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
如何达成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行更高水平开放,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我市该如何进一步畅通对外开放通道,提升开放平台能级,培育开放产业?在扩大开放的实践中,各区县该如何创新作为?1月22日,重庆日报邀请部分市人大代表和市政协委员,听听他们的看法和建议。

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
如何达成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

来源:华龙网-重庆日报2021-01-23

重报集团全媒体记者 吴刚 陈国栋

蓝庆华 市人大代表、璧山区委书记(受访者供图)

江涛 市人大代表、沙坪坝区委书记 华龙网记者 李文科 摄

巴川江 市人大代表、市口岸物流办主任(受访者供图)

程志毅 市人大代表、江津区委书记 记者 龙帆 摄/视觉重庆

付嘉康 市政协委员、市商务委副主任(受访者供图)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行更高水平开放,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我市该如何进一步畅通对外开放通道,提升开放平台能级,培育开放产业?在扩大开放的实践中,各区县该如何创新作为?1月22日,重庆日报邀请部分市人大代表和市政协委员,听听他们的看法和建议。

重庆开放通道、平台和口岸量质齐升

重庆日报: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畅通对外开放通道,建设内陆国际物流枢纽和口岸高地。该如何理解?我们是怎么做的?

巴川江:开放通道、开放平台和口岸建设是建设内陆开放高地的重要基础条件。重庆这些年对外开放整体水平不断提升,开放通道量质齐升,开放口岸持续拓展,开放平台数量增加、功能不断完善。

就通道建设而言,2020年,重庆向南开放的出海口——西部陆海新通道完成了物流和运营组织中心组建,牵头成立省际协商合作机制;组建跨区域运营平台公司,实现6省市8股东共建;协调获得内陆首批20张大湄公河次区域便利化运输许可证;铁海联运、国际铁路联运、跨境公路班车开行数量分别达到1297列、160列、2821车,平均增幅超过100%。

西向,开行全国首趟“中国邮政号”专列,输运国际邮包2000万件。2020年,中欧班列(渝新欧)开行2603列、增长72%,运输货值900亿元、增长65%,居全国第一。

东向,目前,我市已常态化开行沪渝直达快线,在全国率先开展水运进口转关“离港确认”试点,提升江运时效40%;完成广元至果园港集装箱班轮测试,嘉陵江航运实现历史性突破。渝甬班列开行增长200%。

北向,渝满俄通道规模质量实现新提升,班列数和货值分别增长65%、137%。

空中,目前我市国际航线总量达到101条,国货航重庆基地分公司成功落地。2020年,江北机场完成旅客吞吐量3494万人次,居全国第四;货邮吞吐量41.1万吨,实现正增长;国际货邮吞吐量15.1万吨、居西部第一。

在口岸拓展方面,万州机场对外开放成功纳入国家口岸开放2020年度审理计划;果园港口岸查验设施加快建设,预计2021年上半年完成国家验收。

依托园区、枢纽、中心,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

重庆日报:第一列中欧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从位于沙坪坝区的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始发,这里成为内陆开放的重要窗口。请问,下一步,沙坪坝区如何厚植开放优势,加快内陆开放高地建设?

江涛:近年来,沙坪坝区依托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与西部省区市深化合作,形成西部陆海新通道“13+1”共建格局,累计开行的中欧(重庆)、陆海新通道等国际班列达1.1万余列,总货值位列全国中欧班列第一。500多个种类的商品通过这里辐射全球95个国家和地区的249个港口,园区已吸引外资13.8亿美元,3800多家市场主体在这里注册,开放型经济蓬勃发展。

下一步,沙坪坝区将依托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这个重要开放平台,用好用活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中欧班列集结中心两张牌,在服务全市改革开放新高地建设中实现更大作为。

首先是全面融入国家战略,抢抓国际合作新机遇。充分发挥连接西部地区和东盟市场的桥梁纽带作用,加强与成都青白江铁路港等合作,推动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布局海外生产和营销服务网络,建立海外仓,建立物流分拨中心等,集聚内外贸易企业,不断扩大欧洲市场和东盟市场,做大做强总部贸易、转口贸易等口岸经济产业集群。

其次是全力服务重庆发展,担当内陆开放新使命。加快全球贸易港建设,打造西部国际消费中心。依托开放优势,重点发展供应链金融、离岸金融等产业,构建业态丰富的物流金融生态圈,打造物流金融示范区。

再次是全速打造物流新城,培育区域发展新支撑。高水平规划建设国际物流城,打造产城景深度融合的国际门户枢纽城区,推动重庆西部槽谷地带形成北部物流城、南部科学城协同发展城市格局,让西部现代新城成为沙坪坝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支撑。

江津这样盘活开放通道提升平台优势

重庆日报:近年来,江津区在开放通道和平台建设上先人一步。比如江津综合保税区封关运行,成为全市唯一加入“西部陆海新通道冷链经济城市联盟”的区县。利用这些优势,下一步,江津区将如何扩大开放?

程志毅:首先是提速开放通道建设。统筹“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推进高速公路、高铁、港口、轨道交通建设,提升西部陆海新通道江津班列运行质量,共享主城都市区航空等口岸优势,构建东西双向互进、陆海内外联动的开放新格局。推进合璧津、永川至江津高速公路及跳磴至圣泉寺站轨道交通建成通车,推进渝昆高铁江津段建设。

其次是提高开放平台能级。坚持把扩大开放与改革体制机制结合起来,把培育功能同政策创新结合起来,发挥江津综保区的龙头引领带动作用,融合汇聚更多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进一步提升全区开放发展的水平。推动江津综保区与珞璜工业园融合发展,与珞璜港、珞璜铁路综合物流枢纽协同发展,打造集大通道、大口岸、大枢纽、大基地为一体的高能级开放平台。

再次,提升开放型经济质量。深度融入国际产业链供应链,做大做强中国西部(重庆)东盟商品分拨中心、农副产品冷链分拨中心,推进进口与出口、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协调发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聚焦“高质量、供给侧、智能化”,坚持外企央企民企一起招、外资国资民资一起上,着力引进一批含金量高的大项目、好项目。

最后,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对标世界营商环境评价标准,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进一步落实放宽民营企业市场准入制度,促进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竞相发展,力争“十四五”时期累计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500亿元以上。

开放通道、平台、营商环境和招商引资相互协同

重庆日报:在内陆开放高地建设中,璧山有何经验做法?

蓝庆华:畅通开放通道方面,璧山加快构建“1机场3轨道3城际4高铁4快线8高速”多式多向交通,统筹建设铁路枢纽西环线,布局一批物流产业园,打造区域综合交通枢纽,推动形成东融西进、北连南合的现代交通体系。

提升开放平台能级方面,璧山注重统分结合,理顺璧山高新区、服务业发展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体制机制,有序下发区级管理权限,形成管委会、促进中心、平台公司联动发展局面。壮大“专业园”“国别园”规模,做强国家智能化示范园区、中意(中欧)创新产业园、中新合作智慧区,提质台商工业园,运用REITs(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理念兴建中小企业家园,为产业集聚创造了有利条件。支持具有自主品牌的企业出口,成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

营造一流营商环境方面,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最大限度精简行政审批事项和环节,打造“一网通办”政务服务品牌,企业和群众办事基本实现“最多跑一次”“尽量不跑”。建立“企业吹哨、部门报到”互动机制,办好“企业之家”,常态开展“部门摆摊、企业赶场”活动,全面推行“审批代办专员”制度,用好中小微企业大数据增信机制和企业帮扶“八大资金池”,涉企服务质量和效率大幅提高。

招商引资方面,搭建招商引资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从对接、洽谈、签约、投产等环节入手,对招商项目实行全链条闭环管理。突出“上门招商”“以商招商”,引导本地企业通过技术合作方式引进优质项目。

从5个维度评价重庆对外开放水平

重庆日报:如何评价重庆对外开放水平?

付嘉康:主要有几个维度。一要看开放通道体系。内陆开放,通道是基础性、先决性条件,这方面,我市优势突出。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重庆建成中国首条针对单一国家、点对点的中新(重庆)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为我市加快发展数字贸易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设施支撑。

第二要看开放平台体系。深化对外开放,必须有一批国内外知名、具有标志性和引领性的开放平台。过去5年,我市不断做强做优战略性平台,中新互联互通示范项目、重庆自贸试验区相继落地,着力从制度端入手,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促开放。

口岸的数量和功能,也是重要指标。在我市,水陆空立体口岸体系基本形成,口岸功能日渐完善,口岸经济加快成熟。

第三看开放型经济水平。开放型经济是衡量我市开放水平的关键。“十三五”期间,我们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引进和培育并重,增量与提质并重,加强外贸、外资、外经三外联动,不断提高开放型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第四看国际交流合作水平。截至2020年6月,我市与46个城市结为国际友城,与104个城市结为友好交流城市,外国驻渝领事机构达到12家,重庆国际交流朋友圈遍布五湖四海。

第五看开放环境。开放环境是我市提升开放水平的“生命线”。

“十三五”期间,我们坚持软硬环境两手抓两手硬,让各类主体愿意来、留得住、发展得好。到2020年底,在渝世界500强企业已达到296家,外商投资市场主体已达到6700户。

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围绕“制度型开放体系”,以服务业扩大开放为突破口,加快接轨国际经贸新规则,全面构建适应高水平开放的管理体制,不断提升我市开放型经济水平。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
如何达成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

2021-01-23 08:04:04 来源: 0 条评论

重报集团全媒体记者 吴刚 陈国栋

蓝庆华 市人大代表、璧山区委书记(受访者供图)

江涛 市人大代表、沙坪坝区委书记 华龙网记者 李文科 摄

巴川江 市人大代表、市口岸物流办主任(受访者供图)

程志毅 市人大代表、江津区委书记 记者 龙帆 摄/视觉重庆

付嘉康 市政协委员、市商务委副主任(受访者供图)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行更高水平开放,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我市该如何进一步畅通对外开放通道,提升开放平台能级,培育开放产业?在扩大开放的实践中,各区县该如何创新作为?1月22日,重庆日报邀请部分市人大代表和市政协委员,听听他们的看法和建议。

重庆开放通道、平台和口岸量质齐升

重庆日报: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畅通对外开放通道,建设内陆国际物流枢纽和口岸高地。该如何理解?我们是怎么做的?

巴川江:开放通道、开放平台和口岸建设是建设内陆开放高地的重要基础条件。重庆这些年对外开放整体水平不断提升,开放通道量质齐升,开放口岸持续拓展,开放平台数量增加、功能不断完善。

就通道建设而言,2020年,重庆向南开放的出海口——西部陆海新通道完成了物流和运营组织中心组建,牵头成立省际协商合作机制;组建跨区域运营平台公司,实现6省市8股东共建;协调获得内陆首批20张大湄公河次区域便利化运输许可证;铁海联运、国际铁路联运、跨境公路班车开行数量分别达到1297列、160列、2821车,平均增幅超过100%。

西向,开行全国首趟“中国邮政号”专列,输运国际邮包2000万件。2020年,中欧班列(渝新欧)开行2603列、增长72%,运输货值900亿元、增长65%,居全国第一。

东向,目前,我市已常态化开行沪渝直达快线,在全国率先开展水运进口转关“离港确认”试点,提升江运时效40%;完成广元至果园港集装箱班轮测试,嘉陵江航运实现历史性突破。渝甬班列开行增长200%。

北向,渝满俄通道规模质量实现新提升,班列数和货值分别增长65%、137%。

空中,目前我市国际航线总量达到101条,国货航重庆基地分公司成功落地。2020年,江北机场完成旅客吞吐量3494万人次,居全国第四;货邮吞吐量41.1万吨,实现正增长;国际货邮吞吐量15.1万吨、居西部第一。

在口岸拓展方面,万州机场对外开放成功纳入国家口岸开放2020年度审理计划;果园港口岸查验设施加快建设,预计2021年上半年完成国家验收。

依托园区、枢纽、中心,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

重庆日报:第一列中欧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从位于沙坪坝区的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始发,这里成为内陆开放的重要窗口。请问,下一步,沙坪坝区如何厚植开放优势,加快内陆开放高地建设?

江涛:近年来,沙坪坝区依托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与西部省区市深化合作,形成西部陆海新通道“13+1”共建格局,累计开行的中欧(重庆)、陆海新通道等国际班列达1.1万余列,总货值位列全国中欧班列第一。500多个种类的商品通过这里辐射全球95个国家和地区的249个港口,园区已吸引外资13.8亿美元,3800多家市场主体在这里注册,开放型经济蓬勃发展。

下一步,沙坪坝区将依托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这个重要开放平台,用好用活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中欧班列集结中心两张牌,在服务全市改革开放新高地建设中实现更大作为。

首先是全面融入国家战略,抢抓国际合作新机遇。充分发挥连接西部地区和东盟市场的桥梁纽带作用,加强与成都青白江铁路港等合作,推动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布局海外生产和营销服务网络,建立海外仓,建立物流分拨中心等,集聚内外贸易企业,不断扩大欧洲市场和东盟市场,做大做强总部贸易、转口贸易等口岸经济产业集群。

其次是全力服务重庆发展,担当内陆开放新使命。加快全球贸易港建设,打造西部国际消费中心。依托开放优势,重点发展供应链金融、离岸金融等产业,构建业态丰富的物流金融生态圈,打造物流金融示范区。

再次是全速打造物流新城,培育区域发展新支撑。高水平规划建设国际物流城,打造产城景深度融合的国际门户枢纽城区,推动重庆西部槽谷地带形成北部物流城、南部科学城协同发展城市格局,让西部现代新城成为沙坪坝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支撑。

江津这样盘活开放通道提升平台优势

重庆日报:近年来,江津区在开放通道和平台建设上先人一步。比如江津综合保税区封关运行,成为全市唯一加入“西部陆海新通道冷链经济城市联盟”的区县。利用这些优势,下一步,江津区将如何扩大开放?

程志毅:首先是提速开放通道建设。统筹“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推进高速公路、高铁、港口、轨道交通建设,提升西部陆海新通道江津班列运行质量,共享主城都市区航空等口岸优势,构建东西双向互进、陆海内外联动的开放新格局。推进合璧津、永川至江津高速公路及跳磴至圣泉寺站轨道交通建成通车,推进渝昆高铁江津段建设。

其次是提高开放平台能级。坚持把扩大开放与改革体制机制结合起来,把培育功能同政策创新结合起来,发挥江津综保区的龙头引领带动作用,融合汇聚更多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进一步提升全区开放发展的水平。推动江津综保区与珞璜工业园融合发展,与珞璜港、珞璜铁路综合物流枢纽协同发展,打造集大通道、大口岸、大枢纽、大基地为一体的高能级开放平台。

再次,提升开放型经济质量。深度融入国际产业链供应链,做大做强中国西部(重庆)东盟商品分拨中心、农副产品冷链分拨中心,推进进口与出口、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协调发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聚焦“高质量、供给侧、智能化”,坚持外企央企民企一起招、外资国资民资一起上,着力引进一批含金量高的大项目、好项目。

最后,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对标世界营商环境评价标准,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进一步落实放宽民营企业市场准入制度,促进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竞相发展,力争“十四五”时期累计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500亿元以上。

开放通道、平台、营商环境和招商引资相互协同

重庆日报:在内陆开放高地建设中,璧山有何经验做法?

蓝庆华:畅通开放通道方面,璧山加快构建“1机场3轨道3城际4高铁4快线8高速”多式多向交通,统筹建设铁路枢纽西环线,布局一批物流产业园,打造区域综合交通枢纽,推动形成东融西进、北连南合的现代交通体系。

提升开放平台能级方面,璧山注重统分结合,理顺璧山高新区、服务业发展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体制机制,有序下发区级管理权限,形成管委会、促进中心、平台公司联动发展局面。壮大“专业园”“国别园”规模,做强国家智能化示范园区、中意(中欧)创新产业园、中新合作智慧区,提质台商工业园,运用REITs(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理念兴建中小企业家园,为产业集聚创造了有利条件。支持具有自主品牌的企业出口,成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

营造一流营商环境方面,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最大限度精简行政审批事项和环节,打造“一网通办”政务服务品牌,企业和群众办事基本实现“最多跑一次”“尽量不跑”。建立“企业吹哨、部门报到”互动机制,办好“企业之家”,常态开展“部门摆摊、企业赶场”活动,全面推行“审批代办专员”制度,用好中小微企业大数据增信机制和企业帮扶“八大资金池”,涉企服务质量和效率大幅提高。

招商引资方面,搭建招商引资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从对接、洽谈、签约、投产等环节入手,对招商项目实行全链条闭环管理。突出“上门招商”“以商招商”,引导本地企业通过技术合作方式引进优质项目。

从5个维度评价重庆对外开放水平

重庆日报:如何评价重庆对外开放水平?

付嘉康:主要有几个维度。一要看开放通道体系。内陆开放,通道是基础性、先决性条件,这方面,我市优势突出。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重庆建成中国首条针对单一国家、点对点的中新(重庆)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为我市加快发展数字贸易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设施支撑。

第二要看开放平台体系。深化对外开放,必须有一批国内外知名、具有标志性和引领性的开放平台。过去5年,我市不断做强做优战略性平台,中新互联互通示范项目、重庆自贸试验区相继落地,着力从制度端入手,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促开放。

口岸的数量和功能,也是重要指标。在我市,水陆空立体口岸体系基本形成,口岸功能日渐完善,口岸经济加快成熟。

第三看开放型经济水平。开放型经济是衡量我市开放水平的关键。“十三五”期间,我们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引进和培育并重,增量与提质并重,加强外贸、外资、外经三外联动,不断提高开放型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第四看国际交流合作水平。截至2020年6月,我市与46个城市结为国际友城,与104个城市结为友好交流城市,外国驻渝领事机构达到12家,重庆国际交流朋友圈遍布五湖四海。

第五看开放环境。开放环境是我市提升开放水平的“生命线”。

“十三五”期间,我们坚持软硬环境两手抓两手硬,让各类主体愿意来、留得住、发展得好。到2020年底,在渝世界500强企业已达到296家,外商投资市场主体已达到6700户。

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围绕“制度型开放体系”,以服务业扩大开放为突破口,加快接轨国际经贸新规则,全面构建适应高水平开放的管理体制,不断提升我市开放型经济水平。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熊世华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