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之美 被赋予更多新内涵
作为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成为了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五年时间里,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顶层设计得到不断完善。

长江之美 被赋予更多新内涵

来源:华龙网-重庆晨报2021-03-12

五年前,覆盖沿江11省市的长江经济带,正式进入大众视野。

作为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成为了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五年时间里,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顶层设计得到不断完善。

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围绕长江保护的话题在年初就已引发广泛关注——1月1日,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十年禁渔”全面启动;3月1日,我国第一部流域法《长江保护法》正式施行。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无论“我在长江头”,还是“君住长江尾”,来自11个省市的众多代表委员,也都心有灵犀,皆将目光聚焦于长江。

建言献策之中,长江之美也被赋予更多新内涵。

长江之壮丽,在于生态优先。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徐旭东建议,应组织长江鱼类栖息地的普查和确认工作,并登记、划定范围,对重要栖息地划定生态红线。

长江之富饶,在于绿色发展。全国人大代表、江西财经大学贸易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民建江西财经大学委员会主任李秀香表示,需要进行产业升级换代,淘汰落后产业、落后产能,引进新兴产业、清洁产业,发展循环经济,创造新的经济业态。

长江之生机,在于区域联动。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中科院植物研究所所长薛建辉建议,建设“长江经济带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开展跨区域、跨领域、跨学科协同创新与开放合作,为建设美丽长江提供技术支撑。

长江之多彩,在于融合创新。全国人大代表、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教授谢德体建议,创新科技和政策保障机制,促使长江经济带农业从高资源消耗和高环境代价的发展方式向绿色可持续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五年来,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已成为共识,沿江省市持续推进生态环境整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我们看到,重庆推进“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工程,力争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57%,持续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湖南,一系列强制性、约束性标准倒逼着产业结构调整,提升经济发展的“绿色含金量”;浙江,发布全国首部省级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标准,为进一步畅通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转化通道提供了标准化支撑……11个省市行之有效的举措,让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出现转折性变化,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

我们看到,如今长江经济带经济总量占全国的比重从2015年的42.3%提高到2019年的46.5%,2020年前三季度进一步提高到46.6%。新兴产业集群带动作用明显,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产业规模占全国比重均超过50%。

我们更看到,一幅生态更优美、交通更顺畅、经济更协调、市场更统一、机制更科学的长江画卷,正愈发变得多姿多彩。

重庆晨报·上游新闻记者 王梓涵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长江之美 被赋予更多新内涵

2021-03-12 06:44:48 来源: 0 条评论

五年前,覆盖沿江11省市的长江经济带,正式进入大众视野。

作为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成为了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五年时间里,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顶层设计得到不断完善。

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围绕长江保护的话题在年初就已引发广泛关注——1月1日,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十年禁渔”全面启动;3月1日,我国第一部流域法《长江保护法》正式施行。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无论“我在长江头”,还是“君住长江尾”,来自11个省市的众多代表委员,也都心有灵犀,皆将目光聚焦于长江。

建言献策之中,长江之美也被赋予更多新内涵。

长江之壮丽,在于生态优先。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徐旭东建议,应组织长江鱼类栖息地的普查和确认工作,并登记、划定范围,对重要栖息地划定生态红线。

长江之富饶,在于绿色发展。全国人大代表、江西财经大学贸易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民建江西财经大学委员会主任李秀香表示,需要进行产业升级换代,淘汰落后产业、落后产能,引进新兴产业、清洁产业,发展循环经济,创造新的经济业态。

长江之生机,在于区域联动。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中科院植物研究所所长薛建辉建议,建设“长江经济带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开展跨区域、跨领域、跨学科协同创新与开放合作,为建设美丽长江提供技术支撑。

长江之多彩,在于融合创新。全国人大代表、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教授谢德体建议,创新科技和政策保障机制,促使长江经济带农业从高资源消耗和高环境代价的发展方式向绿色可持续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五年来,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已成为共识,沿江省市持续推进生态环境整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我们看到,重庆推进“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工程,力争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57%,持续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湖南,一系列强制性、约束性标准倒逼着产业结构调整,提升经济发展的“绿色含金量”;浙江,发布全国首部省级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标准,为进一步畅通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转化通道提供了标准化支撑……11个省市行之有效的举措,让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出现转折性变化,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

我们看到,如今长江经济带经济总量占全国的比重从2015年的42.3%提高到2019年的46.5%,2020年前三季度进一步提高到46.6%。新兴产业集群带动作用明显,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产业规模占全国比重均超过50%。

我们更看到,一幅生态更优美、交通更顺畅、经济更协调、市场更统一、机制更科学的长江画卷,正愈发变得多姿多彩。

重庆晨报·上游新闻记者 王梓涵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李辉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