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奔小康|一位老营业员眼里的商场“三变”
记者 向菊梅 实习生 谢轲
4月9日下午,解放碑重百大楼副总经理杨毓琦照例到卖场巡查,为即将到来的周末人流高峰作准备。
“现在解放碑的游客越来越多,很多人会选择现场下单、邮寄到家。”已在重百工作了22年的杨毓琦感叹,20多年来,重庆商业发展突飞猛进,商场货品越来越多,消费者购物越来越方便。
以前货品单一需要抢购
现在品种丰富选择面广
1998年,杨毓琦到重百工作。当年12月,重百沙坪商场开业,杨毓琦被安排到沙坪商场做营业员。
“那时候不但货品种类少,功能也很单一。比如灯具,大多只有照明的作用。”杨毓琦当时在沙坪商场灯具柜当营业员,“记得有一次商场进了一款护眼台灯,老师、学生都来抢着买,根本不用推销。”
在那个年代,商场采购员的工作就是到各地去搜罗更多品类的货品。“货品种类越多,商场销售业绩就越高。”杨毓琦回忆,自己作为营业员,在做好现场销售的同时,还要做进销存报表,随时给采购员报告货品库存情况,并提出货品配置需求。
如今,市场供求关系发生巨变。“货品太丰富了。以护眼台灯为例,现在商场要卖10多个品牌,有通过蓝光灯护眼的,有通过智能调节光线护眼的,消费者的选择太多了。”杨毓琦说,现在为了让产品好销,厂商推出某一款产品前需要做大量市场调研,而不像以前,只要是新产品都好卖。
以前偏重产品质量性能
现在有了品牌时尚意识
商品多样化的背后,是消费者需求多元化和品牌消费意识的增强。
2003年,重百加大区县布局,在江津首开商场。杨毓琦被调到江津商场任办公室主任,后来又被调往涪陵商场。
“当时,很多消费者特别是区县消费者,只追求产品的性能,比如一件羽绒服,大家往往考量的是什么材质、厚度如何、能否保暖。”杨毓琦说,“消费者对商品品牌没有过多想法,反正认为重百卖的都是好货,质量是有保障的。”
杨毓琦回忆:“那个时候重百到区县开店,开一家火一家。每逢节假日或商场搞活动,人流量非常大,电扶梯常常因超载而停机。特别是对很多消费者来说,那时电扶梯还很新鲜,不少人站在上面还战战兢兢。”
后来,随着越来越多的百货商场、购物中心兴起,以及电商突飞猛进,消费者开始货比三家。同时,消费者的品牌和时尚意识增强,消费更加多元。杨毓琦说,为满足消费者的新需求,2011年起,解放碑重百大楼开始多次升级,在珠宝、手表、化妆品、服装等方面引进多个时尚化、年轻化、国际化品牌。
以前购物需要坐车进城
现在网上下单送货到家
如今,线上购物蓬勃发展,百货商场也不得不紧跟时代步伐。
“去年疫情发生后,我们推出社群营销、直播卖货,线上商城也加大促销力度。”杨毓琦说,消费者线上下单,商场送货到家,消费者再也不用像以前逛商场那样受到时间和空间限制,可以随时随地购物。
杨毓琦清晰地记得,自己在江津、涪陵工作时,每逢重大节假日,不少乡镇甚至周边区县的顾客,就会坐长途车到重百商场购物,路途远不说,还十分辛苦。
现在“网路”代替了公路。不管是区县消费者还是主城消费者,不管是重庆人还是外地人,大家都可以网上下单,这也给营业员带来新的工作方式和发展空间。“以前对营业员的现场服务规范和接待技能要求比较多,现在进一步要求营业员要熟悉企业微信、美图、直播等新媒体营销技术和工具。去年疫情暴发后,线上销售渠道拓展,重百就诞生了一批直播带货和新媒体营销达人。”杨毓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