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儿子拉钩约定: 明年春节我们一起回老家
新冠病毒“猎手”张岩岩。
一家人开心吃饭。
张岩岩和儿子拉钩约定。
1月28日晚上7点,新冠病毒“猎手”张岩岩下班回家,等待她的是满满一桌“妈妈的味道”。
一个多月前,从安徽阜阳赶来的父母,响应“就地过年”倡议,决定留在重庆。这是他们在重庆过的第一个春节。
而在4岁儿子的眼里,这个春节还不够圆满——他牵念着1500公里外的爷爷和奶奶。
张岩岩与儿子拉钩约定:等打败病毒,我们一起回老家!
一再“食言”
小两口回家的路又一次被中断
张岩岩是璧山区妇幼保健院检验科主管技师。
一年前,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时,她坚守在核酸检测实验室“捉”病毒,没顾得上回阜阳与父母团聚。
眼看疫情被控制下来,她多次电话里向父母保证:今年春节一定回阜阳。
上一次与父母见面,还是3年前儿子快满周岁时。
可谁也没想到,入冬后新冠疫情零星散发,防控不敢松懈。作为科室的骨干,为精准“捕捉”病毒让其无所遁形,张岩岩要继续“钉”在实验室。
回家的路又一次被中断,她又“食言”了!在和父母视频电话时张岩岩泪崩了。
“一打电话,哇……那哭得啊,哭得我这心里不得劲!”说起张岩岩当时的情景,母亲刘影压低嗓音,一连重复了几次“不得劲”。
为这次春节团圆,张岩岩盘算了很长时间。可零星散发的疫情不退,她的工作停不下来也不能停下来,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每天都要做。
“一家人很难聚在一起,只有过春节的时候。”张岩岩说。
千里探女
老两口跨越三千里带来“家乡味”
刘影放下电话与丈夫商量:“要不咱一块儿去吧?她说不让去,可要是去了,她该多高兴哩!”
这些年,老两口偷偷将女儿记挂在心,嘴上从不当着女儿的面说。
“他喝了点酒,就要开始絮叨。”刘影说起丈夫想女儿的故事,从大学时一直数到现在。“疼她,疼得很,他那眼泪掉得……”
相比之下,刘影说自己要比丈夫坚强。
在她看来,女儿要上学、成家、立业,不能总呆在父母身边,要奔自己的生活和前程。
“我就劝他,咋那么没出息,我都不哭!”刘影回音刚落,顺手抹掉夺眶而出的眼泪。
张岩岩的那一通电话,让要强的刘影“妥协”了。
三天里,刘影睡觉不安稳,总想起女儿哭着想家的画面。安顿好老家的一切,老两口带着大包小包的“家乡味”,跨越1500公里赶到重庆璧山。
“哇……见到我,抱着我亲了又亲!”刘影说,“搂着我,抱着头哭。”
就地过年
小小的他心里有个大大的团圆
这段时光,张岩岩被老两口疼得像个孩子一样。
老两口亲自上阵下厨,变着花样讨女儿“欢心”。糟鱼、鸡汤手擀面、坨坨黄牛肉等,都是张岩岩一想就馋的土味美食。
采访当天的晚餐,满桌都是“妈妈的味道”:糟鱼,是母亲在老家腌制的;大坨圆肉饼,是母亲用黄牛肉现烹的;连鸡汤里的面块,都是母亲亲手擀的……
随着春节的临近,多地疫情零星散发,防控不敢有丝毫松懈。老两口响应重庆“就地过年”的倡议,决定陪女儿一家在重庆过一次春节。
春节前后,实验室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增到一天4次,这意味着张岩岩科室大部分同事都要坚守在岗位上。
“大年三十的班还没有排出来。”张岩岩话锋一转,要是排到夜班,值完夜班就是正月初一的早上8点,“下班刚好回家吃饺子。”
张岩岩的丈夫余光跃在一所职业高中搞行政工作。他的值班时间已经排出来了,儿子余梓睿正月初三满4岁,刚好他值班。
余梓睿的4岁愿望,是想能回老家见到爷爷。余光跃也是安徽阜阳人。
“等妈妈打败病毒,就带你回老家!”张岩岩逗乐儿子,还与他拉钩许下承诺。
也许在他幼小的心灵里,有一个更大更圆满的团圆。 重庆晨报·上游新闻记者 刘波 郭发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