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产销对接“最后一公里”
——重庆消费扶贫调查
原生态鲜榨沙棘汁、牦牛牛肉干、藜麦米、羊奶粉……在充满草原风情的蒙古包里,琳琅满目的内蒙古土特产让人应接不暇。1月7日,在位于江北区北滨路的中国西部消费扶贫中心(以下简称消费扶贫馆),内蒙古消费扶贫周拉开帷幕。

打通产销对接“最后一公里”
——重庆消费扶贫调查

来源:华龙网-重庆日报2021-01-12

1月7日,中国西部消费扶贫中心,市民正在选购内蒙古特色产品。当日,中国西部消费扶贫中心内蒙古馆开馆仪式暨内蒙古消费扶贫周活动在此举行。记者 龙帆 实习生 何佩玙 摄/视觉重庆

2020年11月14日,江北区渔人湾码头中国西部消费扶贫中心,销售人员现场展示秀山土家织锦技艺,吸引市民前来观看。记者 龙帆 摄/视觉重庆

原生态鲜榨沙棘汁、牦牛牛肉干、藜麦米、羊奶粉……在充满草原风情的蒙古包里,琳琅满目的内蒙古土特产让人应接不暇。1月7日,在位于江北区北滨路的中国西部消费扶贫中心(以下简称消费扶贫馆),内蒙古消费扶贫周拉开帷幕。

正是备年货之时,来自塞北高原的扶贫产品受到市民的追捧,现场询问声、扫码下单声不绝于耳。

这是消费扶贫馆在近期举行的第二个西部省市扶贫周。不到一个月前,西藏昌都消费扶贫周在渝举行,7天时间实现销售额40余万元,藏红花、青稞饼干、藏香猪等西藏特产,一时间成为了山城市民的“心头好”。此前,奉节、黔江、渝北等消费扶贫周陆续在这里开展,活动之频繁、产品之丰富,为全市消费扶贫注入了新活力。

消费是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消费扶贫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砝码”。重庆消费扶贫,如何将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又如何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

畅通内循环助力消费扶贫

年关将至,在炕房里从早忙到晚的巫山县双龙镇水田村脱贫户王洪安,脸上被炕腊肉的烟熏得愈发红润。

农历小寒这天傍晚,他拎着一块刚熏好的腊肉,从炕房里走出来,一脸兴奋。腊肉上的油还在冒着泡、热气腾腾,香味扑鼻,让人垂涎欲滴。

“几年前我就栽在养猪上。”他回忆,那时候也养猪,但对销路没有把握,成天提心吊胆。

同样是养猪,为啥王洪安这次就安心了呢?“公司帮忙垫付了仔猪的部分费用,还在我家修一个炕房,只要把猪养出来,做成腊肉不愁没销路。”王洪安口中的“公司”,是与其签订扶贫合作协议的重庆楚乡原农产品销售有限责任公司。去年以来,该公司将贫困户的腊肉、大米、水果等农副产品挂网进行售卖,直接带动了近200户农户受益。

和王洪安一样,在重庆有越来越多的贫困户正日益感受到消费扶贫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

“消费贫困地区的产品和服务,不仅是促进贫困地区的生产与供给,也是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形成新发展格局的举措之一。”市扶贫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扩大内需过程中,既要不断促进消费回补,又要激发消费潜力,拓展新的消费增长空间。

从这个意义上看,推动实施消费扶贫,一方面是让贫困群众通过消费扶贫劳有所获、增收脱贫;另一方面,也要让参与消费扶贫的消费者从物美价优的扶贫产品中得到更好的消费体验,把“消费”这个市场行为与“扶贫”公益行为有机地结合起来,打造成为巩固脱贫成果、接续乡村振兴、促进地区协作共赢的新引擎。

正因为如此,中央高度重视消费扶贫工作,将消费扶贫有关指标纳入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定点扶贫考核,不断完善消费扶贫政策体系,创新消费扶贫方式,定向采购、以购代捐、以买代帮等新模式不断涌现。

而重庆,一方面与山东省、中央国家机关对接消费扶贫工作,另一方面大力推进“三专一平台”(消费扶贫专柜、专馆、专区以及消费扶贫线上平台)建设。

去年10月最后一天,随着消费扶贫馆正式开馆,标志着重庆“三专一平台”建设的完成。

契合新零售形态的新消费

1月10日,杨家坪步行街,市民张小林来到一台消费扶贫智能专柜前,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后拉开柜门,取出一瓶饮料和一袋零食,关上柜门后,手机立即自动支付费用。

消费扶贫智能专柜和普通家用双开门冰箱大小相差不大。记者随意扫码打开其中一台专柜,发现里面50%以上都是扶贫产品,既有重庆本地的,也有市外的,如城口九重山矿泉水、西藏青稞麻花、湖北小米锅巴等。消费扶贫专柜与场景化购物相结合,在不同消费场景中摆放不同产品。

这是消费扶贫终端的一个应用场景——消费扶贫专柜、专区、专馆以及消费扶贫线上平台一起,构成了我市消费扶贫的“三专一平台”。

“扶贫产品大多产自生态环境良好的山区,符合人们对绿色健康食品的消费需求,是扩大内需的方向之一。”该负责人坦言,如何在扩大内需的框架里,紧跟市场需求,培育消费热点,提升消费热度,是消费扶贫成败的关键。

“我们要通过加大消费终端的布局密度,让市民随处、随时都能买到扶贫产品,培育他们的消费习惯。”上述负责人表示,但以何种形式布局消费终端,还必须反复考察。

疫情期间,以智能货柜为代表的新零售业态,依托先进的人工智能、大数据、移动支付等技术,承担起抗疫基础设施的作用。无感支付即拿即走的消费体验,既满足了抗疫防疫的需要,又以新的消费模式和消费场景,推动“无接触经济”的消费升级,从而实现了快速增长。

我市瞄准这个契机,从去年5月开始在各大商圈、火车站、飞机场、政府机关大楼里投放消费扶贫智能专柜,截至目前已签约10500台、投放1717台。

专区方面,我市积极与烹饪、火锅等行业协会和重百、永辉、苏宁以及京东、拼多多等平台对接,设立线上线下专区333个。

专馆则是数个专区的集合。北滨路的消费扶贫馆汇集了天南海北的优质扶贫产品,目前,11个西部省区和重庆33个有扶贫开发任务的区县均在这里布置了自己的展馆,馆内的扶贫产品已超过5000种,线上产品则超过1.7万种,覆盖面十分广泛。

消费扶贫馆的活动也非常丰富。除本地贫困区县的消费扶贫周外,还会联动西部省区市举办扶贫周,直播带货、乡村旅游推介、名优果品发布等活动更是常态化开展,营造了氛围,聚拢了人气。

“重庆是中西部唯一的直辖市,就应该牢固树立‘直辖意识’、‘直辖担当’,应建设消费扶贫中心,打造中国西部消费扶贫的‘桥头堡’。”市扶贫办产业处处长卢贤炜表示,正因为如此,我市将扶贫馆设立在“两江四岸”的北滨路,为的就是更直观向市民展示扶贫产品;同时,通过不定期消费扶贫周活动,持续扩大消费扶贫的影响力。邀请西部兄弟省市前来设立分馆,用意则是打造扶贫产品展销博览交易会。

这样的安排很快有了收效:数据显示,重庆市消费扶贫馆开馆以来,已实现线上销售2亿元、线下销售2000万元。

将成为衔接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在卢贤炜看来,消费扶贫是产业扶贫的“下半篇文章”,也将成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相衔接的重要“抓手”。

脱贫攻坚战打响后,我市把发展产业作为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已累计投入近200亿元,发展了以300万亩柑橘、158万亩榨菜、130万亩花椒、82万亩油茶等为代表的扶贫特色产业188个品种,实现产业到户46.7万户、贫困户覆盖率达90%。

随着这些扶贫产业进入丰产期、盛产期,扶贫产品“卖得出、卖得好、卖得快”的压力越来越大。而消费扶贫行动能迅速拓宽销售渠道,让扶贫产业对接大市场,推动贫困群众将“产品变商品”,把“收成变收入”。

“从小的方面说,这是要解决农产品卖难,助农增收;从大的方面来讲,这也是畅通内循环、扩大内需的需要。”他说,消费扶贫不是“直接给钱”,而是“买卖多赢”,“农民、生产方、流通方、消费者都能从中得益。”

一些人已借此尝到了甜头。

奉节县安坪镇天鹅村一组脱贫户胡等华没有想到,还没到脐橙销售的高峰,自家的脐橙就被订购一空,而购买者来自天南海北。

去年12月以来,奉节在山东、北京等地连续举办消费扶贫活动,万吨奉节脐橙被运进上述地区,丰富了市民的“果盘子”。而老胡的脐橙果,就在其中某一辆北上南下的货车上。

买扶贫产品是消费扶贫,到贫困地区去消费,同样是消费扶贫。元旦期间,位于金佛山北坡的三泉镇窑湾村,村民陈维容忙得是昏天黑地,前来赏雪、观光的游客,几乎把她家里的门槛都踩破了。“顺带卖了些腊肉、土鸡蛋等土特产,每辆车的后备箱装得满满的。”一游客说。

在“十四五”的开局之年,全市的消费扶贫大戏,刚刚启幕。

重庆日报首席记者 颜安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打通产销对接“最后一公里”
——重庆消费扶贫调查

2021-01-12 06:40:16 来源: 0 条评论

1月7日,中国西部消费扶贫中心,市民正在选购内蒙古特色产品。当日,中国西部消费扶贫中心内蒙古馆开馆仪式暨内蒙古消费扶贫周活动在此举行。记者 龙帆 实习生 何佩玙 摄/视觉重庆

2020年11月14日,江北区渔人湾码头中国西部消费扶贫中心,销售人员现场展示秀山土家织锦技艺,吸引市民前来观看。记者 龙帆 摄/视觉重庆

原生态鲜榨沙棘汁、牦牛牛肉干、藜麦米、羊奶粉……在充满草原风情的蒙古包里,琳琅满目的内蒙古土特产让人应接不暇。1月7日,在位于江北区北滨路的中国西部消费扶贫中心(以下简称消费扶贫馆),内蒙古消费扶贫周拉开帷幕。

正是备年货之时,来自塞北高原的扶贫产品受到市民的追捧,现场询问声、扫码下单声不绝于耳。

这是消费扶贫馆在近期举行的第二个西部省市扶贫周。不到一个月前,西藏昌都消费扶贫周在渝举行,7天时间实现销售额40余万元,藏红花、青稞饼干、藏香猪等西藏特产,一时间成为了山城市民的“心头好”。此前,奉节、黔江、渝北等消费扶贫周陆续在这里开展,活动之频繁、产品之丰富,为全市消费扶贫注入了新活力。

消费是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消费扶贫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砝码”。重庆消费扶贫,如何将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又如何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

畅通内循环助力消费扶贫

年关将至,在炕房里从早忙到晚的巫山县双龙镇水田村脱贫户王洪安,脸上被炕腊肉的烟熏得愈发红润。

农历小寒这天傍晚,他拎着一块刚熏好的腊肉,从炕房里走出来,一脸兴奋。腊肉上的油还在冒着泡、热气腾腾,香味扑鼻,让人垂涎欲滴。

“几年前我就栽在养猪上。”他回忆,那时候也养猪,但对销路没有把握,成天提心吊胆。

同样是养猪,为啥王洪安这次就安心了呢?“公司帮忙垫付了仔猪的部分费用,还在我家修一个炕房,只要把猪养出来,做成腊肉不愁没销路。”王洪安口中的“公司”,是与其签订扶贫合作协议的重庆楚乡原农产品销售有限责任公司。去年以来,该公司将贫困户的腊肉、大米、水果等农副产品挂网进行售卖,直接带动了近200户农户受益。

和王洪安一样,在重庆有越来越多的贫困户正日益感受到消费扶贫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

“消费贫困地区的产品和服务,不仅是促进贫困地区的生产与供给,也是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形成新发展格局的举措之一。”市扶贫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扩大内需过程中,既要不断促进消费回补,又要激发消费潜力,拓展新的消费增长空间。

从这个意义上看,推动实施消费扶贫,一方面是让贫困群众通过消费扶贫劳有所获、增收脱贫;另一方面,也要让参与消费扶贫的消费者从物美价优的扶贫产品中得到更好的消费体验,把“消费”这个市场行为与“扶贫”公益行为有机地结合起来,打造成为巩固脱贫成果、接续乡村振兴、促进地区协作共赢的新引擎。

正因为如此,中央高度重视消费扶贫工作,将消费扶贫有关指标纳入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定点扶贫考核,不断完善消费扶贫政策体系,创新消费扶贫方式,定向采购、以购代捐、以买代帮等新模式不断涌现。

而重庆,一方面与山东省、中央国家机关对接消费扶贫工作,另一方面大力推进“三专一平台”(消费扶贫专柜、专馆、专区以及消费扶贫线上平台)建设。

去年10月最后一天,随着消费扶贫馆正式开馆,标志着重庆“三专一平台”建设的完成。

契合新零售形态的新消费

1月10日,杨家坪步行街,市民张小林来到一台消费扶贫智能专柜前,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后拉开柜门,取出一瓶饮料和一袋零食,关上柜门后,手机立即自动支付费用。

消费扶贫智能专柜和普通家用双开门冰箱大小相差不大。记者随意扫码打开其中一台专柜,发现里面50%以上都是扶贫产品,既有重庆本地的,也有市外的,如城口九重山矿泉水、西藏青稞麻花、湖北小米锅巴等。消费扶贫专柜与场景化购物相结合,在不同消费场景中摆放不同产品。

这是消费扶贫终端的一个应用场景——消费扶贫专柜、专区、专馆以及消费扶贫线上平台一起,构成了我市消费扶贫的“三专一平台”。

“扶贫产品大多产自生态环境良好的山区,符合人们对绿色健康食品的消费需求,是扩大内需的方向之一。”该负责人坦言,如何在扩大内需的框架里,紧跟市场需求,培育消费热点,提升消费热度,是消费扶贫成败的关键。

“我们要通过加大消费终端的布局密度,让市民随处、随时都能买到扶贫产品,培育他们的消费习惯。”上述负责人表示,但以何种形式布局消费终端,还必须反复考察。

疫情期间,以智能货柜为代表的新零售业态,依托先进的人工智能、大数据、移动支付等技术,承担起抗疫基础设施的作用。无感支付即拿即走的消费体验,既满足了抗疫防疫的需要,又以新的消费模式和消费场景,推动“无接触经济”的消费升级,从而实现了快速增长。

我市瞄准这个契机,从去年5月开始在各大商圈、火车站、飞机场、政府机关大楼里投放消费扶贫智能专柜,截至目前已签约10500台、投放1717台。

专区方面,我市积极与烹饪、火锅等行业协会和重百、永辉、苏宁以及京东、拼多多等平台对接,设立线上线下专区333个。

专馆则是数个专区的集合。北滨路的消费扶贫馆汇集了天南海北的优质扶贫产品,目前,11个西部省区和重庆33个有扶贫开发任务的区县均在这里布置了自己的展馆,馆内的扶贫产品已超过5000种,线上产品则超过1.7万种,覆盖面十分广泛。

消费扶贫馆的活动也非常丰富。除本地贫困区县的消费扶贫周外,还会联动西部省区市举办扶贫周,直播带货、乡村旅游推介、名优果品发布等活动更是常态化开展,营造了氛围,聚拢了人气。

“重庆是中西部唯一的直辖市,就应该牢固树立‘直辖意识’、‘直辖担当’,应建设消费扶贫中心,打造中国西部消费扶贫的‘桥头堡’。”市扶贫办产业处处长卢贤炜表示,正因为如此,我市将扶贫馆设立在“两江四岸”的北滨路,为的就是更直观向市民展示扶贫产品;同时,通过不定期消费扶贫周活动,持续扩大消费扶贫的影响力。邀请西部兄弟省市前来设立分馆,用意则是打造扶贫产品展销博览交易会。

这样的安排很快有了收效:数据显示,重庆市消费扶贫馆开馆以来,已实现线上销售2亿元、线下销售2000万元。

将成为衔接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在卢贤炜看来,消费扶贫是产业扶贫的“下半篇文章”,也将成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相衔接的重要“抓手”。

脱贫攻坚战打响后,我市把发展产业作为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已累计投入近200亿元,发展了以300万亩柑橘、158万亩榨菜、130万亩花椒、82万亩油茶等为代表的扶贫特色产业188个品种,实现产业到户46.7万户、贫困户覆盖率达90%。

随着这些扶贫产业进入丰产期、盛产期,扶贫产品“卖得出、卖得好、卖得快”的压力越来越大。而消费扶贫行动能迅速拓宽销售渠道,让扶贫产业对接大市场,推动贫困群众将“产品变商品”,把“收成变收入”。

“从小的方面说,这是要解决农产品卖难,助农增收;从大的方面来讲,这也是畅通内循环、扩大内需的需要。”他说,消费扶贫不是“直接给钱”,而是“买卖多赢”,“农民、生产方、流通方、消费者都能从中得益。”

一些人已借此尝到了甜头。

奉节县安坪镇天鹅村一组脱贫户胡等华没有想到,还没到脐橙销售的高峰,自家的脐橙就被订购一空,而购买者来自天南海北。

去年12月以来,奉节在山东、北京等地连续举办消费扶贫活动,万吨奉节脐橙被运进上述地区,丰富了市民的“果盘子”。而老胡的脐橙果,就在其中某一辆北上南下的货车上。

买扶贫产品是消费扶贫,到贫困地区去消费,同样是消费扶贫。元旦期间,位于金佛山北坡的三泉镇窑湾村,村民陈维容忙得是昏天黑地,前来赏雪、观光的游客,几乎把她家里的门槛都踩破了。“顺带卖了些腊肉、土鸡蛋等土特产,每辆车的后备箱装得满满的。”一游客说。

在“十四五”的开局之年,全市的消费扶贫大戏,刚刚启幕。

重庆日报首席记者 颜安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陈霞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