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续奋斗 再立新功
18个乡镇党委书记的心里话
​深度贫困地区,是脱贫攻坚最难啃的“硬骨头”。2017年8月以来,我市参照国家深度贫困县的识别标准,精准识别18个市级深度贫困乡镇,以重大扶贫工程和到村到户帮扶措施为抓手,以补短板为突破口,着力解决深度贫困地区面临的突出制约问题。

接续奋斗 再立新功
18个乡镇党委书记的心里话

来源:华龙网-重庆日报2021-04-15

三月三十日,正在向乡村主题旅游小镇迈进的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记者 万难 摄视觉重庆

2020年6月10日傍晚,城口县沿河乡北坡村村民在广场上休息锻炼。(资料图片)记者 龙帆 摄/视觉重庆

2021年1月28日,酉阳县车田乡车田村新开办的乡村民宿迎来客人。(资料图片)记者 万难 摄/视觉重庆

深度贫困地区,是脱贫攻坚最难啃的“硬骨头”。2017年8月以来,我市参照国家深度贫困县的识别标准,精准识别18个市级深度贫困乡镇,以重大扶贫工程和到村到户帮扶措施为抓手,以补短板为突破口,着力解决深度贫困地区面临的突出制约问题。

3年多来,深度贫困乡镇共投资69.44亿元,实施项目2071个,在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整治、扶贫产业发展、干部群众精神面貌提升等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贫困发生率从18.24%下降到零,群众满意度达到99.3%,既攻克深度贫困堡垒,又有机衔接乡村振兴,在有效衔接上探索了路子、树起了样子。

在全市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召开之际,本报记者专访了这18个乡镇的党委书记,倾听他们的心里话。

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委常委、中益乡党委书记谭雪峰:

引带动机制 建旅游小镇

“现在全乡群众吃穿不愁,教育、医疗、住房也达到100%保障。在好政策的带动下,大家也从‘推着跑’变为‘主动跑’,‘如今政策就是好,我要努力向前跑’的观念深入人心。”回顾起决战深度贫困的历程,谭雪峰无限感慨。

近年来,在开展脱贫攻坚的同时,中益乡还探索建立了“龙头企业+集体经济+农户”“社会资本+集体经济+闲置农房”“农家乐+贫困户”等产业发展联结带动机制,深度激发村集体、群众发展动力活力,促进全体群众共享发展成果,推动乡村振兴。

“如今中益乡的乡村旅游发展已经起步,未来我们将继续丰富旅游业态,争取到2025年将中益乡建设成为有影响力的乡村主题旅游小镇,年接待游客达50万人次以上。”谭雪峰说,接下来中益乡将以农业为基础、以文化为灵魂、以旅游为龙头,坚持农文旅融合发展,建设好中华蜜蜂小镇,构建“大研学”旅游格局,让更多群众在家门口吃上“旅游饭”,确保家家有产业、户户有增收项目,以此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记者 栗园园)

巫溪县委常委、红池坝镇党委书记王仕杰:

找准新定位 创建金招牌

“3年多的深度攻坚,红池坝镇围绕‘农旅融合、旅为龙头、农为基础、交通先行、党建保障’20字治贫思路,不仅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也实现了‘农田变景观、农村变景区、农房变民宿’目标。”王仕杰高兴地说。

作为全市乡村振兴示范镇,红池坝镇紧扣“市级乡村振兴先行者、巫溪旅游西大门、全县乡村旅游示范镇”三个定位,努力实现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目标。去年,“红池云乡”旅游区获评3A景区,茶山村先后获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和“全国文明村镇”3个国字号称号。过去的穷乡僻壤变成了游人如织的乡村旅游景区,绿水青山成了红池坝镇的“金字招牌”。

“今年,我们将继续坚持以‘小组团、微田园、生态化、有特色’为方向,加快红池坝镇全域旅游创建。”王仕杰表示,将着力培育“红池坝上·云中之家”乡村旅游品牌,让绿水青山真正成为富民兴镇的金山银山。(记者 龙丹梅)

奉节县副县长、平安乡党委书记邹远珍:

乡村能善治 产业要壮大

“回顾脱贫攻坚的成效,最让我满意的就是平安乡开展‘四访’工作,不仅让干部得到锤炼,更是让群众实打实得到帮扶。”邹远珍介绍,通过干部走访、教师家访、医生巡访、农技随访的“四访”工作法,平安乡的基础设施、产业发展、人居环境等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去年下半年,平安乡探索建立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积分银行,约定积分、扣分、兑换细则,明确积信、积孝、积善、积勤、积美五大指标,定期开展‘五星’评比,激发群众比学赶超,不断构建‘自治、法治、德治’的乡村治理体系。”邹远珍说。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我们将继续培育壮大产业,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邹远珍说,平安乡将稳定蔬菜、中药材、小水果、豆腐柴“四个一万亩”种植规模,并推出“平安味道·幸福生活”农特产品。此外,平安乡还将挖掘文昌田园“晴耕雨读”耕读传家文化,创建文昌田园3A景区,推进农旅、文旅融合发展,努力走好乡村振兴第一步。(记者 苏畅)

丰都县三建乡党委书记黄友志:

村村有产业 户户能增收

“我们实现了扶贫产业到村到户全覆盖,整合相关扶持资金,在全乡8个村因地制宜发展起笋竹、青脆李、油茶、花椒等效益农作物1.8万亩,实现了村村有产业园。”黄友志介绍,乡里还结合农村“三变”改革,盘活了农村闲置资源,建立起财产、资本、股权、工资等长效带贫益贫机制,全面消除了“空壳村”,鼓起了“钱袋子”。

乡村全域旅游发展成为三建乡的最大亮点,乡里依托各村特色产业规划,实施了“一村一品”乡村特色游,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先后打造了保家楼民宿、廖家坝旅游小镇、千亩梯田风光等旅游景点,成为新的“打卡地”。

“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做大做强特色产业是我们接下来最想做的事。”黄友志表示,将继续以“三变”改革为抓手,发展乡村经济,最大限度地激活人、地、钱、自然风光等资源要素,以脱贫攻坚的决心和勇气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记者 左黎韵)

云阳县泥溪镇党委书记陈宇:

促农旅融合 传农耕文化

“每当看到漫山遍野开满沁人心脾的柑橘花,看到群众面带笑容数着卖农产品的钱,我就觉得无比欣慰。”陈宇说,与深度贫困这块“硬骨头”作战3年多来,最让他满意的就是黑木耳、香菇等特色产业的发展,切切实实让村民增了收。

“为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我们主要在产业提质增效和智慧农业等方面进行了探索。”陈宇说,泥溪镇立足产业基础,建成电商大数据平台、智慧农业监测系统,让大数据智能化为产业赋能,实现了对产、供、销全产业链的精准管理。此外,还建成集农特产品加工包装、营销展示、观光体验等为一体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园,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业效益。

陈宇说,接下来将全力推动农旅融合发展,通过产业基础设施配套,间种食药两用的金丝皇菊,打造集观光、采摘为一体的旅游项目。此外,进一步深挖农耕文化、增加体验互动,着力将三峡农耕园打造成“让老年人寻回记忆、让年轻人记住乡愁、让小孩子受到传统文化教育”的3A级乡村旅游景区。(记者 栗园园)

城口县鸡鸣乡党委书记李明伟:

抓党建引领 建连片茶园

“在脱贫攻坚过程中,鸡鸣乡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产业发展、群众精气神的提升,最让我感到满意。”李明伟说,目前鸡鸣乡的路网密度达到2.31公里/平方千米,电网全面升级改造,移动网络覆盖率达到98%,形成了“1+3+X”的产业格局;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与日俱增,满意度达98%以上。

与此同时,鸡鸣乡还以乡为单位设立奖助学金,并建立完善制度,资助范围覆盖全乡所有学生,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将支部建在产业上,成立功能性党支部,充分发挥无职党员作用。

李明伟表示,接下来将以“鸡鸣贡茶”为龙头,实施区域发展计划,吸纳周边乡镇茶农,将“明通、鸡鸣、咸宜”沿线中低山区域打造成为连片标准化茶园,全面实施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形成全产业链,借助周边景区实施农文旅融合发展。(记者 罗芸)

巫山县双龙镇党委书记易前聪:

创建示范镇 完善产业链

“我们通过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超常规的力度,终于啃下了这块‘硬骨头’。”回顾双龙镇3年多的脱贫攻坚之路,易前聪感慨万千。

他说,深度脱贫攻坚激发了群众发展的斗志,消除了“等靠要”的思想,让群众深谙幸福是靠双手奋斗出来的道理。

“宁愿苦干,不愿苦熬。”易前聪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双龙镇将以乡村振兴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现有帮扶政策、资金支持、帮扶力量总体稳定,利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契机,全力创建“三个示范镇”(特色生态产业示范镇、乡村治理创新示范镇、乡村文化建设示范镇)。以产业发展支撑乡村全面振兴,发挥产业的基础作用,不断加快推进农业产业种植、管护、销售、加工、仓储冷链、物流运输全产业链发展。同时,培育壮大青脆李、中药材、柑橘、核桃等生态农业,进一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脱贫户和一般农户可持续增收,更好地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记者 赵伟平)

武隆区后坪乡党委书记宗小华:

产业上规模 治理出新招

通过3年多的深度脱贫攻坚,后坪乡全面解决了贫困群众“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问题,乡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用当地群众的话来说:干部群众“全力战天斗地、变化翻天覆地、精神感天动地”,这3年是后坪历史上变化最大的3年,也是干部群众凝心聚力、攻坚克难、锐意进取的3年。

宗小华说,2020年以来,后坪乡按照全市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要求,重点在组织振兴、人才振兴和产业振兴上进行了探索。特别是产业振兴,通过实施特色农业的“三万五园”产业规划,实现了在地高山茶叶8200亩、中药材7600亩、中华蜂6200群,山地特色农业产业逐渐规模化。

今年后坪乡将重点实施组织振兴,特别是基层社会治理创新。这几年,通过“法治扶贫”项目的有效实施,结合“一章一约三会”的推广,后坪乡真正实现了“群众的事情群众办”“群众的问题群众解决”,以良好的社会治理环境为乡村振兴保驾护航。(记者 罗芸)

城口县沿河乡党委书记吴雪飞:

管理靠自治 产业有特色

“我们以攻坚克难、破釜沉舟的精神和韧劲,完成了以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及住房保障为主的跨越式发展,切实解决了群众‘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问题,彻底斩断了‘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穷根,为区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吴雪飞说。

针对基层治理“一盘散沙”、群众“等靠要”思想严重等问题,沿河乡创新实施“院落自治”管理模式,推行“大网格+小院落”工作机制,最大限度激发群众内生动力,调动群众参与村庄发展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乡村“三治”融合发展,形成了“党建扎桩、德治塑魂、院落织网”的院落自治样本。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吴雪飞表示,作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示范点,沿河乡将继续“走在前列、作出示范”,加大力度发展特色产业,完善优化产业布局,推进以竹笋、香菇为主的农产品精深加工和品牌建设,挖掘传承红色文化和山地文化,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记者 汤艳娟)

巫溪县天元乡党委书记林永:

建四个基地 促农旅融合

“八千父老乡亲如期脱贫,和全国人民一道步入小康。”谈及脱贫攻坚的成绩,林永十分自豪,“我们切实解决了‘两不愁三保障一达标’和饮水问题,实现了“水电路讯房”的全面保障,村村有产业、户户能增收,全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全体干部群众‘石头缝里奔小康’的精神得到了充分发扬。”

天元乡探索建立了“三变改革”“托管代养”等七大扶贫模式,打造了中蜂、中药材、特色经果、草食牲畜四个“万级基地”,打造了“天谷元乡”区域公用品牌,解决了农产品销售“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同时,联合重庆三峡职业学院成立了乡村振兴学院天元分院,为乡村振兴培养和留住本土人才提供了更好路径。

接下来,天元乡将努力打通外联大通道,补齐基础设施短板,解决交通问题;做实农旅融合,进一步发展壮大特色产业和集体经济,创新农村社会综合治理,努力发展乡村旅游,真正吃上生态饭、走上旅游路,努力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记者 龙丹梅)

开州区大进镇党委书记张太雷:

党支部带动 “土专家”助力

“深度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大进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张太雷表示,“水电路讯房”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茶叶、中药材、粮油果蔬和乡村旅游“3+1”主导产业跨越式发展,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奠定了基础。

张太雷说,作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市级示范点,去年下半年以来,大进镇围绕“五个走在前列”目标,在主导产业培育发展、整治改善人居环境、深化基层治理、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创新。其中,最大的亮点就是打造“不走的工作队”,推进“三育两带”行动,让更多“土专家”“田秀才”发挥作用,助力乡村振兴。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大进镇将主抓两件事。”张太雷表示,第一件是做优做强主导产业,紧紧围绕高山生态特色效益农业发展定位,稳步推进“三变”改革,带动群众持续稳定增收;第二件是把基层党支部建成坚强战斗堡垒,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让基层党支部有人、有阵地、有能力、有钱办实事惠民生。(记者 赵伟平)

万州区龙驹镇党委书记张凤政:

建设特色镇 完善联合体

“脱贫攻坚以来,最让我满意的是,指挥体系、帮扶力量、主体责任等形成了齐抓共管形成强大合力,推动脱贫攻坚项目实现如期完工率、投资完成率、绩效完成率三个100%,特色产业对贫困户参与、融入、协作带动覆盖率为100%。”张凤政说,龙驹镇以“三师入户”为切入点,听民情、解民怨、聚民意,构建基层治理模式,推动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探索构建了以芦花鸡为代表的特色产业联合体,深化城乡“医疗联合体、教育联合体”建设,拓展推广“三甲医院托管乡镇卫生院”“城市名校带动农村学校”机制,区域辐射服务力、带动带领力进一步增强。

在乡村振兴过程中,龙驹镇将有序推动特色小镇、乡村振兴项目建设,推进“产业联合体”,稳固提升现有“果、椒、药、菌、茶”特色产业体系,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推动产业“接二连三”;持续夯实农村人才支撑,实行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帮带体系;深化完善“产业联合体”“医疗联合体”“教育联合体”等举措,构建镇村一体、有效治理的乡村振兴体制。(记者 彭瑜)

酉阳县浪坪乡党委书记李江:

村民有岗位 经营有能人

“回顾脱贫攻坚成效,最让我满意的是浪坪乡转型升级持续见效。”李江介绍,现在浪坪乡实现了村村通、组组畅、寨寨达,建成覆盖全境、分布密集的交通网络。

“我们始终把产业发展作为关键抓手。”李江说,乡里累计培育起村级集体经济组织3个,专业合作社25个,致富带头人10名,建成农业产业孵化园500亩、茶叶基地1250亩、油茶基地500亩、冰糖李基地520亩、养殖基地150亩等,形成村有主导产业、户有增收项目的产业发展格局,让群众有岗位、有事做、有收入。

“浪坪乡将从四个方面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李江说,一是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二是推进特色产业规模发展,实施千亩水稻、千亩辣椒、千只山羊、千头生猪“四千工程”;三是通过引进公司、培育致富带头人、发挥专业合作作用等形式,建设主导产业;四是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推进乡村治理。(记者 苏畅)

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大垭乡党委书记赵中娅:

改革添动力 融合强产业

“脱贫攻坚以来,大垭乡基础设施全面改善,实现了‘水电路讯房’五个100%保障,彻底改变了以前落后的局面,这是令我感到最满意的地方。”赵中娅说,老百姓都说是国家的好政策让“穷大垭”变成了“金大垭”。

大垭乡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同时,从持续壮大特色产业、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全面改善人居环境、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全面激发内生动力5个方面进行探索。其中在产业方面,借股权化改革和“三变改革”的动力,运用“公司+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方式进行产业发展,并注重发挥集体经济组织的引领作用,建成了辣椒烘烤车间,发展辣椒种植1000亩,成为一大主导产业。

接下来,大垭乡将发展壮大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加快推进蔬菜、中药材、畜禽养殖等产业发展,强化农产品品牌建设,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同时,强化生态保护,打造大垭乡全域旅游风景区,为最终实现全域旅游风景区目标而努力。(记者 陈维灯)

黔江区金溪镇党委书记李波:

做强蚕桑业 打造“金银滩”

“金溪镇探索实施‘蚕桑+N’山地现代蚕业模式,建成万亩桑园,这是我最满意的脱贫攻坚成效。”李波介绍,金溪镇通过实施“蚕桑+N”山地现代蚕业模式,实现了村村有产业,户户有增收,从过去的“筲箕滩”变成了产业兴旺的“金银滩”,目前全镇8个贫困村全部销号,1991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02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14652元。

李波说,金溪镇在做大做强山地特色产业和“桑+”立体循环农业的同时,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打造蚕桑小镇,并深入推进农村“三变”、集体产权制度、“地票”“林票”等改革,盘活沉睡资源,壮大集体经济。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金溪镇还将继续壮大乡村产业。”李波说,金溪镇将抓好优质桑园建设,总结推广“桑+”“果+”立体农业模式,走好山地特色现代农业发展之路,并进一步打造长春桑旅融合产业园、谭家坪现代农业观光园、平溪悦心憩园,探索开发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游。(记者 苏畅)

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三义乡党委书记李小平:

增收靠产业 发展有动力

3年多的深度攻坚,最令李小平感到欣慰的是,三义乡减贫任务全面完成:3个贫困村全部销号,605户贫困户2277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农民收入大幅提高: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升至1.2万元左右;生产生活更加便捷:贫困户全住房率、人行便道覆盖率、贫困户电力保障率、农村集中供水率等均实现100%;产业结构深度调整:培育了烤烟、中药材、高山蔬菜经果、特色养殖四大脱贫产业。

“下一步,我们重点从‘壮大特色产业、提升公共服务、改善人居环境、激发内生动力、加强党的建设’下功夫,确保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他说,将继续发扬脱贫攻坚精神,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全面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真正让三义乡达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让百姓过上美好的幸福生活。(记者 陈维灯)

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隘口镇党委书记刘红明:

电商带产业 加工促就业

“我们隘口镇脱贫攻坚最大的亮点就是电商,依托秀山电商产业发展的优势,我们实现了农村电商从无到有,带动了特色产业从弱到强。”刘红明说,近年来,隘口镇投资6300万元建成投用隘口乡村扶贫产业园,投用电商产品加工中心、电商研发中心、冷链库、中药材加工中心,带动老百姓发展黄精、金银花、辣椒等特色产业3.9万亩,实现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在探索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方面,隘口镇的做法是管好用好扶贫资产。针对3.9万亩特色产业,该镇通过提升加工厂产能,进一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预计今年加工产值可达1.2亿元以上;利用乡村扶贫产业园,大力引进食品加工企业、开展非遗技艺培训,带动老百姓就地就近就业。

展望未来乡村振兴,刘红明说人才是关键。“产业发展已有一定基础,接下来我们要重点培养年轻化、懂经济、能力强的镇村干部,尤其是选优配强村支两委和致富带头人,实现产业振兴与人才振兴良性互动。”刘红明说。(记者 栗园园)

酉阳县车田乡党委书记田相君:

茶园成公园 民宿留游客

“在车田乡的脱贫攻坚成效中,全乡的产业发展得到提升让我最满意。”田相君说,目前全乡已建成油茶基地25000亩、中药材基地4000亩、经果林基地1400亩、茶叶基地2000亩、叶用枸杞扶贫科研示范基地300亩。同时,发展乡村旅游,已打造铜麻台、猫头坝、苗营、文家院子4个乡村旅游示范点,发展“桃源人家”民宿233家。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排头兵。”田相君介绍,车田乡将全乡所有闲置地流转到村集体统一管理,并引进酉阳县酉州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按“公司+村集体+农户”模式,对全乡油茶实行统一流转、统一规划、统一栽植、统一管护、统一经营,所得收入按照公司、农户、村集体经济6:3:1的比例进行分配。

“车田乡将走好农旅融合发展道路,在乡村振兴中开好头。”田相君说,油茶“花果并存”,除了经济价值外,还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下一步,车田乡将打造油茶公园,让游客品油茶、住民宿、赏茶花。(记者 苏畅)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接续奋斗 再立新功
18个乡镇党委书记的心里话

2021-04-15 06:28:10 来源: 0 条评论

三月三十日,正在向乡村主题旅游小镇迈进的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记者 万难 摄视觉重庆

2020年6月10日傍晚,城口县沿河乡北坡村村民在广场上休息锻炼。(资料图片)记者 龙帆 摄/视觉重庆

2021年1月28日,酉阳县车田乡车田村新开办的乡村民宿迎来客人。(资料图片)记者 万难 摄/视觉重庆

深度贫困地区,是脱贫攻坚最难啃的“硬骨头”。2017年8月以来,我市参照国家深度贫困县的识别标准,精准识别18个市级深度贫困乡镇,以重大扶贫工程和到村到户帮扶措施为抓手,以补短板为突破口,着力解决深度贫困地区面临的突出制约问题。

3年多来,深度贫困乡镇共投资69.44亿元,实施项目2071个,在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整治、扶贫产业发展、干部群众精神面貌提升等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贫困发生率从18.24%下降到零,群众满意度达到99.3%,既攻克深度贫困堡垒,又有机衔接乡村振兴,在有效衔接上探索了路子、树起了样子。

在全市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召开之际,本报记者专访了这18个乡镇的党委书记,倾听他们的心里话。

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委常委、中益乡党委书记谭雪峰:

引带动机制 建旅游小镇

“现在全乡群众吃穿不愁,教育、医疗、住房也达到100%保障。在好政策的带动下,大家也从‘推着跑’变为‘主动跑’,‘如今政策就是好,我要努力向前跑’的观念深入人心。”回顾起决战深度贫困的历程,谭雪峰无限感慨。

近年来,在开展脱贫攻坚的同时,中益乡还探索建立了“龙头企业+集体经济+农户”“社会资本+集体经济+闲置农房”“农家乐+贫困户”等产业发展联结带动机制,深度激发村集体、群众发展动力活力,促进全体群众共享发展成果,推动乡村振兴。

“如今中益乡的乡村旅游发展已经起步,未来我们将继续丰富旅游业态,争取到2025年将中益乡建设成为有影响力的乡村主题旅游小镇,年接待游客达50万人次以上。”谭雪峰说,接下来中益乡将以农业为基础、以文化为灵魂、以旅游为龙头,坚持农文旅融合发展,建设好中华蜜蜂小镇,构建“大研学”旅游格局,让更多群众在家门口吃上“旅游饭”,确保家家有产业、户户有增收项目,以此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记者 栗园园)

巫溪县委常委、红池坝镇党委书记王仕杰:

找准新定位 创建金招牌

“3年多的深度攻坚,红池坝镇围绕‘农旅融合、旅为龙头、农为基础、交通先行、党建保障’20字治贫思路,不仅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也实现了‘农田变景观、农村变景区、农房变民宿’目标。”王仕杰高兴地说。

作为全市乡村振兴示范镇,红池坝镇紧扣“市级乡村振兴先行者、巫溪旅游西大门、全县乡村旅游示范镇”三个定位,努力实现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目标。去年,“红池云乡”旅游区获评3A景区,茶山村先后获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和“全国文明村镇”3个国字号称号。过去的穷乡僻壤变成了游人如织的乡村旅游景区,绿水青山成了红池坝镇的“金字招牌”。

“今年,我们将继续坚持以‘小组团、微田园、生态化、有特色’为方向,加快红池坝镇全域旅游创建。”王仕杰表示,将着力培育“红池坝上·云中之家”乡村旅游品牌,让绿水青山真正成为富民兴镇的金山银山。(记者 龙丹梅)

奉节县副县长、平安乡党委书记邹远珍:

乡村能善治 产业要壮大

“回顾脱贫攻坚的成效,最让我满意的就是平安乡开展‘四访’工作,不仅让干部得到锤炼,更是让群众实打实得到帮扶。”邹远珍介绍,通过干部走访、教师家访、医生巡访、农技随访的“四访”工作法,平安乡的基础设施、产业发展、人居环境等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去年下半年,平安乡探索建立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积分银行,约定积分、扣分、兑换细则,明确积信、积孝、积善、积勤、积美五大指标,定期开展‘五星’评比,激发群众比学赶超,不断构建‘自治、法治、德治’的乡村治理体系。”邹远珍说。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我们将继续培育壮大产业,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邹远珍说,平安乡将稳定蔬菜、中药材、小水果、豆腐柴“四个一万亩”种植规模,并推出“平安味道·幸福生活”农特产品。此外,平安乡还将挖掘文昌田园“晴耕雨读”耕读传家文化,创建文昌田园3A景区,推进农旅、文旅融合发展,努力走好乡村振兴第一步。(记者 苏畅)

丰都县三建乡党委书记黄友志:

村村有产业 户户能增收

“我们实现了扶贫产业到村到户全覆盖,整合相关扶持资金,在全乡8个村因地制宜发展起笋竹、青脆李、油茶、花椒等效益农作物1.8万亩,实现了村村有产业园。”黄友志介绍,乡里还结合农村“三变”改革,盘活了农村闲置资源,建立起财产、资本、股权、工资等长效带贫益贫机制,全面消除了“空壳村”,鼓起了“钱袋子”。

乡村全域旅游发展成为三建乡的最大亮点,乡里依托各村特色产业规划,实施了“一村一品”乡村特色游,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先后打造了保家楼民宿、廖家坝旅游小镇、千亩梯田风光等旅游景点,成为新的“打卡地”。

“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做大做强特色产业是我们接下来最想做的事。”黄友志表示,将继续以“三变”改革为抓手,发展乡村经济,最大限度地激活人、地、钱、自然风光等资源要素,以脱贫攻坚的决心和勇气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记者 左黎韵)

云阳县泥溪镇党委书记陈宇:

促农旅融合 传农耕文化

“每当看到漫山遍野开满沁人心脾的柑橘花,看到群众面带笑容数着卖农产品的钱,我就觉得无比欣慰。”陈宇说,与深度贫困这块“硬骨头”作战3年多来,最让他满意的就是黑木耳、香菇等特色产业的发展,切切实实让村民增了收。

“为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我们主要在产业提质增效和智慧农业等方面进行了探索。”陈宇说,泥溪镇立足产业基础,建成电商大数据平台、智慧农业监测系统,让大数据智能化为产业赋能,实现了对产、供、销全产业链的精准管理。此外,还建成集农特产品加工包装、营销展示、观光体验等为一体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园,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业效益。

陈宇说,接下来将全力推动农旅融合发展,通过产业基础设施配套,间种食药两用的金丝皇菊,打造集观光、采摘为一体的旅游项目。此外,进一步深挖农耕文化、增加体验互动,着力将三峡农耕园打造成“让老年人寻回记忆、让年轻人记住乡愁、让小孩子受到传统文化教育”的3A级乡村旅游景区。(记者 栗园园)

城口县鸡鸣乡党委书记李明伟:

抓党建引领 建连片茶园

“在脱贫攻坚过程中,鸡鸣乡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产业发展、群众精气神的提升,最让我感到满意。”李明伟说,目前鸡鸣乡的路网密度达到2.31公里/平方千米,电网全面升级改造,移动网络覆盖率达到98%,形成了“1+3+X”的产业格局;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与日俱增,满意度达98%以上。

与此同时,鸡鸣乡还以乡为单位设立奖助学金,并建立完善制度,资助范围覆盖全乡所有学生,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将支部建在产业上,成立功能性党支部,充分发挥无职党员作用。

李明伟表示,接下来将以“鸡鸣贡茶”为龙头,实施区域发展计划,吸纳周边乡镇茶农,将“明通、鸡鸣、咸宜”沿线中低山区域打造成为连片标准化茶园,全面实施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形成全产业链,借助周边景区实施农文旅融合发展。(记者 罗芸)

巫山县双龙镇党委书记易前聪:

创建示范镇 完善产业链

“我们通过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超常规的力度,终于啃下了这块‘硬骨头’。”回顾双龙镇3年多的脱贫攻坚之路,易前聪感慨万千。

他说,深度脱贫攻坚激发了群众发展的斗志,消除了“等靠要”的思想,让群众深谙幸福是靠双手奋斗出来的道理。

“宁愿苦干,不愿苦熬。”易前聪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双龙镇将以乡村振兴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现有帮扶政策、资金支持、帮扶力量总体稳定,利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契机,全力创建“三个示范镇”(特色生态产业示范镇、乡村治理创新示范镇、乡村文化建设示范镇)。以产业发展支撑乡村全面振兴,发挥产业的基础作用,不断加快推进农业产业种植、管护、销售、加工、仓储冷链、物流运输全产业链发展。同时,培育壮大青脆李、中药材、柑橘、核桃等生态农业,进一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脱贫户和一般农户可持续增收,更好地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记者 赵伟平)

武隆区后坪乡党委书记宗小华:

产业上规模 治理出新招

通过3年多的深度脱贫攻坚,后坪乡全面解决了贫困群众“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问题,乡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用当地群众的话来说:干部群众“全力战天斗地、变化翻天覆地、精神感天动地”,这3年是后坪历史上变化最大的3年,也是干部群众凝心聚力、攻坚克难、锐意进取的3年。

宗小华说,2020年以来,后坪乡按照全市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要求,重点在组织振兴、人才振兴和产业振兴上进行了探索。特别是产业振兴,通过实施特色农业的“三万五园”产业规划,实现了在地高山茶叶8200亩、中药材7600亩、中华蜂6200群,山地特色农业产业逐渐规模化。

今年后坪乡将重点实施组织振兴,特别是基层社会治理创新。这几年,通过“法治扶贫”项目的有效实施,结合“一章一约三会”的推广,后坪乡真正实现了“群众的事情群众办”“群众的问题群众解决”,以良好的社会治理环境为乡村振兴保驾护航。(记者 罗芸)

城口县沿河乡党委书记吴雪飞:

管理靠自治 产业有特色

“我们以攻坚克难、破釜沉舟的精神和韧劲,完成了以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及住房保障为主的跨越式发展,切实解决了群众‘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问题,彻底斩断了‘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穷根,为区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吴雪飞说。

针对基层治理“一盘散沙”、群众“等靠要”思想严重等问题,沿河乡创新实施“院落自治”管理模式,推行“大网格+小院落”工作机制,最大限度激发群众内生动力,调动群众参与村庄发展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乡村“三治”融合发展,形成了“党建扎桩、德治塑魂、院落织网”的院落自治样本。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吴雪飞表示,作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示范点,沿河乡将继续“走在前列、作出示范”,加大力度发展特色产业,完善优化产业布局,推进以竹笋、香菇为主的农产品精深加工和品牌建设,挖掘传承红色文化和山地文化,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记者 汤艳娟)

巫溪县天元乡党委书记林永:

建四个基地 促农旅融合

“八千父老乡亲如期脱贫,和全国人民一道步入小康。”谈及脱贫攻坚的成绩,林永十分自豪,“我们切实解决了‘两不愁三保障一达标’和饮水问题,实现了“水电路讯房”的全面保障,村村有产业、户户能增收,全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全体干部群众‘石头缝里奔小康’的精神得到了充分发扬。”

天元乡探索建立了“三变改革”“托管代养”等七大扶贫模式,打造了中蜂、中药材、特色经果、草食牲畜四个“万级基地”,打造了“天谷元乡”区域公用品牌,解决了农产品销售“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同时,联合重庆三峡职业学院成立了乡村振兴学院天元分院,为乡村振兴培养和留住本土人才提供了更好路径。

接下来,天元乡将努力打通外联大通道,补齐基础设施短板,解决交通问题;做实农旅融合,进一步发展壮大特色产业和集体经济,创新农村社会综合治理,努力发展乡村旅游,真正吃上生态饭、走上旅游路,努力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记者 龙丹梅)

开州区大进镇党委书记张太雷:

党支部带动 “土专家”助力

“深度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大进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张太雷表示,“水电路讯房”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茶叶、中药材、粮油果蔬和乡村旅游“3+1”主导产业跨越式发展,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奠定了基础。

张太雷说,作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市级示范点,去年下半年以来,大进镇围绕“五个走在前列”目标,在主导产业培育发展、整治改善人居环境、深化基层治理、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创新。其中,最大的亮点就是打造“不走的工作队”,推进“三育两带”行动,让更多“土专家”“田秀才”发挥作用,助力乡村振兴。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大进镇将主抓两件事。”张太雷表示,第一件是做优做强主导产业,紧紧围绕高山生态特色效益农业发展定位,稳步推进“三变”改革,带动群众持续稳定增收;第二件是把基层党支部建成坚强战斗堡垒,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让基层党支部有人、有阵地、有能力、有钱办实事惠民生。(记者 赵伟平)

万州区龙驹镇党委书记张凤政:

建设特色镇 完善联合体

“脱贫攻坚以来,最让我满意的是,指挥体系、帮扶力量、主体责任等形成了齐抓共管形成强大合力,推动脱贫攻坚项目实现如期完工率、投资完成率、绩效完成率三个100%,特色产业对贫困户参与、融入、协作带动覆盖率为100%。”张凤政说,龙驹镇以“三师入户”为切入点,听民情、解民怨、聚民意,构建基层治理模式,推动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探索构建了以芦花鸡为代表的特色产业联合体,深化城乡“医疗联合体、教育联合体”建设,拓展推广“三甲医院托管乡镇卫生院”“城市名校带动农村学校”机制,区域辐射服务力、带动带领力进一步增强。

在乡村振兴过程中,龙驹镇将有序推动特色小镇、乡村振兴项目建设,推进“产业联合体”,稳固提升现有“果、椒、药、菌、茶”特色产业体系,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推动产业“接二连三”;持续夯实农村人才支撑,实行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帮带体系;深化完善“产业联合体”“医疗联合体”“教育联合体”等举措,构建镇村一体、有效治理的乡村振兴体制。(记者 彭瑜)

酉阳县浪坪乡党委书记李江:

村民有岗位 经营有能人

“回顾脱贫攻坚成效,最让我满意的是浪坪乡转型升级持续见效。”李江介绍,现在浪坪乡实现了村村通、组组畅、寨寨达,建成覆盖全境、分布密集的交通网络。

“我们始终把产业发展作为关键抓手。”李江说,乡里累计培育起村级集体经济组织3个,专业合作社25个,致富带头人10名,建成农业产业孵化园500亩、茶叶基地1250亩、油茶基地500亩、冰糖李基地520亩、养殖基地150亩等,形成村有主导产业、户有增收项目的产业发展格局,让群众有岗位、有事做、有收入。

“浪坪乡将从四个方面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李江说,一是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二是推进特色产业规模发展,实施千亩水稻、千亩辣椒、千只山羊、千头生猪“四千工程”;三是通过引进公司、培育致富带头人、发挥专业合作作用等形式,建设主导产业;四是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推进乡村治理。(记者 苏畅)

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大垭乡党委书记赵中娅:

改革添动力 融合强产业

“脱贫攻坚以来,大垭乡基础设施全面改善,实现了‘水电路讯房’五个100%保障,彻底改变了以前落后的局面,这是令我感到最满意的地方。”赵中娅说,老百姓都说是国家的好政策让“穷大垭”变成了“金大垭”。

大垭乡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同时,从持续壮大特色产业、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全面改善人居环境、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全面激发内生动力5个方面进行探索。其中在产业方面,借股权化改革和“三变改革”的动力,运用“公司+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方式进行产业发展,并注重发挥集体经济组织的引领作用,建成了辣椒烘烤车间,发展辣椒种植1000亩,成为一大主导产业。

接下来,大垭乡将发展壮大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加快推进蔬菜、中药材、畜禽养殖等产业发展,强化农产品品牌建设,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同时,强化生态保护,打造大垭乡全域旅游风景区,为最终实现全域旅游风景区目标而努力。(记者 陈维灯)

黔江区金溪镇党委书记李波:

做强蚕桑业 打造“金银滩”

“金溪镇探索实施‘蚕桑+N’山地现代蚕业模式,建成万亩桑园,这是我最满意的脱贫攻坚成效。”李波介绍,金溪镇通过实施“蚕桑+N”山地现代蚕业模式,实现了村村有产业,户户有增收,从过去的“筲箕滩”变成了产业兴旺的“金银滩”,目前全镇8个贫困村全部销号,1991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02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14652元。

李波说,金溪镇在做大做强山地特色产业和“桑+”立体循环农业的同时,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打造蚕桑小镇,并深入推进农村“三变”、集体产权制度、“地票”“林票”等改革,盘活沉睡资源,壮大集体经济。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金溪镇还将继续壮大乡村产业。”李波说,金溪镇将抓好优质桑园建设,总结推广“桑+”“果+”立体农业模式,走好山地特色现代农业发展之路,并进一步打造长春桑旅融合产业园、谭家坪现代农业观光园、平溪悦心憩园,探索开发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游。(记者 苏畅)

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三义乡党委书记李小平:

增收靠产业 发展有动力

3年多的深度攻坚,最令李小平感到欣慰的是,三义乡减贫任务全面完成:3个贫困村全部销号,605户贫困户2277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农民收入大幅提高: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升至1.2万元左右;生产生活更加便捷:贫困户全住房率、人行便道覆盖率、贫困户电力保障率、农村集中供水率等均实现100%;产业结构深度调整:培育了烤烟、中药材、高山蔬菜经果、特色养殖四大脱贫产业。

“下一步,我们重点从‘壮大特色产业、提升公共服务、改善人居环境、激发内生动力、加强党的建设’下功夫,确保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他说,将继续发扬脱贫攻坚精神,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全面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真正让三义乡达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让百姓过上美好的幸福生活。(记者 陈维灯)

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隘口镇党委书记刘红明:

电商带产业 加工促就业

“我们隘口镇脱贫攻坚最大的亮点就是电商,依托秀山电商产业发展的优势,我们实现了农村电商从无到有,带动了特色产业从弱到强。”刘红明说,近年来,隘口镇投资6300万元建成投用隘口乡村扶贫产业园,投用电商产品加工中心、电商研发中心、冷链库、中药材加工中心,带动老百姓发展黄精、金银花、辣椒等特色产业3.9万亩,实现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在探索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方面,隘口镇的做法是管好用好扶贫资产。针对3.9万亩特色产业,该镇通过提升加工厂产能,进一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预计今年加工产值可达1.2亿元以上;利用乡村扶贫产业园,大力引进食品加工企业、开展非遗技艺培训,带动老百姓就地就近就业。

展望未来乡村振兴,刘红明说人才是关键。“产业发展已有一定基础,接下来我们要重点培养年轻化、懂经济、能力强的镇村干部,尤其是选优配强村支两委和致富带头人,实现产业振兴与人才振兴良性互动。”刘红明说。(记者 栗园园)

酉阳县车田乡党委书记田相君:

茶园成公园 民宿留游客

“在车田乡的脱贫攻坚成效中,全乡的产业发展得到提升让我最满意。”田相君说,目前全乡已建成油茶基地25000亩、中药材基地4000亩、经果林基地1400亩、茶叶基地2000亩、叶用枸杞扶贫科研示范基地300亩。同时,发展乡村旅游,已打造铜麻台、猫头坝、苗营、文家院子4个乡村旅游示范点,发展“桃源人家”民宿233家。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排头兵。”田相君介绍,车田乡将全乡所有闲置地流转到村集体统一管理,并引进酉阳县酉州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按“公司+村集体+农户”模式,对全乡油茶实行统一流转、统一规划、统一栽植、统一管护、统一经营,所得收入按照公司、农户、村集体经济6:3:1的比例进行分配。

“车田乡将走好农旅融合发展道路,在乡村振兴中开好头。”田相君说,油茶“花果并存”,除了经济价值外,还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下一步,车田乡将打造油茶公园,让游客品油茶、住民宿、赏茶花。(记者 苏畅)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陈霞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