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的前沿性
——《大数据传播视域下的品牌管理》读后
2017年国务院确定了每年5月10日为“中国品牌日”。此前,国务院专门发文强调“以品牌引领促进我国供需结构的调整”。

跨学科的前沿性
——《大数据传播视域下的品牌管理》读后

来源:华龙网-重庆日报2021-04-09

舒咏平

2017年国务院确定了每年5月10日为“中国品牌日”。此前,国务院专门发文强调“以品牌引领促进我国供需结构的调整”。

由于既有学科的分类规定性,学者们总是将品牌分解为品牌战略、品牌文化、品牌融资、品牌营销、品牌创新、品牌管理、品牌传播、品牌设计等高度细分的学科门类加以研究,这虽然使得品牌的局部得到放大与关注,却总无法在品牌的综合性上得到跨学科的审视与研究。

而读曾振华教授的《大数据传播视域下的品牌管理》,其跨学科的视野俨然展示眼前。也正是在跨学科的视野中,该著作呈现出如下三个格外突出的特性。

学科融合的前沿性——实际上,书名就已经明显地昭示该著作的学术跨界:“大数据”与其说是计算机或智能控制领域,不如说已经是各学科的基础前提;“传播视域”则在信息社会已经进行了各领域的覆盖;而“品牌管理”显然也远远超越了管理学科,成为了一种文化与自觉。

作者强调了“大数据正在促进信息技术与各行业的深度融合”,强调“正确的品牌定位与保持品牌竞争力离不开大数据及其分析技术”,并阐释了品牌管理上重塑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离不开大数据,品牌舆情的正向引导与传播裂变的有效监控离不开大数据,并着力从大数据传播与运用的视域,探讨品牌管理的实践规律与数据监测分析策略。可以说,该著作跨学科的前沿性是其最显著的特征。

规范严谨的学术性——正是注重学术规范,该著作的逻辑严谨也甚是分明:由大数据的特征引发品牌管理新思维,由大数据梳理导向了对品牌管理功能及阻碍的认知,由大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系统结构分析水到渠成地提出大数据品牌管理平台的构建,由大数据与品牌管理结合进而指出大数据品牌管理中的定位、多维差异、危机舆情洞察等三大核心问题。可以说,该著作的学术性、学理性均在严谨的逻辑展开中得到了凸显。

契合实践的实用性——振华教授是一个让学术密切结合社会的实践者。对此,我是深以为然的,因为将理论结合实践不仅可让自我价值自信体现,而且可以将实践验证与发现带入课堂让学生受益,可以从实践中发现命题并以问题导向进行学术研究,让理论发现更具生命力。该著作中所提出的诸多观点创新,实际上正是实践所需,如著作中所提出的品牌侦听的主要内容包括直接指标监听、情感数据指标侦听两个方面,这无疑就是来源于实践的创新所见。

作为一位在品牌领域进入较早的学者,我近些年每每被企业问及:你能为我们的品牌监控、管理、传播、修正提供基于大数据分析的解决方案吗?我当然无能为力,甚至难以清晰地阐明我的理解以及其中的困难之处。

现在好了,有了这部《大数据传播视域下的品牌管理》,相信很多企业界的明白人读之定会豁然开朗的。

期愿该书在品牌强国的新征程中,发挥其来自实践的理论作用,并给予品牌管理业界以及相应的跨界学者以启迪。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跨学科的前沿性
——《大数据传播视域下的品牌管理》读后

2021-04-09 10:12:47 来源: 0 条评论

舒咏平

2017年国务院确定了每年5月10日为“中国品牌日”。此前,国务院专门发文强调“以品牌引领促进我国供需结构的调整”。

由于既有学科的分类规定性,学者们总是将品牌分解为品牌战略、品牌文化、品牌融资、品牌营销、品牌创新、品牌管理、品牌传播、品牌设计等高度细分的学科门类加以研究,这虽然使得品牌的局部得到放大与关注,却总无法在品牌的综合性上得到跨学科的审视与研究。

而读曾振华教授的《大数据传播视域下的品牌管理》,其跨学科的视野俨然展示眼前。也正是在跨学科的视野中,该著作呈现出如下三个格外突出的特性。

学科融合的前沿性——实际上,书名就已经明显地昭示该著作的学术跨界:“大数据”与其说是计算机或智能控制领域,不如说已经是各学科的基础前提;“传播视域”则在信息社会已经进行了各领域的覆盖;而“品牌管理”显然也远远超越了管理学科,成为了一种文化与自觉。

作者强调了“大数据正在促进信息技术与各行业的深度融合”,强调“正确的品牌定位与保持品牌竞争力离不开大数据及其分析技术”,并阐释了品牌管理上重塑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离不开大数据,品牌舆情的正向引导与传播裂变的有效监控离不开大数据,并着力从大数据传播与运用的视域,探讨品牌管理的实践规律与数据监测分析策略。可以说,该著作跨学科的前沿性是其最显著的特征。

规范严谨的学术性——正是注重学术规范,该著作的逻辑严谨也甚是分明:由大数据的特征引发品牌管理新思维,由大数据梳理导向了对品牌管理功能及阻碍的认知,由大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系统结构分析水到渠成地提出大数据品牌管理平台的构建,由大数据与品牌管理结合进而指出大数据品牌管理中的定位、多维差异、危机舆情洞察等三大核心问题。可以说,该著作的学术性、学理性均在严谨的逻辑展开中得到了凸显。

契合实践的实用性——振华教授是一个让学术密切结合社会的实践者。对此,我是深以为然的,因为将理论结合实践不仅可让自我价值自信体现,而且可以将实践验证与发现带入课堂让学生受益,可以从实践中发现命题并以问题导向进行学术研究,让理论发现更具生命力。该著作中所提出的诸多观点创新,实际上正是实践所需,如著作中所提出的品牌侦听的主要内容包括直接指标监听、情感数据指标侦听两个方面,这无疑就是来源于实践的创新所见。

作为一位在品牌领域进入较早的学者,我近些年每每被企业问及:你能为我们的品牌监控、管理、传播、修正提供基于大数据分析的解决方案吗?我当然无能为力,甚至难以清晰地阐明我的理解以及其中的困难之处。

现在好了,有了这部《大数据传播视域下的品牌管理》,相信很多企业界的明白人读之定会豁然开朗的。

期愿该书在品牌强国的新征程中,发挥其来自实践的理论作用,并给予品牌管理业界以及相应的跨界学者以启迪。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陈丹丹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