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江区金溪镇山坳村驻村第一书记刘昶:发展第三产业 带动村民就业增收

黔江区金溪镇山坳村驻村第一书记刘昶:发展第三产业 带动村民就业增收

来源:华龙网-重庆日报2021-03-22

三月三日,刘昶(左)到村民任淆章家中走访。(受访者供图)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是新生活的起点,下一步就是乡村振兴,要把环境整好,少生病,日子才会更好!”3月3日一大早,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黔江区金溪镇山坳村驻村第一书记刘昶,来到一组村民任淆章家中摆起了龙门阵。

“对头,把屋头收拾干净了,住起是舒服。”任淆章告诉刘昶,屋里屋外干净了,环境变好了,心情也更舒畅。

2020年底,山坳村全村建卡贫困户80户、330人已全部脱贫,全面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目标任务。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刘昶付出了诸多努力。

2017年9月,按照市卫生健康委扶贫集团安排,重医附二院选派刘昶来到山坳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

山坳村地势险峻,土地贫瘠,想要以发展传统农业产业来实现整村脱贫难度极大。

“既然不能靠传统农业来解决贫困问题,何不把希望放在第三产业上,把扶贫工作与医院护工需求联系起来。”于是,刘昶将在广东做专业护工的山坳村村民田维仙劝说回乡,在市卫生健康委扶贫集团驻金溪工作队的支持帮助下,创立“金溪护工”扶贫品牌,培训以妇女为主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成为专业护工,再推荐她们到各大医院上岗就业。

截至目前,已有373名村民完成了护工培训课程,稳定就业202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67人。在“金溪护工”品牌成立及运营过程中,重医附二院主动吸纳护工就业,并发动其医联体成员单位彭水、秀山县医院参与其中。目前,除中心城区及黔江区外,彭水、秀山县医院也有“金溪护工”就业,人均月收入可达4000元。

不过,仅有“金溪护工”还不够,刘昶又动员山坳村退役军人刘廷荣返乡创业,成立“金溪被服”扶贫车间,主要生产医用被服、校服等产品。企业采取“公司+扶贫车间+贫困户”模式,吸纳村民在家门口就业,现已累计为建档立卡贫困户61人,残疾人15人提供了就业岗位。公司产品还通过中国社会扶贫网扶贫产品认证,实现订单生产2000余万元。

去年11月,刘昶又鼓励动员村民姚兴付利用当地现有资源,建立竹制品加工扶贫车间,生产竹签、棉签等竹制品,带领村民发展起又一致富产业。

“只要大家的日子越来越好,我再辛苦也是值得的。”刘昶说,他将继续发扬“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黔江精神,打好品牌组合拳,让村民们就业有渠道、增收得实惠。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黔江区金溪镇山坳村驻村第一书记刘昶:发展第三产业 带动村民就业增收

2021-03-22 10:59:57 来源: 0 条评论

三月三日,刘昶(左)到村民任淆章家中走访。(受访者供图)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是新生活的起点,下一步就是乡村振兴,要把环境整好,少生病,日子才会更好!”3月3日一大早,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黔江区金溪镇山坳村驻村第一书记刘昶,来到一组村民任淆章家中摆起了龙门阵。

“对头,把屋头收拾干净了,住起是舒服。”任淆章告诉刘昶,屋里屋外干净了,环境变好了,心情也更舒畅。

2020年底,山坳村全村建卡贫困户80户、330人已全部脱贫,全面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目标任务。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刘昶付出了诸多努力。

2017年9月,按照市卫生健康委扶贫集团安排,重医附二院选派刘昶来到山坳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

山坳村地势险峻,土地贫瘠,想要以发展传统农业产业来实现整村脱贫难度极大。

“既然不能靠传统农业来解决贫困问题,何不把希望放在第三产业上,把扶贫工作与医院护工需求联系起来。”于是,刘昶将在广东做专业护工的山坳村村民田维仙劝说回乡,在市卫生健康委扶贫集团驻金溪工作队的支持帮助下,创立“金溪护工”扶贫品牌,培训以妇女为主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成为专业护工,再推荐她们到各大医院上岗就业。

截至目前,已有373名村民完成了护工培训课程,稳定就业202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67人。在“金溪护工”品牌成立及运营过程中,重医附二院主动吸纳护工就业,并发动其医联体成员单位彭水、秀山县医院参与其中。目前,除中心城区及黔江区外,彭水、秀山县医院也有“金溪护工”就业,人均月收入可达4000元。

不过,仅有“金溪护工”还不够,刘昶又动员山坳村退役军人刘廷荣返乡创业,成立“金溪被服”扶贫车间,主要生产医用被服、校服等产品。企业采取“公司+扶贫车间+贫困户”模式,吸纳村民在家门口就业,现已累计为建档立卡贫困户61人,残疾人15人提供了就业岗位。公司产品还通过中国社会扶贫网扶贫产品认证,实现订单生产2000余万元。

去年11月,刘昶又鼓励动员村民姚兴付利用当地现有资源,建立竹制品加工扶贫车间,生产竹签、棉签等竹制品,带领村民发展起又一致富产业。

“只要大家的日子越来越好,我再辛苦也是值得的。”刘昶说,他将继续发扬“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黔江精神,打好品牌组合拳,让村民们就业有渠道、增收得实惠。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谭周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