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红色印记】当地群众世代守护 南腰界56处革命遗址保存完整
1934年6月,贺龙率领红三军来到武陵山腹地的酉阳南腰界,建立革命政权,创建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红军在这里生活、战斗长达半年之久,播下了革命的火种。

【寻访红色印记】当地群众世代守护 南腰界56处革命遗址保存完整

来源:华龙网-重庆日报2021-03-31

一月二十九日,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南腰界镇,中国工农红军二·六军团会师纪念塔巍然屹立。本版图片均由记者 谢智强 摄视觉重庆

1月29日,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南腰界镇,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司令部旧址。

1月29日,南腰界场镇“红军街”,当年红军战士书写的“共产党十大政纲”“红军不拉夫不筹饷”等宣传标语仍清晰可见。

核心提示

1934年6月,贺龙率领红三军来到武陵山腹地的酉阳南腰界,建立革命政权,创建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红军在这里生活、战斗长达半年之久,播下了革命的火种。红军离开后,留下了数十处革命遗址。这些遗址的现状如何,记者近日前去进行了探访。

记者 陈维灯

3月15日,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南腰界镇土门村土门河上,5座高大的钢筋混凝土桥墩矗立着。虽春雨淅沥,但小河两岸均有挖掘机在抓紧施工。

“这条通向南腰界革命根据地的红色旅游公路,全长16.16公里,从沿(河)印(江)松(桃)高速公路晓景互通连过来,有望在6月底全部完工。”南腰界镇副镇长甘红光介绍,南腰界地处重庆酉阳、秀山,贵州沿河、松桃、印江5县交界处,距酉阳县城105公里,地处偏远,交通不便。“连上晓景互通后,不仅能让南腰界多一条与外界连通的通道,也有助于南腰界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创建4A级景区。”

沿着未完工的红色旅游公路行至南腰界场镇,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立于场镇三岔路口中央的贺龙铜像,还有“贺龙大道”“红军中街一路”“红军中街二路”等路牌。它们提醒记者:这里是当年红军战斗过的地方。

红三军以南腰界为大本营

建立黔东特区

1934年6月,贺龙、夏曦、关向应率红三军在这里驻扎,建立了南腰界大本营,创建了包括酉阳、秀山在内的黔东特区。1934年8月,任弼时、萧克、王震率红六军团西征,为中央红军先遣探路,与红三军会师后,于10月27日在这里举行会师庆祝大会;然后又从这里出发,发动湘西攻势,开启策应中央机关和红一方面军(又称中央红军)战略转移新征程。

那么,贺龙为什么选择南腰界作为红三军的大本营呢?

“贺龙早年赶马运盐行走湘鄂川黔边境的时候,曾到过南腰界,对这一带的地理环境、风土人情、物产等比较了解。”甘红光介绍,“红三军选择南腰界作为大本营有三个原因:一是地处两省交界处,交通闭塞,国民党统治力量薄弱;二是层峦叠嶂,西有乌江天险,南有梵净山为屏,在军事上有广阔的回旋余地;三是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容易筹措物资。”

贺龙率红三军进入南腰界后,把司令部设立在南腰场上的余家桶子大院,并在南腰界建立了4个乡苏维埃政权,组建了4支游击大队和19支游击分队;8月1日,又成立南腰界区苏维埃政权,随后开辟了以南腰界为中心的黔东特区革命根据地。

10月27日,红三军和红六军团共8000多名指战员在南腰界猫洞大田举行会师大会,大会由任弼时主持。任弼时宣读了中共中央为两军会师发来的贺电,并就当前的形势和任务作了报告。大会发布了策应中央红军转移及两军团会师后的行动方案:一是以任弼时、贺龙、关向应为核心的领导集体统一指挥红二、六军团;二是将红三军恢复为红二军团番号,同时对部队进行了整编;三是立即开展湘西攻势,主动进攻国民党军队,以策应中央红军转移;四是重组黔东独立师留在川黔边根据地坚持斗争,掩护红二、六军团主力挺进湘西。最后,贺龙宣读了部队整编、干部任命以及两军行动的命令。

他们坚信

红军总有一天会回来的

今天,南腰界依然保存有红三军司令部旧址等革命遗址景点56处,是渝东南革命遗迹遗址保存最多、最完整的地方之一。

红三军司令部旧址陈列室里,有一份写于1934年9月15日的《湘鄂西中央分局给中央的报告》手迹。这份1万多字的《报告》,是关于湘鄂西中央分局的系统而详尽的珍贵文献。

陈列室里,还陈列着贺龙挑灯夜战的油灯,以及当年红军用过的毛毯残片和破烂不堪的军衣。

行走在南腰界场镇红军街上,当年红军战士书写的“共产党十大政纲”“红军不拉夫不筹饷”等宣传标语仍清晰可见,红军大学、红三军宣传队、司号排、没收委员会、油印办公室、传令兵住址等依然保存完好。

在当年红军住过的杨家寨,保存有红军医院和南腰界乡苏维埃政府旧址。

在“红二、六军团贺龙同志办公处”,甘红光掀开办公室里的一块石板,下面是一条黑黝黝的地下暗道。“它是革命前辈当年与敌人斗智斗勇的见证。”甘红光说。

“南腰界的革命遗址之所以能够保存得如此完整,是因为南腰界人民群众的世代守护。”甘红光介绍,红军主力撤离后,国民党军队和地方反动武装对游击队员、苏维埃干部、掉队的红军、红军家属及苏区积极分子进行大肆搜捕和血腥屠杀。“在白色恐怖中,川黔边革命群众在黔东特委的领导下,转入了长期隐蔽斗争。他们坚信红军总有一天会回来的。”

为了把红军书写的标语和革命纪念物品保存下来,南腰界人民想了许多办法。他们用加了盐的石灰水填写标语,再用黄泥覆盖,或用木炭、锅烟涂抹,使得《共产党十大政纲》等红军标语完好保存至今。

大多数红军机构遗迹集中在今天被称为“红军街”的一条石板街上,不少人家都选择在老宅背后另起新房,让石板街得以保留原貌。“每年清明、七一、八一等日子,镇上的干部群众都会自发为红军烈士墓敬献花圈。”甘红光说。

发展红色旅游

推进革命老区持续发展和乡村振兴

沿杨家寨的石板路拾级而下,甘红光带着记者来到了杨家寨红色文化广场。

他介绍,杨家寨红色文化广场于2018年初开工建设,占地3000余平方米,总投资300万元。广场上设置了9块浮雕,分别讲述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在南腰界开辟川黔边革命根据地、建立游击队、开展土地革命等故事。

2011年,酉阳县党员干部和群众还自发集资,修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红二·红六军团会师纪念塔。

早在1986年,酉阳县政府就拨款修复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司令部遗址和红二六军团会师纪念亭。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曾跟随贺龙一起创建南腰界革命根据地的廖汉生将军为南腰界纪念馆题写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司令部旧址”的馆名,萧克将军也为会师纪念亭题字。

红军战斗、工作、生活过的众多遗迹遗址,为南腰界发展红色旅游创造了条件。甘红介绍,下一步,南腰界将充分利用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新机遇,积极探索和促进红色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的纵横向联合,拓展红色旅游产品类型;加强红色旅游资源与周边自然山水、田园风光、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的整合,实现从封闭的旅游自循环向开放的“旅游+”新业态新模式新动能新发展转变;以红色旅游资源为引领,充分利用生态资源、特色民俗文化和特色产业,将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山区综合开发、红色美丽村庄建设和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文化遗产传承发展相结合,推进南腰界持续发展和乡村振兴,打造全国革命老区持续发展和乡村振兴示范地。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寻访红色印记】当地群众世代守护 南腰界56处革命遗址保存完整

2021-03-31 06:55:22 来源: 0 条评论

一月二十九日,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南腰界镇,中国工农红军二·六军团会师纪念塔巍然屹立。本版图片均由记者 谢智强 摄视觉重庆

1月29日,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南腰界镇,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司令部旧址。

1月29日,南腰界场镇“红军街”,当年红军战士书写的“共产党十大政纲”“红军不拉夫不筹饷”等宣传标语仍清晰可见。

核心提示

1934年6月,贺龙率领红三军来到武陵山腹地的酉阳南腰界,建立革命政权,创建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红军在这里生活、战斗长达半年之久,播下了革命的火种。红军离开后,留下了数十处革命遗址。这些遗址的现状如何,记者近日前去进行了探访。

记者 陈维灯

3月15日,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南腰界镇土门村土门河上,5座高大的钢筋混凝土桥墩矗立着。虽春雨淅沥,但小河两岸均有挖掘机在抓紧施工。

“这条通向南腰界革命根据地的红色旅游公路,全长16.16公里,从沿(河)印(江)松(桃)高速公路晓景互通连过来,有望在6月底全部完工。”南腰界镇副镇长甘红光介绍,南腰界地处重庆酉阳、秀山,贵州沿河、松桃、印江5县交界处,距酉阳县城105公里,地处偏远,交通不便。“连上晓景互通后,不仅能让南腰界多一条与外界连通的通道,也有助于南腰界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创建4A级景区。”

沿着未完工的红色旅游公路行至南腰界场镇,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立于场镇三岔路口中央的贺龙铜像,还有“贺龙大道”“红军中街一路”“红军中街二路”等路牌。它们提醒记者:这里是当年红军战斗过的地方。

红三军以南腰界为大本营

建立黔东特区

1934年6月,贺龙、夏曦、关向应率红三军在这里驻扎,建立了南腰界大本营,创建了包括酉阳、秀山在内的黔东特区。1934年8月,任弼时、萧克、王震率红六军团西征,为中央红军先遣探路,与红三军会师后,于10月27日在这里举行会师庆祝大会;然后又从这里出发,发动湘西攻势,开启策应中央机关和红一方面军(又称中央红军)战略转移新征程。

那么,贺龙为什么选择南腰界作为红三军的大本营呢?

“贺龙早年赶马运盐行走湘鄂川黔边境的时候,曾到过南腰界,对这一带的地理环境、风土人情、物产等比较了解。”甘红光介绍,“红三军选择南腰界作为大本营有三个原因:一是地处两省交界处,交通闭塞,国民党统治力量薄弱;二是层峦叠嶂,西有乌江天险,南有梵净山为屏,在军事上有广阔的回旋余地;三是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容易筹措物资。”

贺龙率红三军进入南腰界后,把司令部设立在南腰场上的余家桶子大院,并在南腰界建立了4个乡苏维埃政权,组建了4支游击大队和19支游击分队;8月1日,又成立南腰界区苏维埃政权,随后开辟了以南腰界为中心的黔东特区革命根据地。

10月27日,红三军和红六军团共8000多名指战员在南腰界猫洞大田举行会师大会,大会由任弼时主持。任弼时宣读了中共中央为两军会师发来的贺电,并就当前的形势和任务作了报告。大会发布了策应中央红军转移及两军团会师后的行动方案:一是以任弼时、贺龙、关向应为核心的领导集体统一指挥红二、六军团;二是将红三军恢复为红二军团番号,同时对部队进行了整编;三是立即开展湘西攻势,主动进攻国民党军队,以策应中央红军转移;四是重组黔东独立师留在川黔边根据地坚持斗争,掩护红二、六军团主力挺进湘西。最后,贺龙宣读了部队整编、干部任命以及两军行动的命令。

他们坚信

红军总有一天会回来的

今天,南腰界依然保存有红三军司令部旧址等革命遗址景点56处,是渝东南革命遗迹遗址保存最多、最完整的地方之一。

红三军司令部旧址陈列室里,有一份写于1934年9月15日的《湘鄂西中央分局给中央的报告》手迹。这份1万多字的《报告》,是关于湘鄂西中央分局的系统而详尽的珍贵文献。

陈列室里,还陈列着贺龙挑灯夜战的油灯,以及当年红军用过的毛毯残片和破烂不堪的军衣。

行走在南腰界场镇红军街上,当年红军战士书写的“共产党十大政纲”“红军不拉夫不筹饷”等宣传标语仍清晰可见,红军大学、红三军宣传队、司号排、没收委员会、油印办公室、传令兵住址等依然保存完好。

在当年红军住过的杨家寨,保存有红军医院和南腰界乡苏维埃政府旧址。

在“红二、六军团贺龙同志办公处”,甘红光掀开办公室里的一块石板,下面是一条黑黝黝的地下暗道。“它是革命前辈当年与敌人斗智斗勇的见证。”甘红光说。

“南腰界的革命遗址之所以能够保存得如此完整,是因为南腰界人民群众的世代守护。”甘红光介绍,红军主力撤离后,国民党军队和地方反动武装对游击队员、苏维埃干部、掉队的红军、红军家属及苏区积极分子进行大肆搜捕和血腥屠杀。“在白色恐怖中,川黔边革命群众在黔东特委的领导下,转入了长期隐蔽斗争。他们坚信红军总有一天会回来的。”

为了把红军书写的标语和革命纪念物品保存下来,南腰界人民想了许多办法。他们用加了盐的石灰水填写标语,再用黄泥覆盖,或用木炭、锅烟涂抹,使得《共产党十大政纲》等红军标语完好保存至今。

大多数红军机构遗迹集中在今天被称为“红军街”的一条石板街上,不少人家都选择在老宅背后另起新房,让石板街得以保留原貌。“每年清明、七一、八一等日子,镇上的干部群众都会自发为红军烈士墓敬献花圈。”甘红光说。

发展红色旅游

推进革命老区持续发展和乡村振兴

沿杨家寨的石板路拾级而下,甘红光带着记者来到了杨家寨红色文化广场。

他介绍,杨家寨红色文化广场于2018年初开工建设,占地3000余平方米,总投资300万元。广场上设置了9块浮雕,分别讲述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在南腰界开辟川黔边革命根据地、建立游击队、开展土地革命等故事。

2011年,酉阳县党员干部和群众还自发集资,修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红二·红六军团会师纪念塔。

早在1986年,酉阳县政府就拨款修复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司令部遗址和红二六军团会师纪念亭。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曾跟随贺龙一起创建南腰界革命根据地的廖汉生将军为南腰界纪念馆题写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司令部旧址”的馆名,萧克将军也为会师纪念亭题字。

红军战斗、工作、生活过的众多遗迹遗址,为南腰界发展红色旅游创造了条件。甘红介绍,下一步,南腰界将充分利用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新机遇,积极探索和促进红色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的纵横向联合,拓展红色旅游产品类型;加强红色旅游资源与周边自然山水、田园风光、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的整合,实现从封闭的旅游自循环向开放的“旅游+”新业态新模式新动能新发展转变;以红色旅游资源为引领,充分利用生态资源、特色民俗文化和特色产业,将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山区综合开发、红色美丽村庄建设和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文化遗产传承发展相结合,推进南腰界持续发展和乡村振兴,打造全国革命老区持续发展和乡村振兴示范地。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李辉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