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公元3000年,回看21世纪的当下
——评《未来简史》
张玉霞
以色列新锐历史学者尤瓦尔·赫拉利的《简史》三部曲,名列21世纪全球社科类畅销书榜单。仅以我们熟悉的中文世界为例,在号称文青集散地的豆瓣阅读排行榜中,《人类简史》(2014)位列豆瓣图书Top250之19、《未来简史》(2016)位列豆瓣十大热门社会学图书之四、《今日简史》(2018)位列2018年度十大社科·纪实之首,其影响力可见一斑。就写作风格而言,《简史》三部曲文笔风趣,可读性强,是很好的科普读物范本。
作为牛津大学历史学博士、希伯来大学历史系教授,赫拉利有着一张“非典型”的历史学者的面孔:青年怪才、学术明星、畅销书作者,他写书、做视频公开课、开设专栏,拥有网络世界大批粉丝。他擅长世界历史和宏观历史进程研究,有着人类学视野的“大历史”观,并侧重从演化生物学、认知科学等自然科学领域的最新研究中汲取营养。在他的写作中,除科班的历史学之外,人类学、生态学、基因学等领域的知识信手拈来。这种跨学科的研究范式转换,是其作品最大魅力所在。
《人类简史》颠覆了我们关于人类进化的认知,《未来简史》掀起了全球关于人工智能讨论的热潮,《今日简史》涉及21世纪关乎人类命运的21个主要议题。而贯穿始终的主题,是作者关注个体幸福和人类发展的历史使命、哲学追问和反思。
就我个人的阅读体会而言,《人类简史》有教科书般的严整体系,《今日简史》是灵光乍现的散论集,而《未来简史》是最令人惊艳的,有着很强的思维启发性和冲击力。本书站在公元3000年的角度,回看21世纪的当下,把“人工智能”这个热门议题以令人震撼的方式推到全球读者面前。
全书的核心观点是:在未来,科技可以操纵人类的欲望、感受和意识,甚至战胜死亡,人类面临的终极审问是——人,到底有什么价值?关于未来,书中没有简单给出答案,而是基于现实观察不断提出各种问题,引发读者对习以为常的现实主动思考。
令人震撼的不是书中对未来的预判,而是作者基于历史发展规律对当下现实的冷峻观察和批判性洞见。经由本书,读者可以深刻理解“所有的历史都是当代史”这个著名论断。
书中《第三部分 智人失去控制权》是被公认的精华所在。“无用的阶级”这个概念的提出,有种振聋发聩的警示作用,99%的人类将变得无足轻重,沦为无用的阶级:“就算这些无用的大众什么事都不做,整个社会也有能力喂饱这些人,让他们活下去。”“这些人对社会会毫无用处,整天活在现实与虚幻之间,这样的生命何来神圣?”“想要不被淘汰只有一条路:一辈子不断学习,不断打造全新的自己。只不过,许多人,甚至是大多数人,大概都做不到这一点。”
也许,你会认为这个结论过于悲观,但这是一个历史学家清醒的现实主义思考。“在古代,力量来自有权获得资料。而到今天,力量却是来自知道该忽略什么。所以,面对这个混沌世界的一切,我们究竟该注意什么?”
在书的结尾,作者提出,人工智能和生物科技的兴起可能将改变世界,但并不代表只会有一种结局。书中讲到的一切情境,都只是可能性,而非预言。如果你觉得某些可能性令你反感,欢迎运用各种新思维或采取新行动,让那些可能性无法实现。
从思考到行动的逻辑,对现实的积极介入和干预,这是一个历史学家的学术研究动力和历史使命感——所有的想法都要先改变我们的行为,接着才会改变我们的世界。
更令人欣赏的是,作者的批判性不仅仅针对外在世界,更是对自身的反思:“我们拥有越多数据,对历史了解越深入,历史的轨迹就改变得越快,我们的知识也过时得越快。”“研究历史并不能告诉我们该如何选择,但至少能给我们提供更多的选项。”“这正是研究历史最好的理由:不是为了预测未来,而是要将自己从过去中释放出来,想象是否有另一种命运。”
正是这种清醒的现实主义思考,给予当前焦虑不安的我们一种鼓舞——认可人类过去的努力,其实传达出了希望和责任的信息,鼓励我们在未来更加努力。鉴于人类在20世纪的成就,如果以后人类仍然遭受饥荒、瘟疫和战争之苦……我们已有能力把事情做得更好,并减少未来受苦的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