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辉照我永向前”
—— 清明前夕听革命先辈、英雄模范后人讲述传承故事
红色基因,血脉传承。在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无数革命先辈、英雄模范舍生忘死,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和价值追求。如今,在他们的后人身上,同样展现出一代人的价值追求和不懈努力。清明节到来之际,我们探访了几位革命先辈、英雄模范的后人,听他们讲述自己的传承故事。

“光辉照我永向前”
—— 清明前夕听革命先辈、英雄模范后人讲述传承故事

来源:华龙网-重庆日报2021-04-02

王朝辉向参观者讲述红岩故事。记者 黄乔 摄视觉重庆

核心提示

红色基因,血脉传承。在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无数革命先辈、英雄模范舍生忘死,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和价值追求。如今,在他们的后人身上,同样展现出一代人的价值追求和不懈努力。清明节到来之际,我们探访了几位革命先辈、英雄模范的后人,听他们讲述自己的传承故事。

周贡植外玄孙蒋乐隽

“在这里当解说员,我感到荣幸而骄傲”

重庆日报记者 张莎

红色名片

周贡植 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者,中共早期在四川的组织工作者、农民运动领导者、国共合作实践者,中共四川省委在他家中成立。1928年他牺牲时年仅29岁,牺牲前托人带话要妻子和腹中的孩子将来继续自己未竟的事业。

血脉传承

在九龙坡区铜罐驿镇英雄湾村周家大湾(原陡石塔村),茂密的柑橘树掩映着一座青瓦木结构院落。院落门口立有一块石碑,上书:中共四川省临委会扩大会议会址(周贡植故居)。

走进故居,一个年轻铿锵的声音传来:“1920年8月27日,一声汽笛长鸣,‘吉庆’号轮船缓缓驶出重庆太平门码头。一个20来岁的年轻人站在船头,面容清癯、双目有神,望着灰暗的天空、破烂的吊脚楼,心潮起伏。这个年轻人就是周贡植。他怀着救国救民的理想,开始了法国勤工俭学之旅。和他同乘一船的,还有一群同样的赤子。其中,有一个名叫邓希贤的小伙子后来改名叫邓小平,还有一个叫冉钧,他们都是周贡植的亲密战友。”

这是25岁的蒋乐隽,每天都要重复好几遍的解说词。

2019年7月,中共四川省临委会扩大会议会址(周贡植故居)正式开放,大学毕业不久的蒋乐隽来到这里,成为一名解说员。

和众多解说员一样,他每天都会迎接一波又一波参观的游客;和其他解说员不太一样的是,蒋乐隽的身份有点特殊:他是周贡植外玄孙,蒋乐隽的外婆周佳果是周贡植的孙女,周贡植未能谋面的孩子是他的外曾祖父周光玺。

蒋乐隽说,大约从自己五六岁起,外婆就时常抱着他,给他讲外高祖父的故事——

“你外高祖父就是我爷爷,他叫周贡植,年轻时到法国留过洋,回来后参加了共产党。”

“在你外高祖父的父亲支持下,中共四川省委在我们家祖屋成立,在省委领导下,共产党的一系列工作顺利开展。”

“29岁那年,你外高祖父和8位战友在朝天门码头壮烈牺牲。”

……

这些故事让年幼的蒋乐隽从小就把外高祖父视为偶像。如今,他又回到祖屋,将外高祖父的故事讲给每一位参观者听。

蒋乐隽告诉重庆日报记者,少年时的他其实并不能完全理解,外高祖父为何能为革命事业做出如此大的牺牲。长大后,他渐渐明白了,是为了人民幸福、为了天下苍生,外高祖父等一大批革命先烈才在那个动荡的年代挺身而出。他们坚信,自己为之奋斗的事业,必将指引他们深爱的祖国走向伟大的复兴。

清明节前,许多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和中小学校学生来参观故居,蒋乐隽的解说排班越发密集。他说,上至上了年纪的老党员,下至懵懂孩童和小学生,听他解说时都特别认真。“我们全家都以外高祖父为荣,严格要求自己的言行举止。能在外高祖父故居当解说员,让更多人了解这段革命历史,我感到荣幸而骄傲。”蒋乐隽说。

饶国模后人王朝辉

“我会继续守护在这里,讲好红岩故事”

重庆日报首席记者 黄乔

红色名片

饶国模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饶国梁的胞妹,受其兄影响,思想进步,早年从事教育救国,后转向实业救国,在重庆红岩嘴创办大有农场。1939年春,抗战烽烟正浓,这位家境殷实的女性,以其爱国之心,报国之志,义无反顾地向中国共产党伸出援助之手,让中共中央南方局在其红岩大有农场内建立八路军办事处,并多次竭诚相助。1948年,正值中共川东地下党组织遭受最惨重破坏之际,她毅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重庆解放后,饶国模把红岩的土地房屋全部捐献给了国家。邓颖超曾感叹:“没有饶国模,哪有我们红岩!”

血脉传承

3月31日,微风不燥,阳光正好。

红岩革命纪念馆里树木葱茂,绿意盎然。春风拂过,树枝上仅剩的几片残叶被吹落,随风旋转,飘落在“红岩女杰”饶国模墓边。一名中年男子上前,将落叶扫进撮箕。

这名男子便是饶国模的后人——王朝辉。

“饶国模是我母亲的外婆,也就是我的曾祖母。”今年50岁的王朝辉,在红岩革命纪念馆做文物管理员已23年有余。他告诉重庆日报记者,饶国模的墓就在红岩村景区里,工作余暇,他便会带上扫帚和撮箕,到曾祖母墓前扫扫枯枝落叶,理理杂草,这也是他20多年来养成的习惯。

“我母亲就是跟着曾祖母在这个地方长大的。”王朝辉指着照片里的大有农场说,虽然他只在照片里见过饶国模,但从小就听母亲讲过许多关于饶国模的故事,对饶国模充满敬仰。

“爱国、大义、善良……我心中的曾祖母是一位了不起的女性!”王朝辉说,小时候,他便有了自己的理想——到红岩革命纪念馆工作,守护曾祖母曾经的家园,传承红岩精神。

1997年,王朝辉了解到红岩革命纪念馆要招聘文物管理员,他立马报了名。

为了通过招聘考试,王朝辉白天上班,晚上复习,周末还要参加补习班,晚上常常看书到深夜,困了就洗把脸,或是在太阳穴抹点风油精,提起精神继续复习。半年后,王朝辉顺利通过考试。当他接到入职体检通知的那一刻,高兴得像个小孩。

成为红岩革命纪念馆文物管理员后,王朝辉被安排负责饶国模故居的文物管理。他还记得,当时他的母亲知道这个好消息后,拍着他的肩膀说:“你是饶国模的后人,一定要好好工作,要对得起你曾祖母的名字!”

“我认为,只有把红岩村一草一木的故事都了解透彻,才能做好这份工作。”王朝辉说。为此,他入职后开始自学,阅读大量书籍,深入了解革命历史和背后故事,提高自己业务能力,用心用情维护这里的一切。

每晚自学的习惯,王朝辉保持至今。“母亲的叮嘱我记了23年了,必须扎扎实实做好这份工作。”王朝辉说,除了日常维护秩序、保护和清点文物等工作外,他偶尔也会“兼职”解说员,为游人讲述红岩村的故事。

“我侄女王佩雯也到红岩革命纪念馆工作了,她现在是一名解说员。”王朝辉说,清明将至,他和家人会同往年一样,准备好百合花,到墓前祭奠饶国模。

“我和侄女的工作虽然很平凡,但我们会继续守护在这里,讲好红岩故事,让红岩精神代代传承。”王朝辉说。

邱少云侄儿邱光兵

“我要以实际行动来传承‘少云精神’”

重庆日报记者 杨铌紫

红色名片

邱少云 1926年出生,铜梁人,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等功荣立者、一级战斗英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获得者,抗美援朝战争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上的著名战斗英雄。1952年10月,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上佳山西北391高地战斗中,他在烈火燃遍全身的情况下,为反击战的胜利和潜伏部队的安全,严守潜伏纪律,忍受巨大痛苦,一声不吭,直至壮烈牺牲,用血肉之躯谱写了中国战争史、世界战争史上的光辉篇章。他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和新中国成立70周年“最美奋斗者”。

血脉传承

3月30日一大早,在铜梁区民政局工作的邱光兵走进办公室。像往常一样,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将桌上的邱少云烈士铜像仔细擦拭一遍。

邱光兵是邱少云大哥邱东云的儿子。虽然邱少云牺牲时自己还没出生,但邱光兵自小就经常从父亲口中听说这位不曾谋面的二叔的英雄事迹。

“二叔参军两年多就在战场上牺牲了,身后没有留下子女。作为他的家人,传承他这种绝对忠诚、严守纪律、顾全大局、勇于担当的精神,是我的责任和义务。”邱光兵说,受二叔的英雄事迹影响,邱家人自此有了参军的传统,堂兄弟四五个都先后入伍。自己也于1984年参军驻守在云南保山、勐海等地,5年后复员回到铜梁。

回到家乡的邱光兵没有利用烈士亲侄的身份为己谋利,而是在农村勤勤恳恳务农,直到1993年才通过招聘当上一名普通的乡镇干部,一干就是近30年。

从铜梁高楼镇到东城街道,邱光兵主要负责武装工作,除了基层民兵、兵役、动员工作,在出现各种急难险重任务时,他都会带着民兵往前冲。

高楼镇紧邻涪江,每逢特大暴雨或上游洪峰过境,当地就容易遭受洪灾,不仅蔬菜基地被淹,洪水还会漫延到场镇,威胁居民人身财产安全。每到这个时刻,抗洪一线总能看到邱光兵的身影。他和战友们行蹚在洪水中,挨家挨户通知群众转移,对不愿撤离的居民苦口婆心做工作,帮受灾居民搬运家什物件,细致入微安置照料受灾群众,用行动践行着“少云精神”。

在东城街道担任武装部长期间,邱光兵带领的民兵队伍在抗击疫情期间起早贪黑入户排查、值守卡点,在集中隔离点一待就是一个多月。去年8月洪峰过境涪江,邱光兵在抗击洪水一线坚守了3天3夜。

为传承发扬英雄精神,铜梁区以“少云”命名民兵应急连,相关的应急课目训练演练和国防教育也逐步加强,这让邱光兵很受鼓舞,也很欣慰:“当兵就要保家卫国,当民兵就要守护一方,让老百姓过安心日子,这也是二叔用生命所要捍卫的。”

今年1月,邱光兵调任铜梁区民政局副局长。离开基层武装工作岗位,卸下“少云民兵”的身份,他变成了一名“少云志愿者”:参与城乡接合部人居环境整治、当护河员开展巡河、受邱少云烈士纪念馆邀请为青少年讲述英雄故事。“英雄不会被国家和岁月遗忘,我作为邱少云的侄儿,更是要以实际行动来传承‘少云精神’。”邱光兵说。

蒋卫红之子蒋霖佑

“我要像爸爸那样,义无反顾守护群众”

重庆日报记者 周松

红色名片

蒋卫红 1966年出生,涪陵人,1985年12月参加公安工作,生前任涪陵区公安局百胜派出所所长。从警28年来,他一直战斗在基层所队。2013年11月4日晚,蒋卫红在带队抓捕一个贩毒团伙时,不幸被毒贩持刀刺中心脏,壮烈牺牲,年仅47岁。公安部追授他为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市公安局为他追记一等功。

血脉传承

“小时候,爸爸经常因为工作忙回不了家,答应带我出去耍也总是爽约,为此我很不理解,成为一名人民警察后,我才真正理解了他。”4月1日,清明节将至,谈及自己的爸爸蒋卫红,南岸区公安分局天文派出所刑侦民警蒋霖佑数度哽咽。

“我块头大,我去制服那个最狠的。”这是2013年11月4日晚,蒋卫红生前留给战友们的最后一句话。当晚,在对一个贩毒团伙实施抓捕过程中,他被毒贩刺中心脏后,仍紧抱住犯罪嫌疑人不放。最终5名毒贩被全部抓获,蒋卫红因伤势过重殉职。

“得知爸爸牺牲时,我脑子里一片空白……”平静了情绪,蒋霖佑缓缓道出了他和父亲的故事。

蒋霖佑说,那时他正在读大一,事情发生后,他做了一个决定,要像爸爸一样当一名警察。“妈妈得知我的决定后,没有多说,默默帮我查看起警校的信息。当人民警察,我就离爸爸更近一些了……”

“爸爸从小都是我心目中的英雄。”蒋霖佑说,小时候爸爸经常抱着他,给他讲处警时的故事。特别是有一次,蒋卫红带着他在路边散步时,突然冲向三个人,瞬间掏出手铐铐住其中两人,又徒手抓住另一人,给年幼的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后来爸爸才告诉我,那三个人曾因吸毒被抓过,那次散步时他正好看到那三人在扒窃……”

“2018年,我成为了一名和爸爸一样的人民警察。”蒋霖佑说,入警后他发现,不止自己的爸爸,还有许许多多的同事在默默奉献着,值得他学习,“他们经验丰富、嫉恶如仇、时刻为群众着想,都是我学习的榜样。”

两年多来,蒋霖佑办理和协助办理刑事案件100余起,移送起诉嫌疑人200余人,为群众挽回损失80余万元。“爸爸虽然离去多年,但他的精神时刻激励着我。我要像爸爸那样,义无反顾守护群众。”蒋霖佑坚毅地说。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光辉照我永向前”
—— 清明前夕听革命先辈、英雄模范后人讲述传承故事

2021-04-02 06:35:32 来源: 0 条评论

王朝辉向参观者讲述红岩故事。记者 黄乔 摄视觉重庆

核心提示

红色基因,血脉传承。在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无数革命先辈、英雄模范舍生忘死,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和价值追求。如今,在他们的后人身上,同样展现出一代人的价值追求和不懈努力。清明节到来之际,我们探访了几位革命先辈、英雄模范的后人,听他们讲述自己的传承故事。

周贡植外玄孙蒋乐隽

“在这里当解说员,我感到荣幸而骄傲”

重庆日报记者 张莎

红色名片

周贡植 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者,中共早期在四川的组织工作者、农民运动领导者、国共合作实践者,中共四川省委在他家中成立。1928年他牺牲时年仅29岁,牺牲前托人带话要妻子和腹中的孩子将来继续自己未竟的事业。

血脉传承

在九龙坡区铜罐驿镇英雄湾村周家大湾(原陡石塔村),茂密的柑橘树掩映着一座青瓦木结构院落。院落门口立有一块石碑,上书:中共四川省临委会扩大会议会址(周贡植故居)。

走进故居,一个年轻铿锵的声音传来:“1920年8月27日,一声汽笛长鸣,‘吉庆’号轮船缓缓驶出重庆太平门码头。一个20来岁的年轻人站在船头,面容清癯、双目有神,望着灰暗的天空、破烂的吊脚楼,心潮起伏。这个年轻人就是周贡植。他怀着救国救民的理想,开始了法国勤工俭学之旅。和他同乘一船的,还有一群同样的赤子。其中,有一个名叫邓希贤的小伙子后来改名叫邓小平,还有一个叫冉钧,他们都是周贡植的亲密战友。”

这是25岁的蒋乐隽,每天都要重复好几遍的解说词。

2019年7月,中共四川省临委会扩大会议会址(周贡植故居)正式开放,大学毕业不久的蒋乐隽来到这里,成为一名解说员。

和众多解说员一样,他每天都会迎接一波又一波参观的游客;和其他解说员不太一样的是,蒋乐隽的身份有点特殊:他是周贡植外玄孙,蒋乐隽的外婆周佳果是周贡植的孙女,周贡植未能谋面的孩子是他的外曾祖父周光玺。

蒋乐隽说,大约从自己五六岁起,外婆就时常抱着他,给他讲外高祖父的故事——

“你外高祖父就是我爷爷,他叫周贡植,年轻时到法国留过洋,回来后参加了共产党。”

“在你外高祖父的父亲支持下,中共四川省委在我们家祖屋成立,在省委领导下,共产党的一系列工作顺利开展。”

“29岁那年,你外高祖父和8位战友在朝天门码头壮烈牺牲。”

……

这些故事让年幼的蒋乐隽从小就把外高祖父视为偶像。如今,他又回到祖屋,将外高祖父的故事讲给每一位参观者听。

蒋乐隽告诉重庆日报记者,少年时的他其实并不能完全理解,外高祖父为何能为革命事业做出如此大的牺牲。长大后,他渐渐明白了,是为了人民幸福、为了天下苍生,外高祖父等一大批革命先烈才在那个动荡的年代挺身而出。他们坚信,自己为之奋斗的事业,必将指引他们深爱的祖国走向伟大的复兴。

清明节前,许多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和中小学校学生来参观故居,蒋乐隽的解说排班越发密集。他说,上至上了年纪的老党员,下至懵懂孩童和小学生,听他解说时都特别认真。“我们全家都以外高祖父为荣,严格要求自己的言行举止。能在外高祖父故居当解说员,让更多人了解这段革命历史,我感到荣幸而骄傲。”蒋乐隽说。

饶国模后人王朝辉

“我会继续守护在这里,讲好红岩故事”

重庆日报首席记者 黄乔

红色名片

饶国模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饶国梁的胞妹,受其兄影响,思想进步,早年从事教育救国,后转向实业救国,在重庆红岩嘴创办大有农场。1939年春,抗战烽烟正浓,这位家境殷实的女性,以其爱国之心,报国之志,义无反顾地向中国共产党伸出援助之手,让中共中央南方局在其红岩大有农场内建立八路军办事处,并多次竭诚相助。1948年,正值中共川东地下党组织遭受最惨重破坏之际,她毅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重庆解放后,饶国模把红岩的土地房屋全部捐献给了国家。邓颖超曾感叹:“没有饶国模,哪有我们红岩!”

血脉传承

3月31日,微风不燥,阳光正好。

红岩革命纪念馆里树木葱茂,绿意盎然。春风拂过,树枝上仅剩的几片残叶被吹落,随风旋转,飘落在“红岩女杰”饶国模墓边。一名中年男子上前,将落叶扫进撮箕。

这名男子便是饶国模的后人——王朝辉。

“饶国模是我母亲的外婆,也就是我的曾祖母。”今年50岁的王朝辉,在红岩革命纪念馆做文物管理员已23年有余。他告诉重庆日报记者,饶国模的墓就在红岩村景区里,工作余暇,他便会带上扫帚和撮箕,到曾祖母墓前扫扫枯枝落叶,理理杂草,这也是他20多年来养成的习惯。

“我母亲就是跟着曾祖母在这个地方长大的。”王朝辉指着照片里的大有农场说,虽然他只在照片里见过饶国模,但从小就听母亲讲过许多关于饶国模的故事,对饶国模充满敬仰。

“爱国、大义、善良……我心中的曾祖母是一位了不起的女性!”王朝辉说,小时候,他便有了自己的理想——到红岩革命纪念馆工作,守护曾祖母曾经的家园,传承红岩精神。

1997年,王朝辉了解到红岩革命纪念馆要招聘文物管理员,他立马报了名。

为了通过招聘考试,王朝辉白天上班,晚上复习,周末还要参加补习班,晚上常常看书到深夜,困了就洗把脸,或是在太阳穴抹点风油精,提起精神继续复习。半年后,王朝辉顺利通过考试。当他接到入职体检通知的那一刻,高兴得像个小孩。

成为红岩革命纪念馆文物管理员后,王朝辉被安排负责饶国模故居的文物管理。他还记得,当时他的母亲知道这个好消息后,拍着他的肩膀说:“你是饶国模的后人,一定要好好工作,要对得起你曾祖母的名字!”

“我认为,只有把红岩村一草一木的故事都了解透彻,才能做好这份工作。”王朝辉说。为此,他入职后开始自学,阅读大量书籍,深入了解革命历史和背后故事,提高自己业务能力,用心用情维护这里的一切。

每晚自学的习惯,王朝辉保持至今。“母亲的叮嘱我记了23年了,必须扎扎实实做好这份工作。”王朝辉说,除了日常维护秩序、保护和清点文物等工作外,他偶尔也会“兼职”解说员,为游人讲述红岩村的故事。

“我侄女王佩雯也到红岩革命纪念馆工作了,她现在是一名解说员。”王朝辉说,清明将至,他和家人会同往年一样,准备好百合花,到墓前祭奠饶国模。

“我和侄女的工作虽然很平凡,但我们会继续守护在这里,讲好红岩故事,让红岩精神代代传承。”王朝辉说。

邱少云侄儿邱光兵

“我要以实际行动来传承‘少云精神’”

重庆日报记者 杨铌紫

红色名片

邱少云 1926年出生,铜梁人,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等功荣立者、一级战斗英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获得者,抗美援朝战争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上的著名战斗英雄。1952年10月,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上佳山西北391高地战斗中,他在烈火燃遍全身的情况下,为反击战的胜利和潜伏部队的安全,严守潜伏纪律,忍受巨大痛苦,一声不吭,直至壮烈牺牲,用血肉之躯谱写了中国战争史、世界战争史上的光辉篇章。他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和新中国成立70周年“最美奋斗者”。

血脉传承

3月30日一大早,在铜梁区民政局工作的邱光兵走进办公室。像往常一样,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将桌上的邱少云烈士铜像仔细擦拭一遍。

邱光兵是邱少云大哥邱东云的儿子。虽然邱少云牺牲时自己还没出生,但邱光兵自小就经常从父亲口中听说这位不曾谋面的二叔的英雄事迹。

“二叔参军两年多就在战场上牺牲了,身后没有留下子女。作为他的家人,传承他这种绝对忠诚、严守纪律、顾全大局、勇于担当的精神,是我的责任和义务。”邱光兵说,受二叔的英雄事迹影响,邱家人自此有了参军的传统,堂兄弟四五个都先后入伍。自己也于1984年参军驻守在云南保山、勐海等地,5年后复员回到铜梁。

回到家乡的邱光兵没有利用烈士亲侄的身份为己谋利,而是在农村勤勤恳恳务农,直到1993年才通过招聘当上一名普通的乡镇干部,一干就是近30年。

从铜梁高楼镇到东城街道,邱光兵主要负责武装工作,除了基层民兵、兵役、动员工作,在出现各种急难险重任务时,他都会带着民兵往前冲。

高楼镇紧邻涪江,每逢特大暴雨或上游洪峰过境,当地就容易遭受洪灾,不仅蔬菜基地被淹,洪水还会漫延到场镇,威胁居民人身财产安全。每到这个时刻,抗洪一线总能看到邱光兵的身影。他和战友们行蹚在洪水中,挨家挨户通知群众转移,对不愿撤离的居民苦口婆心做工作,帮受灾居民搬运家什物件,细致入微安置照料受灾群众,用行动践行着“少云精神”。

在东城街道担任武装部长期间,邱光兵带领的民兵队伍在抗击疫情期间起早贪黑入户排查、值守卡点,在集中隔离点一待就是一个多月。去年8月洪峰过境涪江,邱光兵在抗击洪水一线坚守了3天3夜。

为传承发扬英雄精神,铜梁区以“少云”命名民兵应急连,相关的应急课目训练演练和国防教育也逐步加强,这让邱光兵很受鼓舞,也很欣慰:“当兵就要保家卫国,当民兵就要守护一方,让老百姓过安心日子,这也是二叔用生命所要捍卫的。”

今年1月,邱光兵调任铜梁区民政局副局长。离开基层武装工作岗位,卸下“少云民兵”的身份,他变成了一名“少云志愿者”:参与城乡接合部人居环境整治、当护河员开展巡河、受邱少云烈士纪念馆邀请为青少年讲述英雄故事。“英雄不会被国家和岁月遗忘,我作为邱少云的侄儿,更是要以实际行动来传承‘少云精神’。”邱光兵说。

蒋卫红之子蒋霖佑

“我要像爸爸那样,义无反顾守护群众”

重庆日报记者 周松

红色名片

蒋卫红 1966年出生,涪陵人,1985年12月参加公安工作,生前任涪陵区公安局百胜派出所所长。从警28年来,他一直战斗在基层所队。2013年11月4日晚,蒋卫红在带队抓捕一个贩毒团伙时,不幸被毒贩持刀刺中心脏,壮烈牺牲,年仅47岁。公安部追授他为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市公安局为他追记一等功。

血脉传承

“小时候,爸爸经常因为工作忙回不了家,答应带我出去耍也总是爽约,为此我很不理解,成为一名人民警察后,我才真正理解了他。”4月1日,清明节将至,谈及自己的爸爸蒋卫红,南岸区公安分局天文派出所刑侦民警蒋霖佑数度哽咽。

“我块头大,我去制服那个最狠的。”这是2013年11月4日晚,蒋卫红生前留给战友们的最后一句话。当晚,在对一个贩毒团伙实施抓捕过程中,他被毒贩刺中心脏后,仍紧抱住犯罪嫌疑人不放。最终5名毒贩被全部抓获,蒋卫红因伤势过重殉职。

“得知爸爸牺牲时,我脑子里一片空白……”平静了情绪,蒋霖佑缓缓道出了他和父亲的故事。

蒋霖佑说,那时他正在读大一,事情发生后,他做了一个决定,要像爸爸一样当一名警察。“妈妈得知我的决定后,没有多说,默默帮我查看起警校的信息。当人民警察,我就离爸爸更近一些了……”

“爸爸从小都是我心目中的英雄。”蒋霖佑说,小时候爸爸经常抱着他,给他讲处警时的故事。特别是有一次,蒋卫红带着他在路边散步时,突然冲向三个人,瞬间掏出手铐铐住其中两人,又徒手抓住另一人,给年幼的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后来爸爸才告诉我,那三个人曾因吸毒被抓过,那次散步时他正好看到那三人在扒窃……”

“2018年,我成为了一名和爸爸一样的人民警察。”蒋霖佑说,入警后他发现,不止自己的爸爸,还有许许多多的同事在默默奉献着,值得他学习,“他们经验丰富、嫉恶如仇、时刻为群众着想,都是我学习的榜样。”

两年多来,蒋霖佑办理和协助办理刑事案件100余起,移送起诉嫌疑人200余人,为群众挽回损失80余万元。“爸爸虽然离去多年,但他的精神时刻激励着我。我要像爸爸那样,义无反顾守护群众。”蒋霖佑坚毅地说。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陈霞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