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临空经济示范区智能终端年产值达398.6亿元
3月20日,在位于两路寸滩保税港空港工业园的智慧共享物流中心,工作人员正在自动化立体仓库忙碌。记者 张锦辉 摄/视觉重庆
重庆日报讯 (记者 申晓佳 实习生 谢轲)4月21日,市发展改革委发布重庆临空经济示范区获批5周年发展成果。重庆日报记者获悉,示范区以创新经济走廊、前沿科技城、空港经济工业园为依托,着重发展智能终端、智能装备、新能源汽车及核心零部件等产业,2020年智能终端产值达到398.6亿元,新能源及智能汽车产业产值突破100亿元。
据了解,重庆临空经济示范区于2016年10月获批,成为国家首批两个临空经济示范区之一。至今,在机场枢纽建设带动下,新型业态发展态势更加强劲。临空保税港区主要经济指标连续4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1513.8亿元、同比增长22%,在全国14个保税港区排名第一,约占全市外贸进出口四分之一。
同时,示范区率先在全国开展跨境电商“前店后仓+快速自提”“跨境出口”业务探索,积极发挥示范作用。成功开行跨境电商出口专列,2020年实现交易额48.2亿元、同比增长29%,占全市跨境电商比重交易额70%。
保税全球维修业务在14个保税港区中率先实现突破,2020年智能终端维修实现出货量8.4万台,实现货值1339万美元。
航空配套产业方面,示范区大力发展机场商业、飞机维修、飞机租赁相关产业。在全国第三批自贸区中率先开展飞机融资租赁业务,实现零的突破,成功落地9架飞机。2018年,中新机场商业管理有限公司正式注册成立,2019年即实现盈利,收入达到4.8亿元。2019年,华夏航空飞机维修项目落地,2020年营业收入达2.5亿元,具备定检、维修、拆解部分机型的能力,弥补了重庆民航大修板块的行业空白。
国际物流方面,示范区目前已建成物流资源超过110万平方米,可建仓储规模超过200万平方米。全球前5位物流投资商聚集示范区,入驻物流企业91家。还建成一级货站6个、二级库房9个,其中国际货站为国内唯一位于保税港区内的国际货站。
此外,临空商务商贸中心也获得快速发展。5年来,重庆国际博览中心举办大型展览55个,国际性展览29个,国际性会议140个,会展参观人流超2000万人次,拉动城市经济超800亿元。区内大数据产业崭露头角,以仙桃数据谷8大公共技术平台为支撑,面向企业机构、高校毕业生等累计培训人才超过15万人次。引进华为云等150家企业,新增国家级研发平台2个,创建市级新型研发机构24家。
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市将围绕国际航空门户枢纽建设,着力优化管理体制机制、打造全产业链集群、培育创新生态圈、建设一流临空都市区,全面建成创新驱动、开放引领、宜居宜业的示范区。