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从巴渝来 | 全国人大代表史浩飞:建议在西部地区加强国家级科研平台建设
编者按
2021年全国两会,在这个春天“如期”相约。
过去一年,疫情突如其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成为战疫有力宣言。
过去一年,多地洪水肆掠,“不畏艰险,同心协力”谱写鱼水情深新篇章。
过去一年,决战脱贫攻坚,“不获全胜,决不收兵”啃下最难的“硬骨头”。
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每个人都了不起!
站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已开启。我们朝着共同富裕目标,努力绘就乡村振兴壮美画卷,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两会期间,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推出《风从巴渝来》系列报道,来倾听在渝全国人大代表、住渝全国政协委员传递的两会好声音。
奋进新时代,风从巴渝来。3400万重庆人民,披荆斩棘,勇往直前,追梦前行!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3月9日11时讯(首席记者 佘振芳 实习生 梁浩楠)人才是创新的根基,是创新的核心要素。今年全国两会,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微纳制造与系统集成研究中心主任史浩飞带来关于加强西部地区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
西部地区由于经济、地理条件和历史的原因,在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使用方面还有较大的不足。史浩飞在调研中发现,有些西部高校和科研机构不光吸引人才比较困难,已有的人才也存在很大的流失风险。
史浩飞认为,西部地区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使用方面的差距主要是由于高端创新平台缺乏,人才与发达地区相比竞争力不足,导致高端创新人才难以集聚。
高端创新平台方面,成渝地区“双一流”大学仅10所;大科学装置稀缺,成渝地区大科学装置仅1个(四川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国家重点实验室数量偏少,成渝地区国家重点实验室共计2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差距较大,成渝地区目前拥有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6个。
同时,史浩飞也发现长期在西部地区发展的人才在国家层面与东部地区的人才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成渝地区高校两院院士数量偏少,国家级高层次人才规模不大,占创新人才总数的比例低。从重庆市11所高校39个市级一流学科来看,国家级人才比例仅为 4% 。从与国内同类型高校情况看,人才差距与学科等级呈正相关,西部高校引领学科发展的领军人才匮乏。
为此,史浩飞建议在西部地区加强国家级科研平台的建设,布局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区域性创新高地,重点支持国家级科研机构和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的建设,通过事业的平台吸引人才。
此外,在国家级相关的人才工作规划和人才计划遴选上,名额适当向西部地区倾斜,或者计划单列,鼓励高端人才长期在西部地区创新创业。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hualongbaoliao,报料QQ:3401582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