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5年底 重庆将全面完成“两江四岸”及周边地区统筹防洪排涝和城市建设试点工作
重庆市中心城区394公里“两江四岸”及周边地区将开展统筹沿江防洪排涝和城市建设、开展基础设施灾后重建工作试点,到2025年底,将全面完成“两江四岸”及周边地区统筹防洪排涝和城市建设试点工作。

到2025年底 重庆将全面完成“两江四岸”及周边地区统筹防洪排涝和城市建设试点工作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1-04-06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4月6日13时讯(董进)为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防洪排涝问题,抓实抓好重大民生工程,确保城市安全运行,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日前,重庆市政府网站发布了《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重庆市统筹沿江防洪排涝和城市建设开展基础设施灾后重建工作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重庆市中心城区394公里“两江四岸”及周边地区将开展统筹沿江防洪排涝和城市建设、开展基础设施灾后重建工作试点,到2025年底,将全面完成“两江四岸”及周边地区统筹防洪排涝和城市建设试点工作。

今年初步建立统筹防洪排涝和城市建设协调运行的一体化工作机制

按照“1年补急需、2年强弱项、5年成示范”的要求,明确统筹防洪排涝和城市建设试点目标任务,推进基础设施灾后重建工作,扭转防洪排涝和城市建设不协调的局面。

到2021年底,初步完成“两江四岸”朝天门、磁器口、海棠烟雨公园等沿江重点受灾地段、洪涝灾害防御薄弱区域的灾后基础设施重建、房屋抗灾能力提升工作,初步建立统筹防洪排涝和城市建设协调运行的一体化工作机制。

到2022年底,基本完成“两江四岸”及周边地区防洪排涝设施补短板工作,有序推进滨江护岸生态修复、滨江路网体系完善、沿江房屋建筑分类改造等任务,确保洪汛期无重大人员伤亡、经济受损少、交通不瘫痪、生命线工程正常运行。

到2025年底,全面完成“两江四岸”及周边地区统筹防洪排涝和城市建设试点工作,能够有效应对百年一遇洪水位下的洪涝灾害,滨江地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各类基础设施、公共空间及房屋防洪抗灾能力显著提升,人水相依、城水相伴、江岸共存、山水相映的山、水、城、人和谐共生格局初步建立。在统筹防洪排涝和城市建设的政策体系、管理机制、技术标准、开发模式等方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编制综合建设规划 开展“两江四岸”地方立法工作

《通知》指出,将在“两江四岸”及周边地区开展统筹防洪排涝与城市建设、推进灾后恢复重建试点工作。具体将从创新防洪排涝和城市建设统筹工作机制、提升沿江设施防洪排涝抗灾能力、实施沿江公共空间生态和安全综合整治、增强城市交通运行保障能力、加强应急调度能力建设等五个方面试点。

创新防洪排涝和城市建设统筹工作机制方面,将建立由市住房城乡建委牵头统筹,市发展改革委、市规划自然资源局、市城市管理局、市交通局、市水利局、市应急管理局等部门分工协作的试点工作推进机制。并编制“两江四岸”统筹防洪排涝和城市建设试点综合建设规划,整合沿江地区的空间布局、用地功能、传统风貌,统筹防洪排涝、市政交通、港口码头、历史文化保护等各类专项规划,强化各类城市建设专项规划在定性、定量、定形、定界、定策上的衔接,制定建设计划,安排建设时序,指导城市建设。同时,开展“两江四岸”地方立法工作,统筹城市防洪排涝与规划建设管理工作。

启动磁器口、南滨路海棠烟雨段等防洪排涝综合整治工程

提升沿江设施防洪排涝抗灾能力方面包括磁器口防洪排涝综合整治工程、南滨路海棠烟雨段防洪排涝综合整治工程、大溪沟防洪排涝综合整治工程等21个项目。针对沿江防洪设施存在短板、市政设施抵御洪灾能力不足等问题,在城市建设和沿江设施补短板中融入海绵城市理念,加固补齐沿江防洪设施,整治排水防涝设施,恢复和完善城市供水、园林绿化、污水、环卫、电力、燃气、通信等设施,统筹城市防洪排涝与生命线工程建设,体现绿色化、智能化,增强沿江设施防洪抗灾能力。

实施沿江公共空间生态和安全综合整治共33个项目,包括中心城区沿江受灾城镇老旧小区改建提升、中心城区沿江受灾存量危旧房改建、菜园坝综合市场搬迁工程、“两江四岸”停泊船舶专项整治等。将针对行洪通道不畅、公共空间洪水适应性不足、沿江建筑受灾严重等问题,推进行洪通道清理、公共空间优化、次级河流综合整治、沿江建筑安全隐患整治等工作,探索沿江公共空间弹性利用方式,重现“水清、岸绿、景美、城优”的滨江环境。

实施6座跨江大桥运营健康系统监测工程

增强城市交通运行保障能力方面,将实施嘉悦大桥、高家花园复线桥、鹅公岩长江大桥、双碑嘉陵江大桥、鱼洞长江大桥、石板坡长江大桥等6座跨江大桥运营健康系统监测工程;对中心城区滨江路、城市主干道沿线及核心商圈、广场公园、交通枢纽、历史文化街区等窗口地带人行道进行完善提升;推进沿江地区山城步道建设,重点打通、提升滨江与腹地纵向联系的山城步道,增强滨江可达性与疏散性。

同时,构建沿江特色公交系统,结合过江通勤交通需求,完善两江水上交通系统,启动水上巴士、过江索道等特色交通研究,提高多种公交方式之间的换乘效率,提升公交与滨江公共空间的串联水平,形成两江特色交通系统。

此外还将完善滨江区域路网体系、推动沿江轨道成环成网。将充分发挥轨道交通大运量、网络化运营的特点,加快沿江、跨江轨道线路建设,融入中心城区轨道线网,增强“两江四岸”及周边地区轨道环线疏解能力,推动轨道交通与防洪工程、沿线建筑物的地下空间结构一体化设计。

针对应急调度能力建设,在中心城区搭建中心城区排水防涝应急响应系统,提升应急管理能力。重点推进渝中区防汛监测预报预警和水文服务站建设、沙坪坝区水文监测预警水位标识及监控设备建设。同时,编制超标洪水防御预案、防洪排涝应急预案;构建两江水域应急清漂预警体系、环卫防汛应急体系、管网防洪检测体系、交通预警体系等系统的一体化建设。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hualongbaoliao,报料QQ:3401582423。)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到2025年底 重庆将全面完成“两江四岸”及周边地区统筹防洪排涝和城市建设试点工作

2021-04-06 13:52:34 来源: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4月6日13时讯(董进)为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防洪排涝问题,抓实抓好重大民生工程,确保城市安全运行,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日前,重庆市政府网站发布了《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重庆市统筹沿江防洪排涝和城市建设开展基础设施灾后重建工作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重庆市中心城区394公里“两江四岸”及周边地区将开展统筹沿江防洪排涝和城市建设、开展基础设施灾后重建工作试点,到2025年底,将全面完成“两江四岸”及周边地区统筹防洪排涝和城市建设试点工作。

今年初步建立统筹防洪排涝和城市建设协调运行的一体化工作机制

按照“1年补急需、2年强弱项、5年成示范”的要求,明确统筹防洪排涝和城市建设试点目标任务,推进基础设施灾后重建工作,扭转防洪排涝和城市建设不协调的局面。

到2021年底,初步完成“两江四岸”朝天门、磁器口、海棠烟雨公园等沿江重点受灾地段、洪涝灾害防御薄弱区域的灾后基础设施重建、房屋抗灾能力提升工作,初步建立统筹防洪排涝和城市建设协调运行的一体化工作机制。

到2022年底,基本完成“两江四岸”及周边地区防洪排涝设施补短板工作,有序推进滨江护岸生态修复、滨江路网体系完善、沿江房屋建筑分类改造等任务,确保洪汛期无重大人员伤亡、经济受损少、交通不瘫痪、生命线工程正常运行。

到2025年底,全面完成“两江四岸”及周边地区统筹防洪排涝和城市建设试点工作,能够有效应对百年一遇洪水位下的洪涝灾害,滨江地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各类基础设施、公共空间及房屋防洪抗灾能力显著提升,人水相依、城水相伴、江岸共存、山水相映的山、水、城、人和谐共生格局初步建立。在统筹防洪排涝和城市建设的政策体系、管理机制、技术标准、开发模式等方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编制综合建设规划 开展“两江四岸”地方立法工作

《通知》指出,将在“两江四岸”及周边地区开展统筹防洪排涝与城市建设、推进灾后恢复重建试点工作。具体将从创新防洪排涝和城市建设统筹工作机制、提升沿江设施防洪排涝抗灾能力、实施沿江公共空间生态和安全综合整治、增强城市交通运行保障能力、加强应急调度能力建设等五个方面试点。

创新防洪排涝和城市建设统筹工作机制方面,将建立由市住房城乡建委牵头统筹,市发展改革委、市规划自然资源局、市城市管理局、市交通局、市水利局、市应急管理局等部门分工协作的试点工作推进机制。并编制“两江四岸”统筹防洪排涝和城市建设试点综合建设规划,整合沿江地区的空间布局、用地功能、传统风貌,统筹防洪排涝、市政交通、港口码头、历史文化保护等各类专项规划,强化各类城市建设专项规划在定性、定量、定形、定界、定策上的衔接,制定建设计划,安排建设时序,指导城市建设。同时,开展“两江四岸”地方立法工作,统筹城市防洪排涝与规划建设管理工作。

启动磁器口、南滨路海棠烟雨段等防洪排涝综合整治工程

提升沿江设施防洪排涝抗灾能力方面包括磁器口防洪排涝综合整治工程、南滨路海棠烟雨段防洪排涝综合整治工程、大溪沟防洪排涝综合整治工程等21个项目。针对沿江防洪设施存在短板、市政设施抵御洪灾能力不足等问题,在城市建设和沿江设施补短板中融入海绵城市理念,加固补齐沿江防洪设施,整治排水防涝设施,恢复和完善城市供水、园林绿化、污水、环卫、电力、燃气、通信等设施,统筹城市防洪排涝与生命线工程建设,体现绿色化、智能化,增强沿江设施防洪抗灾能力。

实施沿江公共空间生态和安全综合整治共33个项目,包括中心城区沿江受灾城镇老旧小区改建提升、中心城区沿江受灾存量危旧房改建、菜园坝综合市场搬迁工程、“两江四岸”停泊船舶专项整治等。将针对行洪通道不畅、公共空间洪水适应性不足、沿江建筑受灾严重等问题,推进行洪通道清理、公共空间优化、次级河流综合整治、沿江建筑安全隐患整治等工作,探索沿江公共空间弹性利用方式,重现“水清、岸绿、景美、城优”的滨江环境。

实施6座跨江大桥运营健康系统监测工程

增强城市交通运行保障能力方面,将实施嘉悦大桥、高家花园复线桥、鹅公岩长江大桥、双碑嘉陵江大桥、鱼洞长江大桥、石板坡长江大桥等6座跨江大桥运营健康系统监测工程;对中心城区滨江路、城市主干道沿线及核心商圈、广场公园、交通枢纽、历史文化街区等窗口地带人行道进行完善提升;推进沿江地区山城步道建设,重点打通、提升滨江与腹地纵向联系的山城步道,增强滨江可达性与疏散性。

同时,构建沿江特色公交系统,结合过江通勤交通需求,完善两江水上交通系统,启动水上巴士、过江索道等特色交通研究,提高多种公交方式之间的换乘效率,提升公交与滨江公共空间的串联水平,形成两江特色交通系统。

此外还将完善滨江区域路网体系、推动沿江轨道成环成网。将充分发挥轨道交通大运量、网络化运营的特点,加快沿江、跨江轨道线路建设,融入中心城区轨道线网,增强“两江四岸”及周边地区轨道环线疏解能力,推动轨道交通与防洪工程、沿线建筑物的地下空间结构一体化设计。

针对应急调度能力建设,在中心城区搭建中心城区排水防涝应急响应系统,提升应急管理能力。重点推进渝中区防汛监测预报预警和水文服务站建设、沙坪坝区水文监测预警水位标识及监控设备建设。同时,编制超标洪水防御预案、防洪排涝应急预案;构建两江水域应急清漂预警体系、环卫防汛应急体系、管网防洪检测体系、交通预警体系等系统的一体化建设。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hualongbaoliao,报料QQ:3401582423。)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