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卷!边角地“变废为宝”重庆92个社区体育文化公园全部完工开放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月15日16时讯(记者 王玮 实习生 吴礼霜)出门就能休闲锻炼、城市边角荒地变宝地,截至目前,重庆全市利用中心城区建成区边角地建设的92个社区体育文化公园已全部完工开放。今(15)日上午,阳光正好,记者实地探访了石子山社区体育文化公园,感受“变身”后的“边角地”究竟给市民带来了哪些便利。
全部完工!92处城市边角地大“变身”
家住附近小区的李庆华和老伴儿一早就带着孙女来到家门口的石子山社区体育文化公园,“难得这几天天气这么好,我们就带娃儿出来耍一哈。”李庆华告诉记者,自从家门口多了这个社区体育文化公园,只要天气允许,自己和老伴都要来遛弯、锻炼,遇到天气好的时候,还会带孙女一起。“这儿有儿童游乐设施,娃儿可以和小朋友一起耍,我们还可以在旁边打乒乓球。”李庆华告诉记者。
和李庆华一样,有不少小区周边曾没有休闲锻炼场所或者是一片荒地的居民,都感受到了社区体育文化公园给生活带来的变化。“现在走出家门到社区体育文化公园锻炼,已经成为我的一种习惯。”家住大水井社区体育文化公园附近的居民曾凡英每每说到家门口的变化,都乐得合不拢嘴,以前的荒坡,如今已经成为大家争相来休闲、锻炼的场所。
早在2018年8月,重庆市政府发布了《利用主城建成区边角地建设社区体育文化公园实施方案》,方案提出2018-2020年建设社区体育文化公园92个。按照施工计划,社区体育文化公园的建设分为三步走:2018年修建30个、2019年修建20个、2020年修建42个。
“利用边角地建设社区体育文化公园,主要是对低效用的场地的再开发利用,例如一些荒坡等。”重庆市自然资源利用事务中心副主任向泽龙表示,社区体育文化公园的建设理念是要在群众身边建设家门口的公园,突出“社区、“体育”、“文化”三大特色,最终目的是不仅为群众提供一个开放、绿色的休闲空间,也为大家的出行和生活提供方便。
公园建设过程 广泛征求市民建议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社区体育文化公园建设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社区体育文化公园项目总承包单位负责人廖晏清告诉记者:“疫情期间一度面临人手短缺、防疫压力大等各种难题。但从2020年3月下旬疫情基本控制开始,建设各方就积极复工复产,最终按时完成了公园的施工。”
目前,全市最后一批社区体育文化公园已通过验收,92个社区体育文化公园分布如下:渝北区11个、江北区4个、南岸区10个、渝中区5个、北碚区10个、沙坪坝区8个、九龙坡区3个、大渡口区6个、巴南区25个、两江新区10个。
92个社区体育文化公园内设置了球类运动场地334个,健身设施375余套、儿童设施87余套,跑步道、健身步道68条(约28000米)以及多种特色活动场地,基本满足了各年龄段群众体育锻炼需求。
在社区体育文化公园修建的过程中,充分听取了市民的意见:市规划自然资源局面向全市广大市民,对公园地块进行概念方案和建设意见进行了征集,活动相关网络点击超过150万人次,征集页面浏览量超过26万,共收到有效意见2311份;同时还进行了公园LOGO征集活动,提升了市民对公园建设的参与感、获得感。
对于收集到的市民建议,2019年和2020年的社区体育文化公园建设中都进行了人性化调整:增加了篮球场、足球场的数量;还增加了大量的便民服务设施,在满足全年龄阶段人群体育锻炼需求的同时增强了公园活力。
为了提高社区体育文化公园的智能化和安全性,社区体育文化公园还加入了免费WIFI、实时监控、智能警务、智能广播等几大模块,共建设WIFI基站66个、监控摄像头900个。管理人员可以依托公共互联网技术、智能化管理平台,实现视频监控、远程管控、人员调配、应急处理、信息发布等功能,确保公园内一旦发生危急情况,可以第一时间处理。
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全市社区体育文化公园已累计接待人流480万人次,同时在园内还举办了各项社区文体活动、球类赛事70余场,成为了国家自然资源部表彰的低效用地再开发利用典型案例之一。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hualongbaoliao,报料QQ:3401582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