,全区293名河长每年巡河1万余次,累计解决问题500多个。全区在污水治理、河库绿化等方面取得突出成效。

解决13.5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修订出台《北碚区村镇供水工程运行管理办法》和两个配套办法,提请区政府常务会审议通过了《北碚区农村供水专业化管理实施方案》。目前,北碚区农村供水入户率达100%,集中供水覆盖率99.7%,农村供水工程水质监测实现全覆盖、全达标。

建设了丰子岩水库,并于2020年12月底建成蓄水,标志着北碚区无后备水源的问题得到解决。该水库总库容为156万立方米,可保障近40万人、10天的应急用水。

目前,北碚病险水库整治已全面完成。据张建军介绍,“十二五”中期以来,对全区纳入病险整治的22座小(二)型水库的整治已全面完成。

北碚还全面启动了河道治理。北碚区先后在璧北河、梁滩河、黑水滩河等河流实施5个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共治理河道长约30多公里。打造梁滩河大磨滩段、黛湖水库等示范河库,两处滨水公园的建设得到了群众的高度赞誉。

三峡移民资金和大中型水库后期扶持争取资金连创新高,实现历史性突破,聚焦金刀峡胜天湖、澄江镇上马台村等移民集中地区实施了基础设施建设,同时还实施了龙滩子水库截污工程、童家溪场镇污水管网工程、东阳街道挑水河沟山坪塘工程等惠民项目,改善了当地移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了移民安稳致富。



张建军在视察农村饮水项目实施情况。受访者供图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发

铁腕治水 让群众有水喝 违法行为难露头

张建军从事水利工作多年,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她也以雷厉风行的作风,严格要求的工作态度,被同事们冠以“水利战线铁娘子”的称号。

2006年8月15日,北碚当地温度达到44.3℃。张建军带领3名工作人员到北碚童家溪镇建设村山王杠乡,这里位于鸡公山上,她听说,当地有90多人喝不上清洁的饮用水,并且一半都是残疾人。

到达现场后,张建军看到,供饮水的小堰塘里,水青绿青绿的,还散发出一股难闻的味道,肯定不能作为饮用水。

张建军打听到一公里外有一股泉水,但没有路,途中全是约1人高的杂草和灌木。于是,张建军二话不说,带领着工作人员和当地的两个村民一起,带上镰刀等工具,硬是砍出了一条路,找到了这股“救命泉”,并安装管道,把泉水接了下来,解决了90多人的饮水难问题。

同事们说,“铁娘子”这种风风火火的性格,根本上是源于对群众的负责任。因为张局长常告诫他们,水是生命之源,由水引发的问题,一刻都耽误不得。

张建军深知,水利工程三分在建,七分在管,“人类不给河流以出路,河流就不会给人类以活路。”因此,对于河库范围内的违法行为,张建军一向是以铁腕手段应对。特别是河长制推行以来,在张建军主持下,严肃查处了多起河库违法行为。

针对嘉陵江北碚正码头非法摆摊经营这一多年未啃下的“硬骨头”,张建军带领水利局牵头处理。2017年8月2日凌晨3时,北碚区水利局等部门组成的清障队伍强势出击,清除了非法摊位35户、106个钢棚,依法解决了乱搭乱建、乱排污水的历史老大难问题。随后,北碚区水利局相继对嘉陵江边的非法采石碎石等违法企业进行了司法强制拆除,对工农水库养鸭、胜天水库游船进行了取缔,确保了饮用水源的安全,嘉陵江北碚段在全市率先实现“十三五”期间暂停采砂审批,且全面取缔沿江非法采砂点。



张建军和工作人员在视察黛湖治理效果。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伊永军 摄

配合缙云山综合整治 打响黛湖治理战

“山如碧玉水如黛,云在青天月在松”是对缙云山黛湖的生动描写。黛湖有着“藻类基因宝库”的称谓,在此发现的藻类植物约有20属、140余种,占我国已记载的70%以上。同时,黛湖也是重庆最早的一座条石重力坝水库,建于上世纪30年代,发挥着灌溉、饮水、防洪等功能,惠及当地群众。

从上世纪90年代起,黛湖周边建起了不少酒店、农家乐等,这些经营项目逐渐对黛湖的生态环境带来了破坏。

自2018年6月起,重庆开展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作为此次整治的重点,黛湖区域生态修复项目也随之启动。作为黛湖治理牵头单位主要负责人,张建军表示,黛湖治理,既要提高它的防洪能力,也要注重它的景观功能,提升整个缙云山的生态品质。

张建军说,清淤是黛湖治理的重点,同时也是他们遇到的一个难题。既要达到很好的清淤效果,又不能破坏湖内原生态的藻类植物。因此,他们在找专家论证后,决定不采用清挖淤泥的传统做法,而是通过虹吸方式清淤,将淤泥直接吸到罐装车里。“用这种工艺清淤,成本高,投入大,但是可有效避免污染环境、破坏生态,为了保护黛湖,这样做是值得的。”张建军表示。

清淤过后,淤泥如何处理呢?张建军说,已变废为宝,运到附近澄江镇的农业产业园,转化为农业生产的有机肥料。

据介绍,黛湖治理工作目前已全面完成。累计清除淤泥3600余立方米,通过清淤,黛湖水体和水质得到了很大改善。为了提升黛湖生态品质,让环境变得更加美丽,黛湖绿化修复工程在树种搭配上也是别具匠心:突出缙云山本土植物,大乔木有枫杨、香樟、乌桕等34种;灌木有缙云甜茶、缙云槭、木槿、蜡梅等24种;地被植物有肾蕨、问荆、菖蒲、蒲苇等74种。除此之外,黛湖的配套设施也进行了完善,建起了彩色环湖步道、生态展览馆、生态厕所、生态停车场等,极大地方便了前来游玩的市民。

经过治理后的黛湖,未来将更好地发挥它的防洪和景观功能。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伊永军)


点击查看专题>>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韩曜聪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