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址的魅力
巴蜀大地上的古代遗址何其多,如果挨着看完,这一生都不够用。已知公开的三星堆遗址、泸州宋墓遗址、金沙遗址等,早已列为国家重点文保单位,因这些遗址而建立的博物馆,更是吸引各地人流连忘返。

遗址的魅力

来源:华龙网-重庆日报2021-03-19

强雯

巴蜀大地上的古代遗址何其多,如果挨着看完,这一生都不够用。已知公开的三星堆遗址、泸州宋墓遗址、金沙遗址等,早已列为国家重点文保单位,因这些遗址而建立的博物馆,更是吸引各地人流连忘返。

这些遗址背后都藏着熠熠生辉的故事,一方一土一窟,映照出古文明的辉煌。在这个世界中,出炉的青铜面具、造像残件、玉琮金器,都从各种关联、关系中衍射出非凡的意义。而将考古、遗址、博物馆、文物结合起来,以作家视野来串联、地理情结来铺陈,则具备了旅游、探秘、大众考古、钩沉方志的综合魅力。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年1月出版的《寻蜀记》便是如此。

《寻蜀记》中古遗址的时间跨度从先秦到明清,涉及的遗址、墓葬品是巴蜀一带十分有代表性的,比如宝墩遗址、泸州宋墓、巴蜀汉阙、皇宫寺院等,已经被媒体反复报道过,但作者仍旧能从中提炼出深度、新意,这和他能实地走访,以记者身份接触到当地文管所工作人员,介入第一现场不无关联。

书中提到的不少地方,我也曾去过。2020年底,我驱车参观了合江县汉代画像石棺博物馆,石棺规模宏大,精品石棺用透明玻璃柜相隔,单单是看其中的石棺画像也能品味几天。欣赏古物,需要时间、精力,反反复复,吐故纳新。体会的发酵需要时日,而作家尤其需要对物的凝视,这种凝视是安静的、不能被共享的,由此阐发幽思,更能进入一个空灵的思想境地。

但在这一点上,《寻蜀记》在思考层面,还没有更深。虽然佩服作者去过很多地方,很全面,但转头一想,他也疲于奔波吧,每个遗址都写得很“全”。

就以龙脑桥一处为例,泸县境内有明清龙桥141座,真正跑完,不现实的,就算选取重点的几个龙桥,也是颇费精力。

我曾经购买过一本《四川重庆古建筑地图》,也曾按图索骥,去探访泸县龙脑桥群。但到了实地才发现,里面提到的与龙有关的梁桥如龙脑桥、苦桥子桥、万寿桥、永济桥、顺对大桥都特别分散,分属不同的乡镇,山路弯弯,一个桥到另一个桥之间,有二三十公里的山路,两者之间几乎要跑40分钟到一个小时。

作为要发幽思古,最好的方式是每次只去一个桥,和当地人聊聊天,沉浸式地体会。如果只是蜻蜓点水,跑遍大部分龙脑桥,不仅消耗精力,而且越发觉得这些桥并无震撼人心之处。

时间在此刻成为最大的筹码。如果时间多一些,并且寻访者还能保持刚开始的热情,那就是最佳了。去寻访一座桥,采访、发幽思,需要时间来充盈,一天之内赶完桥群或许可以,但真的没有什么情感来酝酿。

我一直觉得寻访遗址、古物,需要更多的个人情感和智识进入,哪怕是偏见,也是一种力量,而不能仅仅呈现出全知全能的视觉。

辛苦万千跑到一个遗址,现实的感受往往是失落,其真实的破旧、衰败、不起眼,远远大于设想中的惊喜、华美之感。即便有,也不多,但不少写作者笔下生花,就会抹去寻访过程中真实的酸涩、无趣。从事过这种写作套路之后,有时难免会造成自我纾解,再苦再累的探秘、寻访,最后写出来都是美的。

我认为好的地理探寻的写作,是将辛酸、跋涉与严谨的考察结合起来,不夸大其中的美好,也不回避过程的琐碎无聊,这是田野考察本来的样子。比如日本作家伊东忠太的《中国纪行》,英国作家E.H.威尔逊在一百年前写的川西之旅《中国乃世界花园之母》等皆是如此。

作者萧易早年在成都一报社工作,他自述曾经因工作需要写一些考古或博物馆的稿子,后来渐成习惯,渐成一家。

书中的每一个遗址,都被作者打捞得非常全面,所以说,作为一本普及性的考古图书,《寻蜀记》可谓可圈可点。它把四川境内重要的遗址、文物群都提及到了,并且有故事,有缘由。

对于公众来说,有故事的遗址,才有阅读的动力,而且,这也可以当做一本地理旅游书来看。四川有什么好玩的?抛开大众景点,至少书中还提供了人文旅游的路线,比如德阳的三星堆遗址博物馆、合江汉代画像石棺博物馆、渠县的汉阙群、雅安博物馆、金沙遗址博物馆、平武报恩寺等。

揣着这本书,进入一个省市漫游,你或许并不能将书中的全部景点看遍,但这种省市漫游,已经能让人生获得新的体验,这种体验也许和书中的倡导的美学完全不同,但是这不重要,它的导航功能已经完成。

我们也借此又认识了一个生机勃勃的地理作家,这个1983年出生的萧易,已经出过七八本与当地文史、地理有关的图书,他用年轻人的脚和手,拓展了大众考古行业的写作。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遗址的魅力

2021-03-19 09:13:17 来源: 0 条评论

强雯

巴蜀大地上的古代遗址何其多,如果挨着看完,这一生都不够用。已知公开的三星堆遗址、泸州宋墓遗址、金沙遗址等,早已列为国家重点文保单位,因这些遗址而建立的博物馆,更是吸引各地人流连忘返。

这些遗址背后都藏着熠熠生辉的故事,一方一土一窟,映照出古文明的辉煌。在这个世界中,出炉的青铜面具、造像残件、玉琮金器,都从各种关联、关系中衍射出非凡的意义。而将考古、遗址、博物馆、文物结合起来,以作家视野来串联、地理情结来铺陈,则具备了旅游、探秘、大众考古、钩沉方志的综合魅力。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年1月出版的《寻蜀记》便是如此。

《寻蜀记》中古遗址的时间跨度从先秦到明清,涉及的遗址、墓葬品是巴蜀一带十分有代表性的,比如宝墩遗址、泸州宋墓、巴蜀汉阙、皇宫寺院等,已经被媒体反复报道过,但作者仍旧能从中提炼出深度、新意,这和他能实地走访,以记者身份接触到当地文管所工作人员,介入第一现场不无关联。

书中提到的不少地方,我也曾去过。2020年底,我驱车参观了合江县汉代画像石棺博物馆,石棺规模宏大,精品石棺用透明玻璃柜相隔,单单是看其中的石棺画像也能品味几天。欣赏古物,需要时间、精力,反反复复,吐故纳新。体会的发酵需要时日,而作家尤其需要对物的凝视,这种凝视是安静的、不能被共享的,由此阐发幽思,更能进入一个空灵的思想境地。

但在这一点上,《寻蜀记》在思考层面,还没有更深。虽然佩服作者去过很多地方,很全面,但转头一想,他也疲于奔波吧,每个遗址都写得很“全”。

就以龙脑桥一处为例,泸县境内有明清龙桥141座,真正跑完,不现实的,就算选取重点的几个龙桥,也是颇费精力。

我曾经购买过一本《四川重庆古建筑地图》,也曾按图索骥,去探访泸县龙脑桥群。但到了实地才发现,里面提到的与龙有关的梁桥如龙脑桥、苦桥子桥、万寿桥、永济桥、顺对大桥都特别分散,分属不同的乡镇,山路弯弯,一个桥到另一个桥之间,有二三十公里的山路,两者之间几乎要跑40分钟到一个小时。

作为要发幽思古,最好的方式是每次只去一个桥,和当地人聊聊天,沉浸式地体会。如果只是蜻蜓点水,跑遍大部分龙脑桥,不仅消耗精力,而且越发觉得这些桥并无震撼人心之处。

时间在此刻成为最大的筹码。如果时间多一些,并且寻访者还能保持刚开始的热情,那就是最佳了。去寻访一座桥,采访、发幽思,需要时间来充盈,一天之内赶完桥群或许可以,但真的没有什么情感来酝酿。

我一直觉得寻访遗址、古物,需要更多的个人情感和智识进入,哪怕是偏见,也是一种力量,而不能仅仅呈现出全知全能的视觉。

辛苦万千跑到一个遗址,现实的感受往往是失落,其真实的破旧、衰败、不起眼,远远大于设想中的惊喜、华美之感。即便有,也不多,但不少写作者笔下生花,就会抹去寻访过程中真实的酸涩、无趣。从事过这种写作套路之后,有时难免会造成自我纾解,再苦再累的探秘、寻访,最后写出来都是美的。

我认为好的地理探寻的写作,是将辛酸、跋涉与严谨的考察结合起来,不夸大其中的美好,也不回避过程的琐碎无聊,这是田野考察本来的样子。比如日本作家伊东忠太的《中国纪行》,英国作家E.H.威尔逊在一百年前写的川西之旅《中国乃世界花园之母》等皆是如此。

作者萧易早年在成都一报社工作,他自述曾经因工作需要写一些考古或博物馆的稿子,后来渐成习惯,渐成一家。

书中的每一个遗址,都被作者打捞得非常全面,所以说,作为一本普及性的考古图书,《寻蜀记》可谓可圈可点。它把四川境内重要的遗址、文物群都提及到了,并且有故事,有缘由。

对于公众来说,有故事的遗址,才有阅读的动力,而且,这也可以当做一本地理旅游书来看。四川有什么好玩的?抛开大众景点,至少书中还提供了人文旅游的路线,比如德阳的三星堆遗址博物馆、合江汉代画像石棺博物馆、渠县的汉阙群、雅安博物馆、金沙遗址博物馆、平武报恩寺等。

揣着这本书,进入一个省市漫游,你或许并不能将书中的全部景点看遍,但这种省市漫游,已经能让人生获得新的体验,这种体验也许和书中的倡导的美学完全不同,但是这不重要,它的导航功能已经完成。

我们也借此又认识了一个生机勃勃的地理作家,这个1983年出生的萧易,已经出过七八本与当地文史、地理有关的图书,他用年轻人的脚和手,拓展了大众考古行业的写作。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熊世华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