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溪沟山城步道改造完成 老旧背街变身文化小巷
1月26日,重庆日报记者来到大溪沟张家花园步道的起点,一股浓郁的书卷气息扑面而来——步道两旁外墙上经过了统一的重新涂装,绘制着闻鸡起舞、悬梁刺股、愚公移山等200多平方米的耕读故事。旁边的人和书院传来悠扬的二胡声。

大溪沟山城步道改造完成 老旧背街变身文化小巷

来源:华龙网-重庆日报2021-01-27

记者 白麟  

1月26日,重庆日报记者来到大溪沟张家花园步道的起点,一股浓郁的书卷气息扑面而来——步道两旁外墙上经过了统一的重新涂装,绘制着闻鸡起舞、悬梁刺股、愚公移山等200多平方米的耕读故事。旁边的人和书院传来悠扬的二胡声。

张家花园步道,是大溪沟片区山城步道的一段。在大溪口片区,还有第八步道等多条山城步道。由于地处老城区,过去,这里不少步道都破旧脏乱、行人匆匆。

“例如第八步道,过去有很长一段挡墙都被雨污侵蚀,看起来很是斑驳老旧,周围管线乱织,地面也有不少坑洼,垃圾乱丢的现象比较严重。”大溪沟街道党工委组织委员华庆表示。

2018年,大溪沟街道开始对步道进行升级改造。

在步道改造中,街道和社区首先通过入户调查,广泛搜集居民意见,了解他们对消防、外立面、积水等问题的看法,进行针对性修整。

在此基础上,当地依托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遗址、中法学校等步道上的景观、景点,全面提升沿途景观和文化品质,凸显了山城文化、统战文化、党建文化历史特色。

记者看到,如今,第八步道的破旧挡墙,已经变成了彩绘的主题宣传“守礼墙”。墙上陈列着许多放大的钢笔画作,描绘着“老重庆”的各类场景,如当地张家花园孤儿院、东风楼、原四十二中等,另伴有各种诗词文化小品,如《红球坝赋》《白杨礼赞》。

步道两旁的居民防盗网,则被做成了可爱的五线谱形状,电线杆、通信箱体上,也别出心裁地用笔墨勾勒了老山城的文化场景。步道边配以座椅,游人走走停停看看,轻松写意。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大溪沟山城步道改造完成 老旧背街变身文化小巷

2021-01-27 06:51:11 来源: 0 条评论

记者 白麟  

1月26日,重庆日报记者来到大溪沟张家花园步道的起点,一股浓郁的书卷气息扑面而来——步道两旁外墙上经过了统一的重新涂装,绘制着闻鸡起舞、悬梁刺股、愚公移山等200多平方米的耕读故事。旁边的人和书院传来悠扬的二胡声。

张家花园步道,是大溪沟片区山城步道的一段。在大溪口片区,还有第八步道等多条山城步道。由于地处老城区,过去,这里不少步道都破旧脏乱、行人匆匆。

“例如第八步道,过去有很长一段挡墙都被雨污侵蚀,看起来很是斑驳老旧,周围管线乱织,地面也有不少坑洼,垃圾乱丢的现象比较严重。”大溪沟街道党工委组织委员华庆表示。

2018年,大溪沟街道开始对步道进行升级改造。

在步道改造中,街道和社区首先通过入户调查,广泛搜集居民意见,了解他们对消防、外立面、积水等问题的看法,进行针对性修整。

在此基础上,当地依托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遗址、中法学校等步道上的景观、景点,全面提升沿途景观和文化品质,凸显了山城文化、统战文化、党建文化历史特色。

记者看到,如今,第八步道的破旧挡墙,已经变成了彩绘的主题宣传“守礼墙”。墙上陈列着许多放大的钢笔画作,描绘着“老重庆”的各类场景,如当地张家花园孤儿院、东风楼、原四十二中等,另伴有各种诗词文化小品,如《红球坝赋》《白杨礼赞》。

步道两旁的居民防盗网,则被做成了可爱的五线谱形状,电线杆、通信箱体上,也别出心裁地用笔墨勾勒了老山城的文化场景。步道边配以座椅,游人走走停停看看,轻松写意。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杜漩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