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领导亲自挂帅!重庆这项探索被全国推广
从最开始的“摸着石头过河”,到如今,重庆“林长制”试点做出了什么探索?又收获了哪些经验?接下来又将如何推动“林长制”在全市更好推广?

市领导亲自挂帅!重庆这项探索被全国推广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1-01-20
 
郁郁葱葱的树木,给群山“披上青衣”。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邱小雅 摄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行林长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作为全国林长制最早试点地区之一,重庆积极探索和总结。而此次中央印发的《意见》,就充分吸收了重庆试点的经验。

从最开始的“摸着石头过河”,到如今,重庆“林长制”试点做出了什么探索?又收获了哪些经验?接下来又将如何推动“林长制”在全市更好推广?

 
在护林员的守护下,重庆生态持续向好。通讯员 崔景印 摄  

市领导牵头:“一压到底”夯实责任

重庆地处三峡库区腹心地带,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最后一道关口。

为护好一江碧水,重庆推行了“河长制”;而为守住两岸青山,重庆在全国率先之一先行试点了“林长制”。

2018年,重庆在南岸区率先开展“林长制”试点,2019年出台《重庆市开展林长制试点方案》,将试点区县扩大至15个,范围覆盖了中心城区“四山”(缙云山、中梁山、铜锣山、明月山)、三峡库区、大巴山区、大娄山区、武陵山区等重点生态功能区和生态环境敏感脆弱区。

做好林长制试点工作,首先要创新治理机制。

重庆自上而下搭建了四级“林长”体系——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担任全市总林长,15个试点区县全面覆盖,搭建起市、区县、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林长指挥体系。

试点工作实施过程中,重庆在市级层面成立了由10个相关市级部门组成的林长制试点工作协调小组,各试点区县结合实际,组建林长制试点组织领导机构,市、区县两级探索建立起林长制会议、信息通报、林长巡林、问题交(督)办、工作考核等8个工作制度,形成部门分工协作、联动各方、齐抓共管的林长制工作格局。

据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林长制”试点过程中,重庆建立了林长制责任体系、生态建设发展机制、生态破坏问题发现机制、突出问题整治机制、工作考核评价机制和发展规划引领等“5+1”治理工作机制,形成了行之有效的治理机制体系。

 
南山林场护林员刘兴忠对壹华里周边的林区进行巡护。通讯员 崔景印 摄  

从“点”到“面”:编织全面覆盖的管理化网格

责任明确了,又如何让责任落实?

重庆山大林密,编织好一张能够实现全覆盖的“网”就显得异常重要。

为此,重庆结合全市生态护林员选聘和“天保”工程护林员管理平台,大力建设“智慧林长”,构建起“四级”林长+网格护林员的工作责任体系,每一名林长和网格护林员都有明确的责任区,每一个山头地块都划片到责任林长和网格护林员。数据显示,全市设立安装林长公示牌2349块,落实网格护林员8246人。

聚焦中心城区“四山”重点难点热点,重庆实行“一山一长、一长一办”工作协调指挥机制,4位市政府领导分别担任中心城区“四山”市级林长,以建机制、明责任、抓整改为重点,推动中心城区“四山”林长制试点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林长制”这项重大改革的实施,为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统筹协调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努力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探明了路径。

除此之外,重庆还持续深化和推动了横向生态补偿机制、重点生态区位非国有林生态赎买、林地生态价值市场化补偿机制、林业“三变”改革试点、国有林场改革等一大批林改落地实施,使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体系日趋完善。

考核倒逼:确保“建制”之后能“见效”

“林长制”的目标,是“林长治”。

试点启动以来,“林长制”是否实现了预期?

为确保林长制落在实处,重庆用好了考核这根“指挥棒”。

重庆设立了考核评价体系,将各级各部门林长制工作情况作为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奖惩、任用的重要参考,还将在显著位置设置林长公示牌,注明林长职责、森林湿地概况、保护发展目标、监督电话等内容,接受社会监督,真正实现山林有人管、事有人做、责有人担。

以缙云山山脉、中梁山山脉、铜锣山山脉、明月山山脉中心城区“四山”治理为例。

在《重庆市开展林长制试点方案》出台伊始,就明确了中心城区“四山”以“山”为界建立林长制,“一山一长”全域管理,由四位副市长出任林长,统筹“四山”实施林长制的组织领导和考核监督,研究协调解决重大问题。

——缙云山以保护自然、保障民生为引领,全覆盖开展问题摸排和综合治理,相关5区完成违建整治326处,拆除违建面积7.23万平方米;实施生态搬迁442户、1144人,全面开启综合提升新篇章。

——中梁山以“整改拆违减存量、修复生态促发展”为主要任务,重拳整治,努力开辟中梁山绿色发展新局面,相关6区共完成违建整治2844处,拆除违建面积249.5万平方米;实施生态搬迁4900人。

——明月山以守住绿色发展本底、增强生态防护功能为重点,着力提升明月山整体生态品质,相关4区完成违建整治262处,拆除违建面积4.19万平方米。

——铜锣山突出问题整改,建立完善工作机制,推进矿山生态修复,5区完成违建整治1196处,拆除违建面积94.34万平方米,完成修复面积3080.9亩。而截止目前,在全市15个试点区县,已经发现各类生态环境问题4862处,完成违建整治4628处。

同样,各试点区县林长也是辖区实施林长制的直接责任人,对辖区山林资源保护发展、各类自然保护地建设管理负总责。

截至2020年底,15个试点区县全面搭建市、区县、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林长指挥体系,落实各级林长4885人。试点区县党政主要领导开展巡林督查181人次,带动各级林长累计巡林8.55万人次。

 
南山林场护林员刘兴忠对林中病虫害进行监测。通讯员 崔景印 摄  

从“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

如今,通过林长制改革,重庆市强化了生态保护修复,大力实施国土绿化提升行动,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国家储备林等重点工程。

截至2020年底,试点区县完成国土绿化提升行动营造林334万亩,松材线虫病除治面积119万亩;完成违建整治9432处、拆除违建面积581.3万平方米。

又一道考题摆在重庆面前——

如何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

为此,试点区县积极探索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实现方式,大力发展特色经果林、林下经济和森林旅游康养等绿色产业,促进山林资源增值,持续探索推进森林覆盖率横向生态补偿改革。

早在2018年10月,重庆市政府就印发《实施横向生态补偿提高森林覆盖率工作方案(试行)》,全国首创探索建立提高森林覆盖率横向生态补偿机制,促进生态保护成本共担、生态效益共享,推动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形成良性互动,让绿水青山变成更多的金山银山。

国家林草局时任局长张建龙曾表示,这是跨区域林业生态补偿的重大机制创新,解决了多年一直尚未解决的跨区域林业生态补偿问题,要认真总结经验,积极推广。

去年9月石柱县与南岸区签订横向生态补偿协议,成交森林面积指标9.2万亩、交易金额2.3亿元,全市累计成交森林面积指标19.2万亩、交易金额4.8亿元。石柱县大力推进森林康养基地县建设,2020年森林旅游接待游客700余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近34亿元。石柱县、巫山县、綦江区、北碚区探索非国有林生态赎买1.46万亩、交易金额2860.8万元,实现了生态得保护、林农得收益。

试点推行林长制过程中,重庆在实现森林草原资源保护与发展目标的同时,还全力释放了生态红利。随着林长制的全面铺开,“一江碧水、层林叠翠、四季花漾、瓜果飘香”的自然美景与我市独特的江城江村、山镇山居风貌融为一体,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山水人城和谐相融,必将成为千里江山巴渝新画卷。

重庆紧紧围绕“林长”抓改革,聚焦“山上”抓提升,紧扣“基层”抓落实,通过“顶层设计+基层探索”相结合,初步建立起林长制责任体系、生态建设发展机制、生态破坏问题发现机制、突出问题整治机制、工作考核评价机制和发展规划引领的“5+1”治理机制。

重庆的试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国家林草局给予充分肯定,将重庆林长制工作经验在全国推广。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李华侨 邱小雅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hualongbaoliao,报料QQ:3401582423。)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市领导亲自挂帅!重庆这项探索被全国推广

2021-01-20 19:14:39 来源:
 
郁郁葱葱的树木,给群山“披上青衣”。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邱小雅 摄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行林长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作为全国林长制最早试点地区之一,重庆积极探索和总结。而此次中央印发的《意见》,就充分吸收了重庆试点的经验。

从最开始的“摸着石头过河”,到如今,重庆“林长制”试点做出了什么探索?又收获了哪些经验?接下来又将如何推动“林长制”在全市更好推广?

 
在护林员的守护下,重庆生态持续向好。通讯员 崔景印 摄  

市领导牵头:“一压到底”夯实责任

重庆地处三峡库区腹心地带,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最后一道关口。

为护好一江碧水,重庆推行了“河长制”;而为守住两岸青山,重庆在全国率先之一先行试点了“林长制”。

2018年,重庆在南岸区率先开展“林长制”试点,2019年出台《重庆市开展林长制试点方案》,将试点区县扩大至15个,范围覆盖了中心城区“四山”(缙云山、中梁山、铜锣山、明月山)、三峡库区、大巴山区、大娄山区、武陵山区等重点生态功能区和生态环境敏感脆弱区。

做好林长制试点工作,首先要创新治理机制。

重庆自上而下搭建了四级“林长”体系——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担任全市总林长,15个试点区县全面覆盖,搭建起市、区县、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林长指挥体系。

试点工作实施过程中,重庆在市级层面成立了由10个相关市级部门组成的林长制试点工作协调小组,各试点区县结合实际,组建林长制试点组织领导机构,市、区县两级探索建立起林长制会议、信息通报、林长巡林、问题交(督)办、工作考核等8个工作制度,形成部门分工协作、联动各方、齐抓共管的林长制工作格局。

据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林长制”试点过程中,重庆建立了林长制责任体系、生态建设发展机制、生态破坏问题发现机制、突出问题整治机制、工作考核评价机制和发展规划引领等“5+1”治理工作机制,形成了行之有效的治理机制体系。

 
南山林场护林员刘兴忠对壹华里周边的林区进行巡护。通讯员 崔景印 摄  

从“点”到“面”:编织全面覆盖的管理化网格

责任明确了,又如何让责任落实?

重庆山大林密,编织好一张能够实现全覆盖的“网”就显得异常重要。

为此,重庆结合全市生态护林员选聘和“天保”工程护林员管理平台,大力建设“智慧林长”,构建起“四级”林长+网格护林员的工作责任体系,每一名林长和网格护林员都有明确的责任区,每一个山头地块都划片到责任林长和网格护林员。数据显示,全市设立安装林长公示牌2349块,落实网格护林员8246人。

聚焦中心城区“四山”重点难点热点,重庆实行“一山一长、一长一办”工作协调指挥机制,4位市政府领导分别担任中心城区“四山”市级林长,以建机制、明责任、抓整改为重点,推动中心城区“四山”林长制试点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林长制”这项重大改革的实施,为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统筹协调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努力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探明了路径。

除此之外,重庆还持续深化和推动了横向生态补偿机制、重点生态区位非国有林生态赎买、林地生态价值市场化补偿机制、林业“三变”改革试点、国有林场改革等一大批林改落地实施,使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体系日趋完善。

考核倒逼:确保“建制”之后能“见效”

“林长制”的目标,是“林长治”。

试点启动以来,“林长制”是否实现了预期?

为确保林长制落在实处,重庆用好了考核这根“指挥棒”。

重庆设立了考核评价体系,将各级各部门林长制工作情况作为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奖惩、任用的重要参考,还将在显著位置设置林长公示牌,注明林长职责、森林湿地概况、保护发展目标、监督电话等内容,接受社会监督,真正实现山林有人管、事有人做、责有人担。

以缙云山山脉、中梁山山脉、铜锣山山脉、明月山山脉中心城区“四山”治理为例。

在《重庆市开展林长制试点方案》出台伊始,就明确了中心城区“四山”以“山”为界建立林长制,“一山一长”全域管理,由四位副市长出任林长,统筹“四山”实施林长制的组织领导和考核监督,研究协调解决重大问题。

——缙云山以保护自然、保障民生为引领,全覆盖开展问题摸排和综合治理,相关5区完成违建整治326处,拆除违建面积7.23万平方米;实施生态搬迁442户、1144人,全面开启综合提升新篇章。

——中梁山以“整改拆违减存量、修复生态促发展”为主要任务,重拳整治,努力开辟中梁山绿色发展新局面,相关6区共完成违建整治2844处,拆除违建面积249.5万平方米;实施生态搬迁4900人。

——明月山以守住绿色发展本底、增强生态防护功能为重点,着力提升明月山整体生态品质,相关4区完成违建整治262处,拆除违建面积4.19万平方米。

——铜锣山突出问题整改,建立完善工作机制,推进矿山生态修复,5区完成违建整治1196处,拆除违建面积94.34万平方米,完成修复面积3080.9亩。而截止目前,在全市15个试点区县,已经发现各类生态环境问题4862处,完成违建整治4628处。

同样,各试点区县林长也是辖区实施林长制的直接责任人,对辖区山林资源保护发展、各类自然保护地建设管理负总责。

截至2020年底,15个试点区县全面搭建市、区县、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林长指挥体系,落实各级林长4885人。试点区县党政主要领导开展巡林督查181人次,带动各级林长累计巡林8.55万人次。

 
南山林场护林员刘兴忠对林中病虫害进行监测。通讯员 崔景印 摄  

从“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

如今,通过林长制改革,重庆市强化了生态保护修复,大力实施国土绿化提升行动,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国家储备林等重点工程。

截至2020年底,试点区县完成国土绿化提升行动营造林334万亩,松材线虫病除治面积119万亩;完成违建整治9432处、拆除违建面积581.3万平方米。

又一道考题摆在重庆面前——

如何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

为此,试点区县积极探索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实现方式,大力发展特色经果林、林下经济和森林旅游康养等绿色产业,促进山林资源增值,持续探索推进森林覆盖率横向生态补偿改革。

早在2018年10月,重庆市政府就印发《实施横向生态补偿提高森林覆盖率工作方案(试行)》,全国首创探索建立提高森林覆盖率横向生态补偿机制,促进生态保护成本共担、生态效益共享,推动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形成良性互动,让绿水青山变成更多的金山银山。

国家林草局时任局长张建龙曾表示,这是跨区域林业生态补偿的重大机制创新,解决了多年一直尚未解决的跨区域林业生态补偿问题,要认真总结经验,积极推广。

去年9月石柱县与南岸区签订横向生态补偿协议,成交森林面积指标9.2万亩、交易金额2.3亿元,全市累计成交森林面积指标19.2万亩、交易金额4.8亿元。石柱县大力推进森林康养基地县建设,2020年森林旅游接待游客700余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近34亿元。石柱县、巫山县、綦江区、北碚区探索非国有林生态赎买1.46万亩、交易金额2860.8万元,实现了生态得保护、林农得收益。

试点推行林长制过程中,重庆在实现森林草原资源保护与发展目标的同时,还全力释放了生态红利。随着林长制的全面铺开,“一江碧水、层林叠翠、四季花漾、瓜果飘香”的自然美景与我市独特的江城江村、山镇山居风貌融为一体,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山水人城和谐相融,必将成为千里江山巴渝新画卷。

重庆紧紧围绕“林长”抓改革,聚焦“山上”抓提升,紧扣“基层”抓落实,通过“顶层设计+基层探索”相结合,初步建立起林长制责任体系、生态建设发展机制、生态破坏问题发现机制、突出问题整治机制、工作考核评价机制和发展规划引领的“5+1”治理机制。

重庆的试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国家林草局给予充分肯定,将重庆林长制工作经验在全国推广。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李华侨 邱小雅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hualongbaoliao,报料QQ:3401582423。)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向含嫣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