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圆千年脱贫路——重庆市打赢脱贫攻坚战纪实》丨第六集《出战》
4月13日,重庆卫视、重庆科教频道推出《梦圆千年脱贫路——重庆市打赢脱贫攻坚战纪实》第六集《出战》。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重庆尽锐出战,20余万结对帮扶干部扎根基层,用心,用情,用力,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第六集《出战》编导手记——扶贫干部是全能战士
陈雪梅
2020年7月3日,我跟着《梦圆千年脱贫路》剧组从重庆科教频道办公室出发,踏上了在秀山、酉阳、黔江、武隆、忠县几个区县的拍摄之路,有幸参与这个专题纪实片项目,让我对中国的脱贫攻坚这一历史事件有了一些了解。
“养儿不用教,酉秀黔彭走一遭。”这首曾经流传在重庆的民谚,形象地道出了当年酉阳、秀山、黔江等地区群众的贫穷。经过多年奋斗,这些地方已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消除存在千百年的绝对贫困。如果说扶贫攻坚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场,那扶贫干部就是战场上的战士,我这次的工作重点,就是采访拍摄这些战士们是怎样奋勇“出战”的。
赵茂兴是秀山县隘口镇富裕村的党支部书记,在六月份调研见面后,温和、健谈的他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赵书记在富裕村工作的几年时间内,带村民修路、引进良种核桃树、发展林下经济,硬是让曾经的“光杆村”走上了富裕之路。为让核桃能够为村民增收致富,赵书记自学成才,成为当地的核桃专家,人称“赵核桃”。在几次拍摄转场时,赵书记都会指着路边看似普通的一棵核桃树,说出它的品种、种植时间、挂果数量,甚至伸出双臂环抱树干,“看它长得多好啊”,那一刻,赵书记眼中有光,他也散发着光芒。赵书记任期快满,富裕村的村民哭着留他,还把他的事迹写进了当地的花灯戏表演。“我认定的事情,就一定要把它干好,富裕村村民腰包鼓了,我的心里就踏实了”,赵书记的用心用情值得被传唱。
黔江区金溪镇山坳村第一书记刘昶是一个非常精干的人,曾在部队当过侦察兵的他又成为扶贫路上的战士。“金溪护工”、“金溪被服”、“金溪山货”,他一手打造的“三金产业”不仅解决了山坳村村民的就业问题,也吸引了周边甚至外省人员前来务工。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刘书记说他问心无愧。
从2017年至今,重庆市20余万扶贫干部奔赴战场,这些干部中,至少有12名倒在了冲锋路上。原忠县金鸡镇傅坝村第一书记杨骅,出了名的生活节俭,却对困难群众的帮扶毫不吝啬。2018年八月末,杨书记倒在了扶贫一线。杨书记一家三代写忠诚,爷爷杨天奇在带领村民修建水库时牺牲在工作岗位上。杨书记父亲杨志刚,退休前也为忠县人民鞠躬尽瘁。“他的一生虽没有给我们留下任何遗物,但给我们留下了做人的榜样和不朽的精神”,杨志刚老人在日记中这样回忆儿子。杨书记走了,扶贫工作还要继续,杨骅曾经的同事董世军主动申请拿过接力棒,带领村民脱贫致富。
在拍摄中,我常常感慨于农村的巨变,秀山的核桃树、黄精种植,黔江的蚕桑业,酉阳花田乡的稻米,楠木村的民宿,武隆的天池苗寨,忠县的柑橘,这些让老百姓生活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成果,除了靠农民的勤劳,也靠无数冲锋在前的“战士”。 这些战士,是摸黑赶路的赵茂兴,是举着手记、三脚架直播卖农产品的秀山富裕村第一书记贾曦,是骑着摩托车、穿着胶鞋走访的黔江长春村第一书记田杰,是深夜制作便民爱心卡的潼南哑河村驻村工作队,是和村民在田间劳作的酉阳清明村第一书记方文博士,是苦口婆心劝村民种西瓜脱贫的武隆青杠村第一书记何军,是把家人为自己准备的被子送给村里老人的董世军……不获全胜,决不收兵,战士们初心未变。
早在拍摄前,总导演就给各分集导演安排了一个特殊的任务。二十多年前,重庆台的记者前辈曾拍摄过一部农村题材的纪录片,想知道二十多年后的今天,镜头中的农村变成了什么样子,那些人又何去何从,每个导演在拍摄途中开始了找寻。在武隆扶贫办杜庆禄科长的努力沟通下,我们找到了二十多年前镜头中羊角镇的一位姓何的村民。二十多年后,当年村上唯一留守的年轻人已因易地扶贫搬迁,在武隆县城安居乐业。在国家扶贫政策支持和个人努力下,何师傅买了车,开了家具加工厂,生活顺意。坐在自家宽敞的客厅,他通过手机回看二十多年前影像中的村落,回忆满满。我想,《梦圆千年脱贫路》播出时,他又会在电视上看到现在的自己,更会感慨万千,这也会让我看到纪录片工作的意义。
25天的拍摄,经历了暴雨侵袭,山路颠簸,看到了新农村的欣欣向荣,感受到了扶贫干部的不易,他们用智慧、心血、汗水甚至生命,勇往直前。向扶贫干部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