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公筷 市人大代表、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袁林:
提倡就餐使用公筷公勺 别让“好汤”变成“涮筷水”
“先说一说一钵汤的事!”1月24日上午,渝北代表团在审议《重庆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草案)》时,市人大代表、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袁林打开话匣子,将餐食习惯“摆上台面”,讲了20多分钟。
条例在文明用餐方面明确,讲究餐桌礼仪,提倡使用公筷公勺,不强行劝酒。袁林与条例规范共鸣最强的,就是公筷公勺的提倡。
袁林说,在她家的餐桌上,这几年养成用公筷的习惯。这个好习惯,源于她看过关于幽门螺旋杆菌纪录片,不仅传染性强,而且对胃的伤害很大。
“一双筷子被感染,整盘菜都会被污染。”袁林说,幽门螺旋杆菌的传播速度非常快,想想都让人害怕。很多胃炎、胃溃疡的出现,并不全是胃酸分泌过多导致的,还有一部分原因就是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
在外聚餐,桌上一般都配有汤,如果不使用公筷公勺,共餐者就会将自己的筷子伸进汤钵,“一钵好汤变成了涮筷水!”
在新冠肺炎疫情袭来之前,不少人见餐桌上用公筷,说温和点叫“讲究”,说不客气点叫“装怪”,有时还影响聚餐气氛。
但在她看来,因为疫情原因,人们对就餐使用公筷公勺接受度高了起来,可以借机进行广泛宣传和带动,真正形成一种习惯,“让使用公筷公勺不再被视为‘装怪’。”
重庆晨报·上游新闻记者 郭发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